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子打的就是精銳去他

    第一次是真正終結了大清王朝。第二次只不過是張勳復辟,溥儀再次登機,然後再次被迫退位。第三次則是楚儀出任唯一滿洲國皇帝,最後又被迫退位。

  • 2 # 木子晚齋

    我們先來看看溥儀退位的經過和時間,然後再談原因。

    第一次退位: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全中國要求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國家。在革命者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溥儀退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解體。

    第二次退位:

    1917年的時候,張勳發動兵變,溥儀再次登位,宣佈復辟帝制。但是僅僅過了十二天,就被馮玉祥等革命者取締了,溥儀所代表的封建制度被打敗了。

    第三次退位:

    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作為1934年日本所扶殖的傀儡政權的中國的皇帝,被蘇聯當作日本戰犯俘虜。皇帝夢又徹底沒了。

    溥儀經歷三次退位的原因:

    因為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同時又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自然歷史過程。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必然也遵行這一自然規律。

    當時中國社會處於閉關自守的半封建社會,生產力落後,民不聊生,政府變法又失敗;而外國曆強的不斷侵入,使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成長起來,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新的社會形態有了代替舊封建社會的基礎,所以後來有了薄儀的第一次退位。

    但同時社會發展也是否定再否定的過程,是螺旋式上升的,通俗講就是方向是前進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所以又有了博儀的第二次,第三次的退位。

    但社會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不管人性的複雜或目的的險惡,在歷史潮流下發展,都會被摧毀的。社會發展必然是從低向高的趨勢,任何的阻止都不會成功。

  • 3 # 滔客歷史

    溥儀有著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的傳奇人生。

    第一次登基與退位

    溥儀第一次登基是靠著慈禧太后任命的,這個還只有三歲的孩童,不明不白的就成了大清皇帝,開啟了他的悲劇一生,在1912年的時候,爆發了辛亥革命,在袁世凱的脅迫下,頒佈了退位詔書,結束了大清朝對中國的統治,根據優待條件,繼續在紫禁城裡做著他的小皇帝。

    第二次登基與退位

    在溥儀12歲的時候,這個生活在紫禁城裡的“小皇帝”透過耳濡目染和學習以後,瞭解了清朝久遠輝煌的歷史,對自己皇帝的身份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清朝遺老遺少的建議鼓動下,溥儀把復辟清朝的希望寄託在張勳的身上。1917年張勳帶著4000辮子軍發動起義,將黎元洪趕下臺,幫助溥儀復辟皇位,可惜11天后,段祺瑞帶兵打到了皇宮裡,張勳就逃跑了,溥儀被迫再次退位,並且這次沒有繼續讓他生活在皇宮裡,把他趕出了紫禁城。溥儀一路走到了日本使館,指望著日本人能幫他,為第三次登基找幫手。

    第三次登基與退位

    日本侵佔東三省後以後,把溥儀接到了東北,成了一個偽滿洲國,讓溥儀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溥儀滿心歡喜,認為終於可以開始復國大業了,可惜他到後來才知道,自己只是日本人的一個傀儡,連自己的生活都掌控不了,只能任日本人擺佈,這種任人宰割的生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才結束,這也是溥儀的第三次退位。

  • 4 # 安定郡小書生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溥儀雖然只亡了清朝,但是退位三次,頒佈退位詔書三次。

    第一次退位

    1908年12月2日,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號為“宣統”。期間辛亥革命爆發,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7歲的溥儀退位。

    第二次退位

    1917年7月1日,前清遺臣張勳以調解段祺瑞代表的國務院與黎元洪代表的總統府之間的矛盾為名,率定武軍4000人入京,發動兵變,年僅12歲的溥儀復辟。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出兵討伐,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只坐了十一天龍椅溥儀第二次宣佈退位。

    第三次退位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在滿洲地區建立偽滿洲國,溥儀任偽滿洲國執政,建年號為“大同”。1934年3月1日,改國號為偽“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元“康德”;這年29歲的溥儀再次登基稱帝,同時兼任偽“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偽“滿洲帝國”協和會名譽Quattroporte;不過這次已經不是大清帝國的皇帝了。1945年8月15日,隨著蘇聯對日宣戰並進攻偽滿洲國,日本投降,40歲溥儀頒佈了人生第三次的《退位詔書》,偽滿政權覆滅。

    溥儀這位末代皇帝的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最終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改造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新中國公民。於1967年10月17日因患尿毒症醫治無效去世,享年62歲,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 5 # 漩渦鳴人yy

    其實滿清最後的三位皇帝都挺可憐的,前面兩位是被慈禧折騰的,沒辦法,後面這一位則是真的因為國家的問題,最後導致自己就像一個吉祥物一樣,沒有任何能夠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

    確實,溥儀是一個皇帝,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別跟我說袁世凱啊,袁世凱他還不配做皇帝,但是他這個皇帝事宜需要衣服在滿清政權上面的,也就是說這皇帝價值是多少,能力有多少,權力有多少,就看他手裡這個滿清究竟有多大的疆土,多少的人口,或者有多大的自主權。

    沒有了這些,你這個皇帝算什麼,我也可以自封自己為皇帝呀,是不是?當他第一次退未放棄滿清政權以後,事實上他的命運已經決定了,他這一生都會隨著這些個大勢力的博弈而顛沛流離,溥儀一共簽署了三份退位詔書,第一份就是辛亥革命結束以後,溥儀宣佈退位,第二份是張勳復辟,然後溥儀在張勳的軍隊被擊敗以後宣佈退位。第三次是日本侵略者扶持溥儀登上了為滿洲國的皇帝以後,然後他宣佈退位。

    你看看簽署退位詔書,以及被扶持上位都不是他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都是需要有人幫他,或者是有人脅迫他,他才會選擇上位或者是退位。

    溥儀就是那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他就是滿清最後的希望,最後因為滿清自己的墮落而沒有任何的權利,成為了一個吉祥物,或者說只是成為了一個名字。

    所以很多人在評論上面發不反對國家,或者是危害國家的言論的時候,我都感覺十分痛心,為什麼?明明前車之鑑在前,他們還不知悔改,沒了國家,中華民族這個名字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不就又像那個溥儀一樣,居無定所,最後被人利用,直到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以後,一腳被人給踢開,到時候你什麼東西都不是!

  • 6 # 李信謙

    溥儀溥儀也算是一個比較傳奇的皇帝了。通常以往的情況末代皇帝都是直接被趕下臺,即便是被迫寫退位詔書的也只有一次罷了,為什麼溥儀卻寫了三次呢?這裡邊大有故事!

    第一次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這個時候由於革命黨的起義和袁世凱的逼宮,最終裕隆皇太后同意宣佈退位。

    這一點上,裕隆皇太后還是有功的。

    溥儀的退位,正式結束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統治,江山又回到了漢人的手中。更加具有戰略意義的是,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所以這是第一次退位。

    下面來說第二次,1917年,張勳帶領辮子軍進去北京城,開始說服溥儀復辟。溥儀可能也感到大清復國有望,居然同意了這個笨蛋方案。宣佈重新登基,有坐上了皇上。

    但凡有一點基本社會常識,也能夠認清放下社會情況啊,絕對不會幹出如此荒唐的事情來啊。

    由此可見溥儀和滿清遺老遺少的短見,以及他們滅國的原因了。

    可事實證明,溥儀在辮子軍的支援下僅僅當了12天的皇帝。為他的人生寫下一筆可笑的事情。

    用我們現在的角度看,真的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在他的小朝廷自由玩耍呢,還想著什麼復辟的事情呢?只能是給自己的履歷上抹黑罷了。

    也許沒有這個事件,或者就沒有後來被趕出紫禁城的事件了。

    第三次說起來就比較痛心了。

    溥儀一直想著要重新光復大清,重新登上帝位。居然開始投靠日本人,當了一個大漢奸。

    在1932年成立偽滿洲國,後來在長春登基稱帝,年號康德。

    表面上是登基了,又重新回到了皇帝的寶座上了。實際上就是日本的傀儡,沒有任何話語權。

    但是溥儀還是醉心於此,想象著將來有一天日本人能夠給他奪回天下。

    他也太小看我中華民族一致對外,艱苦抗戰的決心了。

    我們可以被侵略,到絕對不會被打倒!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哪怕再強大敵人,最後都會被我們戰勝,最後都被被我們的文化吞噬。

    抗戰勝利以後,溥儀又再一次的宣讀了退位詔書,這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皇帝了。

    所以,在抗戰勝利以後,溥儀在逃亡的過程中被蘇聯抓到,在蘇聯戰犯所關了幾年,進行勞動改造重新做人。

    綜上所述,溥儀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同時也是結局相當好的末代亡國皇帝,因為他趕上了新中國的成立。有重新的生活在了Sunny之下!

    同時,溥儀也是旅遊代表性特色性的皇帝。一個王朝,寫了三份退位詔書,縱觀歷史,僅此一例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莫辛納甘步槍已退役70年,為何中東地區還拿它當狙擊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