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物課堂劉老師
-
2 # 核桃瞳仁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對於吃的追求,人們永遠都沒有停歇,甚至在某些吃貨看來,世界上沒有什麼不能吃的。於是不少動物紛紛滅絕在了我們的口中。
旅鴿曾經是一個龐大的鳥類物種,當時它們的預估數量將近有50億,這都快趕上全球人口數量了。當一群旅鴿飛過時,遮天蔽日。可惜這數量龐大的生物就是因為它們的肉比較好吃而被人類大量的捕殺。在1805年的紐約,一對旅鴿賣兩美分,18世紀和19世紀美國的窮人往往除了旅鴿見不到其他的肉食,每天都有數萬只旅鴿被殺死。而在人們意識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1900年3月22日,一位14歲的少年獵人用自己的氣槍打下了最後一隻野生旅鴿。1914年9月1日,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旅鴿死亡,代表著旅鴿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
大海雀是一種不大會飛的水鳥,繁殖能力極低,每次只產一枚卵。曾廣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個島嶼上,它們的樣子和企鵝很像。16世紀,歐洲探險家們偶然遇到可大海雀,對於飢腸轆轆的船員來說,被發現的大海雀就是一頓美味的午餐。因人類的大量捕殺,已於1844年滅絕。
還有很多動物被端上了餐桌,正在滅絕的邊緣,如穿山甲,娃娃魚,加拉帕戈斯象龜等。
-
3 # FFP68241816
動物遭遇人類捕食而滅絕太悲哀了。雖說民以食為先,身體需要能量,但是過度的貪吃後果使人很悲催。
我從電視上看到日本人捕鯨場面大血腥暴力,很氣憤。這種捕獵多少鯨魚才夠捕了?這樣下去,鯨魚很快就會滅絕,令人不安。
在近年來,國際上釋出了禁止捕鯨的規定。日本人捕殺鯨魚也受到各國指責,但日本人行為一點都不收斂。日本人總是和我們對著幹,選擇和世界公然對立,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態度了。
日本捕殺鯨魚不謹謹為了食用,為了食物也是情有可原。日本人捕鯨是商業行為,是利益最大化。也許日本人食用鯨魚不會使鯨魚滅絕,商業利益遲早鯨魚會拜拜了。現在鯨魚老是有擱淺和衝上沙灘的自殺行為,就是不好的訊號。
-
4 # 江氏小盜龍
自我們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以來,因為我們的活動和影響而滅絕的動物已經很多了。我們獵殺動物的原因有很多:作為食物、作為藥物、作為裝飾品、作為生活必需品、作為工業原料等等。在這些原因當中,作為食物是最為原始的動機和出發點,那麼有哪些動物是因為我們的捕食而滅絕的呢?很多,舉幾個例子:
恐鳥(Dinornis)
恐鳥是生活在紐西蘭大型鳥類的總稱,其中最大的恐鳥身高超過3.5米,體重近300公斤,恐鳥看上去就像是超大的鴕鳥,它們不會飛,只能在地面上行走。儘管擁有巨大的體型,但是恐鳥是素食者,性情溫順。
紐西蘭曾經生活著大量的恐鳥,但是當毛利人的祖先玻利維亞人乘坐小船在距今700年前抵達紐西蘭之後,一切都發現了改變。人類發現巨大的恐鳥容易捕捉,而且肉質鮮美,於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捕獵。經過200多年持續不斷的獵殺,恐鳥最終在1500年左右滅絕了。
大海牛(Hydrodamalis gigas)
大海牛屬於海牛目下的儒艮科,是已知體型最大的海牛目動物,其體長可達9米,體重8至10噸。大海牛是性情溫順的動物,以海藻為食。大海牛生活在司令群島周邊,向東達到阿留申群島,向西到勘察加半島。1741年,大海牛才被歐洲人第一次描述,到了1768年最後一頭大海牛就被殺死。從發現到滅絕,人類滅絕大海牛僅僅用了27年的時間,獵殺大海牛的目的是為了食用。
旅鴿(Ectopistes migratorius)
旅鴿是生活在北美洲的鴿形目鳩鴿科鳥類,曾經遍佈整個北美洲。當歐洲人發現北美洲時,估計北美洲有50億隻旅鴿,它們成群活動,大群從頭頂飛過時往往遮天蔽日!隨處可見的旅鴿成了歐洲人主要的肉類來源,特別是在漫長的西進運動和西部拓荒時期,人們喜歡了旅鴿的味道。
經過持續不斷的大規模獵殺,旅鴿數量急劇減少,最終在1914年滅絕。曾經見過大群旅鴿從天空中飛過的人們肯定想不到這種動物竟然會滅絕。
根據《紅皮書》統計,僅僅是在20世紀就有110種(包括亞種)的哺乳動物和139種(包括亞種)的鳥類滅絕,而在人類文明到來之後,被人類滅絕的動物更多!其實大部分滅絕的動物都是以為人類的獵殺,棲息地的縮小,外來物種的壓力等原因而滅絕的,僅僅是為了吃被滅絕的物種並不佔多數。
如果回到更遙遠的史前時代,人類滅絕的大部分動物則主要是為了食用,比如著名的猛獁象、南美馬等等。
今天回顧那些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讓人感到十分的惋惜,滅絕動物無法重生(目前是這樣),我們應該保護那些處於極度瀕危的動物,不要讓它們因為人類的貪慾和惡念而永遠消失。
-
5 # 代號胡峰
我只能說,物競天擇,弱肉強食。不適應環境的生物註定逃不過滅絕的命運。物種本來就是在不斷替換和改變。也許數千年後人類也會因為新生物的出現而被淘汰
回覆列表
被吃滅絕的動物挺多的。
特別典型的就是大航海時代,很多小島上的動物被人吃沒了。因為這小島遠離人間,不懂得人類的厲害,不怎麼怕人。海員還有移居過來的人,抓這些動物來吃,簡直太容易。用不了太久,就把它們吃絕了。
比如: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一些象龜
加拉帕戈斯群島有很多小島,不同島上的象龜都不一樣,屬於多個亞種。早期海員們把這些大象龜當成“肉罐頭”,逮幾頭弄到船上去。象龜很皮實,好久不吃不喝也能活著。海員們可以隨時宰殺,吃新鮮的龜肉。因為早期的資料不充足,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之前至少有10好幾種,但是現在只有9種了,那些消失的種類,就是被人類吃絕的。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孤獨的喬治”,我在它活著的時候看過它一次,是加島象龜的一個亞種的最後一隻,後來它死了,這個亞種就永遠消失了。
相似的還有渡渡鳥,不過對渡渡鳥的滅絕還有爭議。渡渡鳥是模里西斯(印度洋島國)的一種鳥,後來荷蘭水手登陸,打獵了不少。不過也有人說與水手帶上到的老鼠、貓之類的動物破壞鳥蛋有關。
除了島嶼上的動物,大陸上的動物,也有不少被吃絕的。比較有名的是北美旅鴿。旅鴿是一種野生的類似鴿子的鳥,生活在北美洲,數量曾經超過50億,大群飛起來遮天蔽日。
下面的度孃的資料:
旅鴿滅絕歷史
旅鴿滅絕史(5張)
(1)歐洲人來到北美大陸之前,北美有多達50億隻旅鴿。
(2)17世紀,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沒多久,旅鴿因為肉味鮮美,成為這些開拓者的食物,旅鴿的噩夢開始。
(3)1800年到1870年間,旅鴿的數量以比較緩慢的速度下降,但當旅鴿的肉被大眾廣泛接受之後,大規模的商業捕殺開始。
(4)1805年的紐約,一對旅鴿賣兩美分,旅鴿肉由火車從美國西部運來。18世紀和19世紀美國的窮人往往除了旅鴿見不到其他的肉食。
(5)19世紀40年代,美國的鳥類觀察組織發現旅鴿的數量下降的速度太快,他們決定想辦法保護旅鴿。
(6)1850年之後,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旅鴿的數量在減少,但是美國內戰之後鐵路和電報的發展讓勞動人口大量增加,更推動了旅鴿的需求。
(7)1857年,一些學者向俄亥俄州立法會議提出了一項議案,要求保護旅鴿。但是立法會的專項委員會以“旅鴿數量龐大,棲息地四處都是,覓食地寬敞開闊”為由,拒絕立法保護旅鴿。
(8)1870年到1890年之間,旅鴿的數量直線下降。
(9)19世紀70年代,美國國內戰爭結束後,鳥類學者已經很難發現大片的旅鴿群,各地發現野生旅鴿的記錄也越來越少。
(10)1878年,在密歇根州的派託斯基,每天有5萬隻旅鴿被殺死,這種情況持續了5個月。
(11)19世紀8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查爾斯·惠特曼教授從野外搶救回來幾隻旅鴿,嘗試人工飼養和繁殖,但是經過幾代後,鴿子的數量越來越少。
(12)1896年,大約25萬隻的一群旅鴿被獵殺,這是人們所知的最後一個大旅鴿群。
(13)1897年,密歇根州終於立法,在10年的時間裡禁獵旅鴿。
(14)19世紀90年代中期,旅鴿已經非常少見了。之後,旅鴿的野外記錄幾乎沒有。
(16)19世紀末,動物保護主義者開始呼籲保護旅鴿,在密歇根州透過立法,在旅鴿築巢地兩英里範圍內不許使用捕鳥網,但這項法律沒有被嚴格執行。
(17)1900年3月22日,在俄亥俄州派克縣的郊外林地裡,一位14歲的少年獵人用自己的氣槍打下了一隻野生旅鴿,這是至今為止最後一例野生旅鴿的記錄。
(18)最後剩下的一對旅鴿在留下一個幼雛和幾個未孵化出來的蛋後,離開了這個世界。人們給它們的幼雛起了一個名字叫“瑪莎”,名字來自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的妻子瑪莎·華盛頓。
(19)1910年,所有人工飼養的旅鴿陸續死去,只剩下“瑪莎”獨自活在世上。
(20)1914年9月1日中午,管理員來到瑪莎的鴿舍進行檢查,看到瑪莎蹲在屋頂,一動不動地看著外面的天空。管理員清理完鴿舍後離開,過了大約1個小時,管理員再次來到瑪莎的鴿舍時,發現瑪莎已經倒在了籠子裡,永遠地停止了呼吸。瑪莎的屍體被送給擁有140家博物館的史密森學會,被製作成一具剝製標本保留,但不做公開展示。
(21)1947年5月11日,美國在威斯康星州立懷厄盧辛公園為旅鴿立碑,謹以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