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描述:攀登珠峰的風險性極高,為珠峰“量身高”為什麼一定要人登頂測量?是否可以用無人機或機器人代替?
7
回覆列表
  • 1 # 超哥維修

    因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每年都在細微的變化,一般測量都是用衛星遙感測量,但是這種方法測量誤差較大,而且也是測不了積雪深度的,以致測出的實際高度也是不準的!所以必須人工登頂,帶上現代化先進的裝置去測量,也可以測量積雪深度,測得的高度會更加精準,以便科學家們來研究地球作更好的科學依據!

  • 2 # 金屬耳洞

    根據測量專家的解答,為了測量精準,測量團隊需要攜帶雪深雷達,重力儀等儀器到頂峰進行測量。而這些儀器都需要專業測繪人員來操作。而衛星遙感主要用於地表的監測,也可以獲得一些地理位置資訊。但是目前情況下,它的精度還不夠,它得到的高程方面的精度大概是兩米,另外它測量的是雪面的高度。如果沒有人工到峰頂上去,就沒有雪深的測量,就不能測量到雪深多少。所以只有人工測量才可以做到最精準。

    至於測繪隊員坐直升機登頂或者無人機配合遙感衛星更是行不通的。因為珠峰峰頂氣流極其不穩定,多大風,氣溫低,測量型無人機目前還無法在峰頂飛行。而智慧機器人也沒有頂風作業的經驗。由於珠峰的特殊情況,如果派直升機過去的話,對直升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把測量隊員和測量儀器放下去,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但是由於珠峰峰頂地方非常小,飛機根本無法降落,只能盤旋,這樣的話螺旋引起的風有可能引發雪崩。

  • 3 # 北晞

    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行動測量登山隊舉行出發儀式,30多名計劃登頂的測量登山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向更高海拔出發,計劃抓住近日的天氣視窗,擇日登頂測量。如果成功,這將成為中國專業測繪人員首次登頂珠峰測高。

      攀登珠峰要克服一系列天氣、地理地勢和個人身體反應的困難,是一項具有一定風險的任務。為珠峰“量身高”為什麼一定要人登頂測量?是否可以用無人機或機器人代替?相關測繪專家在大本營向記者表示,人,尤其是專業測繪隊員登頂,可使測量資料更可靠、更具說服力。而目前的技術手段尚無法確保測量型無人機或機器人在峰頂作業。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副隊長、2020珠峰高程測量現場副總指揮張慶濤說,早期進行的珠峰測繪多無人登頂,傳統的交會和三角高程測量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偏差。

      1975年,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雖無專業測繪人員登頂,但登山隊員將覘標帶上了珠峰頂峰。這也是人類測量史上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頂峰。當時,測繪人員從珠峰附近選擇了9個測站點,對準覘標觀測水平角和垂直角,確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測站至珠峰的水平距離。根據三角高程測量原理,推算出珠峰高程為8848.13米。

      “覘標必須由人帶上峰頂,有了它,我們在山腳下佈設的觀測點,就能更精確地照準峰頂的測量目標,從而測得精確的角度和距離。”張慶濤說,珠峰峰頂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20多平方米的平面,從山腳下的各觀測點瞄準峰頂測量,目標點難以一致,覘標的使用解決了這一問題。

      現在,珠峰高程測量已實現了由傳統大地測量技術到綜合現代大地測量技術的轉變。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在這種背景下,專業測繪人員登頂,有助於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等多種測量技術更準確地獲得資料。

  • 4 # 拱瓦

    之前看過吳京、張譯主演的《攀登者》,該電影描述了中國登山隊由於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沒有“拍照留念”,而受到國內外的種種質疑,從而激發了再次登頂的渴望。新中國成立不久就敢於攀登珠峰實屬不易,即便現在登頂,仍要面對雪崩、高寒、缺氧、狂風等惡劣環境的威脅。那麼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為什還要再次登頂,派個無人機飛上去不好嗎?人為登頂意義何在?

    《攀登者》海報 中國首登珠峰,是辛酸,也是無奈

    現在攀登珠峰技術成熟多了,每年都有好多登山愛好者在5月份的視窗期攀登珠穆拉瑪峰,這是勇敢者的遊戲。

    珠穆朗瑪峰

    讓我們穿越到60年前——1960年,那時中國登山隊剛剛建立4年,那時國內許多人無法填飽肚子,哪有這麼多精力去攀登珠峰,關鍵是當時也沒有登山的專業裝備和技術經驗。其實,中國首次登上珠峰有點被“逼迫”的意味。

    1、被蘇聯登山隊放鴿子。

    儘管中國登山隊是在1956年組建的,但發展迅速,當年就登上了秦嶺主峰太白山, 1957年還登上了7500多米的貢嘎山。蘇聯登山隊也想和中國登山隊合作,畢竟中國境內的名山大川很多,更能吸引他們的是號稱“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

    貢嘎山

    蘇聯人多次向中國發出一起登頂珠峰的邀請,認為在1959年登頂可以向新中國成立10週年獻禮。最後周恩來同意了蘇聯登山隊的請求,在1958年夏天,中國和蘇聯登山隊制定好了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計劃,並馬上付諸實施了。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1959年3月初蘇聯召回登山隊,同時也帶走了高山裝備和供給。那時中蘇關係惡化,不久蘇聯撤出了在中國的所有援華專家,中國登山隊進退唯谷。

    2、邊境壓力

    1953年,英國登山隊在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成功登頂,而他們的高山向導丹增·諾爾蓋是尼泊爾人。尼泊爾藉機大肆宣傳,嘲笑中國無法證明珠穆朗瑪峰是自己的領土。1956年瑞士隊也從“南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看似只是一座山,但作為中國邊境,意義重大。就像是自己的家門,不斷有外人在門口轉悠,甚至還在門口奚落主人,最糟糕的是自己還不能把這些人都轟走,無力感油然而生。

    1960年的中國登山隊

    雖然蘇聯登山隊意外撤出,副總理賀龍還是決定中國登山隊繼續進軍珠峰,並從國外購買了高山裝備及所需物資。就在中國登山隊在“北坡”突擊時,印度登山隊也同時在“南坡”攀登珠峰,這就像是一場競賽。當時印度咄咄逼人,屢次侵擾中國邊境。

    所以當週總理從緬甸訪問回國後就問中國登山隊的進展,儘管登山隊已經開拓到了8695米的高度,但離登頂還差得遠,因為越接近峰頂,地形加倍兇險,氣象條件也更加惡劣。迫於國際形勢,副總理賀龍對登山隊下了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

    無論是技術力量還是國際形式對登山隊都很不利,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一個由214人組成,平均年齡在24歲左右的中國登山隊硬是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登頂。第二年,《中尼邊界條約》順利簽署。

    中國登山隊這次人為登頂意義何在,是否多此一舉?

    中國第一次的登頂如果說有很大的政治原因,那麼這一次則是純粹的科學研究,這次登珠峰有幾個特點:

    1、放置覘(chān)標、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器。實現峰頂交會精確測高和北斗導航系統測高同步進行。

    2、進行珠峰5G網路測試,透過周邊的基站實現峰頂5G網路全覆蓋,可以實時檢測珠峰狀況,還可以欣賞珠峰的美麗風景。

    3、在初定的12名衝頂人員中有兩名國測一大隊專業測繪人員,雖然沒能完成最後衝頂,這也算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安裝覘(chān)標

    現在回答為什麼不用無人機。

    1、無人機無法攜帶這麼多儀器,即便能一一帶上去,也無法安裝固定覘(chān)標、GNSS接收器、重力儀、探測雪厚儀器等,許多儀器也並不是扔在那就行的,需要不同位置反覆探測對比、矯正。

    2、峰頂氣流極不穩定,溫度極低,至今還沒有無人機作業的類似經驗。

    3、無人機的效能達不到,即便是最高效能的機器人,對於精細複雜的作業,與人的靈活度還是無法比擬的。

    我們都知道安全第一,但進步也是需要承擔風險的

    隨著攀登珠峰商業化的發展,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絡繹不絕,據統計有5000多人已經登上了峰頂,所以說現在登頂也並非很困難的事情,這也是不用無人機的原因之一。

    但是,還有一項資料,自1990年以來,攀登珠峰的死亡率達到了4.4%,因登頂而喪失的人也多達300人,而且這些人甚至無人收屍。並非他們的夥伴沒有同情心,而是在登頂過程中他們已自顧不暇。現在,這些屍體形成了可怕的“路標”。

    英國著名探險家喬治·馬洛裡就是其中之一。他就是那位被問及為什麼登珠峰時說出“因為山就在那裡”的人,這回答簡短有力,震懾人心,不過,他還是沒能征服珠峰。

    他在1922年首次嘗試從中國境內的“北坡”登頂,但失敗了,兩年後他和他的團隊捲土重來,這次他沒能全身而退,他和隊友安德魯·歐文再也沒有回來。1999年美國登山隊在“北坡”海拔8170米的地方發現了他的屍體。

    都這麼殘了,為什麼還前仆後繼呢?

    舉個例子。

    2013年荷蘭“火星一號”研究所向全球招募2023年前往火星的首批志願者,全球報名的人數竟然超過了20萬。在我看來這個 “火星移民計劃”的單程票風險巨大,因為我們發射的探測器對火星的瞭解仍不夠,而且缺乏載人登陸火星的前期驗證,這都需要時間,沒這麼快就能入住火星。

    火星基地

    但是我們顯然低估一樣東西,那就是人類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而採取的冒險行為,而登上珠峰所冒得風險顯然要小得多。

    大家覺得有必要用無人機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溥儀只亡了清朝,為何退位三次?還寫了三份退位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