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羽夕

    明朝嘉靖年間,浙東沿海警報頻傳,大小股倭寇經常進犯沿岸城鎮,明朝軍民不勝其擾。像往常一樣,這股剛剛偷襲成功的倭寇,並不準備長期佔據城市,而是要在劫掠之後向別處逃竄,幾個正在值守的日本武士互相炫耀著自己的血腥戰績,月色下的刀光寒氣逼人。倭寇頭目已經記不清這把刀結束過多少生命,他同樣不知道的是,一支傳奇部隊已經回援。

    戰無不勝,一支由礦工組建的部隊為何能在抗倭戰場上所向披靡?

    大舉來犯的倭寇

    神勇戚家軍

    當時義烏本地有很多礦工、苦力,平常就有好勇鬥盛的習氣,戚繼光將他們招募起來,嚴加訓練,組成了一支勇氣過人,紀錄嚴明的軍隊,他們被成為戚家軍。

    聽到倭寇進犯的訊息,戚家軍連夜行軍,進行增援,看到找戰友被屠戮的慘狀,將士們燃起了怒火,倭寇頭目以為這又是一支鄉勇而已,憑藉手中的倭刀,將開始的不過是一場殺戮遊戲。

    戰無不勝,一支由礦工組建的部隊為何能在抗倭戰場上所向披靡?

    神勇戚家軍

    然而他們驚訝地發現,對手並未膽怯,而且對方的軍陣中有一排排造型怪異的武器,難道這種怪異的武器有什麼特異之處?正如倭寇頭目預想的,這的確是一場殺戮遊戲,只不過殺者與被殺者互換了角色,對付的只是紛亂的竹枝,而在狼筅擋住倭寇的同時,其他明軍趁機發動攻擊,明軍中的火器也紛紛向倭寇瞄準、發射。

    望著朝向自己的槍口,倭寇頭目戰勝這群農民與礦工的信心,已經完全消散。戚家軍手持狼筅,配合鴛鴦陣法剋制住了鋒利的倭刀和倭寇的刀法,全殲了這股進犯的敵人。狼筅由於對倭刀的剋制功效,在此後的抗倭戰爭中也屢建奇功,以致倭寇一看到戚家軍的這種武器和陣勢,就恐懼得膽肝膽俱裂,經過戚繼光和戚家軍的奮勇戰鬥,浙江、福建沿海的倭寇先後得以肅清,明朝東南海疆恢復了平靜。

    倭寇的前世今生

    早在唐朝時,倭國便派遣遣唐使來我天朝學習先進的知識文化制度,當中國的傳統文化傳入日本後,掀起巨大的浪潮。疆域遼闊,國力鼎盛的唐朝受到倭國的極力追捧,因此在學習唐朝的優秀先進文化後,倭國的科學技術和政治制度得到了飛速發展。

    戰無不勝,一支由礦工組建的部隊為何能在抗倭戰場上所向披靡?

    遣唐使來華畫卷

    在文化上,吸取漢字的精華,透過模仿得以演變文字,促進了倭國文字的發展和書法的誕生,其中不乏優秀的漢字書法家。在建築上,倭國透過遣唐使帶回來的建築圖紙,不僅大量的還原了唐朝精美的建築,並且融入了日本的風格,在結構上更加地輕巧。

    而更為重要地是,當時倭國處於一段社會變革時期,奴隸制社會趨於瓦解,急需經驗和理論指導社會地變革與發展地方向。因此,從唐朝學來的理論經驗支援了倭國社會的轉型,使薪火得以傳承。

    但在幾百年後的倭國,陷入了每個封建國家不可避免地尷尬問題——地方諸侯擁兵自重,導致國家的戰火不斷。在倭國南北朝時期,國家呈現分裂局面,各個諸侯的混戰導致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而一些在戰爭中失敗的封建主為了生存,吸收了大量的農民、浪人、沒落武士形成走私集團,活躍於中國東南沿海區域,透過販賣走私貨物換取錢財,但其本質就是一群流氓強盜,由於兩國並沒有建立起明確的邦交關係,導致倭國海盜式的走私集團缺乏明確的約束,因此常常騷擾沿海民眾,打劫來往船隻。

    明朝的倭寇現象在歷史上算是特定時期出現的特定人群,在戚繼光抗倭之後,倭寇便不再來犯,而過後不久,倭國重新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社會擁有了安定的環境,自然不會再出現依靠燒殺搶掠維持生計的海盜式走私集團。

    屢戰屢敗到戰無不勝的中國軍隊

    在戚繼光抗倭前夕的中國浙江沿海區域,上演了這樣的一幕——一夥手持各式怪異武器,梳著月代頭的倭國浪人和落魄武士躲在滿是雜草的亂石堆旁,當有商隊經過時便一擁而上,將貨物瓜分殆盡,而護送貨物的守衛則慘遭屠殺,若是遇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倭寇們變作鳥獸散,若是追擊卻似老鷹抓小雞般,難以一網打盡。

    戰無不勝,一支由礦工組建的部隊為何能在抗倭戰場上所向披靡?

    與明軍正面相對的倭寇

    即便實在正面戰場上,倭國由武士和失敗的封建主軍隊融合而成組建的海盜團伙由於組成成員大多自幼便學習劍道,並且上過戰場接受過生死的磨練,跟由鄉勇組成,在拿戰刀之前只拿過家中鐮刀的抗倭軍隊相比,戰鬥力孰強孰弱可見一斑。

    在抗倭初期,曾出現過一件荒誕之事,一夥在浙江沿海登陸的倭寇在襲擊一個村莊以後,由於浙江丘陵山地地貌複雜,撤退時倭寇竟在此迷路了,惡從膽邊生的倭寇便一路燒殺搶掠,到達了南京,終於"犯我大明國威者必誅之"的口號聲中,十幾萬大明軍隊將砍殺四千名百姓的數十名倭寇悉數擒獲。

    在這次聲勢浩大的剿匪行動中,暴露了中國軍隊的致命弱點,雖然有沿路守衛官兵共計十多萬軍民參與了圍捕行動,但部隊之間各自為戰,資訊缺乏有效傳遞,與輾轉各地打游擊戰的倭寇相比,連正規營級建制都達不到的倭寇團伙卻是機動靈活,猶如出洞蛟龍,在大明國土上興風作浪。

    不過在倭寇作亂越演越烈的時候,沿海民眾終於覺醒,開始自發地組建抗倭隊伍,形成一股有力的抗倭力量。而這時深受倭寇禍害的地區越來越多的熱血青年受此影響,紛紛投身軍隊,為抗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自此,抗倭事業開啟了新篇章,新鮮血液的注入為抗倭隊伍提供新的動力,為戚繼光抗倭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威武之師背後的男人

    抗倭事業的轉折點是在這個男人親赴義烏募兵抗倭之後,他就是戚繼光。戚繼光出身於武將家庭,在父親死後世襲官爵任登州衛指揮僉事,而後轉戰浙江參與抗倭事業,在抗倭過程中總結了明軍的經驗不足之處,並且制定了一套禦敵之法。隨即戚繼光懇請前往抗倭最前沿陣地——浙江,打算一展拳腳,浙江義烏素來以民風彪悍著稱,但與此同時,這裡的人對倭寇也是深惡痛絕。

    戰無不勝,一支由礦工組建的部隊為何能在抗倭戰場上所向披靡?

    戚繼光募兵

    於是,一支由礦工組成的軍隊被拉出來了,戚繼光將總結出來的方法應用在這支新軍身上,並且在研究倭寇武器後發明了專門針對倭刀的武器,那就是狼筅,通身由一整條竹子製成,多竹枝且堅,即便削人頭如斷髮般輕鬆的倭刀砍斷後,也會形成鋒利的斜截面,而多竹枝的狼筅往往被砍了幾刀以後,便能導致倭刀崩刃,或是卡住倭刀,任由戚家軍宰割。

    戚繼光心繫抗倭事業,在他的努力下,不僅將一支鄉勇隊伍打造成虎狼之師,並且戰無不勝,保衛了東南沿海的一方安寧。

    結語:戚家軍,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值得銘記的軍隊之一,自創立以來歷經數百場戰役,卻從未有過失敗的記錄,它的功績不可磨滅,但最應該讓人銘記的,是中國軍民同仇敵愾,上下一條心,才是真正戰無不勝的法寶。

  • 2 # 小哥燴史

    這裡所說的應該就是指大名鼎鼎的戚家軍,其多由倭患地區的礦工和農民組成,但其戰鬥力比起頹廢萎靡的明朝正規軍堪稱爆表,原因有二:

    1、人的差別決定了部隊的氣質和麵貌

    作為長期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礦工,平日裡為了生活,勞累苦多,看待生死自然要比那些已經當慣了爺的明軍要從容豁達得多。

    再者,生活的重壓,使得他們多數身強力壯,最關鍵一點——老實,想法單純,就是要把禍害自己家園的倭寇趕出去!

    老實,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忠誠度高,這在戰場上顯得尤為重要,彼此間建立的信任和感情往往可以在緊急關頭髮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所以,強壯,忠誠,不怕死,紀律性,這些要素結合到一起,真的要比外強中乾的明軍強出不止一個檔次。

    2、好馬配好鞍,還要有好的陣法

    有了素質高計程車兵,接下來就得有拿的出手的武器,確切說,就是能幹的過鋒利堅韌的倭刀的武器。

    狼筅,就這樣應運而生,它的設計天生就是克倭刀的,由大竹竿做主體,端部是槍頭,杆身枝叉遍佈倒裝的鋼鉤,它比倭刀長,防禦覆蓋面積大,能在有效限制倭刀近身劈砍優勢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殺傷力,所以就成了這些礦工兵勇手中克敵制勝的利器。

    同時,獨創的鴛鴦陣法,攻防一體,轉換靈活,進一步放大了戚家軍的優勢,讓倭寇聞風喪膽,威名遠播。

    綜上,優秀的人員素質,加上得道稱手的武器,以及恰到好處的對敵策略,讓這群礦工出身的勇士,在不斷的鬥爭和勝利中,越發豪邁自信,站上了平倭抗敵的巔峰,留下了傳世威名。

  • 3 # 劉昌進

    明萬曆年間的戚繼光是以少勝多的精兵強將,除了有嚴肅的軍紀,父子同上戰場,親情之外所使用的兵器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戚繼光本人就愛發明裝備,每每戰役都是以少勝多,他發明的“鴛鴦陣”,“車陣”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因此總能以少勝多,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

  • 4 # 太陽出來總是好

    在明朝民間組建的抗倭隊伍中,以礦工為主的隊伍最為厲害,對倭所向披靡。浙東地區以遂昌金礦礦工組成的隊伍最為著名。這支隊伍所擁有的武器並沒有什麼優勢,但很會打仗,取得節節勝利,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因素。據說,在遂昌從事重體力勞動礦工主要是一些“殺人犯、犯重刑人”為主,這些人身強力壯,也會捨命。他們目標只有一個,打贏,就能重獲自由,擺脫挖礦苦力。而且去打仗還能有吃飽肚子的好處。在這樣的精神支配下,打贏的意志力也就特別堅強了。因此,戰爭的勝負不只是取決於武器的先進與否,關鍵還是在於人的精神意志與戰爭藝術的完美結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白鱀豚真的滅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