-
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
2 # 鐵霾
航母外形上來說,現代航母更大。現代航母普遍有斜角甲板。這是因為現代艦載機後勁大,靠傳統的阻攔索是無法安全有效的降落艦載機的。斜角甲板可以讓飛機在艦尾著陸時對著斜角甲板的位置進行降落,不會妨礙或撞到正甲板上停靠的飛機。如果降落失敗,可以從斜角甲板再次起飛,繞一圈接著回到航母上。
現代航母比起二戰航母,他的升降機普遍裝在艦體的兩側(其實在埃塞克斯中途島時期,就已經出現這種設計了)
艦載武器方面,比起二戰時期的機炮或小口徑近炸艦炮,現代航母普遍換裝各式各樣的防空導彈。部分蘇聯時期的航母會裝載反艦導彈與垂髮井。
艦載機方面,二戰航母基本裝載的是魚雷機,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現代航母的艦載機更多式多樣。以福特級航母舉例,
戰鬥機中隊2個,機型F-35C,數量22架;
老戰鬥攻擊中隊2個,機型F/A-18E/F,數量22架;
預警機中隊1個,機型E-2D,數量5架;
電子戰中隊1個,機型EA-18G,數量5架
直升機中隊1個,機型MH-60S,數量8架;
反潛直升機中隊1個,機型MH-60R,數量11架;
運輸機分遣隊1個,機型C-2A/CV-22,數量2-3架。
預計還會有X47B無人機上艦
結構方面,現代航母比起二戰皮薄餡大,幾顆航彈就能讓其喪失戰鬥力的航母,其更耐揍。
2005年美國用其退役航母“美國號”在大西洋進行航母的抗打擊實驗,目標便是擊沉這艘長319米排水量8.4萬噸的海上巨獸,實驗分為水上和水下兩部分,分別模擬魚雷和巡航導彈的攻擊,甚至自殺式小艇的攻擊,以分析航母在遭受各類攻擊上的抗打擊能力和穩定性,同時透過安裝在航母上的攝像機和數百套感測器來收集資料,為以後的新航母福特級的建造提供更多的資料和改進措施。美國海上司令部按照事先準備好的“節目單”對“美國號”航母進行了多次導彈攻擊實驗,終於在遭受了25天的狂轟亂炸之後美國號航母才開始慢慢沉入1828米的水中。
從設計方面來說,二戰時期的航母結構簡單,一般一艘中大型的遊輪或貨船就能改造成一條中小型的航母(如日本“大鷹”號、“雲鷹”號、“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或者根據現有的戰列艦或戰巡的艦體就能改造成大型航母(如信濃,赤城,加賀)。甚至由於艦載機的限制比如今小得多,技術成熟且資源資金充足的情況下,二戰航母可以建造起生產線,如二戰美國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僅僅1944年一年,美國生產了整整50艘。
從戰略意義上來說,航母(或者說是航母戰鬥群)現在是一個國家制霸全球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在北韓戰爭中,美國明白了“核武器只是一個唬人的棒槌,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會用。而以航母為核心戰隊群才是一個國家在常規時期最有力的武器”。在日後,美國對他國的軍事行動中,處處看見航母的身影。
1950-1953年北韓戰爭,埃塞克斯級、獨立級。
1961-1973年越南戰爭(美國參與階段),埃塞克斯級、企業級、中途島級。
1981年美軍入侵格瑞那達,福萊斯特級獨立號。
1986年美軍針對利比亞的草原烈火行動,福萊斯特級薩拉託加號、中途島級珊瑚海號、小鷹級美國號。
1991年海灣戰爭,中途島級中途島號、福萊斯特級(獨立號、薩拉託加號、突擊者號)、小鷹級(美國號、肯尼迪號)、尼米茲級(羅斯福號、艾森豪威爾號)。
1998年沙漠之狐軍事行動,企業級企業號航空母艦、尼米茲級卡爾·文森號航母母艦。
1999年科索沃戰爭,企業級企業號、尼米茲級羅斯福號。
2001年阿富汗戰爭,尼米茲級(卡爾文森號、斯坦尼斯號、羅斯福號)、企業級企業號、小鷹級小鷹號。
2003年伊拉克戰爭,尼米茲級(華盛頓號、羅斯福號、林肯號、杜魯門號、尼米茲號、卡爾文森號)、小鷹級(星座號、小鷹號)
2011年針對利比亞的ODYSSEY黎明行動,企業級企業號。
現代航母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從航母編隊上體現出來。如果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強,就不太可能擁有它。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特別是技術和造船工業能力的提高,才能夠使一個國家有能力發展和建造航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
-
3 # 艦聞雜談
現在總有很多網友拿日本二戰時擁有二十多艘航母與中國到現在才有二艘航母作對比。其實這樣對比是不對的,二戰航母與現在航母不論從艦載機、彈射器還是排水量來說都無法與現代航母作對比。現代的一枚導彈都有可能讓二戰時的航母沉入海底。
第一、排水量
二戰時期的航空母艦排水量普遍偏小,最大的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也沒有超過7萬噸。大部分艦隊航母都是2至4萬噸左右,很多護航航母排水量基本都徘徊在10000噸左右。而現代航空母艦呢。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除了前幾艘航母滿載排水量不足十萬噸,後續建造的滿載排水量都超過十萬噸。
第二、艦載機
二戰時期的艦載機都是幾噸重的活塞螺旋槳飛機,重量很輕,基本上推著就可以跑起來。二戰日本的主力艦載戰鬥機零戰,其全寬12.0m,全長9.06m,全高3.5m,機身空重1680 kg,機身全備重量2674 kg。再看一下現在的艦載機。就拿美軍F18E來說,其長18.31米,翼展13.62米,高度4.88米。空重4139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為2132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9938千克。最高速度1.8馬赫,升限1.5萬千米。二戰航母的艦載機不可比擬。
第三、彈射器
由於二戰時期的航母艦載機都是幾噸重的活塞螺旋槳飛機,起降距離非常短,加上艦隊航母逆風航行的甲板風,所有隻需要一條跑道就可以自己完成起降,因此二戰時期的航母大多沒有彈射器,飛機完全依靠自身動力起飛,只有少數護航航母才依靠液壓彈射器(非蒸汽彈射器)起飛。現代航母需要起降中型或者重型艦載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都在30噸上下,所以就需要蒸汽彈射器或者滑躍甲板的幫助。除了遼寧艦和庫茲涅佐夫號以外,所有的中大型航母全部配備了蒸汽彈射器。目前為止,能造出彈射器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中國。
第四、斜角甲板
從航母出現直到50年代初,航母的飛行甲板都是直通甲板,防衝網把甲板分成前後兩部分;前部供飛機起飛、停放用,後部則是飛機降落區。當防衝網放下時,前後兩區合二為一。隨著噴氣式飛機的上艦,直式甲板的侷限性就顯露出來了。50年代初,英國提出了斜角甲板設想,經試驗後證明它有許多優點,遂成為現代航母的標準甲板樣式。斜角甲板分為兩部分。艦前部直甲板為起飛區,後半部斜角甲板為著艦區,斜直相交處形成三角形停機區。斜式甲板的斜度以斜角甲板中線與航母首尾中線夾角來表示。斜角甲板的優點是著艦飛機未能鉤住攔阻索時,可馬上拉起復飛而不至於與前甲板停放的飛機相撞。另外,艦載機起飛和降落可同時進行。
第五、“菲涅爾”透鏡光學助降系統
二戰後,英美航空母艦艦載機大量裝艦。可是艦載機著艦時,要降落在短而窄的斜角甲板上,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著艦點太靠前,飛機容易衝出艦甲板,甚至掉入海里;如果太靠後,飛機又可能與艦艉相撞。為了解決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英美海軍只好挑選一些專職引導員在航母甲板上利用訊號旗引導飛機著艦。這要求引導員既有豐富的指揮經驗,又有很強的目測能力。1952年,英國海軍中校格特哈特從女秘書對著鏡子搽口紅的動作中得到啟發,設計出了早期的光學助降裝置——助降鏡。它是一面大麴率反射鏡,設在艦尾的燈光射向鏡面再反射到空中,給飛行員提供一個光的下降坡面(與海平面夾角為3.5~4度),飛行員沿著這個坡面並以飛機在鏡中的位置修正誤差,直到安全降落。60年代,英國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菲涅爾”透鏡光學助降系統,它在原理上與助降鏡相似,也是在空中提供一個光的下滑坡面,但這提供的訊號更利於飛行員判斷方位,修正誤差。美國於1960年在“富蘭克林”號航母上正式安裝了第一部。
回覆列表
有何不同?二戰日本航母是木甲板你敢信?大商船給頂上加一層通場甲板,要現在的艦載機去降落,估計直接就是捱了個超巨型大炸彈。那時螺旋槳飛機,幾噸重,日本的艦載機起飛最大重量三噸出出頭,速度跟噴氣式戰鬥機也不是一回事,所以航母的強度也就不是一回事,那時大型商船原則上就都能改成航母,現代航母跟商船已經不是一棵科技樹上的東西。
動力上,日本赤誠號,用十九臺鍋爐,蒸汽機堆出十三萬馬力,遼寧號四臺蒸汽輪機二十萬馬力,特麼的在赤誠號上當老鬼,得多麼的絕望無助?現代航母里美國那些牛貨姑且不談,就拿咱們的遼寧艦跟二戰日本航母比,我在想一個打他們一群,是不是非要出動艦載機?說起來倒是日本航母帶的小飛機更多,可是遼寧艦上三座十八聯紅旗10,日本航母就沒那條帶的飛機夠挨兩輪的,這還沒動那三座號稱單個可以同時對付四十個目標的1130呢。
遺憾的是蘇聯設計時,船頭上還有十二具反艦導彈發射器給拆了,要留在那裡,不動用艦載機,都可以單挑聯合艦隊了,補給跟的上,順帶給尼米茲那邊都一波帶走,畢竟艦載雷達加上反艦防控導彈系統,拿到二戰,是徹徹底底的外掛,這就是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