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視野百科

    對於活在和平時期的人們而言,每每在談起二戰的時候,給諸多國家民族帶來的無盡傷害,眾所周知,二戰的戰火是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等野心勃勃的國家挑起來的,二戰中德國戰敗之後,被以美國為首的盟軍以及蘇聯佔領,戰爭結束之後,德國被一分為二,相應的分裂時期直到1990年柏林牆被推倒之後,德國才順利的實現了統一。

    同樣是軸心國,為啥德國被瓜分,而日本跟義大利沒有呢?? 其實不然,盟國早就有心分解日本,畢竟日本給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痛跟仇恨!但是問題來了,想要做成這樣的事情前提是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得共同佔領日本! 這就給瓜分日本帶來一些比較艱鉅的“任務”吧! 也可能是“天”佑日本吧,日本在投降的時候,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日本並沒有在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心中佔一定的位置,丘吉爾把英國得當時的戰略重心都放在了歐洲了!而中國,大家都知道,日本投降後沒多久咱們就發生了內戰! 很多人看到這會有疑問,中英沒空不是還有美蘇了嘛? 您聽我慢慢說!

    因為美軍在於日本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損失極為慘重,也出於種種考慮吧,美軍後來為了加速日本投降,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導致了日本加速投降,也讓蘇聯出兵計劃破產! 《也有人說當時日本投降就是因為聽到蘇聯要出兵才心灰意冷的》 !並且在後續的協議中,日本也是極力的爭取避免被瓜分的權益,此時的情況是蘇聯尚未登陸日本本土,日本已經是選擇了投降,可以說,日本在二戰過程中逃離了被分裂命運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原子彈的投放,對於美國而言日本戰敗宣佈投降之後,美國代表了同盟國佔據日本,使得日本成為了美國在亞洲大陸上的橋頭堡,能夠很好的扼制蘇聯,這一點在之後的冷戰時期展現的尤為明顯。

    至於義大利嘛!義大利在二戰結速後,除了被限制發展核彈和擴大軍備之外沒受其他的懲罰,最奇怪的義大利竟然還成了戰勝國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原來義大利早在43年就投降了,之後加入了同盟國對德國宣戰,算是洗白了。再加上義大利在二戰中是個戰五渣對各國的傷害不大,所以對其網開一面。

  • 2 # 瘋狗的輕武

    德國被肢解好理解,畢竟小鬍子當時把歐洲全輪了一遍,然後又反被輪了一遍。輸了之後戰勝國們當然也得吸取一戰時候沒把德國拆乾淨的教訓,因此直接拆了德國理所當然。一開始戰勝國的領地劃分是這樣的

    但到了1949年,冷戰格局形成,西邊三合併,然後變成了後來的東西兩德。

    義大利就更不用說,發揮了他們一貫的作風,從拿破崙時代投靠反法聯盟成為戰勝國;到克里米亞戰爭幫英法搖旗吶喊,到普法戰爭/普奧戰爭幫著普魯士下黑手,再到一戰發水混成戰勝國。二戰自然也是牆頭草,1943年就早早的歸順了同盟國,又以戰勝國的姿態站在了檯面上。

    至於日本的話,實際上在波茲坦公告中,日本是隻能保留主要四島(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的治理權,而其他海外領地(都是搶來的)則由同盟國接收(比如滿洲、越南、菲律賓之類的)。

    同時,他們得在戰勝國監督下實行民主改造,禁止軍工產業等等,換句話說,就是得在戰勝爸爸佔領軍的監督下,好好勞改,啥時候爸爸們覺得你乖了,爸爸就撤軍。一開始的計劃是這樣的

    但到了戰後,英國法國本來就路遠,而且亞太地區還一個被馬來西亞叛亂絆著,一個被越南獨立戰爭絆著,都抽不開。而民國政府就不用說了,解放戰爭都開打了。蘇聯到時本來想多佔點北海道地區,但美國此時的大國戰略已經鋪開,尋思著其他幾個國家也放棄了,幹吧不獨佔個日本做自己的太平洋島鏈,而且當時也就自己有核武器,拳頭大的說話。因此將日本自個獨佔了。

  • 3 # 軍武最前哨

    其實,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未完全結束之時,美國就已經開始盤算該如何瓜分德國:在1943年底舉行的德黑蘭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提議戰後將德國劃分為五個區域,並讓這五個區域獨立建國;難得的是,斯大林也比較贊同羅斯福的“肢解”方案,因為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德國死灰復燃。

    但英國卻對這一方案表示反對,丘吉爾認為,完全肢解並不利於德國的民族感情,甚至還會為新的地區動亂埋下伏筆(確實,我們可以參考如今的巴爾幹半島);如果想要防止德國重蹈納粹覆轍,就必須保證同盟國對其的控制:即佔領德國。於是在經過一系列的爭論協商後,最終形成了東西德國的局面。

    很多人可能感到不解:同樣屬於法西斯國家、同樣是戰敗國的義大利和日本為何沒有經歷與德國一樣的下場呢?

    先來看義大利。在三個主要的軸心國中,義大利應該是唯一一個迷途知返的國家: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並對德宣戰。也是鑑於此,同盟國對義大利的戰後清算相比德國要仁慈許多:主要是劃分了義大利與南斯拉夫的邊界問題和瓜分了義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上述內容被置於1947年簽署的《對意和約》內,和約簽署後盟軍即撤離了義大利並使之恢復了國家主權。

    而同盟國之所以對義大利網開一面,除了是對其臨陣倒戈的認可外,還得益於義大利戰後所組建的被美歐接受的政治構架:戰後,義大利天民黨成為主要政黨,該黨不僅與法西斯對立、反對意共參政,同時還主張歐洲聯合、抗衡蘇聯並與美國保持夥伴關係;毫無疑問,天民黨的政治主張是完全契合歐美意識形態的。

    日本和德國一樣,同屬於軸心國中的主要代表、頑固分子,因此同盟國早早就開始籌劃戰後如何處理日本:1942年9月,此時距美國對日宣戰過去僅十個月,華盛頓便組建了以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為核心的“戰後計劃委員會”。

    按照美國的實際意圖,自己完全佔領日本當然是最佳方案,但根據當時的預估,如果想要完全佔領日本,至少要出動二十三個師(總計約80萬人);讓如此多的美國士兵滯留日本對於迫切想要結束戰爭的美國民眾而言實在荒唐,所以為了避免激化國內矛盾,美國還是決定由同盟國共同實施佔領。

    但在具體的佔領細則中,仍能夠明顯看出美國自私的企圖:擁有發達基礎設施的本州島中心區域由美國佔領(31.5萬人)、工業發達的九州島則由英國佔領(16.5萬人)、落後的四國島由中國佔領(13萬人)、本州島北部和北海道由蘇聯佔領(21萬人)。

    不過,四個主要同盟國佔領日本的計劃最終還是未能順利實現:除美國外,當時已被德國拖的精疲力竭的英國還要忙於印度事務(只派遣了3000名殖民地軍人),蘇聯雖派兵佔領了北方四島,但相比此前的佔領計劃還是大打折扣;至於中國,則因蔣某人的一句“吾人應以寬大為懷,勿以戰勝者自居”而不了了之。

  • 4 # 社會臉譜

    幸虧義大利投降早,日本只向美國投降!

    不同於德國,德國本土特別是首都柏林是被蘇軍解放的,所以蘇軍牢牢佔據了德國東部地區,而美國和盟軍部隊由於按照“雅爾塔協定”,只能在德國本土西部各自建立佔領區。對於德國來說不好的原因在於蘇軍攻入了本土,導致了蘇軍遲遲不離開,當然美國軍隊也不走。但是相比軸心國家中的義大利、日本,這兩者的命運可謂是好多了。

    因為義大利投降最早,其早在1943年巴格多里揚政府軍就將墨索里尼拿下,並且送往了大薩索山脈,隨後就與盟軍秘密達成投降協議,將義大利空軍戰機、海軍軍艦開往北非投降盟軍。就是因為義大利投降的早,並且還有軍隊幫助盟軍打軸心國,所以義大利戰後命運還算可以,並且沒有遭到英國、蘇軍、美國等國的清算。

    相比日本,差一點就被分裂。而根據《雅爾塔協議》蘇軍是計劃向日本發動進攻的,特別是日本佔據的北方四島,薩哈林島嶼的一半,蘇軍按照計劃是有權佔領的,同時蘇軍已經計劃對日本北海道地區進行佔領,從進一步佔領日本關東地區,在日本北海道地區成立蝦夷共和國。對於蘇軍大軍的打擊,日本軍隊根本招架不住,特別是防守空虛的北海道地區,日本只能趕緊投降美軍,保證二戰趕緊結束後,美軍保住北海道地區不會受到蘇軍的侵佔,由於蘇軍太平洋艦隊登陸實力,蘇軍最終沒有佔據北海道,美軍卻已經趕到日本本土地區。這令日本失去了成為了東、西日本的機會。

  • 5 # limuzi1966

    二戰後德國之所以被分裂為兩個國家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與雅爾塔會議有關。雅爾塔會議是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十一日,由美、英、蘇三國首腦在蘇聯克里米亞海岸的雅爾塔召開的會議。會議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商討如何處理戰敗國德國問題。三國首腦最後達成一致。其中一項規定戰後德國由盟國軍隊分割槽佔領。德國投降後,根據雅爾塔會議的規定,美、英、法、蘇對德實行分割槽佔領。蘇聯佔領的是德國東部地區,英美法分割槽佔領德國的西部。雅爾塔會議為後來德國的分裂埋下了伏筆。原因二、是二戰後蘇聯與英美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對抗的結果。二戰後,蘇聯與英美等國的戰時同盟逐漸破裂,矛盾分歧日益突出,以致於後來發展為公開的對峙。兩大力量對抗究其原因,有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不同這方面的因素,當然也與戰後美國欲稱霸的目的有關。因此德國就成了兩大力量對抗的犧牲品,造成了德國的分裂。

    義大利之所以能夠保全,是因為一九四三年義大利投降時,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已經被本華人民推翻。新成立的政府在代表義大利投降後,立刻對德國法西斯宣戰。對德宣戰後的義大利已轉變為反法西斯國家,所以,戰後不可能受到懲罰。

    而日本在戰敗後,為了懲辦日本,美國一個國家對日本實行軍事佔領。所以最終義大利、日本避免了分裂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郎平真的會讓張常寧改打接應嗎?球迷們希望張常寧打接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