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聞樂飛揚
-
2 # 哪來的自由意識
你去西藏肯定低,去深圳只會高,不會低,親測
歐美起點高,終點比起點高一點點,沒有職業發展階梯。
比如,華爾街,6萬美元起步,做到退休,也不到30萬美元。一般也就15萬-20萬是天花板了。
如果在其他歐美國家更慘,華人的職業高峰到不了30萬美元。
在深圳,比如銀行,起步不高,大概不到10萬,但一般30歲左右,可以到50萬左右,如果腦子靈活,不是混日子那種,100-150萬不難。到了40-50歲,三五百萬都不稀奇了。
-
3 # 是燕子呀呀
1.與所在行業有關,看你所在的是不是高薪行業。
2.一方面學歷在貶值,高學歷一茬又一茬。
3.另一方面,人在工作起步工資普遍不高。4.還有可能是你覺得低而已,其實並不低。
-
4 # 金融攝影師
不知道你說的薪水很低是有多低?不過薪水和是不是海龜在當今社會已經沒有太大關係了。
由於工作原因,我需要面試很多年輕的金融人,在國外面試基本都是留學生或者隨父母移民去的,在國內多數都是海龜。
總的感覺是留在海外找工作的總體上比海龜回去找工作的要強一些。畢竟在外中國人的地盤找工作很多方面都是以己之短博他人之長,比如語言,比如文化,比如種族。
而海龜的則可以(至少心裡覺得)以海外留學,英文水平等作為優勢。最終的結果就是更有能力和自信的留下了,剩下的海龜了。
當然,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其他願意留下或者海龜的。不過,假如僅僅因為自己是海龜就覺得應該薪水很高,只能體現出你的幼稚。
另外,海龜和海龜也不一樣,先看看自己的留學學校是否硬氣,自己的英文水平是否合格,自己的能力到底在哪裡?
-
5 # 易一笑嘻嘻
要看金融專業的背景是什麼。如果是數學物理專業後的碩士,據我所知,現在量化分析師都是搶著要,沒畢業的都預訂了。獵頭們現在到處找合格的量化分析師,前幾天一家上海對衝基金大量招人,起薪40。
-
6 # 談笑閣
現在國內的單位,招聘人員已經趨於理性化,對於海歸的人員不僅僅不會提高自己的標籤,而且很多單位還要求海歸人員提供學歷的證明,證明自己是在正規大學讀出來的,畢業證是合法有效的。
在國內都存在高考定期的現象,學歷造假,在國外其實是更容易造假,很多野雞大學取名跟那些一流大學差不多,良莠不齊,分辨不清。
-
7 # 新文達國際教育
28歲的海歸金融男,回國後薪水很低!在沒有了解全面的情況,我們不能一杆子打死。並不是所有留學生回國之後都會是這種情況,相反的也不是隻要是留學生回國就能高薪就業的。
雖然名校優勢和留學經歷是會給自身加分不少,但是在現在的社會上面,能力是很重要的,如果是高分低能的話也是很吃虧的!
還是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出國留學是會為自己增添光彩,在其它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有出國留學的經歷和外語水平,顯然是有優勢的。
不過現在國內的就業競爭確實是比較激烈的,所以出國留學打算將來回國工作的,還是要多學一些,提高自己,不能抱有鍍金度日的想法了,當然回家繼承家產的除外(哈哈,開個玩笑)。
不過相信積累在工作中的經驗,運用到實際中,加上腳踏實地的努力一定可以繼續升職加薪。
-
8 # 夕陽武士的救贖
已經不是過去的時代了。
現在大陸技術該有的都有,沒有的都是被限制的,大家都在拼命,習慣了國外散漫的工作節奏,根本沒法跟國內人競爭。
能出去就別回來了,國外的節奏才是生活,國內的節奏讓人喘不過氣來。
除非你有不可代替性,才能在國內賺大錢。
-
9 # 峰迴路轉j
海龜金融男?是哪所學校的海龜?國外的野雞大學嗎?本科在哪裡呢?這些都沒有說啊!你不用在這裡糊弄大家了。我同事的孩子北大光華的,金融專業,本科,壓根都沒有讀研,在北京一家風投公司,月薪是三萬。你說的海龜,估計是野雞大學的吧!
回覆列表
你知道十年前華爾街金融海嘯,九大投行隨便一個小小的senior associate回國就能在券商當上director,直接提兩級。。那時候,你我對“華爾街”三個字的感受是什麼?不可望不可及的存在。如今呢,我經常自嘲,連我這樣的都進了華爾街,而我周圍還有千千萬萬這樣的“我”,拿著類似的master學歷,做類似的工作,有著類似的背景。。所以每當我聽到身邊十個人有九個對我說:“我的近期打算是先在美國工作兩三年積累點經驗就回去”,我心裡就不由一陣發慌。這麼大一幫子人三年後都要回國,都是本科985+哥大碩士+摩根 analyst/associate,國內有那麼多坑嗎?國內的機會出來了,海外名校、華爾街的bar卻降低了(大批優質phd被吸引到了矽谷,所以我這樣的才能混進去,要知道就在幾年前我在jpmorgan的那個組全是斯坦福、MIT、哥大的phd,最低也是藤校phd,如今一半master)。其實通過更senior的人的回國求職經歷就能看出來,現在國內對海外金融人才的供需平衡早就倒過來了,現在不是國內企業上門求賢,而往往是一個大基金/券商要招一個人,一大群華爾街的junior/mid level去競爭,這在十年前不敢想象。我就見過好幾個top4投行的vp(學歷都很華麗)爭奪一個國內二線券商的中臺部門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