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李博士醫學科普

    給了7 個預防建議:

    一要取消一切人員聚集活動,要勸阻重點疫區的親朋好友來訪;

    二要常開窗,多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對門把手、桌椅、馬桶坐墊等重點部位用 75%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講個人衛生:飯前便後用流動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來洗手,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彎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氣和接觸傳播:家庭成員要避免接觸可疑症狀者身體分泌物,不要共用個人生活用品;就餐時,公筷分餐,快進食,少說話,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擁抱,拱手微笑講禮儀;

    六要嚴格做好居家隔離:外來人員要配合相關調查,準確報告實情、主動接受隔離;需要居家隔離、觀察的,應儘量與家人分住所居住,條件有限的,要分房間居住,單間隔離,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員都要戴好口罩;

    七要密切關注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應自覺避免接觸他人,佩戴好口罩後儘快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全力配合治療。

  • 2 # 沃的課堂

    有效防止氣溶膠擴散的措施包括圍場操作、屏障隔離、有效攔截、定向氣流、有效消毒等,綜合利用這些防護措施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1) 圍場操作:圍場操作是把感染性物質侷限在一個儘可能小的空間(例如生物安全櫃)內進行,使之不與人體直接接觸,並與開放的空氣隔離、避免人的暴露。 實驗室也是圍場,是第二道防線,可起到“雙重保護”作用。圍場大小要適宜,以達到既保證安全,又經濟合理的目的。目前進行圍場操作的設施裝置往往組合應用了機械、氣幕、負壓等多種防護原理。

    (2) 屏障隔離:氣溶膠一旦產生並突破圍場,要靠各種屏障防止其擴散,因此也可以視為第二圍場。 例如,生物安全實驗室維護結構及其緩衝室或通道能防止氣溶膠進一步擴散,保護環境和公眾健康。

    (3) 定向氣流:對生物安全三級以上實驗室的要求是保持定向氣流。其要求包括:實驗室周圍的空氣應向實驗室內流動,以杜絕汙染空氣向外擴散的可能,保證不危及公眾;在實驗室內部,清潔區的空氣應向操作區流動,保證沒有逆流,以減少工作人員暴露的機會;輕汙染區的空氣應向汙染嚴重區域流動。

    (4) 有效消毒:實驗室生物安全的各個環節都少不了消毒技術的應用,實驗室的消毒主要包括空氣、表面、儀器、廢物、廢水等的消毒。在應用中應注意根據生物因子的特性和消毒物件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並應注意環境條件對消毒效果的影響。

    (5) 有效攔截:指生物安全實驗室內的空氣在排人大氣前必須透過HEPA過濾,將其中感染性顆粒阻攔在濾材上。

    這種方法簡單、有效、經濟、實用。 儘管採取了上述防止氣溶膠擴散的種種措施,但由於氣溶膠具有很強的擴散能力,還是會不可避免地汙染實驗室的空氣,所以實驗室工作人員仍然需要進行個人防護,以防止氣溶膠吸入。另外,在發生氣溶膠擴散時,及時屏住呼吸、離開汙染區域非常必要。

  • 3 # 無名影視666

    1.最好待在家裡不要出門,不要給社會添負擔

    2.不要去人口集中的地方

    3.不要去環境密閉和不通風的地方

    4.出門必須戴口罩

  • 4 # 海邊遊子79299291

    別說上市場的老年人,就是電視螢幕上送去武漢醫生的儀式上就集聚送的人太多,而且又依依握手很不科學不符合要求,應該以敬禮的方式致敬。

  • 5 # 使用者5115324045977

    大家也沒必要談虎色變!只要你不出門就不存在此問題!復工的嚴格遵守個人消毒即可!外出衣脫下!鞋只穿一雙外出!用酒精消毒液消毒即可!

  • 6 # 餘香qch

    9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新聞釋出會。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徐順清介紹,大家可能把氣溶膠傳播和空氣傳播混淆了,其實氣溶膠就是一些非常細小的粒子,這個病毒顆粒不可能在空氣中長時間存在。一般情況戴口罩是可以防止氣溶膠傳播的,大家不要那麼擔心這個氣溶膠問題。開窗、正常室內通風,這種氣溶膠傳播是機率非常低。也有人估計過,我們開個窗放病毒進來,可能比你中大獎的機率還低得多。

  • 7 # 小鵬和小波

    (1) 在生物安全櫃內使用抽吸裝置,避免氣溶膠播散;

    (2) 操作者穿戴一次性實驗室外套和醫用手套,使自己免受傳染性物質的噴濺;

    (3) 抽吸操作結束時,讓生物安全櫃執行5分鐘去除所有氣溶膠;用常規方法消毒工作臺面;

  • 8 # 影視E

    氣溶膠到底是什麼?

    “氣溶膠”是指懸浮在氣體中的顆粒,例如空氣中的小液滴,而顆粒的大小,決定了“氣溶膠”的物理傳播性質:

    ·對於5微米以下的顆粒,很容易穿透呼吸道,一直到達肺泡腔;

    ·對於10微米以下的顆粒,很容易到達聲門下方;

    ·如果顆粒大於20微米,因為重力的影響,傳播不太遠,就不太容易被吸入。

    按照氣溶膠的大小,美國傳染病學會(IDSA)把10微米以下的顆粒定義為“可被動吸入顆粒”(respirable),把10微米~100微米之間的定義為“可主動吸入顆粒”(inspirable)。

    總之,氣溶膠的大小決定了傳播的遠近,顆粒越大,傳播的距離相對較近,即便被主動吸入,也是沉積在上呼吸道中;顆粒越小,顆粒就飄得越遠,也容易穿透進入下呼吸道。

    當然,大的氣溶膠在飛行的時候,表面的液體會揮發,形成顆粒較小的“液滴核”,也會增加一些傳播距離。

    新型冠狀病毒跟氣溶膠有什麼關係呢? 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特點是下呼吸道感染,所以目前有理論懷疑是特別跟5微米以下的“氣溶膠”有關,因為它們可以把病毒帶到下呼吸道。

    但是,病毒感染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問題,還跟細胞表面有沒有介導病毒感染的受體蛋白有關。目前的研究已經發現,人體肺中只有一小部分細胞,會表達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如果這些細胞主要存在於下呼吸道,那病毒的主要侵入點就在下呼吸道了。

    並不是到得了下呼吸道的小“氣溶膠”就有害,到不了下呼吸道的大“氣溶膠”就沒有危害。大“氣溶膠”在飛行過程中可能變小,也可以被主動吸入,就有可能抵達下呼吸道 。

    即便沒有直接飛入口中,透過接觸傳染,人體還是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因此,一般情況下,真沒有必要過份強調“氣溶膠”。

    在什麼情況下,要特別注意氣溶膠傳播途徑?

    瞭解了“氣溶膠”是什麼,就容易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氣溶膠”的傳播途徑其實就包含在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染之中。所以,如果一個疾病已知是透過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播,那常規的防護措施就可以避免“氣溶膠”傳染。

    新型冠狀病毒,本來就已經知道是一個透過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播的病毒。

    在國家衛健委釋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是這樣描述的“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可見,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播仍然是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渠道。為什麼提出氣溶膠的可能性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對此解釋是:

    “本條更新內容提醒臨床醫務人員在進行如氣管插管等操作時應注意採取空氣隔離措施,如佩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

    所以,一般的民眾對此不必過於擔心,只需主要注意飛沫和接觸傳播就可以。

    與透過飛沫傳染的病毒不同,對於血液傳播的病原體,要特別注意“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比如HIV和乙肝病毒,對這些血液傳播的病毒,一般不需要防護飛沫和接觸傳染。但是,一個攜帶HIV病毒的患者,如果去牙醫診所看牙,在牙醫使用高速鑽牙工具時,會產生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如果牙醫沒有合適的防護,就有被感染的危險。

    有這樣幾點:

    ·先蓋蓋,再衝馬桶:因為糞便中會有病毒,沖洗馬桶的水流會產生氣溶膠,如果把馬桶蓋蓋好,可以防止“氣溶膠”傳播;

    ·戴口罩:咳嗽、打噴嚏都會產生氣溶膠,戴上口罩,也可以避免氣溶膠釋放到環境中;如果沒有戴口罩,咳嗽和噴嚏時需要有紙巾或者衣袖遮擋;

  • 9 # 影像科豪大夫

    很多呼吸道傳染病都可以透過氣溶膠傳播,比如隱球菌病、還有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封閉空間內長時間暴露),不會有個前提是需要達到一定的濃度。

    什麼是氣溶膠?

    氣溶膠指懸浮在空氣中所有固體和液體顆粒(直徑 1-10萬奈米)。而新型冠狀病毒的直徑,大約是60~140奈米,可以鑲嵌在這些氣溶膠微粒中。

    下圖是人類打噴嚏後的液滴軌跡,綠色代表上百微米的大液滴,射程可達兩米,但是很快沉降。紅色部分是幾微米的小液滴飛沫,射程短,但可以瞬間蒸發成為微米級的顆粒,也叫飛沫核,可以較長時間懸浮於空中。

    居家隔離,是消除氣溶膠風險的最好措施。

    離開人體的病毒壽命很短,尤其是天氣回暖,太Sunny的紫外線可以殺滅漂浮在空氣中的病毒微粒。

    戴口罩、勤洗手,是阻斷病毒的有效措施。

    看上面這個示意圖,A是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透過咳嗽排出病毒,小微粒會在空氣中漂浮一段時間。

    氣溶膠顆粒一般大於 10 um,50 um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醫用口罩(或者防霧霾口罩)可以阻擋住。而特別小的氣溶膠粒子,重量輕,在開闊的地方很快就會隨風飄走了,達不到致病濃度。

    如果不小心沾到手上,只要勤洗手,不用髒手抹口鼻,也不會感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乙仙魔錄》魔道陣法眾多,最強的陣法究竟是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