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丁香88577228
-
2 # 暖悠悠
首先,我覺得這個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兩個選擇可以共存的問題。不一定非要在兩者之間做選擇啊,兩者並存也是可以的。
其次,我們每個人其實都不喜歡被人逼迫的去做一件事情,孩子也一樣不喜歡。所以我們要學會讓孩子喜歡上興趣班,這才是對孩子最有利的。畢竟一味的逼孩子,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之後,是可以放任孩子去學,壓根就不需要盯著孩子,這既給了孩子空間,也不會讓自己那麼累,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有時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都能理解。但還是要注意把握一個度,別逼孩子太緊,給孩子適當的空間,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如果孩子不願意去練琴,那可以問問孩子,是否有其他感興趣的東西。倘若有,那可以放任孩子去學其他的東西。倘若沒有,那可以引導孩子去對其他的東西感興趣,畢竟孩子還小,對這個世界都充滿了好奇,喜歡一些沒有接觸過的未知的東西。
關鍵還是在於家長的引導,而不是當孩子不喜歡的時候,拼命地逼迫孩子去學。
-
3 # 孤獨行者Noodle
與孩子相處和教育,就表現出每個當父母的生活哲學。如題主所問,表面上來說逼迫與放任是個兩難的選擇,其實不然。
我和孩子走到今天,我愈發討厭“教育”這兩個字,其實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學校,這個學校考進來容易畢業難。
當然我不是指成家很容易,而是指從繁衍角度誰都可以做父母,只要你情我願,一點兒門檻兒都沒有,所以天下有許多不合格的父母,而不存在不合格的孩子。
從我們是學生來講,被教育的不應該是孩子,而是我們。可我們每個家長都理所當然地把自己作為教育者,認為不服管教的就是熊孩子,而沒有不會管教的熊家長。
從逼迫與放任來說,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就是此消彼長的拉鋸戰。孩子越退讓我們越逼迫,所以有這麼一種說法,聽話的孩子不受待見,而不聽話的孩子有肉吃。從孩子角度來看,還是不聽話的好,就像牙膏要一點一點地擠才行,擠太多用不了還一會兒就沒了。
聰明有心計的孩子則完全拿住了成績不好的家長的脈門,大部分沒心計的孩子則被逼得透不過氣來。
道家講究無為而治,如果深諳其中的家長就會明白既不是逼迫也不是放任。運用到與孩子的拉鋸戰上就是看似放任實則牢牢把握著局勢,把握著孩子發展的大方向,不拘泥於小細節,諸如題主說的學鋼琴,學舞蹈,學跆拳道。那隻會把孩子逼到牆角,逼到最後就是學了一頓最多隻是皮毛或乾脆啥也不學學也學不會。
這些無為派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孩子,而不露一絲痕跡。很多家長會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聽話,什麼也不用督促,卻學啥啥好,就像我閨女天天開開心心,行為問題也沒有,進步也很快,你孩子真是不錯……我作為她從被診斷為重度自閉的時期走過來的過來人來說,只能呵呵。
可以說我的觀點了,逼迫與放任放縱都是下策,只有尊重孩子自身的意志,遵從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才會讓孩子乘上無為而治的東風,一路高歌猛進,享受進步帶來的愉悅,進而體會一個快樂美好的人生。
這樣我們與孩子都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
4 # 力行2020
逼孩子和放任孩子,你會怎麼選?很多人會說都不選,但更多人做的選擇就是如此兩項。
我個人來說,也不願意選其中任何一項,但生活中兩項又都有用到,我認為不該存在一味地逼,更不能完全的放任,凡事有度,行事有則。
孩子是人,是有思想的,哪怕很多他想做的事你認為不對,但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鼓勵他去做,然後碰壁回頭,絕對勝過你的苦口婆心,刀槍劍戟,哪怕從了你,也不從自己的心,一旦放飛,熄火定會重燃。很多事情你認為對,想讓孩子去做,可是如果直述或者強迫,一定會遭到抵制,哪怕最後孩子從了,也不會長久。
那怎麼辦?就放任,就順其自然嗎?千萬不要,現在的社會環境太複雜了,你說的話孩子不聽,社會上的話他都奉為真理,你不影響他,就有很多人會影響他,好的改變不了他,壞的輕易就能改變他。人是社會動物,不存在順其自然,一定受環境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反思,要像擁有壞習慣的人學習,如何去影響別人。
到底該如何影響呢?最簡單的就是暴力恐嚇,讓孩子看到你就害怕,聽到你的聲音就不敢動,你說東50米,他不敢多走一毫。這樣好不好呢?我認為過時了,因為太簡單粗暴了,可現在的孩子不吃那一套了。有人又要搬棍棒底下出孝子了,這是古人的智慧,不是隨便說說的,古人有明確的家規家法,家長一樣要服從,誰都不能超越,你家有啥?你自己守不守規矩呢?沒有規矩就不存在懲戒的合理性,就不會讓孩子心服口服。
暴力不行,難道真得放任嗎?當然不是,說了不存在放任的,你約束不了孩子,別人可以約束,你放任了他,別人不會放任他。怎麼做呢?想他所想,說他想聽,做他想為,獎他所行,容他所錯。讓他高興了,然後達到你自己的目的。與天鬥,與地鬥,與子鬥其樂無窮。
明天我也去研究個家規家法,這個太好了,孩子不是不接受懲戒,而是接受不了不清不楚隨意的懲戒。
大棒高懸,溝通,談心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進行。才能更好的做到不逼不放任,或者適當逼適當放任。大人最好不要直奔結果,那樣的話,自己去做就好了,何必難為孩子,大人要以孩子為主,注重過程,讓孩子能自己主動去尋找辦法,尋求結果,這樣才是成功的好家長。
我們現在教育最大不好就是不以孩子為中心,一切以攀比為主,學習為主,考試為主,分數為主,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贏得了一切,卻輸了孩子,那你所有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甚至是仇恨。
-
5 # 如意郡主22
我會折中,雖然說孩子跟小樹苗一樣,但是小樹苗卻沒有孩子的思維,小孩子本身也是一個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有些路選擇之前我會告訴她將要經歷的存摺磨難,選擇了就要承擔選擇以後的代價,人生不比別的,沒有回頭路可走,是坦途最好,如果是荊棘就披荊斬棘,如果是山水就跋山涉水!
-
6 # 育兒網
說到“強迫”二字,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跟自己沒什麼關係,認為自己是非常民主的父母,但真的是這樣嗎?很多時候,家長自以為對孩子的鼓勵與建議,實際上卻是一種強迫。下面這3件事,就是很多家長經常強迫孩子做的,快來自省一下吧!
一、強迫打招呼
這個相信很多家長們讓孩子做過吧。見到人打招呼,這個是基本的禮儀的,如果孩子沒有這種習慣,大多數是會被視作沒有教養。但讓孩子打招呼,也是有技巧的,想讓孩子真正養成主動打招呼的習慣,那麼這種教育,就不能僅僅在外人面前進行。
有的孩子不喜歡打招呼,家長們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常常當眾數落孩子,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害怕見到別人,久而久之,當看到有人來家裡做客的時候,孩子也會本能地躲到一邊,來避免和別人打招呼。
所以對於打招呼,家長們不能操之過急,畢竟孩子還小,對於不熟的人自然比較害羞。家長們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1.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對方,消除孩子的不安全感。
2.允許寶寶用自己適應的方式打招呼,比如擁抱之類,讓孩子更加的舒服自在。
3.榜樣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家長們要做好表率,或者用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教育他們。
4.教育不應該僅僅擺在人前,平時就要注重鍛鍊孩子,可以讓打招呼加入到孩子的日常遊戲中去。
二、強迫分享
當孩子不喜歡和他人分享東西的時候,家長們會覺得孩子這樣做很自私,所以就會強迫孩子去分享。但事實上這樣是不妥當的,要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方式:
1.拒絕單純讓孩子分享,而是要讓寶寶感受到分享的意義。
2.透過一些繪本的閱讀,讓寶寶學會如何分享。
3.給寶寶更多時間,讓寶寶慢慢地適應分享的美好。
三、強迫融入集體
很多家長都知道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很重要,往往從小就開始培養了。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直接發出指令,強迫孩子融入指定的集體,其實並不科學。孩子不同的年齡段交往特點是不一樣的,家長們要注意階段變化哦:
1歲以內的孩子對於朋友是沒有詳細概念的,這個階段父母應該儘量陪伴在他們身邊;
1到2歲的孩子依舊比較喜歡待在父母身邊,但朋友的概念比1歲時期要稍強一些;
3歲以後的孩子群體意識漸漸萌芽,漸漸地會更想要與朋友一起玩耍,甚至有時候離開了朋友還會鬧脾氣,長時間不見朋友也會開始想念。
“媽,我不想學鋼琴了”
“媽,練琴好枯燥,我要去學舞蹈”
“媽,我不想學跆拳道了,跆拳道太苦了”
“媽,讀書太累了,你別逼我了”
……
這些話你是不是耳熟能詳?是否也會常常懷疑自己,到底該不該繼續“逼”孩子學下去?
“逼”孩子和放任孩子,哪個更殘酷?你會怎麼選呢?
回覆列表
所謂“知子莫若父”“母子連心”...自己的孩子興趣在哪裡自己應該瞭解七、八分。不然就對自己的孩子太不上心了。。。如果,父母親不是攀比心、孩子也不是虛榮心,一旦達到了共識的事就必須“恆定”!!!這與“逼迫”毫不相關。全是建立在“欣然接受”“自由選擇”“愉快學習”“輕鬆進步”的基礎之上的“堅持以恆”。。。
如果,無視或不尊重孩子自己的意向,父母家長自己擅自作主逼迫孩子的話,將“兩敗俱傷”...
所以,成熟穩重、互相尊重地與孩子相處才能真正瞭解孩子,也才能真正地幫助到年幼的孩子。。。
多說幾句:能繁殖出下一代,是每個成年男女都能夠完全的“大自然賦予的生理功能”。但是,能成為被尊稱的“父母親”,則需要足夠的責任擔當力和智慧學問!千萬別以為象養豬一樣只將孩子們餵飽了,孩子們就成人了成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