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是出自於《論語·為政》裡,子曰:君子不器。“君子”這個稱謂大家不陌生,意思就是那些博學多才,有學識有修養有內涵的人,在論語裡的意思也是這樣;而這個“器”字原本的意思就是器物器皿,在論語裡這句話中應該引申為一種束縛和限制,所以說“君子不器”的正確解釋和含義就是要成為博學多才的君子,就不能限制於某一個框架裡,要不斷的突破束縛提升自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句話的正確詳細解釋! 孔子眼中的君子,特指那些集學識、修養、道德、智慧為一身的人,不但博學多才,而且具有理想人格,能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重任的棟樑之才,具有運籌帷幄,統領全域性的本領。這樣的人,因為具有多方面才幹,屬於全能型人才,因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而是經過了漫長而全面的修煉,才達到了全知全能。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君子,必須按照某種規律和規則,不斷歷練自己的本領、才華和智慧,才可以如願。 “器”字的本意是指器物、工具、容器,泛指那些有具體形狀,有固定容量,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物質,具有明顯的實用性。比如說,一隻容量為600毫升的水杯,它的最大作用就是裝下600毫升的水,如果再想多裝下1毫升就不可能,它的容量限制了它的用途只是那麼一點。因此,“器”字的引申含義是指一種束縛和侷限,會把許多事物限制在有限的、有形的框架之內,無法突破形而上的高度,發揮出更大更多的作用。 要想做一名令人敬仰的君子,必須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學習,衝破自身的侷限,領略到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才能真正提升自我的境界。因為世間萬物從存在到運動,再到發展和變化,都有規律可循,眼睛是看不到這些的,只有依靠智慧去感受,感受的過程,就像悟道一樣,是提升個人境界和修養的過程。 跟人一樣,器有形,道無形,“器”只是外在的形式,“道”是內在的思想,道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自身能量發揮到最大化。很顯然,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吸收了道家思想裡的“無用之用”的思想。如果以辯證法去看待世間萬物,許多東西在它的職能範圍內,它是有用的,如果超出它的職能範圍,它就是無用的。 比如,古代常用“百無一用是書生”來形容讀書人,不少讀書人雖然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擁有壯志豪情,如果無法透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無法發揮他的才能,做其他工作,如,種地、經商、賣藝、參軍等,他又不會,因此,古代落榜的讀書人基本上一輩子會窮困潦倒。
“君子不器”是出自於《論語·為政》裡,子曰:君子不器。“君子”這個稱謂大家不陌生,意思就是那些博學多才,有學識有修養有內涵的人,在論語裡的意思也是這樣;而這個“器”字原本的意思就是器物器皿,在論語裡這句話中應該引申為一種束縛和限制,所以說“君子不器”的正確解釋和含義就是要成為博學多才的君子,就不能限制於某一個框架裡,要不斷的突破束縛提升自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句話的正確詳細解釋! 孔子眼中的君子,特指那些集學識、修養、道德、智慧為一身的人,不但博學多才,而且具有理想人格,能擔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重任的棟樑之才,具有運籌帷幄,統領全域性的本領。這樣的人,因為具有多方面才幹,屬於全能型人才,因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而是經過了漫長而全面的修煉,才達到了全知全能。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君子,必須按照某種規律和規則,不斷歷練自己的本領、才華和智慧,才可以如願。 “器”字的本意是指器物、工具、容器,泛指那些有具體形狀,有固定容量,眼睛可以看得到的物質,具有明顯的實用性。比如說,一隻容量為600毫升的水杯,它的最大作用就是裝下600毫升的水,如果再想多裝下1毫升就不可能,它的容量限制了它的用途只是那麼一點。因此,“器”字的引申含義是指一種束縛和侷限,會把許多事物限制在有限的、有形的框架之內,無法突破形而上的高度,發揮出更大更多的作用。 要想做一名令人敬仰的君子,必須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學習,衝破自身的侷限,領略到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才能真正提升自我的境界。因為世間萬物從存在到運動,再到發展和變化,都有規律可循,眼睛是看不到這些的,只有依靠智慧去感受,感受的過程,就像悟道一樣,是提升個人境界和修養的過程。 跟人一樣,器有形,道無形,“器”只是外在的形式,“道”是內在的思想,道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把自身能量發揮到最大化。很顯然,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吸收了道家思想裡的“無用之用”的思想。如果以辯證法去看待世間萬物,許多東西在它的職能範圍內,它是有用的,如果超出它的職能範圍,它就是無用的。 比如,古代常用“百無一用是書生”來形容讀書人,不少讀書人雖然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擁有壯志豪情,如果無法透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無法發揮他的才能,做其他工作,如,種地、經商、賣藝、參軍等,他又不會,因此,古代落榜的讀書人基本上一輩子會窮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