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源流眾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約一千四百七十六萬九千餘,佔華人口總數的0.92%左右,多以漁陽、遼東、廣陵、河南、遼東為郡望。高氏主流發源於今河南省境內,但在春秋以後,卻以齊魯之地分佈居多。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惠公之子公子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姜姓,原是炎帝的後裔,高氏則是炎帝的後裔,高氏的血緣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為高一。因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姜為姓。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呂侯,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呂侯伯夷第37代孫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呂尚、呂望,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立周,受封於齊國。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於高邑,稱公子高。依照周朝貴族禮儀,其孫傒取祖名為氏,為高傒。高傒在齊國為上卿時,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高傒成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孫高止在齊國遭到公孫灶、公孫躉排擠,出齊奔燕。高止9世孫高量為宋國司徒,高量10世孫高洪為東漢渤海郡守。高洪的一支後裔高隱、高瞻叔侄創立了漁陽高氏、遼東高氏, 另一支後裔高悝創立了廣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後人高伯祥又創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彌(姜渠彌)、高克為得姓始祖者。
以王父字為氏。齊惠公元是齊桓公小白與姬妾少衛姬所生的兒子,當了10年齊國國君。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代也以高為姓,為山東高氏。
高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源流眾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十九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三十位,人口約一千四百七十六萬九千餘,佔華人口總數的0.92%左右,多以漁陽、遼東、廣陵、河南、遼東為郡望。高氏主流發源於今河南省境內,但在春秋以後,卻以齊魯之地分佈居多。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惠公之子公子祁,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姜姓,原是炎帝的後裔,高氏則是炎帝的後裔,高氏的血緣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為高一。因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姜為姓。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呂侯,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呂侯伯夷第37代孫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呂尚、呂望,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立周,受封於齊國。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於高邑,稱公子高。依照周朝貴族禮儀,其孫傒取祖名為氏,為高傒。高傒在齊國為上卿時,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就是齊桓公。高傒成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孫高止在齊國遭到公孫灶、公孫躉排擠,出齊奔燕。高止9世孫高量為宋國司徒,高量10世孫高洪為東漢渤海郡守。高洪的一支後裔高隱、高瞻叔侄創立了漁陽高氏、遼東高氏, 另一支後裔高悝創立了廣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後人高伯祥又創立了京兆高氏。姜姓高氏族人大多尊奉高傒為得姓始祖,亦有尊奉高渠彌(姜渠彌)、高克為得姓始祖者。
以王父字為氏。齊惠公元是齊桓公小白與姬妾少衛姬所生的兒子,當了10年齊國國君。齊惠公的兒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後代也以高為姓,為山東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