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萬年美寶港灣

    寶寶積食,有什麼食療方法嗎? 如果寶寶長期積食,一定要去醫院查清楚原因,排除病理因素之後,家長才能在家護理。 當寶寶積食時,家長可以做這些小食給他吃(當然了不能在剛喂完飯後吃,比較建議在飯後一小時到二小時之間喂一點,或者頂替寶寶的一頓輔食)。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適合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寶媽切記,糖炒山楂不要空腹吃。 山藥米粥: 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取幹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乾淨,與山藥片一起放到破壁機中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白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淨。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如果寶寶經常積食,家長可以讓寶寶少食多餐,加強運動促進腸胃蠕動。

  • 2 # 暖陽下的小芬芳

    你好,可以試試山楂六物膏。成份:山楂,茯苓,雞內金,麥芽,懷山,陳皮,冰糖,加水熬製七八個小時,直至熬成膏體狀。專治小兒積食不消化,腹脹,不愛吃飯。每次取兩勺50度水衝飲,也可以直接食用,酸甜可口

  • 3 # 醫館長

    小孩子腹脹一般是腸胃出了問題,準確說是脾出了問題,所以應該調和脾胃,出現這樣的問題儘可能不要用藥物,這是很多媽媽們所擔心的問題,一般採用食療,食療裡效果比較好的,有山楂雞內金,茯苓雞內金,都可以,一般一週就可以看到效果,但為了照顧到寶寶們的感受,儘可能在口感上選取壓縮糖果之類的食療產品

    讓寶寶們快樂的接受服用過程,不造成心理陰影,很重要的哦!

  • 4 # 健康管理師強子

    孩子積食。這時期就要禁食6小時,熬白蘿蔔木瓜水湯喝,木瓜含有豐富的蛋白酶,能夠幫助消化蛋白,白蘿蔔含有豐富的的芥子油,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食物運化到腸道。

  • 5 # 中醫師華灝

    其實,有很多積食透過食療、艾灸等方法大多隻是在治標,根本就沒有多大的幫助。

    積食,中醫稱為疳積,又叫食積,是小孩子很常見的的一種病症,西醫沒有積食、疳積這一說法。

    常見症狀有:

    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脹痛,嘔吐酸餿,大便溏瀉,有臭雞蛋味或便秘;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有發熱等症;大便檢查,有不消化食物殘渣或脂肪球。

    小孩子容易有食積,是因為小孩子還不具備很好的自我控制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

    根據我這麼多年的臨床經驗,再結合現代醫學的一些理論發現:古代中醫,甚至現代的絕大部分中醫對積食的認識都僅僅侷限於脾胃,這是很片面的。

    這就導致很多小孩即便脾胃很好,也會沒胃口吃飯;或者治好了很快出現積食的症狀。

    現代醫學指出,肝在消化系統裡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西醫結合來看,食物的營養要經過肝,當小孩過食的時候,肝的負荷就會過大,就會向大腦發出資訊——說自己已經不能再納入食物,大腦進而降低小孩的食慾。

    所以說,單純加強、改善脾胃功能都只能算是在治標,只有減輕肝臟的壓力才是根本;單純健脾還有一個壞處,就是會進一步加重肝的負擔。

    試想一下,“肝這邊還在超負荷工作,嘴巴那裡還不停吃,脾胃不停往肝輸送營養”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況?。

    這最終會導致一個結果,兒童肥胖症和脂肪肝,嚴重的還會導致出現營養不良、偏食、影響生長等一系列問題。

    知道原因調理也就很簡單。

    1、改變生活習慣

    由於現在食物極大的豐富,生活條件也提升不少,很多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輩)都會不停的給孩子吃各種零食和食物,甚至每天以汽水飲料當水喝。

    弄的自己的孫子孫女每天都是飽飽的,然後又怕危險不讓去戶外活動玩耍,這種攝入多,消耗少的生活習慣,很容易會導致積食的出現。

    因此,改變生活習慣是首要任務、也是最重要的。

    首先,食物不要太精細,太單一,避免過多的零食、汽水;

    其次,從小就要養成7分蔬菜3分肉的搭配習慣,多吃粗糧(譬如淮山、土豆、芋頭、番薯等);

    最後是要多運動。

    2、症狀較輕

    只有偏食、不愛吃飯,沒有便秘、大便酸臭等,可以選擇小兒健脾丸、小兒健胃消食片、滋生健脾丸等中成藥即可。

    3、症狀較重

    常見腹脹,按下去會疼,大便酸臭甚至便秘,此時需要以通大便為主,建議尋求醫生,個人認為中醫會比較好,因為中醫將便秘細分為很多種,不同年齡段處理方法也會不一樣。

    4、伴有發燒

    相信這是大多數父母都最關心的問題,積食引起的發燒一般都只是低燒,是積食化熱引起的,通常都伴有便秘,此時通便即可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尋求醫生幫助;

    沒有發燒的可以選擇大山楂丸,消食化積,低燒很快就會退掉;當然,沒有效果要及時就診。

    一般不建議打吊瓶退燒,不僅對病情沒幫助,還會降低小孩子免疫力和腸道蠕動的功能,只會加重“積食化熱”,而且很容易復發。

    5、日常護理

    揉板門

    如圖操作,左右手各100下。

    推四橫紋

    如圖操作,左右手各150下。

    推三關

    如圖操作,從手腕往手肘推,不可來回推,左右手各50下。

    生活習慣再好的孩子,難免會在春節、兒童節、生日等幾個大節日吃很多零食,此時用按摩的方法起效會太慢,可以選擇煮點消食健脾的湯或者茶就可以了。

    山楂水

    幹山楂4~5片直接泡水,主要消肉積,適合肉食過多的時候。

    麥芽水

    麥芽15~20克泡水,主要消面、米等澱粉高的積滯,適合吃過多米、面、薯片等澱粉高的食物。

    如果肉類、澱粉類均多則山楂、麥芽混合泡水。

    消食雙芽湯材料:生谷芽、生麥芽各10克,猴頭菇1~2個。製作方法:猴頭菇加溫鹽水浸泡30分鐘後,用手反覆擠壓可減輕其苦澀味;

    獨腳金老鴨湯

    材料:獨腳金2~5克、老鴨一隻。

    製作方法:

    老鴨洗淨切塊與獨腳金一同放入鍋中,放入3片生薑,加適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燉2小時即可;加入少許食鹽,喝湯吃肉。

    雞內金粥

    材料:雞內金20克、適量大米。

    製作方法:雞內金打碎,按常規方法熬粥即可。

    當然,方法有千萬種,上面三種只是效果較好,操作方便的幾種。

    古語有曰:“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美味雖多,也要攝取有度。

    想要寶寶健康,關鍵還是在於家長教會孩子如何控制飲食、健康飲食,預防勝於治療,對於健康而言,亡羊補牢已為晚也。

  • 6 # 疾病預防孔祥煜662

    看你哇多大,能加輔食了儘快把菜加上就好,千萬不要打碎!打碎就沒用了!再小的娃如果是奶粉餵養你兌希點喂兩天,這也是沒辦法,奶粉本身就有問題。如果母乳餵養,寶媽好好吃幾天菜就沒事了

  • 7 # 中醫特色食療調理師

    可以用炒熟的白蘿蔔籽(萊菔子)磨成碎末,用少量黃酒攪勻,挖取少量放在小孩的肚臍裡面,幾個小時後,聽見肚子咕嚕咕嚕的聲音,說明就起到效果了。

  • 8 # 眾康源傳統養生

    我的經驗是建議經常吃吃小米陳皮雞內金粥更好,一把小米健脾胃補氣血;兩塊陳皮行氣調中消除腹脹,健脾胃;三、五克雞內金助消化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能力;大便不好,或幹或稀,可再加一段山藥,滋補脾胃陰津之氣,經常食用胃口大開,不積食。營養吸收好了,就長得壯了,再加上不偏食、挑食,葷素搭配,適當運動,孩子肯定得個棒身體。點贊加關注孩子更聰明健壯。

  • 9 # 駱光德醫師

    在嬰幼兒消化系統的發育過程中,常常由於功能的暫時不夠完善,不能很有效的消化各種食物,加上餵養不當,暴飲暴食,過多的餵食生冷油膩食物,常常出現腹脹,腹瀉,嘔吐,厭食等消化不良情況情況。相當於中醫的食積症。

    一、病因病機

    小兒胃腸嬌嫩,無力消化食物。如過量進食,或貪涼飲冷,或過食油膩厚味,或雖為母乳餵養但乳母過食油膩辛辣食物,導致宿食內積於小兒胃腸之中,阻礙腸胃氣機,腑氣不通而發。

    二、診斷要點

    1.可有傷乳、傷食史

    2.消化道表現: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脹痛,嘔吐酸餿,腹瀉,大便臭穢難聞,大便檢查可見未消化食物殘渣。

    3.其它表現:煩躁不安,夜間哭鬧,或發熱等。

    三、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1)小兒食積最重要的是排除積滯,疏通腸腑。但由於小兒胃腸嬌嫩,不宜採用瀉下之品。可在白天每4小時餵食1次(母乳、牛奶或其它易消化食物,以日常食物為準)。其它時間和夜晚不給食物,待胃腸積滯自行排空。如有飢餓,可喂溫白水。

    (2)忌辛辣油膩食物及生冷之品

    (3)如為母乳餵養,則乳母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之品。

    2.辨證施治

    到中醫兒科就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古代世界,是怎樣以黃金作為統一貨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