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社野老
-
2 # 彤彤雅說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最講究就是禮儀。由於各地風俗有所不同,按我們這邊的規矩,你結婚就是你的舅舅坐上座!
一般在我們這邊農村擺酒,外生結婚舅舅坐第一主桌的上座,如果有幾個舅舅的,就是大舅坐上座。至於你爸的舅舅,就是你的舅公則會被按排在第二主桌坐上座。如果在女方家擺酒就是新娘的舅舅坐上座。
其實在酒店擺酒如果男女雙方分開來擺酒,也是來上面說的一樣。但如果是聯婚,也就是男女雙方一起宴請親朋好友,就有一些另外講究了。如果女方的親戚同意,一般都是按男方為大,就是新郎的舅舅坐上座。但如果女方的舅舅比較講究,一定坐上座,哪就擺兩張主張,男女雙方的親戚分開坐,這樣就不會出現混亂的場面。
所以,我們在結婚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各地的風俗習慣,特別是到女方家擺酒或者聯婚擺酒。一定要的婚宴開始之前瞭解好各地的風俗,同時也要做好相關溝通工作。不然,在婚宴上出現上座安排錯誤或搶座的現象,就會被人看作不懂禮貌而貽笑大方!
-
3 # 公知剋星
今天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是父母坐首席(手動滑稽)
我們來分析下中國從古至今“尊舅”習俗背後的原因,其實都是古代社會習俗沿襲至今的結果。先看兩個關鍵詞“嫡長子繼承製”、“宗族文化”:設想一下,古代有一個大家庭,男主人家財萬貫、妻妾成群,男主人過世後,眾子女必然會為了財產陷入爭執,按道理是嫡子繼承家業,無嫡立長,其他庶出各分給一小份家產遠遠地打發出去。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怎麼分才能保證相對公平、各方滿意?此處就引出第二個關鍵詞“宗族文化”,一般會請本族族長或其他德高望重之人主持財產分割,那麼問題又來了,宗族中人,多為叔伯兄弟,他們其實也覬覦家產,也有潛在的繼承家業的權利,因為古代律法規定,無子之人,其家產可充公(宗族財產),他們能秉公主持嗎?所以此處眾子想要得到自己應有的那份財產,必然要尋找外援,誰有強有力的外援,誰就能在財產分割時多一份話語權,“母舅”就是完美的人選,論親疏,母舅為母親的兄弟,定能幫自己爭取利益,論利益,母舅為異性,法理上無覬覦自家家產的權利,所以古人“尊舅”,不光是什麼儒家文化啊、敘親之意啊,是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此道理,上至帝王(古代外戚就是年輕帝王對付權臣、皇室宗親的利器),下至白首,無不應驗!
所以答案就來了,如果某人結婚,當然是請雙方父母坐首席啊,所謂“天地君親師”,哪裡有你舅的份只有當父母不在了,才可以請母舅坐首席,充當家長!
後續:抱歉,沒看清題目,是我不對,跟題主道歉,不過按照我的理解,是你結婚,肯定是你自己的舅舅坐首席,所謂親疏有別,你自己的舅舅,跟你血緣關係更近。你父親的舅舅,已經跟你有一服之差了,否則,是不是題主還打算把你爺爺舅家的人、太爺爺舅家的人、甚至出了五服的親戚也請到首席上呢?[害羞]
-
4 # 雲霧唐氏
這個問題其實很奇葩,其實不外乎一個道德問題,當今社會,啥叫道德底線真心不好講。。。但是就從你問這個問題,證明你的底線還在,知道有“舅舅鎮宅”這個詞,但不知道“舅舅如何鎮宅”,講國語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舅舅鎮宅”最先是母系氏族的產物,也是血親四維的彰顯,說句直觀粗暴的話,“你和舅舅出至一處,你舅是一代產品你是二代衍生產品,但你叔叔卻不是,他是另一處的一代產品”扯遠了迴歸正題,“舅舅鎮宅”其實還有一個伴生功能“舅舅主事”,在婚禮過程中,跑腿操辦瑣事按照母系傳統都是舅舅乾的,當然了這件事中威望和德行最高也是舅舅,迴歸講正題,舅舅和舅公上座的問題,答案很簡單,舅舅幹活舅公上座,答案很簡單,簡單例子““幹活吃飯,你呢和你娘做一桌,你不幹活可能沒飯吃,但只要你有飯吃,你娘就算沒幹活也有飯吃,除非你是忤逆不孝子””,而現今社會,結婚這事舅舅基本不主事了,但“舅舅鎮宅”還在沿用,答案不外乎乎為了彰顯自己是文明人,既然要只認為文明人,就必須知道舅舅隨大但舅公更牛,,
叫你賣個乖,下回再問這個問題是改一下,改成“我結婚,我爹的舅舅和我孃的舅舅都來了,誰該做上座?”
或者“我結婚,我爹的舅舅和我繼母的舅舅都來了,我繼母待我很好,比親生的都好,誰上座很糾結?”[機智]
其實還有更簡單的答案,這件事交給長輩自己去決定,是不是文明人有沒有德行明眼人一眼就瞅出來了
接著講,你爹的舅舅和你的舅舅,其實很簡單,按照“舅舅鎮宅”的傳統,你結婚,你爹的舅舅屬於賓客而不是主事的,根本就不坐一桌,。。。
-
5 # 東山梨樹
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是以舅舅為大,這只是表象,其實本質是體現母親在這個家裡的地位的。
你說如果在古代,庶出的孩子的舅舅到家裡來能為大能上座麼?明顯是不行的嘛。
舅舅,也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姐姐或者妹妹在婆家過得很好,因此也會對姑爺家很好。很有名的例子,清朝的時候,蒙古和滿人和親,是蒙古的女人送給滿人,導致了滿人的有一些皇帝都有蒙古血統。蒙古對滿人就很少發動戰爭,因為怕自己的姐妹受苦。
中國的傳統是以孝為先的,孝敬父母,舅舅和母親是兄妹,母親的後面是以舅舅在代表的一個家族。
你結婚,你和你老婆是最大的主角了,你的父母是第二主角,因此,相對應的是你的舅舅上座而不是你爸的舅舅上座。
我聽我媽講過一個她那年代的事情。說的是一家人的兒子結婚,把兒子的舅舅安排在上座,並且是家族裡最年長的,最有地位的人作陪,開準備開席,這個舅舅也是個老江湖,說給我打一盆水來,這個大家都沒有見過,什麼個情況,大家也不好問,因為舅舅不動筷子,其它人也不好動。旁邊的人,就說,你先動筷子,不然其他人也不好動。這個舅舅有點為難,又說,還是要給我打盆水來才好,旁邊人沒有辦法,只能去廚房,拿個盆打水,正好被請來的大廚看到,問明瞭情況,大廚見多識廣呀,說,人家這是沒有筷子,讓你打水洗手,用手抓,你快拿雙筷子去,別打水了。立馬送了雙筷子去,果然是沒有筷子,舅舅沒法吃,在那個年代,怕別人說妹妹家招待客人不周,不好直說,只能委婉說,並且是舅舅沒動筷子其他人也不能動。
-
6 # 木二小水手
我們傳統文化講究內外有別,親疏分明。
在紅白喜事誰坐上席是有講究的。一般而言,(外家為客坐席,自家人作為主人招呼客人、幫忙做事)。以當事人為準星。
結婚,以你的孃舅家輩分最大、年事最長的人坐一席,父親孃舅家人坐二席,奶奶孃家人坐三席(如沒來往,則推至你的姨丈或姨奶公坐。姑父等是自家人,是要幫忙做事的,不能坐席,雖然是至親也不能坐。只有兩種情況姑父(姑奶丈)可坐上席,你結婚時,除了一、二席的至親外沒有其他至親可坐三席,而且你家沒有比你姑父(姑奶丈)輩分大的人,有同輩人年事也是比你姑父(姑奶丈)小,這時可坐三席。另外一種情況是家族事務需要至親人監督、主持、見證等情況,例如你家兄弟分家、家庭財產分割、家族傳承物的繼承等等,姑奶奶坐一席。)四席以親疏類推。(只有在訂婚席上,四席固定為媒人。)陪席為本家族各房下最靠前四位族老。
喬遷。喬遷席講究最原始根本。一般你奶奶的孃家人坐一席,(如與你曾祖母孃家還有來往則你曾祖母孃家人坐一席。)其他席次從上往下類推。先一日散斫席是為感謝為建房幫忙的人而設,木工一席,泥瓦匠二席,三四席為喬遷席的一二席。
試周、生日宴。同結婚席次安排。
喪事席。男方過世,男方孃舅家人坐一席。女方過世,女方家人一席。二、三、四席以當事人親疏同結婚席席次安排。陪席同結婚席次。
升學宴。一席是老師,二、三席與結婚席一、二席相同,四席為地方人士。在古代,取得功名,一席為發矇教師,二席為本地主官。三、四席同結婚一、二席。陪席為本家族四位族老。
-
7 # J上善若水L
這個應該是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吧。
在無錫,以前的農村辦喜事,就規矩比較多。
對男方來說,女方的親戚,座位排次很重要。
1、岳父,獨位,朝南,1桌5人,男方2位重要親戚作陪,另兩位女方是重要親戚,一般為女方叔伯或姨父,岳父對面不能坐人。
2、小舅子,獨位,朝南,1桌5人,男方2位同輩分親戚作陪,一般會是伴郎,另2位是女方同的堂兄弟或表兄弟,小舅子對面不能坐人。
3、女方舅公,靠壁大位,不設獨位,8人坐滿。
4、女方舅舅,靠壁大位,不設獨位,8人坐滿。
5、女方伯伯叔叔姨父,靠壁大位,不設獨位,8人坐滿。
6、女方的女性親戚一般沒有特別的安排,也有一些會弄得周到一些,丈母孃也按照岳父的規格弄一桌。
特別要注意的是,獨位的岳父和小舅子對面千萬不能坐人,連椅子都不能放,如果不懂的,自己搬張椅子坐過去,視為對獨位的大不敬,要被掀桌子的。
-
8 # 高山Vlog
結婚坐席,叫老親陪新親。
安席時,緊扣新親老親主次原則。首席新親,是送婚新娘家來人,二席無媒不成婚,是媒人,三席水有源頭木有根,祖親,即新郎奶奶的孃家人,四席就到了新郎母親的孃家人,五席是新郎的姑媽,六席是家族中長者陪席。
這是農村應酬的安法,老傳統如是。六個席位如何坐?農村堂前四四方,寬度都可以鋪兩桌,站在大門口,面向堂前,最上方兩張桌最上首六座六席一條線,都是面向大門,背靠是牆,左邊桌中間為一席,一席兩邊是三席和五席,右邊桌中間為二席,二席兩邊是四六席,三四在中間,五六靠側牆。
農村安席總體上體現的是男方親人。有時候親戚為坐席安錯鬧意見,甚至認為受到欺負,大打出手者有之,老死不相往來的也有。
當然,現在城裡人辦席,一般不會安席。尤其現在多獨生子女,男方女方都得尊重,席也不好安,現代人也沒有原來人老思想,安不安席,怎麼安席,都無所謂,坐哪裡吃的飯菜都一樣。
-
9 # 閩藉寫作
正確的做法人人都知道做,正確的大小人們也知道排列,正確的稱呼大小人們也知道稱呼誰大誰小,依次排列叫稱呼人們排列也不會錯排列在叫稱呼。被排列的人被叫稱呼也會聽的入耳沒問題被你在叫稱呼為榮沒有叫錯高低的地位在發脾氣罵人,還在稱讚你懂事知道排列在叫人們的地位在叫人們的稱呼你是個聰明的人會辦事和會懂稱呼的人。在奶奶媽媽都在的情況下,正確的坐法以你奶奶為大,次大你的媽媽大,奶奶在以奶奶孃家坐為上座,也是爸爸的舅舅為上座,你的舅舅為次座。奶奶不在了,以你的舅舅為上座,爸爸的舅舅為次座。如果奶奶不在了,媽媽也不在了,以你的舅舅為上座,爸爸的舅舅為次座。如果你奶奶還在,媽媽不在了,你爸爸的舅舅為上座,你的舅舅為次座。這樣按順排就錯不了的錯誰坐上座就清楚了。在這裡我強調提示一下為什麼要這樣的安排坐上座呢?奶奶和媽媽有先後進你家的門,如果奶奶在,媽媽也在,就按大小排坐上座為準。如果奶奶和媽媽無論那個人不在了,就以在的人為大為坐上座,死的一方人就坐次座,死的人一方一定不要安排他們去坐上座,沒有死的人一方人為坐上座。無論奶奶媽媽誰先不在了,都以不在人坐次座,在人坐上座。死人這一方家的人一定不能坐上座,鬼一定不要讓她們為上座坐。沒有死的這一方人(奶奶或媽媽)為坐上座。民間人是這樣安排後人要這樣安排人們去坐的,不知各地有各地的習俗也可能不一樣的習俗,我只能提供給人們做個參考。
-
10 # 肖走地球還是圓的
“誰坐上座”?中國民俗倫理中一個有趣的遊戲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每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習俗和文化,彼此都會有不同和差異的,這正是我們民族文化多元多樣化的表現。各種習俗傳承著歷代前輩留下的文化因子,作為後輩的當代人,遵循傳承其中好的部分,對於其中充斥不健康或迷信的部分,我們要在分清是非的基礎上,在不傷和氣,顧全大局的前提下,比較委婉、藝術的淘汰和揚棄它。
回到本文提出的問題:我結婚,是應該我舅舅坐上座兒,還是我爸爸的舅舅坐上座兒?提出這個問題已經暗藏著一個排座位的前提條件了:即這兩個人(你舅舅和你爸爸的舅舅也就是你的舅爺)必須是在同一桌上,如果不是在同一桌上,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中國各地民俗當中,多數都有在結婚喜筵排位時,孃舅親為大,坐上座的習俗。而問題本身的矛盾就在於,喜宴上同時又出現了你爸爸的舅舅,也就是你的舅爺,他作為你爸爸和你的長輩,在這個席面上,應該怎麼排座次?
從各地老百姓的生活實踐看,遇到這類問題,首先是遵從本地習俗,本地的習俗誰應該排在首座,誰就自然的坐在首座了,然後依輩份順序下排。
按一般人倫常理說,你爸爸的舅舅也就是你的舅爺,是比你高兩輩的長輩,輩分也比你舅舅高一輩。通常按人倫常理和輩分兒來排序,應該是你爸爸的舅舅,也就是你舅爺爺坐在首座。
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們本地特別講究遵從本地的習俗的話,而本地習俗中,如果有讓孃親舅坐在首座的習俗常例,那就當然讓孃親舅坐在首座兒。因為是本地的習俗,所以你爸爸的舅舅也就是你舅爺爺,也不會有意見。
當然,還有第3種情況,就是現在人們對過去繁文縟節的習俗,沒有那麼多講究,每逢遇到這種排座次的常例時,就本著怎麼高興,怎麼來的原則去處理:怎麼高興怎麼來,一團和氣,隨便一坐也就成了。在我看來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了。
根據我的生活經驗觀察,上一輩或幾輩的老人家們,也大多不是那麼頑固地硬守“老理”,老人家們大多比較開通,都能開心地接受這種比較隨意的座次安排。
總之,當代社會越發展,傳統習俗的力量就越來越弱,至於排座次這類的小事兒,可能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而人的飲酒健康問題在酒席上,卻變得越來越重要了。作為小輩的你,更需要對舅爺爺和舅舅多說吉祥話兒,少勸酒。
從某種意義上說,讓他們健康長壽,才是酒席宴上,送給你這個小輩兒婚禮的最好祝福和禮物。
最後希望你再和你舅爺爺和你舅舅乾一杯,興意闌珊,不醉就歸!
-
11 # 中拾零
我結婚是我的舅舅坐上席,還是我爸爸的舅舅坐上席?我肯定要告訴你。是你的舅舅坐上座。
結婚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喜事。各方親戚朋友都來祝賀。雖說現在比較時尚的。不是那麼繁瑣。但適當的禮道還是要講的。
現在一般吃酒席是自由入座,不像以前把諮客弄得頭昏腦脹。有多少人坐首席,有多少人坐陪席,稍有不慎就會得罪人。
弄到大家都不開心。如果他脾氣溫和點的,生生氣,說說氣話也就算了。
如果脾氣暴躁點的。那可不得了。有的還掀桌子,親戚從此不再來往了。
有的地方按輩分排位。有的地方按送禮的多少排位。純粹按錢排位兒不好。這樣就把親情搞淡化了。
如果按送禮的多少排位。無論你是舅舅還是姥爺。你的錢送少了。還是坐不到首席。
現在好了。入席自由,一般的熟悉的人往一起坐。這樣氣氛就活躍些。大家在一起。沒有那麼多客套和禮道,隨隨便便。不拘束。
假如和不熟悉的客人坐在一起。大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要客客套套的。請來敬去的。大家都不自在。
假如這兩個舅舅非要分個高下。告訴你是誰的事。誰就為大。今天你結婚。那你的舅舅就為大。
首席就是他的。你爸爸的舅舅,也是你的舅爺,他就坐第二席。其他的自由入座。
如果孩子辦滿月酒。那就是孩子的舅舅舅媽坐首席。無論他們有多麼年輕。這個首席他們當之無愧的。
無論有多長,年紀多老的客人。今天都委曲下。當然如果平時大家聚在一起。還是按輩分的長幼入席。優秀的傳統禮教還是要繼承。但不要搞,太複雜了。
現在你該知道了吧?你結婚誰該坐首座。
-
12 # 畫圖姥
我們知道在結婚的時候一定要辦酒席,當然,辦酒席的座位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中中國人非常在意座位,這種事情因為象徵著人的地位和身份。而且肯定還象徵著一個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在一個家庭中,尤其是有孩子結婚的話,在家庭中一定是要排好座位的,不然一定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或者是也來家裡的一些不滿。
也就是說,當一個家裡的孩子結婚的時候,如果家裡有舅舅的話,一定要讓舅舅坐上席。舅舅坐上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舅舅是自己媽媽母方里比較重要的一個親戚,因為舅舅,那算是媽媽家裡那邊一個比較重要的親戚,因為舅舅是男性,作為媽媽的哥哥,或者是弟弟在母方媽媽家裡,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中中國人是非常講究一個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的,所以一個人要尊重自己的舅舅,如果自己的舅舅來參加婚禮,一定要讓自己的舅舅坐上席,其實也是對自己舅舅的一種尊重。
其次是因為舅舅在一個家庭中的身份地位是比較高的,舅舅值得,一對新人的尊敬,所以舅舅如果來參加會者,一定要讓舅舅坐上席,要不然就就一定會生氣,或者是你的媽媽一定會生氣,因為舅舅真的比較重要,舅舅是媽媽的哥哥,或者弟弟肯具有非常重要的家庭地位的。
這樣就有家庭地位的人都要坐上席,而且如果自己的舅舅不坐上席的話,我覺得說明自己的舅舅在家裡肯定不太受重視,或者是舅舅根本就不喜歡坐上席,但是一定要舅舅坐上,因為這是一種禮貌,如果這樣的禮儀都做不到的話,我想要兩對新人的婚禮,也一定會辦不好。
-
13 # 成長新視點
序言:
結婚是一個人一生中的最大一件事情。宴席座位安排,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是非常講究的,基本都是遵循“以尊為首”的原則,通常需要製作一個座位安排表。
1.確定時間:首先確定喜宴日期,一般以陰曆日期為準,也有個別地方是以陽曆為準。
2.擬邀人員:擬定喜宴需要邀請的親朋好友名單,並排出親疏遠近,寧多不少,結婚的大事,一般是能請的要邀請到。並確定喜宴當日中午正席數量和晚上次席數量,這是根據邀請的容顏確定的。
4.宴席準備:根據邀請客人的基本反饋情況,預計來客情況,購買喜糖、煙、酒、飲料、水果、瓜子、副食、鞭炮、喜聯等。在酒店安排喜宴的話,要和酒店落實菜品、價格,中午、晚上的準備席數,特別要預留一定的數量,防止客人來的超過預計數。
自己在家裡安排的話,一般是宴席班子落實,自己與他們溝通,確定一桌的菜餚本錢多少、菜品類別安排,然後按照預計數量採購。
正常情況下,與酒店或宴席班子確定業務,要提前一個月確定時間,以防對方沒有時間。物資採購可提前溝通,根據要求時間準備。
自己在家裡辦的話,一般宴席班子會有合作的喜宴班子,都可以一條龍服務。同樣,要在一個月之前,溝通確定時間。舉行宴席,還需要向地方管理部門報備。
二、婚宴當日安排。婚宴當日,是最忙的一天,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安排人分工落實;
1.宴席安排:專人帶隊服務,引導客人落座、酒水準備、遞煙遞茶、桌椅板凳擺放等。
3.客人接待:男女雙方父母的兄弟姐妹們是核心協助接待的人物,結婚的子女一般是配合接待客人。通常情況下,安排年輕人的好朋友協助接待客人,畢竟有的人不認識,以免慢待客人。
三、客人座位安排。婚宴當天中午,是正席,所以對客人的座位安排尤為重要,製作一個座位安排表告訴相關人員,主要有酒店和自己家裡舉行的兩種情況:
1.酒店舉行婚宴酒席:在酒店舉行時,會按照事主的預計,所有的客人都是一次性安排完畢,也就是俗話說的一道席。一個大廳能夠安排完畢的,會在大廳完成,不能在大廳安排完的,可以輔助包房。
現在主要談談主桌的人員座位安排。主桌坐的是父母、長輩,人不多,同輩的及下輩小孩子都可以,人多可以安排幾桌分開坐,但第一桌必須是長輩和父母。問題提到,自己結婚,是自己的舅舅在上席,還是夫親的舅舅在上席。回答“以尊為首”,就是輩分長的在上席,自然是父親的舅舅在上席,次席可以安排自己的舅舅。
其他重要親屬的座位,無論是男女方誰的婚宴,基本遵循先舅舅、在叔叔、在姑姑的次序,而後按照年齡長幼落座。
當然,不排除,特殊情況下的風俗習慣,有的人有乾爹乾媽的,是高於叔叔的地位,但低於舅舅。
結語:中國自古以來是禮儀之邦,尤其注重日常禮儀,特別是重大事件的禮儀,更是深受注意,座位安排不當的話,還會引發矛盾。提前,製作一個婚宴慶典指導流程及座位安排表下發。
-
14 # 從善如劉L
你結婚的宴席,還應當有你爺爺,或者你奶奶輩分的人,不管他們是你的什麼親戚,不管他們是你的遠親還是近親,所有是你爺爺輩的人,或者是你奶奶輩的人,你都應當把他們安排在最上首的主桌的,另外,不管是你的舅舅,還是你伯伯叔叔,還是你姑父,姨父,都應當把你爺爺輩或者你奶奶輩的人安排在主桌之後,才可以安排他們另行入坐的,比如你舅舅,你伯伯叔叔,你姑父姨夫,他們可以坐在一張桌子上的,至於他們誰坐哪個位置,誰坐上坐,誰做下坐都是可以的,這就不用你操心了,因為她們都是你父輩的人,他們都是你上輩的人,讓他們自行安排就可以了,他們也會自行安排的好!
最後是你平輩的人,哥哥姐姐,表哥表姐,同學,同事,他們都是可以做一張桌子的,至於誰坐哪張桌子,都讓他們自己選擇好了,都是親戚同學同事的,相互熟悉的就坐在一起了,相互不熟悉的的,就不需要安排在一起了,但是,有一條你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先把你爺爺輩奶奶輩的人安排在主桌上,也可以把你舅舅安排在主桌子坐的,但是你舅舅不能坐上坐,你舅舅應當挨著你爸爸的舅舅坐次坐,或者叫陪坐的,你舅舅應當陪著你爸爸舅舅他們喝酒的,你爸爸的舅舅是主坐,你舅舅就是主陪了!
-
15 # 長沙彩印陳恆清
中國是禮儀之幫!幾千年文明,對男女結婚這種人生大事早有一套成熟的儀式安排:上親(女方父母或兄弟)、母黨(男方舅父母)、千長(媒人)在主客廳坐上席。這體現了這個喜事東家對新老女主人的尊重!
至於父親的舅舅(或他兒子)來參加婚禮,則是 "老母黨"身份,可在偏房另安排特席坐上席。他畢竟在你爸結婚時坐過主廳上席的,可以啦!
-
16 # 春風雨1007326392703
如果你結婚,你的舅舅的席次是高於你爸爸的舅舅的。
1,如果你結婚,你的舅舅是你母親孃家的代表,你舅公雖說輩份高一輩,而親情也隔一輩。外戚中,傳統上只推崇三黨,即妻黨,母黨,祖黨。老親的地位遜於新親,叫新親紅赫赫,老親往後押,一代一代後推,逐步退去尊貴身份。如果排席,你舅舅地位應高於你爸爸的舅舅。
2,如果讓舅公席位高於舅舅,也無法操作。排席是有其內在規律,有嚴謹的邏輯性。假如讓你爸爸的舅舅排在前面,那你爺爺的舅舅更應靠前,那三黨也沒了意義。有人會說,爺爺的舅舅應該不在了,這認識就錯誤了,排席不是以個人名份來的,是以家族姓氏來的。比如你母親姓王,當天你舅舅沒來這席位也只能王姓家族人坐。所以排席是以姓氏為根椐的。
3,結婚排席舅舅雖然尊貴,但可能還排不到首席,新娘家當天是有人來的,有的來一人,有的來一族,他們才是當天最尊貴的客人,首席應該新娘孃家人座。老親只能讓新親,也叫陪新親。當然可能也有新娘孃家當天沒人來的,那又當別論。
-
17 # 嘎達馬戲
我們這裡叫“老小外家”,就是你父親的舅舅和你母親的父母舅舅成老外家,你的外爺舅舅稱小外家。這老小之分已經很明顯了。你結婚,你的舅舅在同輩中坐首位,你家叔叔是陪客。如果你舅舅和你外爺,你媽的舅舅(你舅爺)在同一席面,就只能委屈了。因為你舅舅是你外爺的兒子,是你舅爺的外甥,他在你面前是舅舅,但在他爸爸和他舅舅面前是不能充老大的。同樣,你舅舅和你爸的舅舅都是依你為中心的親戚,而他們之間是沒有任何血緣和親戚關係的,而只有長幼之分。
能問這個問題,說明很看重長幼禮儀的,哪就講講禮儀吧。中國將就親戚關係,你的舅舅是你的親,但只是你父親戚。你結婚,按照習俗是你父親操辦的。你爸的舅舅是來恭賀自己外甥娶兒媳婦的,你的舅舅是來恭賀自己外甥娶媳婦的。給兒子娶媳婦代表自己走到人生巔峰,自己娶媳婦代表人生的開端。所以正確安排應該是按輩分安席面,你父親的叔叔們陪你父親的舅舅們,你的叔叔們陪你的舅舅們,舅舅坐上席。如果舅舅們和自己家族人在一起,也坐上席。所以,如果考慮舅舅們的感受[害羞]就不要安排舅舅和他的長輩坐在一起了。[機智]
當然,還有你媳婦孃家的舅舅,也要安排好。
-
18 # 沉默三秒2
理論上是你舅舅,但是正常情況下都是你爸爸的舅舅座上席。
在我們農村哪裡是非常講究坐席的,一般結婚的時候親戚朋友都很多,如果是在辦酒席的時候,一般是不會把自己的舅舅和爸爸的舅舅安排在一桌的,那是主人不會安排,一般都是爸爸的舅舅這一邊的親戚,姨奶奶,表叔表嫂坐在一桌,然後安排一個主人陪桌,自己的舅舅就是媽媽孃家人,親舅,舅媽,表哥表姐等座一桌,然後安排一個主人陪桌。這樣就不會存在這種誰座上席的情況,都是長輩座上席。
第二種情況就是,婚宴辦過後,辦的親屬宴,農村以前住的比較遠,親屬好不容易來一趟會住幾天。這時候一般情況也都是長輩座上席,年輕的你就是推他上去座,他也不敢去的。
第三種情況就是,比較正式的談事情的,比方說你和你老婆談論婚事的時候,你老婆的舅舅作為他們家的代表,而你爸爸的舅舅作為賓客的話,這種情況可能就是你老婆的舅舅座上席了。在老家傳統的情況一般都是以長為尊的,基本都是年紀大的,做上席。
-
19 # 七月流火140400643
按我們老家的舊俗,婚宴中是有一座上席的。這就是所謂的“送客席"。如果酒席有好多桌的話,這一桌的席面要比其它桌豐厚一些。比如上一兩道其它桌沒有的貴重一點的菜。以示這一桌的尊貴和不一樣。現在生活水平高了,這種菜品的有意體現,大約很沒必要了。但這一席的重要性,大約還是一樣的。
傳統的結婚宴,是男方的主場。男方是娶媳婦,女方是嫁閨女。男方是添人進口,女方是送女出門。心情是不一樣的。這與今天雙方父母共同為兒女組建一個新家的情況有很大差異。這裡先說以前的習俗。
所謂的“送客”,就是女方送女兒出嫁的代表。以前女兒出嫁,男方的婚宴,女方的家長是不出席的,只是從家族中選出兩三個代表送女兒。這兩三個人有一個為主的。就是所謂的“送客”。“送客”可以是長輩的,也可以是平輩。必須是家族中最通情達理的,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熟悉人情世故的。代表整個家族出親。這是結婚宴上最尊貴的客人。男方必須給予最大的尊重。
對於男方家族來說,上席陪坐的,也必須是與之對等的,男方家族的代表。所以,選擇上席的人選,不是按輩分來論的。而是要選最能代表家族水平的與女方送親的人順暢對話的人。因此,男方坐主席的人,只能是家族中最懂得社交禮儀和社會規則,知書達禮,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其實,婚宴上席的人員安排,是男女兩家處世水平和社會地位的大比拼。並非誰的輩分大,就要誰上去。
如果題主是男方,你的舅舅與你父親的舅舅都可以上送客桌子。關鍵的問題是,做為男方主場的代表,坐在席上是為了把客人陪好,而不是自己上去享受的。假如女方送親的酒量很好。陪客的酒量不行,可能陪不下來。客人沒醉,陪客的醉了,是很丟面子的事。因此,怎樣安排坐席,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不必用一個套子來套。
如果題主是女的,父親的舅舅去送親,大約不太合乎常規。但如果親戚情誼特別好,也不是不行。
上面說的是傳統舊俗。現在的婚禮,大約與傳統很不一樣了。現在大多數普通婚宴沒有什麼上下席之分。每張桌子上的菜都是一樣的。賀客的成分也與傳統有很大不同。比如小夫妻是不同單位的人,又方父母也是有單位的話,參加婚禮的賀客就可能有好幾個單位的。許多人之間都不認識。這樣,幾個相熟的坐在一起就行了。而且現在的婚禮,也無所謂主場與客場了。男女雙方都一樣,既是主場,也是客場。與傳統婚禮的情況大不一樣了。
我感覺這兒的題主可能是農村的。這不是歧視農村。而是在農村中,這種傳統的上下尊卑關係,還是有許多老人挺重視的。如果他們高高興興去參加婚禮,發現自己被慢待了。可能會引起心裡的不高興。這種情況,其實很好解決。把同輩分的老人儘量安排在一起,使他們參加婚禮的時候,不感到自己被冷落就行了。
如果你的舅舅和你父親的舅舅坐在一桌了。兩個人都想坐上席,可以讓你舅舅做主陪,讓你父親的舅舅做主客。其它隨意。兩個人都是客,但在你這兒,自己舅舅的血緣關係近。血緣關係近的是主,遠的是客。這樣就可以解決矛盾。現在,大多數參加婚宴的,都不太關注這些。沒必要太計較。你舅舅和你父親的舅舅兩個人,離開你們家之後,可以各不相識。因為他們之間,沒有五服之內的血親關係。可是,既然到了你們家裡,你父親的舅舅是長輩。他要是在乎的話,你舅舅應該給他這點面子。
-
20 # 一一朝河
一群不懂規矩的人在那信誓旦旦的說肯定是舅公,好好去學習下週公之禮再回答。
你結婚,在敬祖那天,坐席你最尊,配席的只有你同輩兄弟,表兄弟有機會坐正席。
第二天娶親,女方會有送親的長輩,和同輩。不會有爺爺外公或小一輩的送親。
你這邊要根據送親的與新娘的關係對等找人陪席。
注意岳父一般會送親,你就要找伯父陪,沒有伯父找叔父,沒有叔伯找舅父,沒有舅父找姨父。總之找到平輩,你父親不能陪席,岳母不能送親,古禮儀一般兩位送親的坐八仙桌一條凳子,另六位做陪。
前一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送親人座席的位置還不一樣。
至於你講的舅公,告訴你,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結婚他們只能在廚房的燒火的地方坐矮板凳吃飯,這就是傳統禮儀。
另外按傳統應在大門前擺八仙桌,讓女方送親的給她家酒茶敬祖,送返袓先。
現在結婚不講什麼禮儀了,一切從簡,也不敬祖,也不拜堂,拜茶了。
回覆列表
這個禮儀的安排各地風俗不同,我們這裡安排總是讓新郎的舅舅上座,叫做陪月老,月老這一天是最為尊貴的上客,為表示尊重由舅舅陪席。八仙桌上依次是姑父,姨父,下首有一位族裡本家的德高望重,又輩份大的長輩陪席,他代表翁主照看敬酒勸菜陪著客人。
第二席才是老舅,老姑父,老姨父。理由是從血緣上老字輩遠了一輩人,這樣陪席人生只有一次,老字輩已經陪過了自已的外甥(新郎的父親),不能再陪小外甥(新郎)這一次了,如果繼續陪下去,將會把新郎的舅舅晾在一邊,增加了許多煩惱與尷尬。
這樣安排多少年了,偶爾也遇到一些老字輩的人有意見,一是有人愛爭執,再者十里風俗不同,但不過是管事人多說了話,但風俗不能破壞。
還有一個難題,如果新郎的舅爺健在,是誰坐首席,有涵養的舅爺(外公)還是讓了首席,自覺地坐了二席,但新郎新娘拜禮或者鞠躬時還是先給外公外婆,因為父母壓過天。
解決了一個難題,還有一個難題,如果有幾個舅舅,首席還是隻安排一個年長的舅舅,因為只能由一個舅舅代表舅家。
有時拜禮舅家幾個舅舅拜完了,再是姑父,姨父,敬酒則是一桌一桌清。
為了減少可能出現的矛盾,我做婚禮主持時,先說幾句求得賓客諒解的話:‘’各位嘉賓請諒解,各位來賓來的早晚不同,十里風俗不同,管事人水平有限,拜客次序可能出現偏差望海涵諒解。‘’完了,再問一句:‘’還有沒有遺漏的賓客?‘’這樣一問也沒有人好意思爭執了,事情才算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