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鮑爾金vs巴特爾

    話說金魚是1700年前的南宋中期開始出現的,從草鯽到金鯽開始慢慢經過漫長的人工雜交選配育種,從單尾演變出雙尾,從單色選育出複色,從平眼培養出龍睛,從不透明變成透明等等一系列的變異。在當時科技不發達的時代,這都是古代魚人的辛苦付出。說到宮廷金魚,還真是和問者說的一樣,是從明朝中期開始引進到皇宮的。宮廷裡的造辦處下屬的花鳥司專門在民間收集新奇的花鳥魚蟲,其中不乏金魚的好品種,放在木海(大木盆)、陶海(陶缸)、石海(石缸)中飼養,湯清見底,魚兒嬉戲,搖頭擺尾,好不自在,每每得到后妃及皇親國戚的喜愛。一但民間培育出好的品種,皇宮中就會去徵招。比如說鵝頭紅這個品種,由於色彩對比過於鮮豔,晚清內務府把散佈在民間的鵝頭紅全部搜刮進宮,使得當時民間的鵝頭紅消聲匿跡,此品種只能在宮庭飼養。還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同治帝的嫡母慈安皇太后很喜歡觀賞金魚,就在她發病的前一刻還在賞魚。現在金魚已經不在是皇家和富戶的專利,已然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不管是大缸小缸,不論是大房小室,養上幾尾金魚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 2 # 魚缸裡的江湖

    說的明清時代的養魚情況就是好多人都在討論,古法養魚。意思就是沒有過濾系統,沒有增氧裝置的情況下如何把魚養好。現在正常情況下沒有這樣兩樣東西魚進去魚缸基本上玩完的分。水體中需要充分的融氧,魚才能良好的生存,而魚糞又會產生對魚致命的物質。現在的過濾系統可以過濾掉水中的雜質,過濾系統中一般都配有細菌屋,用於培養硝化菌用於分解魚便和其他有害物質。增氧系統可以增加水中的融氧。

    而上百年前是沒有電器裝置的,這些是透過自然生成的小型生態系統來實現的。

    第一古代養魚一般使用的容器都是陶瓷木桶或者是石頭做的。這些容器雖然不透明但是有利於青苔攀附和生長,也會滋生一些硝化菌,硝化菌會吧魚便產生的有害物質分解掉,產生有利於青苔生長的物質,青苔又會產生氧氣供魚生存這樣就形成一個小型的自然生態系統。

    而我家裡用一個小魚缸養了一隻鬥魚,自從生態系統行程之後從來沒有換過水,只往裡添水就行。

  • 3 # 說魚聊魚

    古法養魚,怎麼養?

    一、用水、換水問題

    養魚斷不可用甜水。近河則用河水,不然即用極苦澀井水,取其不生蝨。新泉水尤佳。

    魚水綠乃活,不可換。其色紅或黃必須換。

    凡換水,必先備水一缸曬之,曬兩、三日乃可入魚。魚最忌新冷水也。水頻換,則魚褪色。

    缸底魚矢須用汲筒汲出。若水至晚太熱,緣曬甚也,須用生涼水添之。

    有養魚不換新水者,即換,亦於本缸內水撤舊添新。此法魚最弱,市語謂之水頭軟。若即從舊缸移入新水者,謂之水頭硬,雲此法所養之魚強壯。

    又法,養魚先要講究水之活,魚得長生矣。如居家吃水缸內投以食,魚其能經久存活者,以其每日去舊更新,非取水之故也。蓋新水入缸三日必渾,三日後澄清,四日水性側立,方可下魚。下魚之後,春末猶寒,隔一日撤換新水一次。

    二、密度問題

    大缸一口養大魚五六寸者二三對足矣。多則鬧熱擠觸不安,必致損壞。

    三、餵養問題

    魚喂蟲必須清早,至晚令其食盡。如有未盡者及缸底死蟲,晚間打淨。夜間水靜則魚安,不然亦致魚死之道。再沙蟲中亦有別種惡蟲,亦須略擇。

    餵魚之法。須將撈來紅蟲用清水漂淨,否則蟲之臭水入缸,淨水為之敗壞矣。

    餵魚蟲不拘時候,日不可留餘蟲也,夜恐蟲浮水面,魚不得受甘露之益。若一時不得魚蟲,或用雞鴨血和白麵曬乾為細蟲喂之,或用曬乾魚蟲及淡金鉤蝦米為末飼之,皆可。

    四、魚缸問題

    魚缸養魚總須明官窯缸,雖破百片,亦可鋸補。瓦亦用明官窯瓦,缸外用鐵屑泥之,則不漏矣。

    五、魚病防治

    魚遍身起泡如水晶,乃天熱水壞。以新涼水激之,不然即潰爛死矣。

    魚瘦暗不歡,乃病也,即以鹽擦其遍身,另盆養之,使吐黑涎即愈。鹽納入兩腮亦佳。魚蝨如臭蝨而白色透如蝦色,一著身斷不可落,能使魚死,必須撈出。以鹽擦之,亦佳。

    魚或歪倒浮游,或如死水中,及動之腮仍能張翕,急取出以鹽擦之,另盆養之,猶可得活。俟其涎沫吐淨,方可置原缸內。

    六、天時陰晴,因時制宜

    或雲魚不可曬,或雲魚必須曬,又云可曬不曬。予見養魚者未嘗不曬,究不知何以為憑也。姑記此以待試。然予家魚每過曬則生水泡滿身,或予之缸新有火乎?俟得良法再記。

    冬收缸入向陽無油煙屋內,魚不食亦不生子,其水總不必換。俟春半時出屋換水。其屋冬亦須火,不使冰過凍而已。亦不宜太暖。每歲於霜降收入,春分時出屋,然亦須看天時冷暖耳。出屋後,仍有數夜見冰,亦由是見天時也。

    魚熱則浮,冷則沉。然春秋朝日每亦停水面曝陽,則非熱也。

    秋日不可過換水,天寒不可多下蟲,寒則魚不甚食。然秋中喂大魚,則來年子早而壯。

    魚尾根札者難於過冬,綹尾者易養,此論最驗。

    冬入室時水不能曬,即用生水,次日移入,然須於院中見冰後入屋。驚蟄時即可出屋,若天寒亦可遲幾日。春分前後亦不必曬水。天寒井底暖,新水不冷,若曬則反冷矣。

    交夏之後,一日撤換一次。撤換之法,先用倒流吸筒吸出缸底泥滓,添入新汲井水,不用甜水、河水。如盛五擔水之缸,每日撤換一擔,視缸之大小,以此類推。

    有魚之水,七日必渾。渾則當移魚他缸,刷淨原缸,全換新水,曬過三四日之水再入魚。入魚之後照舊撤換。一交秋令,水自澄清,無俟添換矣。缸內不放閘草,一恐魚蟲藏匿致魚不得食,二恐草爛水臭以致魚生蝨蟻之患。穀雨前後便可喂蟲。

    一交九月節,魚自不食矣。至魚無故浮水面,口出水上空吸吐泡者,乃是受熱之故,速添新汲涼水以解之。若魚沉缸底懶動,是受寒之故,速撈入淺水內曬之。

    冬魚出房不可太早。於清明前後,置於向陽之處,用木板蓋覆。天若和暖,一日撤板一塊,漸次撤去。若驟然不蓋,夜間寒霜侵入,魚必受傷。

    夏月伏暑之時,必當半遮半露,不可使魚受熱毒。雨水性沉,日色蒸曬,必致發變。著雨後,一俟晴明,即用倒流吸桶撤淨缸底雨水,則無害矣。若降雨之先將缸添滿,或缸有水孔,隨落隨流,雨水不能到底,則不必撤之矣。

    冬月蓄魚之法,不須喂蟲,亦不必曬水。添撤只要視水有渾色,便取新水換之。以純陽之性在地下,井水性暖故也。置放處不可令缸底實貼坑上,須用矮架託之。亦不可過暖,即水面有薄冰亦無妨。缸口用紙封之,不致於落灰塵,更省遮蓋也。

    七、孵化問題

    曬子須用紅沙淺缸,取其曬到底耳。

    魚子不可過曬,過曬則化。不曬亦不能出,故須樹陰,或覆以篩之,亦可。三日必出魚矣。

    凡魚生子,總在穀雨前後。視其沿堤趕咬乃其候也,即將閘草縛小石墜於缸內,任其穿過,即有子粘草上,亟取出納別水缸內,若不取,恐為公魚所食。其趕畢一次後,隔十餘日一次,看其趕即須放草接子矣。水近缸沿,則每被鴿子連魚飲去,故水不宜過深。子初出如蟻不可見,伏於缸上或草上。出魚後三五日內不可亂動其水,恐有傷於尾也。

    魚生子若人不知,則粘於缸上,有落底者則自食之矣。若早見缸上有子,即換缸。不然,則可一日不喂蟲。伏秋間雖有子,亦不能甚長,不能出息也。

    魚子出後,水極清不必換,本水養之,魚乃不傷元氣。

    子出魚後,夜夜須將缸蓋起,次日日出後開之。否則每至凍死,一缸為之一空。

  • 4 # 妙摘

    金魚是從是野生鯽魚訓化而來的觀賞魚類 ,最早是由華人培育並且養殖成功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的成長與演化和中國皇家密不可分。金魚也成為皇家園林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有“宮廷金魚”之說。

    在明代的中晚期萬曆年間,金魚養殖的發展步入“盆養階段”,成為金魚演變的重要歷史時期和轉折點。盆養環境的改變,促使金魚發生諸多變異,大量名貴金魚精品步入宮廷。朱翊鈞在位47年,很少理朝政,朝中大事皆由首相張居正代理。朱翊鈞是個金魚鑑賞家,對飼養金魚很有研究。

    在他執政期間每年都會舉辦金魚賽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1596年張醜所著的《硃砂魚譜》是首部金魚專著,書中對金魚的鑑賞進行大量敘述,為了適應盆養金魚的需要,當時的官窯還燒製了大量精緻的缸、盆,成為傳世珍品。

    清晚期的《竹葉亭雜記》中談到明代的魚盆道:

    “魚缸總須明官窯,雖破百片亦可鋸補,瓦亦用明官窯瓦。”

    到了清代,北京的金魚養殖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同時江南地區蘇杭一帶的金魚珍品也源源不斷地進入宮廷。

    “金魚徐”的由來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從江南巡遊回來,在御花園遊玩 。 他踱到放生池邊 , 看著水中游弋的十幾條紅魚,問身旁的梁太監 : “聯南巡之時 , 曾於濟南見過紅魚 , 體美色豔 , 惹人喜愛 , 何不譴來? ” 。 皇上之言 , 正中梁太監下懷 , 他忙跪地啟票 : “回萬歲爺,奴才有一姨親姓徐 , 是濟南府養魚的第一把好手,萬歲爺若是喜歡 , 奴才馬上把他傳來 , 專養宮魚” 乾隆點頭應允。

    於是,濟南府裡養金魚的徐家老少便被“詔”進宮中。由於徐家所養金魚條條豔麗多姿,皇上龍心大悅 , 連稱“國之寶也”,當下賜予徐家“金魚徐”稱號 。

    隨著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金魚徐”也被趕出了皇宮,那麼多的宮廷金魚也隨著清王朝的覆滅被投入到了今天的中山公園之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頂漏水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