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為何要設計出“女兒國”這個橋段,其實是很有深意的。首先我們來看“女兒國”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在老版《西遊記》中,女兒國被塑造成一個看上去很美、很純潔的國度,美得幾乎令人無法直視。然而透過對原著的深入分析,我們卻驚奇的發現,女兒國非但不像宣傳的那般聖潔,反而是一個殺機四伏的性濫之都,委實令人恐怖之極。那麼,吳承恩為何要將女兒國描繪這樣的地方?

    首先我們要清楚,經典小說之所以能穿越時空,獲得長盛不衰的影響力,一定具有某種明顯的特徵,這特徵要麼是強烈的現實批判意味,要麼是深深地人文主義關懷,而《西遊記》便屬於批判現實主義小說中經典。《西遊記》批判的什麼?綜合時代背景來看,它無疑諷刺批判的是當時明朝糜爛的社會。這個糜爛的社會,同時也是一個人格分裂型社會,體現在性的方面,便是表面上的性壓抑與暗地裡的性氾濫並存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性壓抑的國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明朝提倡朱熹的理學,而這理學的精髓就是那著名的六個字:“存天理,滅人慾。”在這種主導意識統領下,個人的一切慾望,包括性慾,必須是收斂的、壓抑乃至要消滅的,以最終達到對萬事不起心、不動念的“無我”境界。任何有違犯的行為,都毫無意外將遭到肉體和精神上雙重摧殘,比如說打屁股、革功名,讓人臭大街。

    然而,隱藏在性壓抑之下的卻是暗流湧動的性放縱、性氾濫。首先,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朱明皇帝們就開了一個“好”頭,他們的私生活糜爛至極。上有所好,民間的起而效尤也在情理之中,只不過要在見不得Sunny的地下搞,搞著搞著,終於成為一種人人皆可意會但絕不言傳的“不能說的秘密”。尤其到了中後期,不僅暗娼之風盛行,甚至還直接導致男風的長盛不衰,一些大都市甚至出現了專為同性戀服務的賣淫場所--男院,同性戀作為一種普通的行樂方式,其勢之盛,直逼其女性對手。

    就這樣,在明朝這個看似純潔無比的國度,從上到下,大家每天口中所誦、耳中所聽、眼中所見,無不是高尚、單純、聖潔的主導意識指導下的言行,決不可動一絲一毫邪淫的念頭,然而暗地裡所做的,卻少不了有卑汙、淫穢、低俗的舉動。這是一個糜爛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虛偽的時代,你可以盡情的演戲或看戲,但絕對不可以戳穿真相,一如女兒國,其實早已汙穢至極,早已爛到根,卻還要拼命擺出一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無比純潔姿態...

    我想,吳承恩之所以創造並埋汰女兒國,大概內心處是有一種扮演戳穿皇帝新衣的小孩角色的願望,這也是他的小說富有批判現實主義魅力所在。

  • 2 # 那人燈火

    因為在之前的情節中,遇到的美女都是妖怪,人妖殊途。而在女兒國,當沒有了身份階級的差異,沒有了人妖的顧慮,唐僧是否還能夠抵擋住女色這一誘惑?所以作者設定了女兒國這一個情節,在女兒國,面對女王的深情款款,唐僧的反應是不敢與之對視。若說唐僧有沒有動情,在最後唐僧說了一句淺薄的承諾:若有來生。“若有來生”短短四字是經過了唐僧多少次的思釀,才給出了這樣一句看似淺薄,實則雷霆萬鈞的許諾。

    《金剛經》有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西遊記設定女兒國這一情節,就是為了讓唐僧體驗世間真情,只有體驗過唐僧才明白情是什麼,如果不懂情,唐僧如何懂眾生心思,只有瞭解眾生,才能助人。最後唐僧明白▼▼▼

  • 3 # 西遊評論

    女兒國這個故事的結尾有句詩歌:割斷塵緣離色相,推幹金海悟禪心。這是作者對女兒國這個故事情節的主旨的點題。其主要意思是堅定修行必須了斷人間的塵緣,遠離色相誘惑。戒色慾。金海推幹是指腎氣沒有轉為濁精以前,被轉化氣了。這是道教的觀念認為腎氣是人的精華,不洩腎氣方能悟道。

    西遊記有名釋厄轉,主要講孫悟空代表心靈向道求長生,唐僧化身肉身向佛求不老,師徒共同克服困難一起求道的腳踏實地的經歷,最後取得成功得到功德圓滿的結果。每一集每個故事都有道家和佛家關於長生,不老,求道的對錯的講解,以求用正確的求道方法取得長生不老。

  • 4 # 看視界看娛樂

    《西遊記》裡面美貌妖豔的女妖怪數不勝數,但是對於唐僧來說都是撇開臉,嘴裡念著阿尼陀佛,女施主請自重。

    吳承恩設定女兒國情節就是為了把女兒國當成一個劫,當成唐僧的情劫。

    當師徒四人到了女兒國的時候,唐僧看到女兒國國王,都不敢正眼看了,這就證明唐僧是真正的感受到了情劫。女兒國國王看到唐僧時的那種仰慕之情,使得唐僧變的很不自然,眉毛都收斂了一點。

    再到後來吳承恩設定唐僧臨走時的一段話"若有來生",可以想象作為《西遊記》裡唯一一個以人身份出現的美人女色,是多麼吸引到了唐僧,畢竟唐僧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並不是金蟬子那個時候。當然了,女兒國國王的角色,從中也突出了唐僧人物個性的特點以及他西天取經的決心,和他堅定的信念。唐僧繼續帶著他的徒兒們西天取經,女兒國國王繼續寂寞空守玉亭。

    人都有七情六慾,何況唐僧呢?

  • 5 # 愛落落

    長大後再看,才覺81難中,情關最難過!

    在原著中,作者吳承恩對女兒國的描寫,遠沒有電視劇裡柔情纏綿。

    正因為此,電視劇才成為了永恆經典。而那首《女兒情》,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

    女兒美不美”…

    女兒國國王,風姿綽約,又勇敢果斷,一聲聲追問著“哥哥,你難道不喜歡我嗎?”,試問世間哪個男子,能過得了這關。

    所以唐僧只能閉上眼,轉過身,口中默唸“阿彌陀佛”…

    也正是他那面紅耳赤、滿頭大汗的樣子,才使他忽然就有了“人”性,不再道貌岸然完美無缺,不再冷冰冰。

    回頭再看,他們二人在御花園賞花遊玩的情景,多麼浪漫美好,和其它戀愛中的小情侶有什麼分別?

    女兒國國王說“御弟哥哥,今日不談取經之事”。言下之意是什麼,是不談經,且談情啊~

    “說什麼王權富貴 ,怕什麼戒律清規

    只願天長地久 ,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

    愛戀伊 ,愛戀伊

    願今生常相隨”

    你若能放棄取經,我願意傾國相授。王權富貴我都不在乎,你為何非要執意取經?

    你說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我想,唐僧的情關,是動搖了的,不動情,便不會說出那句“來世若有緣分…”

    可惜,為了不負眾生,只能負卿!

    於我而言,如果沒有女兒國,我不會再反反覆覆重看《西遊記》,如果沒有女兒國國王,我不知唐僧也是凡人,有七情六慾。更不知他取經的大義。

    有人說,唐僧離開女兒國,是躲過了一劫,卻也錯過了一生。

    然而,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來世若有緣分…”

    ——“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

  • 6 # 富春江翁

    西遊記是建國以來重播率最高的一部電視劇。也是我們永恆的經典,女兒國這一集我們耳熟能詳。至於原著裡為什麼設定女兒國這個情節,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藝術創作領域,無論是舞臺劇,電影,文學等多種藝術,衝突都是永恆的法則,有大師說過,沒有衝突,便沒有戲劇。

    吳承恩是個作家,很明白這個道理。我認為從大的方面來看,設定女兒國這個情節就是為了加劇衝突的。

    在取經的過程中,佛祖非常在意唐僧是否能割斷紅塵?是否能拒絕誘惑去取經。曾經有三個菩薩,變身成美女,來試探唐僧師徒,可憐的八戒中招。

    在女兒國這一集,衝突又來了,以前都是妖妖怪怪,這次的誘惑卻是活生生的美人,唐僧心裡邊兒也會在盤算,是否又是菩薩變身來考驗他?

    可以看出,唐僧這次真的動心了。因為他一再的留戀,中間經歷那麼多事兒,完全是因為唐僧的內心彷徨和掙扎。留還是不留,是擺在他面前的深刻的難題。再看三個徒弟,只有孫悟空堅持去西天取經,八戒早都動搖了,沙和尚中立。其實這個難題也在拷問讀者,假如你遇到了這個難題,該怎麼解決?

    這個戲劇的衝突體現在取捨上,要取真經,必先犧牲真情。雖然經歷了諸多波折,唐僧還是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取真經舍感情,雖然他做出了決定,但我們覺得他的決定依然充滿了悲涼,讓人唏噓感嘆,最終的矛盾得到了解決,戲劇衝突得到了體現。

    女兒國這個情節,是西遊記整個環節裡,最纏綿、最雋永的一個設定,是西遊記整個一書的抒情達到了頂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了乙肝疫苗,就不會得肝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