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然
-
2 # 風生水起also
隨便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喜愛禪詩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宋代有個志南和尚,寫過這樣一個千古名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詩句很美,但是這“杏花雨”和“楊柳風”到底何意?很多人都不懂。
其實杏花雨指的是清明那段時間下的雨,那時正是杏花開放之際,所以這個時節的雨在古詩中常被稱為杏花雨。同樣的,楊柳風也是特指早春時的風。所以這個千古名句裡,字面雖有花兒和柳樹,但志南和尚當時眼前並不一定有,這是兩個固定意象而已。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大家經常搞糊塗的古詩意象,它就是:海。詩詞大會曾考過這樣一個題,如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描寫的是哪裡的景象? A. 海上 B.江上 C. 山上
題中的千古中句,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它出自唐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因為這個千古名句,王灣名氣大增,此詩也入選課本多年。這道題看起來應該選A,當時場上的小選手也是這樣選的,百人團不少高手也是這樣答的。
但事實上,詩詞大會節目組給出的答案是選項B,認為描寫的是江上之景。這就讓很多觀眾有些蒙了,要知道語文課本中對此句解釋都是:夜色將盡之時,海上旭日東昇。到底是節目錯了,還是課本錯了?這是個不小的問題。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得弄明白北固山在哪裡?北固山在如今的江蘇鎮江,是當地的名勝之一。此山因三國而聞名,它北臨長江,站在如今的北固山是看不到海的,這也是詩詞大會的嘉賓康震和蒙曼都認為此詩寫的並非海上之景的原因。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蒙曼老師還提到了另一個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蒙曼表示:這個名句很多人理解錯了。這個名句出自張九齡的平生得意之作《望月懷遠》,是很多人經常在中秋時掛在嘴邊的話。
但事實上,當時張九齡是被貶至荊州的,一個內陸城市怎麼可能看到海呢?所以蒙曼老師認為,“海上生明月”其實寫的也是江景,她還指出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海上明月也極有可能是江景,他根本沒有看見海。蒙曼老師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唐詩中海這個意象是比較寬泛的,很多時候都是指長江。所以她說“海上生明月”沒有海,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這就能證明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寫的海景,也不是海嗎?還真不一定。為何?
因為北固山所在的鎮江和荊州不一樣,它本身就是臨江近海城市,雖然如今站在北固山看不見海景了,但在千年前並不一定看不到,畢竟水紋一直是隨著沙土的沉積變化著的。多年前,鎮江一直是江水入海口。當年漢代辭賦家枚乘曾寫過一首名為《七發》的辭賦,文中就提到了在鎮江看海的情形,並用了“狀如奔馬”、“聲如雷鼓”等形容詞,這說明在漢代時鎮江看海沒問題。
當然漢代到唐代又隔了那麼多年,所以在北固山下,當時王灣有沒有看到海上升起太陽,還真就不是大家說得清楚的事。因為這個事不太說得清,所以如今課本中仍將“海日生殘夜”理解為大海上旭日東昇。
-
3 # 使用者2936135149597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這時,遠在天邊的親人和我同樣在望著月亮。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長了,在經過整整一夜後,思念之情變得更加強烈。熄滅了蠟燭,更覺得月色皎潔可愛,披衣走到屋外長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潤的涼意。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滿滿地捧在手裡把它送給遠方的親人,倒不如回去睡覺,在夢中與親人好好地相會。
回覆列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思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表達的是一種思念,懷戀的意境。
全詩:
出自唐代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後,於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望月懷遠》這首詩應寫於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後,同《感遇十二首》應該屬於同一時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