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調皮三姐弟
-
2 # 伴媽學堂
因為孩子有強大的模仿能力。
尤其是3-6歲性格培養關鍵時期,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和父母相處,他們強大的模仿能力,可以說會把父母的言行舉止一一的複製,在生活中的某個場景裡,呈現出來。
一個朋友家就非常的典型。
朋友性格比較強勢,一點兒不滿意就喜歡發脾氣的那種。和朋友聊天,她也都是各種吐槽他老公不顧家,不知道照顧孩子,不體貼她的辛苦等等。後來有幾次去她家做客,我發現,她6歲的女兒對爸爸的態度也是很不尊敬。頤指氣使的樣子,可以說幾乎是翻版的朋友。
前兩天看到一個影片,街頭一角,環衛大爺辛苦的打掃路面,而一個小孩子卻毫無顧忌,挑釁一般的撕紙。
大爺有點兒看不下去了,就說”別扔了,我打掃著呢。“
但孩子非常任性的懟上去:“我就是想扔。”
而孩子的媽媽當時就在旁邊,不僅沒有勸阻,反而給孩子撐腰:“他扔你掃不就行了,你不就是幹這個的嘛!你不就是一個掃垃圾的!”
所以你看,當父母是什麼樣的人的時候,孩子就會是什麼樣的人。父母三觀如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三觀養成。
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但為什麼生而為人之後,性格行為差異那麼大呢?
託樂斯態說過:全部教育,說著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父母喜歡玩手機,孩子基本上不會愛上看書。
父母會主動閱讀,孩子百分之九十會有閱讀的習慣。
董卿說過,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就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當你看到孩子有某些習慣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線不是責備他、怎麼改變他,而是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行為。那麼在以後的生活中注意改變,有時候你都不需要刻意的多次強調讓孩子去改正,只需要身體力行的影響就夠了。
-
3 # 靜媽與小闊寶
有句話說的好: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先要活成那個樣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是你無法估量的,好的、壞的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孩子是什麼樣子的,就像鏡子一樣,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父母是什麼樣的。
孩子從出生開始,甚至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接觸最多的一般就是父母了。所以說從一開始每個孩子的起跑線就已經不同了。所有的孩子出生以後都好像一張乾淨的白紙,他的性格、行為、習慣等都是後天在大環境中逐漸形成的。而最初的那幾年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他們最開始的一些形成基本上受父母所影響。
就以我家孩子的情況來說吧,我家孩子2歲多一點,正是性格、行為、習慣各方面形成的時候。我自己不是那種溫和的性格,一直在改自己的暴脾氣。有些時候氣的也會兇孩子。那天孩子學我,是怎麼兇他的。我就覺得平時的行為真的對他有很大影響,該反省自己、改變自己了。
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參與最多的都是父母,所以不難理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所以作為父母更應該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
4 # 遊子文化家庭教育
其實不光是孩子,所有的成年人也是一樣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現在說話的風格,我的表達風格,我做事的習慣,甚至是自己的脾氣,都是在模仿誰。
我們為什麼講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因為對孩子來講,她的成長環境主要在原生家庭當中。而他模仿和學習的物件也是自己的父母居多。
孩子在早年隨著認知的增長,好奇心的增長,他的學習能力不斷增強。我們更多的把孩子的教育賭在公立學校,賭在文文化課上。往往忽視了孩子的性格培養,以及他家庭教育過程中孩子潛意識的印象。
一個脾氣暴躁,經常大吼大叫的父母,他的孩子就一定不會好好溝通。
一個經常動手打孩子的父母,孩子也一定會學會透過動手來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自信Sunny,健談的父母。孩子也一定是外向開朗和活潑的。
一個自閉內向帶著心理創傷體驗的父母。他的創傷也一定會投射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滿滿的負能量。
中國有句古話。誰家的孩子像誰家。他指的不光是生理遺傳方面的東西。脾氣秉性甚至是善良與否,都完完全全的模仿著父母。
父母下班回家,雙雙抱著手機不肯放下。
那麼孩子也一定貪圖享受不愛學習。
我們不往原生家庭以及潛意識方面延伸。
那麼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所有目前未成年的孩子,
他們說的話做的事。他們的性格脾氣秉性都是在模仿著誰。換句話說,他們都從何處學習而來?
孩子不僅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更是父母的影印件。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所有他們看到的聽到的和經歷的事情,直接左右他們將來如何看待問題,如何做事。
學校的老師會引導教育灌輸一些思想給孩子。
但真正影響孩子最大的還是在家庭。
在家庭當中父母如何看待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你們的孩子也一定會模仿,而且能模仿到極致。
-
5 # 鈺鈺睿睿寶貝
你想給世界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首先你自己就要努力變成什麼樣子
“其實孩子往往就是家長的“投射物”,孩子的一言一行、性格特質、興趣指向、意志特徵等直接投射了家長的狀貌,所以才有“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個問題家長”的說法。換言之,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當孩子乘著想像的翅膀越飛越遠時,我們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為他們開啟一扇扇興趣的大門,帶他們去領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與奧秘呢?在生 命成長的最初幾年,孩子的成長一天相當於一年,他們就像海綿,給予多少就會吸收多少。當我們自身的蘊藏很貧瘠,我們又怎能去苛求孩子來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高 度呢?其實孩子的領悟能力是遠超於我們的想像,他知道怎樣才能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樣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知道怎樣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出 來。
作為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首先我們就要先擁有很高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僅僅是知識體系上的完備, 還有傳達方式方法上的技巧,而且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自己要知道想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有觀念上的自覺。拿騏騏來說,他現在不到四歲,大字不識幾 個,算術也不是太好,英語懂得也不多,但是他們班的許多孩子已是非常“厲害”,三字經,九九表,藝術表演,說話處事,連我這個大人有時也覺得自愧不如,但 我們並不在意,因為比起背詩、認字、算算術,我更關注的是他是否能夠適應集體生活,是否能對各科知識培養起一個最初的興趣,是否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 對各種事物求知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騏騏是一個很愛提問的孩子,誰也不知道他那精靈古怪的小腦瓜裡隨時會蹦出來些什麼奇思怪想,而我的原則就 是認真對待他的每一個問題,儘量客觀地回答並隨時準備同他一起去查書、查資料。我有時非常感謝孩子,因為是他給了我再一次學習的機會,讓我知道自己擁有的 知識是多麼地淺顯,如果不是因為他的提問,恐怕很多問題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再去深究。因為需要教他,又逼迫自己去看一些書籍,去學一些東西,去想一些問題, 才有了諸多感想和文字。在與孩子不斷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使我在知識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許多我們平時忽略了的缺點和不足。 對於不同的個體來說,方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帶孩子絕不僅僅只是安排他的衣食起居, 還需要我們有百倍的耐心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針對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教育和引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盡相同的,記得我曾經為騏騏的睡覺問題大傷腦筋, 妄圖找出一個通用法寶,可後來發現在睡覺上他缺少普遍性。包括在以後的成長中,他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特質,只能根據他的喜好、性格特點等因勢利導。
所以說只要我們肯用心,透過父母間的交流、透過與孩子的玩耍,透過報刊雜誌等,父母的智慧便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滋生出來,很多東西懂得了叫知 識,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
-
6 # 區區一杯酒水
因為孩子是在父母的影響下長大的。父母的性格特徵、為人處事的風格極有可能複製在孩子身上,所以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一點也不為過。
-
7 # 煙消雲散飛
俗話說,言傳身教是最真實的教育。這句話,足以說明孩子的言行舉止就是在折射著父母的光輝。
父母行的正,做的端,孩子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細節裡都能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就給孩子營造了一個美好的成長環境。
相反,家長無意中的小錯,日積月累,可能就會形成困擾孩子健康成長的大問題。
所以,我們的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回覆列表
“其實孩子往往就是家長的“投射物”,孩子的一言一行、性格特質、興趣指向、意志特徵等直接投射了家長的狀貌,所以才有“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個問題家長”的說法。換言之,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當孩子乘著想像的翅膀越飛越遠時,我們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為他們開啟一扇扇興趣的大門,帶他們去領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與奧秘呢?在生 命成長的最初幾年,孩子的成長一天相當於一年,他們就像海綿,給予多少就會吸收多少。當我們自身的蘊藏很貧瘠,我們又怎能去苛求孩子來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高 度呢?其實孩子的領悟能力是遠超於我們的想像,他知道怎樣才能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樣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知道怎樣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出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