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68伴我成長
-
2 # 五道口的顏學姐
按照皮亞傑的發展理論,兒童的發展大概分4個階段。第一階段0~2歲,感知運動階段;第二階段2~7歲,前運算階段;第三階段7~11歲,具體運算階段;第四階段11~成人,形式運算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新的認知能力出現。
2歲左右是兒童心智發育的一個重要的階段,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而不是媽媽的一個附屬,因此,他開始要認識自己,把自己從媽媽分離開。他透過反抗權威,蔑視規則來顯示自己的存在。
孩子有叛逆期是好事,表明他的心智在成長。但2歲多的叛逆期還是不太好引導的,因為他的心智剛開始發育,語言也剛開始發展,他不太有耐心聽父母的言語,也不太會表達,一般用發脾氣來表達。因此,父母要仔細觀察,找出他發脾氣的原因,幫他把他的意圖清楚地說出來,再解決問題。如果他是無緣無故地發脾氣,就冷靜地告訴他,他在無理取鬧,這樣的行為不對,有時可以晾著他,讓他冷靜幾分鐘。總之,家長不要發火,不要有情緒,要示範正確的解決問題之道。另外,家長一方面要鼓勵孩子的獨立,一方面要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讓他有安全感。只有有了充足的愛,小孩才會更好地成長。
-
3 # 使用者104017114497
小孩看到喜歡的就想去要,你說什麼都不會明白這時候要引導為主,孩子好奇心強只要有新奇的東西給他就可改變他的情錯。
-
4 # 康復理療617
兩歲寶寶的叛逆期主要的因素是,寶寶對周圍所有事物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無論是安全的,還是不安全的,他都想嘗試,比如,喜歡用手來碰觸插座,比如喜歡觸碰一切他可以碰觸的物品,不過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我們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有一些是帶走不安全因素的,比如電,火,等等,我們肯定會阻止寶寶在這方面的探索,但是,寶寶不認為有問題,還在堅持自己的探索,這樣,他就會和大人形成一種對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逆反期,其實,解決的辦法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自由的探索,不要阻止孩子,更不要用我們的老經驗來約束孩子,第二種,就是有不安全因素的,我們可以採用看影片的方式告訴寶寶,這個真的不可以做,要不然會有一定的後果!
-
5 # 每日育兒訪談
你好,謝邀!兩歲的孩子隨著認知水平、生活經驗、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直觀思維的發展,慢慢邁步“逗趣鬥志”的階段,所謂出現了叛逆期的雛形。面對該階段孩子行為表現,可以考慮從這五步驟落實引導,或許這過程中會很高興發現孩子並不是“叛逆”,而是尋找樂趣!
一、觀察
這是最基本的引導方法。透過觀察孩子平時動作神情語態傳遞出喜怒哀樂的情感色彩,在不同的時候會如何表現,面對不同的人會有怎樣的表現,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會有強烈表達意向等等。根據孩子的點點滴滴去挖掘孩子內心潛在的心理需求及想法,從而瞭解到孩子內在的氣質型別進行有技巧靈活性的引導。
比如2歲孩子滾地的行為,這是不少父母感到頭疼的問題。當孩子一表現出這行為時,先觀察他這行為最初是模仿的還是自發形成的,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出現這樣的行為(不滿意、急需、抗拒、傷心、緊張及矛盾等),在進行行為中會伴隨什麼樣的神情表態(假哭、強烈的哭鬧、邊做邊看大人、一直耍賴等),這行為狀態出現的頻率如何,最終哪個要素是最關鍵點。從觀察一點一點去了解孩子滾地行為的現象、目的、動態及行為傾向,進一步有針對性地解決孩子行為上的矛盾。
二、認可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希望被他人認可,起碼這是一份心理需求。當父母觀察到孩子努力執著他想要的、想做的、好奇的,哪怕做得不好,首先認可他這份心思(不觸犯他人的行為及原則下)。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得到父母認可後,孩子會用積極的態度並好奇地研究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是否是民主型的、權威型的、放縱型的。透過父母在處理父母自己與他人之間、與事之間的矛盾以及自己與他人和物之間的矛盾時,會做出什麼樣的表態及要求,耳濡目染,就是將是,有模有樣地學著!
比如2歲孩子執著自己的事情,認可他所想做的;認可他有自己的想法;認可他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認可他積極探索嘗試等。當父母認可他的時候,他會努力說服自己做好點,儘量得到父母多點鼓勵及支援。這會激勵一個孩子朝著自我意識方向發展,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去完成自己想做想要的,從而進一步培養提高他該年齡階段發展的力量及素質。
三、冷卻
認可後為什麼需要冷卻?有時候所有的認可未必都成效,在認可的基礎上問題得不到解決時就得采用正能量負面引導。這也是為了強化認可的結果,讓孩子自己慢慢學會承擔責任。且暗示孩子不是想要就能得到,需要自己珍惜以及努力爭取,在表現行為時得學會考慮是否影響了他人,是否潛在的危險性,是否重複犯錯,是否錯過了自己該擁有的等等。
比如2歲孩子愛亂跑,如果父母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可以自己跑,但不能離開大人的視線。可是孩子卻依然做出不顧安全、離開大人的視線併到處跑的行為,等他跑累了想大人抱抱他或者給他好吃的時候,父母就堅定自己態度,靜靜地在一邊和氣地看著他冷卻一會。等他快要發洩了,父母轉身走幾步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時,就蹲下來微笑地張開雙臂。這時孩子會好奇並渴望著,第一次可能會一直在那裡發情緒,但過了一會就會主動迎合著跑到父母懷裡。距離產生美!時間長了,他就擔心會失去父母這溫暖的擁抱和給予,於是當大人再次提示的時候會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
四、陪同
2歲的孩子依然處於依戀階段,不管父母認可還是冷卻,內心永遠在乎父母是否能夠一直在他身邊。每個孩子都喜歡父母陪伴自己身邊,一起有苦有樂,一起歡樂愉悅,一起共享。父母用心陪同多的孩子普遍都是樂觀的、積極的、向上的,無論以後面對什麼樣的事情,立足於什麼樣的環境,都會努力學會克服適應成長。
比如2歲孩子愛打人,當父母重複三次以上發現此行為並不斷提示他不可以時,他卻沒有在乎,父母就嚴肅地中斷他的行為舉止,冷卻一會。等孩子回頭找大人時,就蹲下來簡單一句“爸爸媽媽不喜歡你這樣!或者爸爸媽媽傷心了!”於是這時他或許表現出不好意思、不敢看父母或一直看著父母、低下頭、哭了等神情,父母給他一個擁抱,依然有愛地陪在他身邊。無意識的他相信只要犯錯敢改的孩子爸爸媽媽依然會愛他,更有勇氣去調整自己的行為,克服內在的矛盾,從而使自己更強大、站得越高、看得越遠。
五、原則
育兒的初衷始終伴隨著原則,自始自終。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當父母用足夠的愛陪同孩子一起成長時,是少不了原則這套“秘訣”。2歲的孩子可以說是剛剛開啟包袱慢慢看世界的孩子,若這刻他失去了原本擁有的愛,他會很害怕很憂慮緊張。這份愛就是來源父母的愛!當父母的愛作用下,在處理孩子的困惑矛盾時,及時發現並引導孩子,從而樹立潛規則(簡單而言講道理),孩子會慢慢地接納並遵循原則。
比如孩子遇到自己喜歡的得不到的時候,經過父母多次的引導下,下次若看到自己喜歡的,而不是像當初會滾地大鬧情緒。不一會轉腦子想想記住那行為父母不喜歡的,那麼他就學會控制自己以父母引導恰當的方式進行自己想要的。這時他會主動問父母,爸爸媽媽,我想要這個可以嗎?哦,好吧!那換別的吧!要不我好好表現……當父母看到孩子能夠如此地調整自己,是不是會感到欣慰,這就是原則起到的效果。原則其實是表明一個人的態度及信度,當對方能夠感應並接受後,千言萬語抵不過一道原則。
-
6 # 三顆小肉團
建議多查些育兒書,針對自己的小孩特點進行管教。在幼兒園打人要當時就管教才行,不能過後再提,過後他已經忘了。可以跟老師好好溝通,讓老師幫忙盯著點,他再犯錯時馬上進行教育,多次下來小孩會慢慢懂。
平時小孩在家如果沒有犯錯的情況下不要隨意的打罵他。小孩天性愛玩愛拆家,這時只需要在他玩完後讓他自已收拾殘局就好,重複多次讓他慢慢養成一個好習慣。
比方說,家裡的好多東西總是會讓小孩感興趣,他會去拿來玩。但有好些東西並不是玩具,他拿來玩可能會弄髒或弄壞,還有可能會傷到他,這時大人一心急一生氣會打他罵他之類的,就會影響到他的性格,會讓他效仿。所以說,家裡有什麼不想讓他碰到的東西儘量收高一點,再不然就封起來不讓他拿到,減少他犯錯的次數,減少他挨教訓的次數,慢慢恢復平靜,再調整他的心態,一步一步去改變他。
-
7 # 口水紫菜包飯
你好!
在孩子社交這塊,多給他做正面引導,多說“好朋友”“一起玩”“分享”之類的話,話語中儘量不含“打人”“推人”的詞語,儘管我們大人說的意思是不要打人、不要推人,可孩子接受到的資訊是“打人、推人”,這樣等於是強化了孩子打人推人的意識。
祝好!
回覆列表
你好,我是一個寶爸初學者,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首先,寶寶2到5歲的時候,不屬於叛逆期,只能叫做“反抗期”,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剛剛開始產生自主意識,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你應該感到高興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思路,做什麼事情都想按照自己的思路來,不希望有人乾澀,其實你也不需要特別阻止,只需要告訴他,哪些事情,做了你會遇到危險,在不干涉他自主意識的前提下保證他的安全。
在有些你覺得是錯誤的事情的時候,也別急著阻止,等他按照自己思路做完,或者卡住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提醒和幫助。
這個階段你不能過分干涉他,這樣你會損害他的好奇心的,讓他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容易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
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受點挫折,吃點虧。因為自主意識過強的話,也容易形成專橫霸道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