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崎峻戰史

    1、戰列艦:受到1922年《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在戰列艦的數量和噸位上始終劣於美國。在二戰中日本海軍總共投入12艘戰列艦,其中除了2艘大和級外其餘均為一戰前後建造的舊式戰艦。美國到二戰爆發時保有舊式戰列艦17艘,隨後又陸續建造10艘新型戰列艦,即便排除在珍珠港被炸沉的“亞利桑那”、“俄克拉荷馬”、“猶他”和主要作為訓練艦的“懷俄明”外,美國可以投入艦隊炮戰的戰列艦也有23艘,在數量上幾乎是日本的兩倍。再看火力,日本戰列艦除了2艘長門級和2艘大和級為16英寸(406毫米)以上的艦炮,其餘舊式戰艦均為356毫米艦炮。美國海軍從科羅拉多級之後全部裝備406毫米艦炮,共有13艘,在其餘舊式戰列艦也多裝備10~12門356毫米艦炮,儘管日本海軍擁有460毫米超重型艦炮,但也僅有2艘大和級的18門而已,算上長門的16門410毫米炮,不過才34門,而美國海軍406毫米艦炮的數量是114門,數量上相差了三倍都不止!所以火力上還是美國佔優。再看看防護,日本戰列艦除長門級、大和級外,其餘戰列艦的防護理念都是前日德蘭式的,尤其是4艘金剛級原本是戰巡,防護天生不足。大和級的防護設計無疑是史上最強的,但只有2艘。反觀美國海軍的舊式戰列艦所以“鐵烏龜”著稱,防護是其強項,而新型戰列艦都採取重點防護理念,較為先進,雖然不及大和級,但也差距不大,就總體而言,還是美國佔優。在機動上,日軍只有4艘金剛級能達到30節航速,多數舊式戰艦航速偏低,大和級也不過27節。而美軍10艘新型戰列艦的航速均在27節以上,4艘衣阿華級更是達到33節,所以還是美國佔優。至於火控,不用細說,擁有雷達和電子技術優勢的美國處於碾壓狀態。所以,戰列艦對決上,除了2艘大和級外,日本海軍全面落後於美國海軍。

    2、重巡洋艦: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由於無法建造戰列艦,日本海軍將主要精力傾注在重巡洋艦的設計上,從而打造出戰力一流的重巡群,其重巡洋艦的戰鬥力相當強悍,尤其是妙高、高雄、最上三級12艘艦,均擁有10門203毫米主炮、35節航速和強大的魚雷武裝,防護良好,就紙面實力而言不輸於美國海軍任何一級重巡洋艦(除了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美國重巡洋艦的效能較為均衡,普遍裝備9門203毫米艦炮,航速在32-33節之間,採用重點防護理念,除了沒有魚雷武備外其他方面與日本重巡相比略有差距但並不大。不過,美國重巡依然擁有火控和數量的兩大優勢,日本總共建造了18艘重巡,美國在戰前和戰時完成了超過32艘重巡,特別是最後建成的得梅因級在各方面都優於日軍重巡(除了魚雷)。

    3、輕巡洋艦:由於資源有限,日本海軍集中全力發展重巡洋艦,導致輕巡洋艦的發展長期停滯,以至於戰爭爆發時期輕巡洋艦基本都是基於一戰設計的5500噸級,除了航速快之外,其他各方面都較為落伍,普遍為7門140毫米艦炮,8具魚雷發射管,而戰爭前夕設計的阿賀野級雖然艦型優美,雷裝強悍,但綜合性能並不好,更像是放大型的驅逐艦,這也與其作為水雷戰隊旗艦的定位相適應。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的輕巡洋艦在除了魚雷之外的各方面效能上都有優勢,12-15門152毫米高速艦炮的壓制力完勝日本,又擁有強大的防空火力和先進的火控,在建造數量上也遠多於日本,所以全面佔優(除了魚雷)。

    4、驅逐艦:出於對雷擊作戰的強烈執念,日本海軍對驅逐艦的設計還是十分重視,因此特點非常鮮明,其雷擊能力在二戰時期各國驅逐艦中是最強悍的,憑藉大威力遠射程的氧氣魚雷對盟軍艦艇造成巨大威脅,不過,除了雷擊能力外,日軍驅逐艦的其他效能就較為平庸甚至落後,特別在反潛和防空上短板明顯。美軍驅逐艦的綜合作戰能力要明顯優於日本驅逐艦,以美軍主力驅逐艦弗萊徹級為例,其5門127毫米艦炮高平兩用,射速很快,壓制力優於日軍127毫米艦炮,其10具魚雷管齊射數量優於日軍主力陽炎級的8具,雖然魚雷效能略差,但威力也是足夠的,在防空火力上以20毫米、40毫米炮為主的防空武器也優於日艦的25毫米炮,至於反潛能力也優於日艦,在雷達火控上更是一邊倒的優勢,至於數量更是碾壓式的,弗萊徹級建造了175艘,日軍主力驅逐艦陽炎級加夕雲級總共不過38艘而已。

    綜上所述,日本海軍和美國海軍在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的各項對比中,除了大和級和魚雷武備外,幾乎全面處於劣勢。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無論是現實還是遊戲中,日系戰列艦和巡洋艦都效能都弱於美系,而驅逐艦現實中也是美系較強,而遊戲中是日系驅逐艦較強。因為遊戲中艦炮數量和威力都是日系較強,但在二戰當中驅逐艦主要是防空反潛,而這些正是美過系驅逐艦的強項,相反的卻是日本驅逐艦的弱項。

    美國因為財大氣粗,只要技術成熟啥都往艦上搬,像美系內華達級和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無論火力投送傷害、防禦、威力、都比日系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和扶桑(伊勢)級厲害,因為美國艦艇長度較短,防禦面積較為集中,防禦力更強,而扶桑(伊勢)級雖然主炮數量和賓夕法尼亞一樣,但是它的艦體長度長,防禦面積大,防禦裝甲較為薄弱,防禦力弱。所以無論是遊戲(海戰世界)還是現實都是美系較強。

    而長門級對應美國科羅拉多級和華盛頓級,其主要綜合資料還是美系略強,因為日本主炮倍徑比美系低,穿透力較小,一旦穿了,那傷害就很感人了,畢竟大了4mm

    巡洋艦無論是輕型巡洋艦還是重型巡洋艦都一樣,美系略強於日系。

    而驅逐艦在遊戲裡主要是對炮,而日系炮管子多,威力大,所以就顯得比較厲害。但是在二戰中驅逐艦的功能是防空反潛,而這美系驅逐艦的127mm主炮可以對空射擊,而日本驅逐不能,所以在二戰中美國驅逐艦表現都是比日本驅逐艦要好。

  • 3 # 蒸汽裝甲艦

    這個問題倒是可以拉開來談談,有點意思。

    日本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都特別強調火力,類似的噸位下日本艦艇的火力相當強大,這獨特的設計風格是犧牲了一部分穩性、居住性換來的。美國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火力似乎並沒有日本對手那麼強悍,但其防空能力遠遠超過日本,雷達和聲吶這些電子和聲學裝置的水平更是甩日本兩條街。

    日本二戰艦艇的設計風格,是從1922年左右華盛頓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簽署開始逐步形成的,這是日本設計風格的根。關鍵的決定因素是華盛頓條約限制了日本戰列艦的總噸位,只能為美國的60%,這還不到日本海軍當時內部叫囂的對美七成論的比例,日本海軍內部不少將領對這個比率相當不滿,由此還形成了企圖擺脫條約的“艦隊派”的勢力。

    改裝後的扶桑型戰艦,日本無法擴大戰列艦隊規模就開始在老艦身上繡花

    為了逆轉在條約談判上吃的數量的虧,日本海軍開始潛心研究如何提高單艦戰鬥力,為此日本人透過以藤本喜久雄為首的一批年輕設計師搞出了很多劃時代的強悍戰艦。

    比如讓各國震驚的特型驅逐艦吹雪型,在日本海軍裝備這種強大驅逐艦的時候,其他各國還在繼續建造一戰末期驅逐艦的改進型,在戰鬥力上根本無法與吹雪型相提並論。吹雪型的出現猶如1991年伯克級首艦的下水,對世界海軍界產生了震撼性的效果,而後英美蘇等國紛紛開始提升新驅逐艦的作戰能力。

    吹雪型驅逐艦,其配備的610毫米氧氣魚雷是二戰中效能非常突出的艦用魚雷,最大40公里的射程是別國壓縮空氣作為氧化劑的魚雷無法想象的。

    為了提升戰鬥力,藤本的設計團隊還開始大量採用電焊技術減輕艦體重量,這樣可以把更多重量分配給武器,其中最知名的設計是所謂“中型巡洋艦”最上型,這級巡洋艦一露面英美就開始罵娘了,這明明是重巡的身板,裝15門155毫米炮你以為我們看不出這是重巡嗎?

    不過日本的基本造艦技術並沒有英美那麼成熟,就比如電焊,日本對電焊冷卻後的內部殘餘應力缺乏研究,造成船體雖然大幅減輕,但結構強度受到了致命的影響。剛剛誇耀自己在單艦戰鬥力上獲得了突破的日本海軍就遭到了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的迎頭痛擊,經過調查發現幾乎所有新艦的穩性和結構強度都有問題,大量巡洋艦和驅逐艦有變成廢鐵的危險。

    裝X遭雷劈,吹雪號的艦首在第四艦隊遭遇颱風的事件中都被吹掉了在海上漂流。

    最後日本海軍不得不痛下決心進行修改,砍上層建築,砍武備砍彈藥,船體開始打各種補丁進行加強,這才讓日本海軍的中小型艦艇能以合格品的姿態進入太平洋戰爭。

    至於美國海軍的作戰艦艇則在設計上沒必要像日本那樣過分強調火力,美軍戰列艦、巡洋艦的設計都是比較均衡的,只有美軍驅逐艦在吹雪型出現後曾經搞了重武裝的馬漢級,擁有12根魚雷發射管。

    戰前魚雷火力最強的美軍驅逐艦馬漢級

    在世界大戰中,一開始日本海軍靠著強火力和夜戰的嚴格訓練曾經佔了美軍不少便宜,但美軍的優勢很快就體現出來了,除了像包包子一樣批次生產戰列艦和航母之外,還像下餃子一樣瘋狂的生產新巡洋艦和驅逐艦。

    美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不僅數量超多,而且在雷達、聲吶等態勢感知裝備方面技術水品很高,很早就把日本的對應產品甩出幾條街。

    陰雨天對美軍驅逐艦來說不是問題,美軍的雷達不僅精度高可靠性也比日本人的強太多。

    除了在電子裝置上的優勢,美軍的每一艘驅逐艦都有強大的防空能力這也是日本人不必了的,美軍的博福斯高炮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都比日本人仿製法國的96式25毫米機關炮強得多,面對日本自殺飛機也成批的打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陽高度變化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