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器瞭望臺

    陸基宙斯盾系統和薩德是截然不同的,不然美軍也不會同時推進兩種反導系統的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是將海軍的宙斯盾系統移植到陸地上,使用標準-3 Block IIA導彈,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具備較強的反導能力。射程1000公里也遠遠大於薩德攔截彈所能夠達到的200公里射程,薩德是末段反導系統,射程不夠遠,射高會高一些,超過150公里。

    從標準-3 Block IIA導彈的射程你也可以看出,這是中段反導,射程遠,射程高,而薩德是中段之後的末段攔截,而且側重的是高空,屬於大氣層最頂層攔截高度。因為薩德的攔截距離很短,不到200公里,如果射高不夠,那麼彈頭直接落到你頭上,就算攔截了也有慣性和碎片。所以薩德的射高很高,你看薩德的定義也知道,這是末段高空區域反導系統。而陸基宙斯盾是大氣層上層攔截,而且是中段攔截,射高超過500公里。

    2017年10月26日,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第94空軍和導彈防禦司令部任務部隊進行了末端高空區域反導系統試射,在導彈防禦局和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靶場之前也進行過類似的試射。美軍其實是把THAAD和愛國者綁在一起部署,而不是陸基宙斯盾系統和THAAD一起部署。

    在最近透過的2018財年綜合支出法案中,THAAD和愛國者將形成美軍末段防空反導體系,建立一種更加有效的分層式的防空反導方法。比如在南韓部署THAAD和愛國者系統就已經開始執行,THAAD也部署在關島,而愛國者系統則是全球部署。

  • 2 # 兵工科技

    圖注:“薩德”系統具備很強的機動性,導彈發射車可以由C-17運輸機空運

    “薩德”系統和陸基“宙斯盾”系統是分別針對美國的陸軍和海軍研製的,兩大軍種的作戰需求不同,導致這兩種導彈防禦系統雖然任務相近,但效能差異依然十分明顯。

    “薩德”系統的主要優勢在於能夠實現靈活的機動部署。“薩德”系統的動能攔截彈發射車是以美國陸軍現役的M1075卡車為基礎設計的,每輛發射車可以攜帶8枚動能攔截彈,全重為40噸,可以使用C-5或C-17運輸機空運。而陸基“宙斯盾”系統為快速實現低成本改造任務,所以並沒有進行地面機動化的適應性改造,這就使其只能以固定部署為基本方案,無法實現機動部署。

    “薩德”系統中最引人矚目的部分就是A N/T PY-2型X波段AESA雷達。該雷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強的陸基機動雷達,最大探測距離超過2000千米,在外界感測器的支援下,可以在800千米外發現雷達截面為0.01平方米的導彈彈頭。而陸基“宙斯盾”系統所裝備的AN//SPY-1D型雷達由於採用S波段,因此在精度方面落後於AN/TPY-2型雷達,且AN//SPY-1D型雷達的探測距離只有600千米,也與AN/TPY-2型雷達存在很大差距。

    圖注:部署在羅馬尼亞的陸基“宙斯盾”系統

    但與陸基“宙斯盾”系統相比,“薩德”系統的攔截效果存在十分明顯的劣勢。“薩德”系統所裝備的攜帶KKV(動能殺傷器)的攔截彈最大射高只有150千米,最大速度只有約2.8千米/秒,這兩項指標均遠遠落後於陸基“宙斯盾”系統所裝備的“標準”-3 BlockⅠ/Ⅱ型攔截彈。且“薩德”系統所裝備的導彈型別相當單一,由於KKV脈衝發動機的橫向修正範圍有限,又沒有安裝氣動控制面,在大氣層內攔截目標的效能隨著高度降低而降低,高度低於30千米的飛行目標就會進入“薩德”系統的攻擊盲區。而陸基“宙斯盾”系統不但具備對中程甚至中遠端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還能相容“標準”-2系列和“改進型海麻雀”等防空導彈,在作戰方式和武器配置等方面遠比“薩德”系統要靈活得多。

    “薩德”系統的另外一大劣勢,就是其過於高昂的價格。一套完整的“薩德”系統的價格超過15億美元。而陸基“宙斯盾”系統的價格則要實惠得多,只有6億至7億美元左右。

  • 3 # 諸葛小徹

    在美帝的海軍隊伍中,有一個當今世界最為先進的和名氣最大的一款導彈防禦系統,他就是宙斯盾系統,我們也都知道凡是裝備了這款導彈防禦系統的軍艦皆被稱為“宙斯盾”艦,在美帝的每支航母戰鬥群裡面,都有數量不一的宙斯盾艦,他們組成了一個極為強悍的防護罩,靠的便是一款防禦系統。而隨著世界局勢的波雲詭譎,美帝已不僅僅侷限於海上這一塊區域,陸地的防禦變得尤為重要,但原先的愛國者-3已經慢慢跟不上節奏了。

    因此陸基宙斯盾系統便應運而生,可是令人尷尬的是,美帝再陸上除了陸基宙斯盾之外,還有一款導彈防禦系統,那就是“薩德”,很多不瞭解的人都會把二者混為一談,那麼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何不同?

    陸基宙斯盾是一款極為先進的陸地導彈防禦系統,他所使用的裝備和海基版並無差別,都是美帝現在大規模裝備的標準-3防禦導彈,區別只是在於一個按照陸基部署的要求,另一個則是在艦上部署而已。而“薩德”是美帝新研製的一款純陸基導彈防禦系統,他不像陸基宙斯盾那樣是從軍艦改裝而來的,他最初的研發設想就是為了取代愛國者-3成為美帝新一代的陸上利器。而陸基宙斯盾和薩德兩者之間其實有很大的差別,首先從射程上來說陸基宙斯盾的距離要更遠,其次陸基宙斯盾的防禦範圍要更廣,要知道兩套陸基宙斯盾就可以覆蓋整個日本四島,這是薩德所不具備的。最後就是兩者相比薩德的價格更高、價效比要低於陸基宙斯盾。

  • 4 # 戰爭史

    前幾年南韓部署“薩德”系統鬧得是沸沸揚揚,這也相當於是幫其做了個廣告。但是“薩德”並不是普遍的反導系統,真正廣泛部署的還是傳統的陸基“愛國者”,海基“宙斯盾”。可是偏偏就有人想把兩者結合起來。比如弄個陸基“宙斯盾”。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沒有什麼縱深,特別害怕本土被打擊)

    原本就同時擁有“愛國者”和“宙斯盾”的日本自衛隊。如今高調進口兩套陸基型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而且已經和美國簽訂了採購合同,並且準備了2400億日元的預算。照理說,日本裝備宙斯盾雖然有些年頭了,裝備愛國者2也很長時間了。可是裝備愛國者3才沒幾年呀,怎麼突然又要弄陸基宙斯盾了?總不是因為這陸基版本的,比愛宕、金剛上的好很多吧?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愛國者導彈雖然可以用於攔截彈道導彈,可是畢竟效果有限,戴著帽子總不如撐傘)

    目前世界上的彈道導彈攻擊模式和二戰時候的V2導彈也沒差多少,無非是技術進步了,打的更遠更準了而已;原理上還是一樣的。導彈發射升空後,飛行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起飛加速段,也就是起始段,在這個階段的導彈,因為飛行速度比較慢,加上助推器還沒有脫落,火箭發動機噴出的高溫尾焰等,不論是雷達還是紅外目標都比較大,屬於比較容易攔截的階段。等飛過這個階段,導彈就開始加速飛行進入中段了,這個階段基本已經飛出大氣層了,這個時候在廣闊無垠的太空裡,沒有云霧干擾觀測。導彈的飛行軌跡一旦探測出來,就可以計算出彈道,得出導彈將要襲擊的目標。如果防空導彈的射高能達到這個階段,那麼這時候攔截也是最方便的,前提是這個階段的導彈沒有釋放誘餌彈。如果都沒攔住,那麼導彈就會進入最後一個階段,也就是再入大氣層的末段了,這個時候的導彈已經拋掉了助推器等零部件,體積大大縮小,只剩下戰鬥部,目標也就小了。而且現在一些比較先進的地對地彈道導彈還會在這個階段進行機動規避,用以干擾敵方的攔截,所以這個階段的攔截難度就比較大了。日本原來裝備的愛國者3,只能用於攔截20000米以下的低空目標,這時候基本已經是襲擊的末端了,一旦攔截失敗就來不及再次攔截了。

    (陸基宙斯盾就是用建築物來代替軍艦。鋼筋水泥可比戰艦省錢多了)

    從技術角度來說,導彈剛剛發射後的助推段攔截,那是最好的選擇。用愛國者3進行末段攔截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要在發射段就進行攔截,那必須採取攻勢防禦,因為這個階段的彈道導彈很多都沒飛出發射國家的領空範圍。如果日本自衛隊敢先發制人的話,還不如直接把敵人的導彈連發射架一起炸了,所以技術是技術,現實是現實,不要說日本,就是美國大多數情況下也沒辦法採取這種方式。既然大家都不能這麼玩,那就只有在末段進行攔截了,可是日本又不甘心這樣。所以必須藉助宙斯盾來實行中段攔截。宙斯盾配套的標準-3型攔截彈就可以進行中段攔截。

    (日本打算把兩套陸基宙斯盾系統部署在這兩個地方)

    防衛省已選定陸上自衛隊的秋田和山口兩個演習場進行部署的預選方案。但是,當地民眾害怕部署陸基宙斯盾反倒會給自己的家鄉招來軍事打擊。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而日本政府為消除當地居民的不安心理,不得不在當地實施了一系列關於雷達所發電磁波影響的調查,並組織公關部門進行科普和勸導。這是鐵了心要部署了,誰也攔不住。

    (日本一直幻想能恢復航母編隊,所以必須提前解放出宙斯盾驅逐艦的戰鬥力)

    這個陸基宙斯盾系統,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和艦載的宙斯盾系統差不多,核心都是AN/SPY-1D相控陣雷達、還有運算、火控、指揮系統。再加上一些MK41發射模組。一切都是宙斯盾驅逐艦上的簡化版。難道說,之所以部署在陸地上,就是為了省錢?當然不僅僅是為了省錢。因為宙斯盾系統如果部署在海上,那麼一條上萬噸的驅逐艦造價不菲,而且受天氣、海況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做不到24小時的全天候戰備值班。這對於反導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回到兒時生活的故鄉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