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糊塗279641865
-
2 # 草原狼243655434
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六歲應該是習慣基本養成時期,從衣食住行到待人接物,一定依據弟子規或者三字經規範孩子的習慣。但也是孩子天性迸發時期,有的良好習慣,就要陪孩子釋放天性,燃燒熱情,敢想敢做,敢當敢為。以規矩約束,以天性縱橫,既懂禮義廉恥,又天馬行空。思想放浪不羈,行動不偏不倚。是之為中庸。
-
3 # 侃大仙兒
言傳身教,父母是最好的老師。最主要的是不是教育孩子怎麼做。而是自己學習如何做個合格的家長。多學習多看書。自己知道了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會了才能教育孩子會。最簡單的就是和小孩一起學習典籍。《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四種被廣泛認為最具有代表性、最優秀的蒙學讀物。這些中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教材。這四本書和小孩一起讀讀,一起背背。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
-
4 # 風鈴兒育兒心理
這個階段,是孩子好奇心和主動性探索的敏感期。
科學教養有兩個啟示:
1、對孩子的好奇心保持接納與耐心,善於引導與激發孩子的興趣。
2、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保護好孩子的發現和興趣,順勢而為。
這個階段也是建立規則的重要時期,父親參與到教育孩子中來至關重要!
-
5 # 趨勢為王
誠邀。這個時候是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應當注意以下問題為好。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主要有:自我管理、認真負責、積極樂觀、堅持運動。良好生活習慣不但要培養孩子做家務,還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講究衛生,尊敬師長,不玩手機等等。俗話說,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父母最主要的教育要素。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主要有:喜歡閱讀、勤於寫作、善於表達、勇於質疑、用好媒介。孩子剛入學,對學習還有不適應的地方,家長應當多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一旦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學習成績的提高就成功了一大半。從小就培養孩子尊重知識、尊重書本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基礎。有些孩子透過練習趣味性很強的jint速讀記憶訓練工具培養了閱讀的興趣,獲取了廣泛的知識。
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身體健康孩子才能順利完成學業,並保證大腦運轉靈活,應當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運動。比如和家長一些散步、和家長一起打乒乓球等,有助於孩子提高免疫力,還能提高大腦等各方面的機能,讓孩子更聰明,也有利於孩子更好的教育。
-
6 # 兒童習慣養成
教育孩子,本來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沒有什麼訣竅,只有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給孩子提供幫助、提供機會、竭盡所能給孩子創造好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形成好的性格。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性格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孩子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成就什麼樣的人生。
那麼,孩子的良好性格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呢?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性格在3歲之前已經逐步形成,大量科學實驗也表明, 0~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段時期,無論是孩子身處的環境,還是接受的教育,都會影響其性格的形成。如果錯過這段時期,再去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便會很困難。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關鍵期,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助力孩子形成以下9種好性格。
第二、樂觀自信。鼓勵寶寶克服害羞障礙,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心態,讓孩子內心充滿Sunny,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開發挖掘孩子的幽默潛質。
第三、活潑開朗。積極參加戶外運動,結交更多好朋友。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耍,讓寶寶變的合群。生活中,允許寶寶積極融入到家庭活動中。
第四、堅強。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幫助孩子應對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擺脫脆弱心態,培養孩子意志力,讓孩子不要輕易放棄。
第五、獨立。減少過多的溺愛,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提高寶寶的生活自立能力,遇到問題獨立思考的處理能力,養成獨立自主的好性格。
第六、自律。讓寶寶懂得規矩,學會自我剋制,培養孩子的耐心。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合理飲食,營養健康,不挑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第七、敢於擔當。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敢於自我反省,勇於認錯,寶寶犯錯,試著讓他學會承擔責任,對自己行為負責。
第八、樂於分享。讓寶寶從小培養分享意識,樂於與他人合作,樂於把自己東西分享給他人。拒絕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行為。培養孩子的交換意識,為寶寶人際交往打下基礎。
要說方法,一個是耐心教導,循序漸進。努力給孩子提供良好機會,一步一個腳印,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即艱難,有很有樂趣的過程。另一個是營造環境,言傳身教。孩子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生活態度,處理問題的方法等等,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其實,教育孩子的過程是和孩子的共同成長的過程。從孩子的視角,找到自己身上的問題,自我調整,給孩子做出榜樣,更好的理解孩子,教導孩子。
建議看看鄧超演的電影《銀河補習班》,私下感覺不錯。
回覆列表
心理學家發現,童年經驗是一個人的心理發展不可逾越的開端和基礎,對一個人的個性、氣質、情感、態度、價值觀、思維方式的形成和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弗洛伊德說,一個人思想發展過程的每個早期階段仍同由它發展而來的後期階段並駕齊驅,同時存在。如果孩子沒有在童年體會到他應有的東西,他以後的人生也會因為童年的殘缺而殘缺起來!
所以,孩子在童年應該有以下的心理體驗:
1.遊戲中體驗快樂
遊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往往都喜歡兩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玩。小孩可以從遊戲中得到許多新的體驗,這也幫助他們體驗學習的過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在《怎樣做父母》一文中,告訴爸爸媽媽要讓孩子有玩遊戲的時間,不要剝奪孩子玩遊戲的權利。
但是,在現實中,家長剝奪孩子玩遊戲的權利是相當普遍的。據調查顯示,認為孩子在該玩的年齡就應該讓他們玩,不能過分約束的家長只有22.1%。在中國城市中,4~12歲的孩子都過著忙碌的“上班”生活:51.6%的4~10歲的孩子,上課外學習班或是特長班,其中近三成上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課外班:10~12歲的孩子“上班”的比例甚至達到61.9%。
沒有遊戲,孩子的童年是可悲的,而他們的身心發展也不會健康。遊戲對孩子來說,不只是玩,而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2.愛的體驗,學會愛他人
愛心是人類特有的、最偉大的情感,是造就健全人格所需要的關鍵因 素。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柔、親切的感覺,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父母 的愛是孩子出生後最初的情感體驗。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是幸福溫馨 的。爸爸強健的臂膀,媽媽溫柔的撫摸,這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是童年最好的禮物。
當然,爸爸媽媽還可以抓住機會讓寶寶體驗愛的行為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的快樂,這樣寶寶就會形成待人親切、願意合作、會同情和寬容別人、能關心和幫助別人的個性。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看到一位老人在過馬路,他會主動幫助老人。無論是否聽到別人表示感謝,他都會覺得很快樂。
當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充分愛的體驗,許多爸爸媽媽並沒有給孩子適當的愛,造成了孩子沒有愛的能力。比如父母的溺愛、冷漠、功利等,都會使孩子在表達和接受愛上出現問題。一些孩子痛恨父母、沒有孝心等問題其實很多是由父母的愛的教育失敗造成的。
3.成功的體驗,實現自我的認可
馬斯洛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中,提出了人有七種需求,其中之一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即個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實現的需求。當然,孩子對於這種需求也不例外。一個3歲的寶寶將一堆積木搭成了。高樓大廈,他會很高興,會請爸爸媽媽來欣賞自己的傑作,在這時他就體驗了成功帶來的自我實現。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時時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愛學習,會學習,那麼就不要總是打擊他。而是要用積極的思想去暗示他,鼓勵他。
4.責任和獨立的體驗
一項大學生就業調查顯示,有20%的大學生畢業之後當上了“啃老族”。他們雖然可以找到工作,但是自己卻不去做,而在家裡依賴父母。心理學家分析認為, “啃老族”的年輕人大多在童年沒有得到責任和獨立體驗,從小到大都依賴父母。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被凳子絆倒了,明明是自己不小心,爸爸媽媽卻會說: “打凳子,誰讓你把我兒子給絆倒了!”為什麼不告訴孩子自己要注意一點呢?既然自己不小心,就要承擔“摔倒”的後果。
孩子小的時候,不能承擔責任和依賴父母是正常的,但是,家長並不能因為孩子小、依賴父母就不給孩子責任和獨立的體驗。這樣的教育只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