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月流火140400643
-
2 # 我意縱橫1
漢武帝時候是中國酷吏最多的時代!太史公在史記中專門為酷吏做《酷吏列傳》。統計有十大酷吏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僕、減宣、杜周!
其實漢景帝時有一個更牛逼的酷吏郅都,漢景帝庶長子劉榮被郅都逼得自殺獄中,竇太后知道長孫被逼死獄中勃然大怒欲治罪郅都,後郅都被景帝安排到雁門太守,匈奴敬佩郅都的節操威名,竟退兵雁門,後郅都被竇太后所殺,匈奴人再次進犯雁門!
寧成是漢武帝時著名酷吏,為人貪暴殘酷,人們畏之如虎,後死於下一個酷吏義縱之手!
義縱是個殺星,到那裡都是殺得人頭滾滾,楊可告緡,義縱覺得不妥,不懂武帝心術被漢武帝誅殺!
張湯是漢武帝時名臣,也是酷吏,有個典故張湯審鼠,就是說張湯小時候就在刑名上造詣不凡!張湯曾經為了深究罪證與武帝爭執,博士狄山因與張湯爭論被武帝貶去守烽障,最終死在匈奴兵刀之下!張湯得寵時,丞相位置形同虛設!後來被丞相莊青翟以及許多張湯政敵構陷而死,死後家中餘財僅500金,後武帝為張湯平反,並治罪莊青翟等人!
王溫舒原本應該是個問題青年,常殺人越貨!
王溫舒治下經常路不拾遺,每次赴任都殺得血流成河,任河內郡太守時王溫舒曾經一口氣殺了一萬多人,流血十里!
。。。。。。
中華歷史上酷吏層出不窮,究其因應該是統治者的帝王心術的需要,推出一個酷吏來推行統治者覺得阻力很大的制度,酷吏殺得血流成河來震懾人心,如果統治者覺得這個酷吏影響到自己的道,就拿酷吏開刀,例如義縱之死!等到統治者覺得酷吏的利用價值被榨乾了,很可能拿酷吏開刀,此時又可以落個順水人情!
-
3 # 小魚軍士
酷吏始於漢朝劉徹。當時漢武帝開始重用那些敢於鎮壓豪強的官吏。促使他的宏圖偉業能夠在毫無阻力的情況下達成。這些酷吏對於法律,可以倒背如流,他們以此為安身立命之本。個別的狠角色,可以對法律“活學活用”,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最厲害的,可以根據皇帝的意願,因地制宜的製造出新的律法。但是一個酷吏殺人太多,影響到皇帝的統治,那麼皇帝就會推出另一個酷吏來懲治他。例如西漢的義縱之死!
-
4 # 一天往往一生
謝謝邀請。酷吏不是死於酷吏之手,而是死於皇帝之手。對於歷朝歷代的皇帝而言,酷吏是除了太監外必不可少的統治工具。皇帝為更有效更方便的統治管理,需要一批同樣出身於官吏之中的人,秉承皇帝的意志,無所不用其極地執行皇帝指令,藉此威懾不聽話的朝臣,消除被顛覆的隱患,由此誕生了歷史上被叫做酷吏的官員。
其實,歷史上有的酷吏本身人品還不錯,如張湯等。但和太監一樣,他們的榮辱也與皇帝的需要及恩寵密切相關,因此只有壓制住自己的良心,在辦理皇帝交待的事情時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無視太多的道德人性規範,所以經常在製造大案要案上成績斐然。但當皇帝利用酷吏達到目的後,為籠絡人心,維護自己仁君的形象,就必須將行事之酷吏作為替罪羊,給被其過火手段無辜傷及的朝臣百姓一個交待。可這群人往往能力出眾,有的為信念有的為出人頭地,深諳刑訊及保護自己之道,將其法辦時,一般官員不容易獲得定其罪的證據,往往投鼠忌器。於是皇帝迫不得已,只好以毒攻毒,找另一個與其手段相當的人來達到目的,所以才有“請君入甕”的典故,才有另一個酷吏來處理過時的酷吏的哭笑不得的事。
回覆列表
先說說酷吏這個詞。
酷吏是漢唐時期對一類官吏的稱呼。到宋明之後,就沒有這種稱呼了。《史記》中,有《酷吏傳》,舊唐書也有。到《宋史》,就已經沒有酷吏的稱謂了。漢唐時期的酷吏,其內涵也有很大不同。等到宋明之後,類似於漢唐酷吏特點的官員,被分為“循吏”、“佞幸”、“奸臣”三個類別之中。其內在意涵上,還是有差異的。
司馬遷《史記》中對酷吏的稱呼,是根據為官者政治傾向上劃分的。從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或說儒道互補的思想,成為社會政治的主流意識形態。但在學術層面上,戰國之後,思想領域是有百家爭鳴的。被列入酷吏的,他們的政治思想上,大體是屬於法家的。《史記 酷吏傳》一開始分別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話,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司馬遷說:“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治清濁之源也。”
司馬遷說,孔子和老子說的都對。法治可以做為社會治理的工具,但法律不能成為目的。只用嚴刑峻法的統治,達不到長治久安,社會和諧發展的根本目的。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還是要靠社會道德。
因為《史記》對酷吏是這樣的定位,所以,《史記》中所記的酷吏,不能算是壞人。比如郅都和張湯,他們都是嚴格執法的人,郅都曾做過一件事,當時濟南有個族閒(目字旁加一閒)氏,一族有三百多家,仗著族大人多,橫行不法,當時地方官根本管不了他們。於是,漢景帝派郅都當濟南太守,郅都到了之後,立刻把閒氏一族帶頭的一家全部殺掉,閒氏立馬老實了。史書說“餘皆股慄”。郅都
郅都的死,與漢景帝的廢太子劉榮自殺有關,劉榮當時已經被貶為臨江王。因犯事到中尉府對簿。郅都做為審理者嚴格依法行事。最後劉榮自殺。漢景帝沒有因此怪罪郅都,但竇太后心疼孫子。郅都因此而死。
酷吏們執法嚴酷,自然會得罪人。沒有好結果也是正常的。許多酷吏在掌握法律之時,常常會以法謀私,這也是人們對他們沒有好印象的原因。但象郅都這樣,為官清廉,不謀私利,堅持原則的人,雖然執法嚴酷了一點,如果在後世,大概可以放在循吏中的。
東漢時期的董宣,也是所謂酷吏。他的一個著名的故事,他因為嚴格執法,得罪了皇帝劉秀的姐姐,劉秀和稀泥讓他給道歉。董宣死活不幹,殺我可以,道歉不行,因為我沒有做錯。於是,被命人按他的頭,讓他低頭。董宣直著脖子硬是不低頭,被劉秀稱為強項令。這樣的酷吏其實挺可愛的。
到唐朝時期,酷吏的性質,與漢代就有很大不同了。漢代的郅都等其實是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操守的。到唐代,《舊唐書》中所列的酷吏,大都是沒有政治操守,為了個人私利,賣身投靠,甘為鷹犬的小人。
提起唐代的酷吏,人們最先想到的當然是來俊臣。到唐朝時期,科舉制度已經實行,但朝廷的官員還儲存著從察舉制到科舉制過渡時期的特點。
來俊臣本來是無賴世家,他的父親叫來操,是個賭徒。來操有個賭徒哥們兒叫蔡本,因為兩個人天天一起賭,來操與蔡本的老婆勾搭上了。後來在賭博的時候,蔡本輸給來操數十年錢。因為還不起,便把老婆抵了賭債。這個女人跟來操的時候,已經是大著肚子了。好在,之前與來操也有關係,肚裡的孩子也說不清是誰的。後來生下的孩子,就是來俊臣。
來俊臣出生於這樣的家庭,自然也不會是什麼好鳥,長大之後,無惡不做。因為犯事被抓了起來。可巧的是,這個時候武則天在臺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需要打擊李唐皇族勢力,需要一些告密的小人,幫自己做壞事,於是,來俊臣便以告密起家。當上了官。之後,開始了他的做惡歷程。
來俊臣是做惡的天才,他上位之後,為武則天剷除了成千上萬的不滿者,反對者。他還以自己的天才發明了許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酷刑。除此之外,還有中國文化寫下了最黑暗的一章,發明了《羅織經》,如果研讀了這部經,讓任何人承認犯任何罪都能做到。我們都知道神探狄仁傑,覺得他很厲害。武則天如意元年,也就是公元692年,狄仁傑等六名大臣被人誣告,落在了來俊臣手裡,狄仁傑一入獄,立馬就召了。承認自己謀反。後來他們又讓狄仁傑誣諂別人,狄仁傑以頭撞柱子,血流滿面,也不他他們的。後來狄仁傑寫了辯冤信給武則天,武則天派人去見狄仁傑,來俊臣居然找了個演員假扮狄仁傑,稱自己認罪,使者明知是假的,因為害怕也不敢告訴武則天。要不是後來另一個告密者,向武則天詳細的敘說了來俊臣的把戲,武則天親自召見了狄仁傑,狄仁傑大概也被整死了。
酷吏一定死於酷吏,是一種民間的說法。類似於“惡人自有惡人磨”之意,這種說法,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意思是讓人相信,壞人總是會得到報應的。但這種說法與歷史的真相併不相符合。歷史往往比傳說更殘酷一些。常常讓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於是,便以一種折中的結論,給普通人一個交代,一個說法。
來俊臣害了成千上萬的人。他最後的死,並不是被另一個惡人治死的,大概是被他自己治死的。他害了很多人之後,覺得自己戰無不勝了。最後居然把文章做到了太平公主和武家人的頭上。於是,太平公主和武家聯手,把他給搞死了。
有句名言“來俊臣審周興——請君入甕”。好像周興是被來俊臣整死的。其實不然,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周興被人揭發,說明他已經倒黴了。來俊臣的工作,只是讓他承認罪名。按周興的罪行,可以殺頭。但武則天免了他的死罪,把他發配到嶺南,走到半道的時候,被仇人殺掉了。
總之,壞人的滅亡,有可能是狗咬狗的結果。但這不是普遍現象,偶爾有之,也只是表象,而非內因。唐朝的酷吏,大都出在武則天時期,他們本質上是武則天清除異已的工具。武則天利用他們消滅了反對派,按正常的程式是做不到了,於是,只能利用他們。當他們的行為惹得天怒人怨的時候,武則天再把他們殺掉以平民憤。這是人格低下,甘願當狗的必然結果。對他們生殺予奪的權利,始終掌握在他們主人的手裡。
宋以後,沒有酷吏了。但給皇帝當鷹犬與打手的現象,與之前的酷吏本質上是一致的。比如明朝時期東西廠,錦衣衛的那些人。但是,他們不再被稱為酷吏,而是直接被稱為奸臣奄黨之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