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張經明朝一代忠臣,抗倭名將功勳卓著,又是忠君愛民造福一方的忠臣清官,可惜結局悲慘被奸臣嚴嵩陷害含冤被殺飲恨而亡。

  • 2 # Zh上善若水W

    明朝歷史上有兩個叫張經的官員,一個是明朝的兵部尚書,活躍在明朝嘉靖年間,另一個為浙江道監察御史,也是嘉靖年間官員。本文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著名的抗倭將領,民族英雄,明朝嘉靖年間兵部尚書張經。

    張經,明朝中期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字廷彝,號半洲,生於公元1492年,去世於公元1555年。正德十二年,張經進士及第,此後開始進入仕途。初授浙江嘉興知縣,嘉靖十六年進兵部右司郎,總督兩廣軍務期間,鎮壓廣西瑤族叛亂。

      嘉靖三十二年,為南京戶部尚書,後改任兵部尚書。當時明朝東南一帶倭寇猖獗,給當地的百姓和往來商戶帶來極大的威脅。為了清剿倭寇,朝廷受命張經總督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專辦討倭,便宜行事。嘉靖三十四年,張經取得王江涇大捷,殺敵一千九百八十多人,對倭作戰取得極大的勝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取得抗倭首功的張經,等來的不是朝廷的獎賞,反而是責罰。嘉靖三十四年,嘉靖帝下詔逮捕張經,十月與李天寵、楊繼盛一起被西市問斬。

      張經一案絕對是實實在在的冤案,當張經被逮捕,並且被判問斬之後,天下人都為他鳴不平。其實早在張經被問斬之前,朝中有 許多大臣對逮捕張經就表示反對。但是嘉靖帝卻不顧左右相勸,一味將張經問罪,這又是為什麼呢?在這起大冤案中,有三位十分重要的人物,第一位是張經,第二位是趙文華,第三位則是嚴嵩。從張經本人來看,他在前往追討賊寇之時,給奸人留下了攻訐的把柄。張經奉命剿寇,到任之時見各軍隊軍紀鬆弛。許多將領驕傲跋扈,在多次對倭作戰中都因此而失敗。多次的失敗,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整個軍隊計程車氣。所以張經到任,第一個就是整頓這個軍隊士氣,嚴肅軍規軍紀,訓練士兵。另一方面,從周遭調強兵,增強對倭作戰勝利的希望。

      張經此番做法是十分正確的,畢竟以當時的士兵將領貿然發動抗倭戰爭,只會像往常無數次的作戰一樣失敗。訓練士兵和調兵都需要時間,而這就給朝中某些奸人抓到了把柄。他們向嘉靖帝上書,說張經養寇不動。嘉靖帝聽聞之後,不論緣由,當即讓張經立刻開動,並且派兵部侍郎趙文華前往督師。趙文華是權臣嚴嵩的乾兒子,不通軍事,飛橫跋扈。當他來到軍中之後,當即要求張經大軍開拔。當時張經正在等候周圍調遣的大軍,自然不肯動身。趙文華抓住這個弱點,威脅張經給他白銀萬兩,否則定會上書彈劾他。張經仗著自己比趙文華更有威望,拒絕了趙文華的索賄。張經的這一做法得罪了趙文華,而趙文華是個十足的小人,後來發生什麼事情,大家大概可以猜到。

      趙文華當即上書嘉靖皇帝,言明趙文華養寇自重,多次督促都不開拔動身,有通敵之嫌。嘉靖帝停穩後,當即下令逮捕張經。儘管隨後張經大捷的捷報傳到京師,嘉靖帝也無動於衷。後來還是左右官員勸說,嘉靖帝才有些動搖,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他將嚴嵩召來詢問。嚴嵩是整個事件的第三個關鍵人物,當嘉靖皇帝詢問於他的時候,他自然是站在自己乾兒子趙文華這一邊的。他不僅沒有道出事實,同時還倒打一耙。他說張經養寇不戰,完全是李文華、胡宗憲在一起謀劃進剿,才取得了對倭作戰的勝利。而張經不僅沒有功勞,而且有冒功的大罪。嘉靖帝於是不顧張經的辯解,一味聽信嚴嵩的讒言,將張經等有功之臣斬殺,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雖然張經還沒實現他的驅除倭寇的宏願便含冤而死,但是明朝抗倭鬥爭的勝利可以說是由張經開始,其後由戚繼光、俞大猷等相繼完成了他的遺願,平定了倭寇。後人稱頌張經取得的勝利乃是“東南第一戰功”。張經死後,都御史周珫接任。他上任僅一個多月,又被趙文華彈劾,楊宜代其任。由於趙文華督察軍務,楊宜知道自己兩個前任一死一貶,非常小心,天天曲意奉承趙文華。雖如此,趙文華還朝後,仍覺楊宜不是自己人,推薦胡宗憲代楊宜為剿倭的總指揮。楊宜由於伺侯小心,只遭“奪職閒住”的處分,沒有遭遇大禍。

  • 3 # 逗B的沙雕

    張經,字廷彝,號半洲,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洪塘鄉人,明朝中期抗倭將領、民族英雄。明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父親張海,家貧而孤,隨母蔡氏回外家;外家無後,張海和張經都襲用蔡姓。張經及第成名後,才恢復張姓。

      張經自幼勤讀經史,長大後體貌魁偉,具文才武略。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及第,任浙江嘉興知縣。嘉靖四年(1525年),入京任吏科給事中,後升太僕寺卿、右副都御史、協辦都察院事。張經秉性剛直,不畏權貴。兵部尚書金獻民接受寧夏總兵種放的賄賂,張經帶領同官提出彈劾,金獻民因而告病辭職;河南巡撫潘壎匿災情不報,也被張經彈劾去職。明代錦衣衛和東、西廠是專門偵察官民言行的-,官校們挾勢0,大為民害。張經上疏指出,此輩“譬則虎狼蛇虺,遇者無不毒噬”,建議予以撤除,為世宗所採納。

      西南地區苗、瑤、壯等眾多少數民族聚居,明政府採取“改土歸流”政策,逐步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由於漢官0,徭役頻繁,常常引起少數民族武裝反抗。特別是廣西大藤峽地區(今桂平縣東北)的瑤族,從成化年間(1465~1487年)就爆發反對“衣食租稅”和反抗漢族地主、衛所軍官的武裝-。明政府屢次派兵鎮壓,還是此伏彼起。嘉靖十六年(1537年),以侯公丁為首的瑤族武裝佔據羅灘,攻城殺官。世宗見事態嚴重,任命張經總督兩廣軍務。張經一到廣西,即與御史鄒堯臣定計,誘擒侯公丁,並乘勝分兵兩路,直趨羅灘,摧毀其根據地,繼而尾追瑤族隊伍到林峒以東,把他們從中截斷。向西逃遁的瑤兵被殺1300人;大部分向東逃避,進入羅運山,拒險繼續抵抗。張經又派翁萬達移師攻打,生擒400多人,投降者2900多人。世宗以張經鎮壓瑤民反抗有功,升之為兵部左侍郎,進秩一級。

      這時,安南國相莫登庸殺其王自立,致使內亂不息,長期不向明政府進貢,且又侵佔中國邊境土地。明政府決定興師問罪,派原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毛伯溫到廣西,與張經會商進兵。廉州知府張嶽和廣西副使翁萬達相繼進言,認為安南“日事幹戈,無暇請貢,非膽敢阻兵拒險抗上國”;遠征安南則勞師糜餉,實非上策,應該“懾之使不敢不從”。張經和毛伯溫採納他們的建議,一面用重兵壓境威懾,一面派張嶽入安南,曉以利害。最終,莫登庸權衡利害關係,嚮明朝謝罪,避免了一場戰禍。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由日本浪人、武士及不法商人糾合而成的倭寇,因有內奸汪直、徐海等的0,在中國沿海地區大肆殺掠。明政府為抵禦倭寇,特在沿海設定總督大臣,並徵召廣西僮人俍兵前來參戰。朝廷以張經“曾平瑤亂”,在少數民族中有威望,特調派其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張經初到任時,因各將位崇氣驕,與倭寇作戰屢次失敗。世宗下令罷免屠大山應天巡撫職,張經因負連帶責任,改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代替屠大山負責當地防務。當時,倭寇兩萬多人盤踞浙江柘林川沙堡,且人數愈聚愈多。張經每日選將練兵,準備等俍兵齊集,一舉盡殲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倭寇進犯乍浦、海寧,攻破崇德,轉掠浙西。江南百姓長期受倭寇侵犯,紛紛責怪張經按兵不動,縱容倭寇。世宗聞知,大為惱怒,限期要張經進剿。這時,權相嚴嵩的乾兒子、兵部侍郎趙文華巡海督師到浙江,催促張經進兵。趙文華自恃與嚴嵩關係特殊,對張經頤指氣使,又向張經索賄白銀2萬兩,張經以自己位望在趙文華之上,不買其賬,因而激怒趙文華。適值倭寇四出劫掠,趙文華督戰更急。張經答以:“賊狡且眾,待永、保兵至來攻,庶萬全。”趙文華認為張經瞧不起自己,極為惱怒,便夥同浙江按察使胡宗憲疏劾張經:“糜餉殃民,畏賊失機。”

      趙文華剛上疏,永順、保靖的俍兵即開到,在石塘灣打一勝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初一日,倭寇數千人突然從水陸兩途進犯嘉興。張經分遣參將盧鏜帶領保靖俍兵、總兵俞大猷帶領永順俍兵由泖湖向平望急進,參將湯克寬頻領水師從中路楔入,合戰於王江涇。激戰數日,倭寇大敗,被殺死1900多人,燒死和墮水溺斃者不計其數,取得東南抗倭以來最輝煌的勝利。

      浙江取得大捷同時,世宗看到趙文華的奏疏卻下詔逮捕張經。浙江捷報傳到北京,給事中李用敬、聞望雲陳奏:“王師大捷,倭氣奪,不宜易帥。請召回錦衣使者。”世宗認為李用敬、聞望雲與張經結黨迴護,將2人廷杖後削職為民,仍把張經逮捕到京下獄。

      世宗想弄清浙江大捷的-,問到嚴嵩,嚴嵩卻顛倒黑白,稱:“徐階、李本浙江人,皆言張經養寇不戰,文華、宗憲會謀進剿,經冒以為功。”廷訊時,張經向世宗陳述這次殲滅倭寇的經過,並指出:自任總督以來,先後斬殺和生俘倭寇共達5000人之多。但世宗還是聽信嚴嵩的讒言,於當年十月冤殺張經。張經有功反遭誅戮,天下人都為其鳴不平。

      穆宗隆慶(1567~1572年)初年,張經的孫子懋爵上京申訴,冤情才得申雪。詔令恢復原官,賜諡襄愍,移葬於侯官縣祭酒嶺。

  • 4 # 揚生解史

    張經是明嘉靖年間抗倭名將。曾任兩廣總督,平定了兩廣瑤族的叛亂。嘉靖三十三年,張經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湖建、湖廣各省的人馬。並在五月一日大破倭寇,殺亂1900多人。

    張經的連續打勝儀引起了權相嚴嵩的嫉妒。在明朝,將軍如果打了勝仗是很危險的,果然,嘉靖帝聽從了嚴嵩的誣陷,於當年十月將張經處死了。

    一代名將終死於小人的誣陷,真是忠臣痛、敵人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