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唐神都

    沒有爭議,所有的爭議都是在紙面上。

    我們都知道:夏始於4100年至3600年,經歷了四百年左右的時間。如果想證明夏朝的存在,就必須找到確鑿得證據。

    以前人們認為是二里頭,最早測出它開始於3900年至3500年之間。但隨著考古的深入研究,上限定為了3750年,這樣爭議就來了。好多人認為它是商早期而不是夏,甚至他還不如鄭州商城有說服力,因為他最大的硬傷就是沒有城牆,更像是一個部落而不是城。有些學者毫不客氣地說:“就是一個大茅草棚子”,聽來有道理,在那個亂世的年代,你就不怕出來一隻部落把你一把火給燒了?而且他的文化遺址屬於疊加層,所謂的三百萬面積其實只是不同的時間的總和而已。

    到了山西陶寺大規模的發現以後,這裡被稱為是夏初的都城。山西陶寺4500至3900年,面積高達300萬平方米,是一座完整的都城樣式,他有完整的城牆和宮殿區,他有豐富的玉石文化,並且發現了青銅武器和象徵王權的數種物品,所以他被認為是夏初“堯、舜”的都城,而且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但是這裡曾經發生過一次災難,這裡曾經慘遭過報復性屠殺,並且推倒了城牆徹底抹掉了這座有著“最早的中國”之稱的王城。誰會對這裡這麼痛恨呢?又有誰能有這麼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滅掉這裡呢?經過分析只能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禹和啟”。那麼他們的都城又在哪裡呢?

    在它的西邊,人們又發現了一座空前規模的中國史前最大城市“陝西石峁古城”,他的發現當時震驚了整個考古界,用“石破天驚”來形容他。最早他的年代被定為4300年至4000年之間,經過對《山海經》的分析,很多人認為他就是傳說中的崑崙虛,也就是末代黃帝族的“崑崙城”。

    後來經過大量的考古研究,石峁古城的年代又被定在了4300至3780年之間,幾乎貫穿了大半個夏朝。由於他的體積過於龐大,達到了425萬平方米,所以人們把他聯想到了“夏都”。後來,就在他的周圍數百里又發現了大量的衛星城一起護衛著他,明顯是一箇中心都城的規模。

    反對者說:由於這裡軍事色彩太過於濃厚,享受的東西少,更像是一座軍事重鎮。

    之所以出現這種聲音,這是因為石峁剛剛被開發不久,剛開始只開發了他的城牆和城門,並沒有深入到內城和皇城臺。

    後來皇城臺及內城的初步開發,就已經震驚的人們的視野。

    一:發現了“揚子鱷甲骨”“鴕鳥蛋殼”來自於南方的物種,說明這裡統治階層受到了全國各方勢力的尊敬。上面還有一個大型的水池用來養鱷魚,上面是沒有水源的,這些水必須從別的地方動用人力挑上去。

    三:這裡的居民都是土豪。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發現了大量玉器,每個都製作精美,據統計僅僅流失在國外的石峁玉器就高達4000多件,也是一種遺憾。這裡的玉器豐富多樣,這裡並不產玉,他的玉器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這裡不僅有新疆的和田玉,青海的青玉,甚至還有浙江良渚的玉石、玉器種類。說明這裡曾經一度是華夏的統治中心,受到了全國的崇拜。有趣的是,大量製作精美的玉器是用來塞牆縫的,當地自古就有“藏玉於牆”傳說,考古專家們也在牆縫裡發現了石峁玉器!

    這座史前最大規模的都城什麼時候才能被開發完呢?考古專家們給出了時間表“50至100”年,我們期待有更多的證據來證明夏朝的存在,但是這有一個過程,叫我們拭目以待吧!

  • 2 # 春之田園1

    謝謝邀請,四大文明古國是西方學者首先提出的,所有文明古國的標準是西方學者根據西方文明制定的,它其實不適用於所有民族和文化,每個民族和文化都有其差異性,例如瑪雅,它所處的大陸沒馬,所以就沒有車輪。沒有銅礦和鐵礦,就沒有冶煉技術,那麼是否就應該否認它呢?不是這樣說的,應該更細緻劃分一下文明的標準,透過考古手段瞭解人從哪裡來,經歷了哪些時代,為我們向哪裡去指明方向!

  • 3 # 春秋雕龍

    首先說明一點:夏朝存在是毫無爭議的!之所以現在有所謂的“爭議”,不過是西方文化中心論的一種表現。現在評判歷史的標準多以西方制定的那一套為準,本身就帶有很過主觀因素,更別說還存在著雙標。

    西方現在的考古大致就是挖一個東西出來後,再找相應的書籍去套,然後確定就是書中所寫的,而可笑的是拿來套的書籍不少是神話、宗教一類的,更搞笑的即使如此,到古典希臘再往上,他們就連史書都無法確認對證了~~其實也難怪,他們的信史少的可憐,而且現在的西方和早期文明根本扯不上啥繼承關係,米諾斯、邁錫尼等古愛琴海文明,早就斷了,但別人就是敢認爹,說這是這是自己的文明發源。而中國的考古多是以史書為依據,比如說史書記載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有過什麼,然後就按照記載的去發掘考察~~大家現在明白了吧,其實就是一個本和末的問題。

    到了對夏朝的考古認證發現,西方那一套就要求除非在夏朝遺址中找到了一個具備了城市、宗教設施等文明要素,有金屬冶煉遺蹟,且發現能證明這個政權的名字叫“夏”的證據(通常是文字),否則不承認夏朝存在。我就呵呵西方鳥人一臉的吐沫星子!

    中國早期文明遺蹟由於構造的問題,很難儲存下來,儘管有了城市,有了金屬冶煉,但是文字遺蹟還未發現,特別是幾千年前的夏朝,因為種種歷史因素,很多都湮滅了,保留下來的遺蹟、資料甚少,這都需要考古慢慢去探究,但西方人就此大做文章。於此同時,對西方認可的印加帝國--注意哦,還是帝國!--印加帝國到公元1533年滅亡時,還處於青銅時代,連初步文字都沒出現,還用的結繩記事,別說成熟的文字出現,就這還被西方學者認可青睞有加!為什麼?呵呵,不就是消失的文明對丫沒什麼影響了,再怎麼吹都無所謂,但是對於夏朝的認可就不一樣了,大家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

    再舉個簡單例子,美國時代出版社曾出了一套講述古代文明的叢書,對古埃及、古希臘的文明歷史都是儘量往前談,即使是有爭議的傳說時代也毫不吝嗇筆墨,即使說起三兒的文明歷史時也是有一說一,再到論及中國文明歷史時,呵呵,就直接跳到商朝,而且意思還是說憑空冒出來一個商朝,對於之前的文明歷史閉口不談,呵呵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翻翻了~~

    翻轉過來,要是以中國歷史記載的標準來考察西方文明,那就呵呵了~~

    所以說,不存在夏朝是否有無的爭議,純粹是文化意識形態的交鋒。

  • 4 # 學動春風

    北大的孫慶偉教授,我很喜歡他,個子不高,長得很敦實。雖然是教授,卻很性情,說話從來不會八面玲瓏,總是有自己鮮明的旗幟。他在一次演講中曾說:“如果我們找不到帶有能證明夏朝存在的文字的文物,夏朝就不存在了嗎?”他又說,“人人都談夏朝,是一件不嚴肅的事情。”

    部分是為了對這一問題的迴應,孫慶偉教授前些日子出版了《鼏宅禹跡——夏代信史的考古學重建》這本書。在這本書中的前言中,孫教授再次重申了這一觀點。

    倘若是老於世故的人,大約是不會如此說話的。因為這樣,會得罪許多人,尤其可能開罪於大眾!這在今天全社會都想方設法要獲取大眾的情勢下,是很危險的。然而,孫慶偉似乎只見學術而無視這些!因此,我很佩服他的學術道德和勇氣,也更願意為他的獨立特出而與之親近。

    夏朝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之所以存在爭議,主要原因在於,到目前為止,雖然在中國已經發現了一些大型遺址,比如說陶寺遺址、二里頭遺址、二里崗遺址等等,這些遺址,不僅在存續時間上大體與史料中記載的夏朝相當,而且都已經發展到了較高階的政治形態,完全具備了國家的結構,但是,這些遺址,到目前為止還都存在一個比較致命的缺憾,那就是,都沒有帶有文字的、能自證是夏朝或別的朝代的文物出現。比如說,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帶有銘文的青銅器那樣的東西。這種缺環的存在,使得嚴謹的考古學家只好約略地稱這些明明是國家、時間上又能跟夏朝對應的政權為“二里頭國家”、“二里崗國家”,而不敢確鑿地說:這就是夏朝、這不是夏朝!這是爭議產生的第一個原因。

    (附帶說一點:看前面某個回答的配圖中,寫有“二里頭夏朝遺址發掘圖”,我想,真正的考古工作者,恐怕沒有誰敢這麼寫的。至少目前是沒有誰敢這麼寫。)

    爭議產生的第二個原因,恐怕跟早先的疑古學派不無關係。這學派最著名的人物,就是顧頡剛。他的著名論斷就是“大禹是一條蟲”!這觀點被包括魯迅在內的許多學者質疑過。儘管後來顧先生的立場有所改變 ,但是,鑑於顧頡剛在中國史學界的巨大影響,支援他的觀點的,還是大有人在。這也是關於夏朝是否存在引起爭議的第二個原因。

    夏朝是否存在引起爭議的第三個原因,還跟西方某些學者的學術觀有關係。不可否認, 西方的某些學者的學術觀,確實是存在偏見的,尤其是在對待中國古史的問題上。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在西方漢學界,像科林·倫福儒、羅泰這樣方正嚴謹的支援中國史學研究的漢學家也不在少數;同時我們更應該清楚:打鐵還需自身硬!倘若我們找出了夏朝存在的堅實證據,相信,某些學者再有偏見,恐怕也是不能抹殺的。這方面,商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8年5月28日,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牽頭,聯合了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在京舉行成果釋出。這是歷史研究的一小步,也是探源工程的一小步,但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樣的成果,無疑對揭開中華文明源頭的神秘面紗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樂觀地說:到了夏朝問題以及其他中華文明起源問題都塵埃落定的那一天,爭議,自可消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唐王朝那麼強盛還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