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期大還丹

    漠北之戰屬於漢武帝與匈奴伊稚斜單于的戰略決戰,雙方的目標也都很明確,西漢的目的是合圍單于,而匈奴的目標是誘殲漢軍。最終西漢取得了全面的勝利,伊稚斜單于差點死於亂軍之中。經此一役,西漢基本上打通了絲綢之路,而匈奴則徹底失去了漠南。

    要想回答漠北之戰時為何霍去病功績遠超衛青,首先需要簡單瞭解一下此役的經過。漠北之戰時,衛青和霍去病各自率領了5萬騎兵深入漠北,其中衛青手下人才濟濟,包括:李廣、趙食其、曹襄,公孫敖,兵出定襄;而霍去病則帶了大批匈奴降將,兵出代郡,讓我們看一下行軍路線圖:

    先說衛青,衛青得知單于位置後,自領精兵疾進,行千餘里,穿過大漠,與早已佈陣的單于本部接戰。並令李廣、趙食其從東路迂迴策應。衛青本部經血戰擊潰匈奴軍,此時李廣、趙食其部本應當與衛青本部會師,合圍單于。結果這個倒黴蛋卻迷路了,導致合圍失敗,單于突圍逃走。無奈之下衛青只能派輕騎追擊,最終殲敵一萬九千人。可以看出,衛青面對的是匈奴主力,基本上是以少對多,戰法也很正統,以武剛車結陣,騎兵衝鋒,並及時抓住戰機兩翼迂迴,簡直是教科書式的作戰模式,如果李廣沒有迷路,對單于合圍成功,能夠擊斃或擒獲單于,那麼衛青這一路說是潑天大的功勞也不為過。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假設,李廣他偏偏迷路了,封侯的機會就此溜了過去,衛青一路未能全功,對匈奴主力也只能說是擊潰,而不能說是殲滅,這應該是衛青此役功勞不顯的主要原因。

    再說霍去病,這是個天才將領,首創了騎兵閃擊戰的戰法,大迂迴、大穿插(是不是有種很熟悉的感覺),單是這一條就足以使霍去病名留青史了。有史家稱,此後唐滅突厥,明滅北元都是霍去病戰法的複製。在此役中,霍去病僅攜帶少量的糧草,以戰養戰,驅使所俘獲的匈奴人為前鋒,跨過大漠,過河活捉章渠,誅殺北車耆王,又轉攻左大將雙,越過難侯山,渡過弓盧水,俘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斬首7萬於眾,左賢王和右賢王部幾乎損失殆盡,左賢王棄軍而逃。霍去病追殺至狼居胥山,封狼居胥,然後一路追殺至貝加爾湖才肯罷休。殺的匈奴哀嚎“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封狼居胥"從此也成為中國武將的最高追求,後世也僅有東漢竇憲、大唐李靖、大明藍玉和朱棣能夠做到這一點。

    到此,回答基本已經結束,但小編最後還是忍不住要評價一下那位倒黴蛋李廣,這老哥兒被稱為飛將軍,武藝也精熟,也得士卒愛戴,也有帶兵能力,也有深入大漠的勇氣,可以說該有的都有,怎麼最後就落了個自殺的結局呢。小編認為,李廣失敗就失敗在帶兵作戰牽扯了太多個人恩怨。李廣此人和匈奴仇深似海,捉了匈奴人要麼殺掉要麼交於朝廷,自己從不保留,而且他也不會去信任匈奴人。但是在大漠作戰,對地形的熟悉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嚮導有時候會決定戰局。李廣跟匈奴作戰時,基本不配備匈奴嚮導,導致對地形不熟,從而不是迷路就是中圈套,這是他悲劇的根源。

    反觀霍去病,捉到的匈奴人,有二心者立斬,誠信歸順的就編入部隊,因此手下有不少匈奴騎兵,對地形的熟悉也是霍去病能夠實施騎兵閃擊戰的先決條件。那麼霍去病如何去識別哪些是真心投降,哪些有二心呢,這個小編只能說,天才將領總有其過人之處,霍去病天生敏銳,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李廣不行,衛青也不行。因此當時只有霍去病的部隊擁有匈奴人的騎兵,這是獨一無二的。這是霍去病的本事,誰也學不來,我們要承認天才的存在!

  • 2 # 阿岔視角

    一、是霍去病的功勞和衛青的戰功至少在《史記》的相關記載中是不應該放在一起比較的。因為司馬遷的記載方式不一樣。對衛青以及其他將軍,是採用客觀敘述;而對霍去病,則是直接抄錄漢武帝相關詔書的表述。這種玩法以阿岔看應該是告訴大家,這兩家的戰功只有衛青那一邊的可信。而既然可信度不一樣,自然也就沒有可比性。司馬遷是漢武帝時代人,他跟著兩個將軍也都沒有私人恩怨。他的說法應該比較客觀。那就是——霍去病的戰功有水分。水分多少,我們不知道。

    二、從幾次霍去病參與的戰爭情況的相關記述看,霍去病每次出征,不論是所帶的將士,還是人物方向,後勤補給,都是最好的——兵是精兵,糧草供應一流(比其他將軍都好),作戰方向也是在決策者儘可能把應對對方主力的人物交給別人,或儘可能先讓有經驗有名聲威望(對匈奴來說)的將軍吸引對方主力,分散對霍去病進攻方向的注意力。所以霍去病一路凱歌。

    當然,霍去病自身優秀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因為漢武帝后來用同樣的法子扶持李廣利就鬧了歷史的大笑話。

    三、霍去病戰功很大大概沒有問題。但要說他比他的舅舅衛青的功績大得多——遠超。我看可能是個糊塗判斷。

  • 3 # 清晨如風似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令衛青和霍去病分別率領‘粟馬’精騎五萬,越過大漠戈壁,遠征匈奴,此即為‘漠北之役。 戰役發起後,衛青率軍奔襲一千三百多里(漢代一里約等於現在的415米,合500多公里),擊潰匈奴伊稚斜單于本部八萬騎兵,殲敵兩萬多。而霍去病率軍先是長驅匈奴腹地2000多里,全殲匈奴左賢王部八萬騎兵,後又追擊1000多里至瀚海(今貝加爾湖)才班師,期間更是因封狼居胥而彪炳千秋。 顯然在此役中,無論是奔襲的距離,還是立下的功績,霍去病都遠超衛青。之所以會有這一結果,戰歌認為原因在於霍去病比衛青多了兩個優勢: 一、漢武帝的刻意偏袒 在霍去病嶄露頭角前,衛青可以說是漢武帝征討匈奴的唯一依仗。又加之衛青屢屢取得對匈奴的重大勝利,使得他的功勞之高足以震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漢武帝開始著力培養霍去病。 到了漠北之役時,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著力培養已經變成了刻意偏袒,不僅下令優先保障霍去病軍團的軍資供應,還允許霍去病優先挑選十萬‘粟馬’精騎中的五萬騎,史載‘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有了這些精銳騎兵中的精銳,再配合上霍去病‘用輕騎發動快速突襲’的戰法,真可謂是無往不利。 這還不算完,霍去病出徵前,漢武帝又給他安排了一支由歸降匈奴人組成的先頭部隊,因為這些人既熟悉匈奴的道路及水草分佈,又長於大漠戈壁作戰。如此一來,霍去病深入匈奴作戰就絲毫沒有任何地理障礙。 如果你認為這就算完了,那未免太小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了,他還給霍去病準備了一件秘密武器。原來在漢朝打通河西走廊後,有一西域騎兵的裝備逐漸傳至中原,它就是馬蹄鐵。但是受制於產能不足,漢朝還無法為所有戰馬配備馬蹄鐵,所以得益於漢武帝的刻意偏袒,只有霍去病軍團的所有戰馬才釘上了馬蹄鐵。千萬別小看這個馬蹄鐵,有了它不僅可使戰馬的負重能力及長途奔襲能力大增,其衝擊力也能得到提高。 漢武帝的刻意偏袒,令霍去病對比衛青有了兵員優勢、地利優勢、裝備優勢,也正是漢武帝給創造的優勢,霍去病才敢於深入匈奴3000多里。 二、新戰術的運用 雖然漢武帝給了霍去病這些衛青沒有的優勢,但要知道,在霍去病之前還沒有人能進行如此距離的遠征。既然沒有先例可以借鑑,那麼霍去病就只有透過革新戰法來做到這一點。 霍去病根據自己善於使用‘輕騎兵快速突襲’的打法,創造出了一種新戰術。具體實施過程就是以輕騎兵攜帶少量輜重糧草,極速奔襲一段距離,等待後勤部隊跟上來,快速補充所需後,繼續高歌猛進,如此迴圈。 在霍去病這種新戰術面前,往往想要以逸待勞的匈奴騎兵還沒擺開陣勢,霍去病的大軍就已經殺到,結果自然是匈奴騎兵一潰再潰。 有了漢武帝刻意偏袒的優勢,有了新戰術運用的優勢,霍去病能在漠北之役中立下遠超衛青的功績,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 4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這場仗武帝原本就打算以霍去病為主,衛青為輔。從兵力配比上,雙方都是五萬騎兵,數萬步兵。但是霍去病這邊首先沒有副將,整支軍隊就像一個捏緊的拳頭,而且士卒多是經過挑選的敢力戰深入之士,還有大量匈奴降將做嚮導。這也是為什麼霍去病能打到狼居胥山的主要原因。

    而衛青這邊則配備了李廣公孫敖等副將,做好了分兵牽制的準備。

    當時本來準備霍去病出定襄,直接和匈奴單于決戰,後來聽說匈奴單于東去,就讓衛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

    沒想到匈奴單于壓根沒走,還是被衛青碰著了,原本衛青是可以直接把匈奴人包了餃子的,但是李廣居然迷路了,沒有到達預定的地點,導致匈奴單于遁逃。要不然衛青之功也不會亞於霍去病。

    而霍去病雖然沒有和單于主力碰面,但是其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穿過大漠,直接打到了匈奴腹地,把匈奴人攪了個天翻地覆。以一萬餘人的損失擊敗右賢王部,俘獲大量匈奴高官和七萬餘匈奴人,並且封狼居胥。

    這麼說吧,霍去病能立此大功,他舅舅衛青是功不可沒的,漢軍的力量分配霍去病本來就比衛青強,但是衛青卻以弱勢兵力直接擊潰了匈奴單于帶領的主力部隊,霍去病得以從容在匈奴腹地馳騁。要是衛青這一路敗了,匈奴單于北返夾擊霍去病,那就出大事了。

    其實從霍去病第一次跟著衛青北擊匈奴,漢武帝就已經準備好讓霍去病接他舅舅的班了。從戰法上看,衛青此次漠北之戰用的還是以武剛車結陣穩定陣腳,用騎兵部隊和匈奴硬碰硬的老套戰法。而霍去病則用匈奴人的戰法不帶輜重,以戰養戰,長驅直入,充份利用騎兵的機動性,迂迴穿插,直入匈奴腹地,打了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簡直就是二戰德軍閃擊戰的原始版,這種戰法也就只有霍去病這種天生將才且年輕氣盛的人才能運用的如此完美。

    本意是衛青牽制左右賢王,霍去病帶兵和匈奴單于硬碰硬,沒想到陰差陽錯反而讓二人充份發揮了各自的特點,正奇結合,給匈奴人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PL“心態爆炸AD”,因復古出裝被質疑不想贏,解說都尷尬,SMLZ為什麼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