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愛的嚶嚶醬

    我個人想法,不太建議過早教孩子學習這些東西。

    在考慮教孩子些什麼之前,必須首先要考慮好為什麼教孩子。認為教會孩子識字、數數,孩子上學時就會學習更好,因此才進行教育,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不過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生長規律來。結合孩子的成長期,大約三歲左右的孩子便漸漸地進入了對外界事物的敏感期,尤其是在識字這方面。所以我認為可以在孩子三歲以後教他識字。

    關於在家教孩子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玩遊戲、貼卡片等等,或者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本身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軟體也可以設定學習-休息時間,不至於讓孩子對手機上癮。

  • 2 # 雙胞胎之父

    我的個人觀點:應該讓孩子識字和簡單計算。因為1.孩子的認知能力可以支撐起早起的教育。2.功利一點,早期的積累會帶來小學時期的學習自信。3.識字和數學的學習並不會妨礙孩子玩耍。

    但是很多家長在考慮問題時,容易陷入到一種“非此即彼”的境地。比如:早教和快樂童年對立;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學前認知和想象力、創造力對立;學前知識輸入會和後期專注力負相關;等等。我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如何流傳出來的,不過,我是比較認同矛盾是對立的,更是統一的。是否能將對立面糅合在一起,建立一種動態的平衡呢?

    我就自己對孩子的家教(學習方向,主要是閱讀,數學,英語,包含古箏,舞蹈,繪畫以及如何對待“集訓”)的做法和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識字”,我認為這是閱讀的副產品。如何陪孩子閱讀,如何從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如何介入拼音,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有提到。單純的識字行不行?我認為可以,但是並不是最佳方式,對短時期提升孩子的能力和信心有一定幫助作用,不過因為單純的識字對詞語,句子應用的幫助有限,後期還需要做大量工作來彌補這部分。如果不彌補,則先期積累的優勢會越來越弱。“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所花費時間和“識字+詞彙應用+句子應用+閱讀”這種割裂學習所花費的時間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效果應該是前者更好。

    其次是“數學”,我家數學的教授一直是和閱讀掛鉤的,純知識的內容教完進位加,借位減,然後就是漫長的“閱讀型應用題”,利用長題幹,略帶迷惑性的陷阱將加減、比較、排序、圖形、等分、量詞、貨幣等等糅合到題裡。這樣做的目的是訓練孩子“讀-記-想-算”的統一,(題目是我出,題幹選擇基於孩子讀的讀物,隨便抽一部分內容加入數學部分)以及接觸多種多樣的數學型別。(也會適當新增小學奧數的內容)最近準備入手數學型別的讀本,讓孩子“以讀養數”。

    接下來是“英語”,英語家教我走了彎路,在孩子3歲半到5歲的時間裡,教完字母后,僅僅進行繪本的輸入,而且輸入量不夠,再加上亂七八糟的學習音標,背誦繪本,記憶單詞,最終我把這些都放棄了,主攻“分級閱讀”,當然,一年半斷斷續續的輸入也是有點用處的,(與我而言卻是大大的浪費,如果可以早點改正方向,現在孩子英語閱讀能力會更好)透過“分級閱讀”的“習得”模式穿插朗讀、背誦等“學得”模式進行英語的學習。目前孩子ORT level one進度很快,key words 也有了質的飛躍,更重要的是,孩子跨越了閱讀的第一階段,已經有自己閱讀英文繪本的意願了,開始開始拿起英文繪本進行“反覆閱讀”階段。

    所以你看,我家沒有專門教識字和拼音,現在孩子(六歲)已經在讀章節書(如湯姆索亞歷險記,一千零一夜,小熊維尼,夏洛的網,法布林昆蟲記,DK百科等);教了一些數學內容也把它們糅合到閱讀型應用題中解決問題;沒有讓孩子背單詞,背語法,孩子能較好的辨識英文詞彙。在這種情況下,我基本無需焦慮孩子的幼小銜接。

    而前段時間為期一個月的“集訓月”讓我打消了最後一絲焦慮:在面對陌生內容,孩子能夠集中有效時間去應對。

    “集訓月”內包含舞蹈匯演,主持特訓,古箏音樂會,繪畫考級。在這一個月,孩子幾乎每天都在連軸轉,連我和愛人兩個陪練都出現了身體不適。甚至有三天從早八點到晚九點,古箏,繪畫,舞蹈,主持趕場子。得益於閱讀水平和背誦功底,七段主持詞大概用了4-5個小時可以背誦,在舞蹈匯演前每天一小時主持訓練,一小時舞蹈,一小時古箏,持續兩週。舞蹈匯演結束後,每天兩小時古箏練習,持續10天。最終,經過努力,孩子的主持嫻熟,舞蹈領舞,古箏和另一個小朋友被大家公認彈得最好,(我們家兩孩子和另一個小朋友是整個古箏學校內練琴時間最長的,五個月基本是日練一小時)

    最後是家長關心的問題:孩子會不會不快樂?很遺憾,她們並沒有覺得不快樂,反而在我們的刻意引導下,覺得付出後得到的回報才是讓自己最開心的。她們會主動要求參加主持,主動要求讀書,所有興趣班都上的興致勃勃,會要求多出幾道題。她們也會因為大人的嚴苛而哭泣,會因為忍受不了疼痛而哭泣,會因為父母的責罵而鬱悶,會因為自己的失敗而煩惱,但是,她們從來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

  • 3 # momo5467

    應該教學齡前兒童識字、算數,對他們日後的認知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

    學齡前兒童正是好奇心非常強的時候,經常會問很多可能大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所以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就要教會他(她)識字和一定量的算數。當然算數是適合他(她)年齡段的,不要超出他(她)的年齡段。

    對於學齡前兒童識字最初要採用遊戲接龍或者在逛商場等等的方式,逐漸積累,逐漸增加,並且還要不只是形式上的認字,讓孩子知道它們的意思,這樣的話容易記住,也記得牢。

    在最近一期中央電視臺的挑戰不可能中一個5歲的男童,會背300多首的唐詩和一百多首宋詞,識字達到了5千多漢字,而且對詩詞每一首都是知道它的含義,還有他自己的理解。從而建立起以後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以後的學習掃除了障礙。同時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 4 # 成長手記

    感覺F的識字量明顯多於身邊的小朋友,而且不僅能認讀單個詞或片語,還能順暢並且符合邏輯重音地讀出大段文字。

    增加寶貝的識字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耳濡目染,課堂就是隨時隨地,街道、建築、商場、公園等,教材就是映入眼簾,路牌、牌匾、標語、廣告等,老師就是爸爸媽媽。

    寶貝在3-6歲對識字有著強烈的求知慾,經常會隨時隨地向爸媽提問映入眼簾的文字,這對爸媽來說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機會。

    識字不僅要教會讀音,而且要講解字義,並且儘量幫助寶貝找到漢字的造字規律,如形旁、聲旁、義旁等,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圍繞某個字詞展開聯想,進行各種穿透、各種拓展,這樣有利於寶貝把學到的一個個單獨的知識聯結起來。爸爸媽媽也可以隨時隨地把映入眼簾中那些寶貝學過的字用來“考一考”寶貝。

    在家裡要充分利用親子閱讀時間,有字、有圖、有故事更有利於寶貝對漢字的記憶和理解。需要提醒爸爸媽媽的是閱讀時最好用手指指著對應的文字,讀到哪指到哪。

    需要注意的是教寶貝識字切忌“倒胃口”和“吃不飽”,一方面單純為了增加寶貝識字量而識字,報這個班、用那個法有可能讓寶貝喪失了識字的樂趣,倒了胃口。另一方面寶貝提問時爸爸媽媽敷衍了事,寶貝的求知慾得不到滿足,吃不飽,不僅錯過了大好時機,長此以往寶貝有可能變得對識字興趣索然。

    識字寶寶裡有一課有“燃、熄、旺”幾個字,F問爸爸:“老師講的這幾個字的意思都跟火有關係,可燃和熄都是火字旁,為什麼旺是日字旁呢?”對於F提出這樣的問題,爸爸既驚又喜。於是犯了個錯誤,竟然對F解釋道:也許是因為晴天時,火才能燒得很旺。後來覺得不妥,查了下,原來旺的本意是指日暈,又被寫作“暀” ,後被借用來形容火勢,再被引申出旺盛、興旺之意。 這就是爸爸犯了牽強附會的錯誤,曾經對這個問題有清醒的認識:要教,就教對的(見D721、D1430)。但這樣的錯誤往往會出現在那些看似簡單,簡單到可以未假思索、簡單到可以脫口而出的問題答案上。慎。

  • 5 # 陪讀媽媽芸

    應不應該教學齡前兒童識字,算術,我說說我的看法和經驗。

    學齡前兒童,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期,一定不能忽視,這是事實。那麼,開發大腦有很多維度,其中就包括孩子的記憶力、觀察力、邏輯思維等等等等。

    識字,對於上學的孩子來說,是學本領學知識打基礎,但是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僅僅是培養孩子記憶力和觀察能力的一種訓練方法,所以,配合帶圖的識字卡可以讓孩子多看並告訴他這是什麼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讓孩子必須要記住,更沒必要讓孩子必須認識多少個字作為標準。

    我的孩子從小我給他讀故事書看識字卡,但是學齡前沒有專門的有意識的教他識字,記得孩子兩歲時,看到他叔叔車上的“出入平安”,孩子念“山人”,看到企字孩子說他是公,兩歲的孩子有了最簡單的觀察能力,他覺得就是那個樣子,當時我沒有糾正,也沒有說他對,任由他去讀,兩歲的孩子,他的觀察能力,分辨能力就是那樣。

    到孩子五歲半時,我突然發現他識了很多字,大概有六百,都不是我一字一字教的,是不斷自己積累的,更重要的其實不是識了多少字,是他有了很強的觀察能力和記憶力。

    算術也一樣,不要把他當做是目的,全當是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一種方式,自然些,最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彩虹城堡3什麼時候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