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樅菌,別名:傘把菇、雞肉絲菇、雞肉菌、雞腳蘑菇、蟻棕、鬥雞公、三塔菌、白蟻菇,品種在中國有20種以上。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一種野生菌種,它的生長與野外生存的白蟻有很重要的關係。生長環境比較高!不知道人工栽培有沒有攻克?
-
1 # 跪射俑
-
2 # 文哥三農vlog
雞樅能不能人工種植這是要看有什麼條件
1.人工種雞樅理論上是可以的,種雞樅就要先學會養白蟻,關鍵是養白蟻沒有成熟技術。
2.養白蟻也不是就一定能夠長雞樅,多少窩白蟻能夠長出雞樅呢。
3.為什麼白蟻窩能長雞樅呢,因為白蟻會吃各種木材,然後進過胃酸發酵的分泌物做成白蟻窩,就像燕窩也不是隨便哪種燕子都行。
4.各種木材經過發酵分泌出來螞蟻窩就好像菌種基料一樣,有合適的孢子就長出來雞樅。
5.生長還需要溫度,溼度,氣候原因影響,所以難度太大。
7.白蟻會對建築物和大壩有危害,國家每年都在治理白蟻。
-
3 # 90後小李
首先雞樅菌是無法人工種植的哦,雞樅菌的生長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在農村雞樅菌都只是在以前長過的地方去找才能找到,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長的!
1.雞樅菌的生長條件:
(1)白蟻在建巢中為雞㙡菌傳播菌種 。
(2)白蟻又從雞樅菌的小白球獲得各種營養和抗病物質。
(3) 雞樅菌又從白蟻巢菌圃及周圍環境獲得營養源。
2.蟻巢是白蟻與雞㙡菌共生理想的生態環境:
(1)蟻巢內有穩定的生態條件,適宜白蟻與雞㙡菌共同生存。(黃鶴)
①穩定的溫、溼度。
②pH低而穩定。
綜合以上生長雞樅菌的條件以現在的條件是很難完成的,成本也太高,如果雞樅菌能人工種植的話它的經濟價值的話就會降低很多哦,種植它的人也會大量增加,現在之所雞樅菌的價格那麼貴就是因為它無法人工培育只能野生,數量有限,所以它的價格才非常高!
-
4 # 紅河資訊圈
雞樅菌可以人工種植。雞縱菌是一種野生菌種,它的生長與野外生存的白蟻有很重要的關係,如果沒有白蟻這種菌根本不會生長,因此要進行人工種植雞縱菌,應去有白蟻的地方取土。
雞縱菌的人工種植技巧
1、人工種植雞縱菌氣候很重要
人工種植雞縱菌時,氣候特別重要,它最適合在二十五度左右的環境中生長,另外種植環境的溼度也很重要,如要環境溼度太高,種出的雞縱菌就會水分過大,如果溼度過低則生長出的雞縱菌就會特別幹,因此種植戶要注意溼度的調節。
2、人工種植雞縱菌土質很重要
雞縱菌是一種野生菌種,它的生長與野外生存的白蟻有很重要的關係,如果沒有白蟻這種菌根本不會生長,因此大家種植雞縱菌時最好去山間選擇有白蟻的地方取土,這些土中會有一些白蟻洞,也會有利於雞縱菌生長的天然成分,如果沒的這種天然土質,是很難人工種植出雞縱菌的。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來源網路,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
5 # 消防卷盤生產
選擇合適的季節,製備好配養基後進行真菌培養,並在野外搭棚,將菌袋放入後控制好溫度和溼度,促進出菇。
(1)季節安排
當溫度穩定在12℃-24℃或更高時,這是最好的裝袋季節,這是最佳溫度範圍。此時接種不需要加溫,成活率高。培養40-50天后,菌絲覆蓋袋子。溫度升高後,袋子將被埋在土壤中,第一批蘑菇很快就會長出來。秋季將從9月份延續至10月份。在此期間白蟻活動強勁,但沒有傷害。在食用菌絲時,它分泌一些有益於雞縱向細菌生長的物質,這促進了菌絲生長並且可以實現高產量。
(2)培養基的製備
1、封孔配方:木屑75%,麩皮20%,石膏1.5%,糖1%,白蟻巢土3%,水140%。 2、配製方法:將配料稱重後再翻成平均混合物,堆放後2小時檢查無水,含水量約為65%左右,即抓住培養物抓手間形成的水滴不落程度。 3、袋裝接種:用聚丙烯袋裝滿17×45釐米,兩套衣領後無棉袋塑料袋口,按常規滅菌,接種。
(3)真菌培養
將接種袋放入預先滅菌的培養室中。調節袋溫度在20°C和25°C之間。正常40-60天菌絲體的飼料培養。
(4)野外搭棚
雞樅菌菌絲生理成熟後,要搬到野外菇棚出菇菇棚場地選擇南北朝向、地勢平整、土壤肥美、酸性的場地;也可用房前屋後庭院作栽培場地。先整理成0-100釐米寬的畦床,長度視場地而定。扒出表土整成15釐米的凹畦。雞樅菌喜酸性環境,故不宜撒石灰粉消毒,可撒適量的多菌靈或硫菌靈。畦床平均撒3-5釐米厚的粗沙,周圍挖好排水溝。菇棚高2米,上方和周圍用草簾遮蔭。
(5)栽培管理
當菌絲滿袋的菌袋袋壁呈現米粒大小的釘狀或珊瑚狀瘤點時,脫去菌袋筒膜,排於寬60釐米、深25釐米、長不限的畦裡,菌棒間距2~3釐米,間隙用國土資料填實,菌捧表覆8~10釐米厚的經Sunny暴晒過的菜園沃土或腐質土,畦上建拱棚遮蔭,堅持覆土潮溼。普通經30~40天培育,雞樅菌子實體可破土而出。
(6)出菇管理
雞樅菌出菇普通在夏秋時節6-10月份。其氣溫控制在24℃-28℃為適。氣溫高時棚頂加厚遮陽物,畦溝淺水蓄水,早、晚棚內空間噴水,人為發明一種陰涼潮溼環境,空氣相對溼度85%~90%;並拉大晝夜的溫、溼差,促使菇體質量進步。出菇期間常發作蜻瑜咬食菇體,可採取人工捕捉。
-
6 # 影視4哥
1、養殖白蟻。
選取至少10m×20m地數塊,其中50%地塊作為飼養池,開挖數個面積1~1.2m2,深1.5~2m深坑作為蟻窩,各蟻窩間間距0.8~1m,蟻窩周圍設寬1~2cm水道,並鋪設水管保持水道溼潤且無積水。另50%地塊作為育種池,僅做鬆土除雜處理,鬆土深度至少30cm,在地塊周圍鋪設水渠,保持水渠內有積水。
2、雞樅菌育種。
菌絲培養基配方是按重量份計,粒徑為4.5cm的闊葉樹木枯枝60%~65%,碎落葉15%,麩皮20%,葡萄糖1%~2%,石膏粉1%~2%,料水比為1:1.2~1.5.b.菌絲培養:滅菌後將切塊的母種塊1.5~2cm,輕放入培養基中,在18±1℃且遮光條件下恆溫培養,兩週後母種塊上開始出現菌絲,再45天菌絲長成,以菌絲濃密且較強壯為宜。
3、雞樅菌定植。
將上述步驟中的菌絲移植到飼養池中的蟻窩中,平均每個蟻窩定植15~18株,均勻分佈,泥土覆蓋到菌絲球狀體下,完成定植後少量澆水,保證土面為半溼潤狀態,遮光,常溫培育50~60天。
4、肥水管理。
每週對土面澆水一次,保持土面溼度65%~70%。夏季無雨天每2~3天對覆蓋物澆水一次,保持覆蓋物溼潤。培育過程中,可備玉米麵、甘蔗莖顆粒、帶甜味的果皮混料,每3~5天投放一次,每次每蟻窩投放15~20g即可。
5、採收。
夏末秋初,待菌株的菌蓋完全撐開,即用剪刀或割刀距地面約1~2cm將成熟的菌株切下,完成採收。
以上就是雞樅菌的人工種植方法步驟介紹了,大家在種植雞樅菌時可以參照學習。雞樅菌從開始種到採收、收藏都是有講究的事,下面為大家講一些需要注意到的事項。
人工種植雞樅菌的注意事項:
1、在種植雞樅菌時可以去野地挖一些白蟻巢附近的泥土撒在土面上以提供生長所需營養。
2、種植雞樅菌時要注意持一個穩定的低溫環境,以利於雞樅菌的成長。
3、在雨水多的季節種植雞樅菇更有利於雞樅菇的生長。
4.注意雞樅菌各個生長時期的光照,子實體生長期避光少光,子實體開傘時則需要一定的光照。
5、雞樅菌出茹時要注意控制溫度在24-28度左右,夏天高溫時要加棚頂遮光。
雞樅菌的種植生長比較嚴格,在種植時一定要細心精心照料,嚴格控制水肥及光照條件。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人工種植雞樅菌的方法就這些了
-
7 # 雲上鄉愁書院
本人來自雲南省普洱市無量山區,從小在大山裡面長大,小時候,每到六七月份就會跟著父母到山上去撿雞樅,雖然說是撿,但無非是兩種方式,第一就是去往年撿過的地方去看,第二就是盲目的去尋找。對於雞樅菌可以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第一,人工培育種植的可能性應該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說不可能。因為雞樅的生長前提就是一種白蟻窩,如果沒有白蟻窩,是百分百不會有雞樅的。
第二,要培育雞樅,那麼如何培育白蟻?說白了,你不可能把白蟻搬回家,白蟻生長的水分,溼度,氣候,溫度,食物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東西不是靠錢和科學技術就解決得了的。
第三,即使真的解決了白蟻窩的問題,那麼,拿什麼保證一定長雞樅呢?這就是個假命題,雞樅一定依賴白蟻窩,可有白蟻窩未必有雞樅。
所以還是愛護環境,保護植被,土壤。才是王道。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可以分享幾張圖片來說明問題,雞樅不是你想種就能種的。
-
8 # 林業傑o00o
太長不看版:雞樅目前不能人工栽培。菜市場上有時候賣的很像雞樅的黑皮雞樅,其實是卵孢小奧德蘑,跟雞樅是完全不同的兩類蘑菇。
雞樅菌(樅字應當寫作土從,但是輸入法無法打出來,因此現在多以樅字代替)又名蟻巢傘,指的是蟻巢傘屬Termitomyces中的一系列物種,屬於傘菌目離褶傘科。之所以叫蟻巢傘,是因為這種蘑菇是生活在白蟻的巢穴中,與白蟻形成緊密的共生關係的。
谷堆雞樅(Termitomyces heimii)
我們都知道白蟻是吃樹木草葉的,他們也會對木質建築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但是白蟻本身並不能消化植物的纖維素和木質素,大部分白蟻是依靠腸胃中的鞭毛蟲將其分解後,再進行消化吸收。而另外330中隸屬於大白蟻亞科的白蟻是通過在植物殘體上種植蟻巢傘這種真菌,並以這種真菌為食的。白蟻在獲取食物的同時,要負責維護真菌生長環境的健康穩定,不能讓其他雜菌干擾蟻巢傘的生長。
白蟻培植雞樅的過程
一方面白蟻巢中理化條件過於複雜,我們至今沒有搞明白白蟻巢中那些條件是對於雞樅的生長是必須的;另一方面蟻巢傘生長的材料是否有特殊性仍不得而知。目前蟻巢傘已經分離得到了菌絲體,但是如何讓菌絲體長出蘑菇,這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一種白蟻
而目前市面上還出售一種商品名為“黑皮雞樅”的蘑菇,雖然這種蘑菇已經有了成熟的人工栽培技術,但可惜它並不是雞樅菌。它的真是身份是卵孢小奧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
它和雞樅一樣具有長長的菌柄,但並非生長在蟻巢當中,而是以地下的朽木為食物生長。一般來說這種木腐菌都是比較容易栽培成功的。當然二者的味道也是大相徑庭。
-
9 # 去旅行了
確切的說,雞樅菌是很難以被人工培植出來的,也就是人工可培養,但品質口味很難比得上野生的。說到這個問題就要說一下關於雞樅菌的生長環境和條件。
雞樅與其它菌類不同,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以生長。一般雞樅菌的生長模式是,草蟻在建築地下巢穴的時候,會從地表啃食鮮草的葉片並且將這些破碎的綠色單子葉植物葉片搬運到地下,通過螞蟻分泌的蟻酸混合泥土作為建築材料築巢,螞蟻的巢穴中,草會在蟻酸的作用下發酵,然後形成雞樅菌生長的最佳培養基,雞樅也在這種培養基上繁殖生長。
所以,如果要成功的培養出雞樅菌,這三個條件是必備的,合適的環境條件,能提供雞樅生長的合適培養基,有雞樅菌菌體的孢子體。
在人工培養雞樅菌時,製造合適的環境條件和尋找雞樅菌孢子體是很容易的,唯一需要攻克的難點便是這個培養基的製作。培養基主要是雜草等綠色植物葉通過蟻酸發酵形成。這給雞樅菌的生長提供了特別的養料,使得雞樅菌的風味特別,口感獨特。
在人工種植的過程中,這一點是沒有辦法完成的。從螞蟻巢穴取土很大程度上只能取得少部分含蟻酸發酵的土壤,另外主要目的還是這部分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雞樅菌孢子體,這樣在合適的環境溫度條件下,雞樅菌也可以生長,但因為培養基營養物質的不同,最終人工培養的雞樅菌口味依然和野生的存在一定差距。
所以,人工培養雞樅菌是可以的,但是味道與品質是肯定不如野生的。
其他菌類便沒有這個特點,因為其他菌類一般不會用到蟻酸這種物質,多數的菌類培養基都是從腐敗的樹木等吸取養分,這也是其他菌類容易培養的原因。
-
10 # 㤁龍飛
這東西有時候便宜,有時候貴得一逼。有次在甘蔗地裡得了兩斤有人出150買走了。沒多久碰到買的那傢伙,拿去路邊擺攤賣了190塊錢。
雞樅現在是可以人工種植的。
雞樅菌以春季栽培為益,在蜀南竹海地區3~4月份氣溫在12~18℃,是雞樅菌菌絲體生長最適宜溫度範圍,此時制袋接種,不許加溫,成功率高,待40~50天菌絲長滿袋,氣溫回升可埋入土中,很快就能長出第一批子實體,並可延續採收到當年的9~10月份.
雞樅菌栽培場地宜選南北朝向,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酸性的菜園地或房前屋後的空閒地,先整成寬40~100釐米,長視場地而異,深15釐米的凹畦。根據雞樅菌喜酸性環境和對殺菌劑如多菌靈,託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與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樣在畦底撒石灰粉,卻可撒食糧的多菌靈或託布津,畦周圍開好排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