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歷史的脈動
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每每講起中國古代王朝興亡史,最讓人痛心疾首的就是漢朝與唐朝的滅亡。
“漢唐氣象”,“漢唐盛景”,“漢唐風骨”,都是我們對於這兩個王朝的追思與緬懷,在這兩個階段,漢族政權創造了輝煌的文明,無論經濟,政治,尤其是軍事上都非常有建樹,綜合實力遠非後世所能比擬。
而唐朝又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那個時代,萬國來朝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的聲譽遠播歐亞萬里之遙,華人被稱為“唐人”,這一稱呼一直延續到後世千餘年。
然而,“自古沒有不死之人,沒有不亡之國”,無論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家天下”的制度必然導致王朝會最終覆滅。
唐朝的滅亡主要是從唐玄宗時種下的禍根:
(唐玄宗)唐玄宗不理朝政,致奸佞當道
唐玄宗在開元二十四年後,便開始耽於享樂,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批忠直敢言的大臣紛紛被罷黜官,而李林甫,楊國忠這種小人相繼用事。他們把持朝政,正直的大臣日益減少,唐玄宗耳邊全是讚譽聲,更使他志得意滿,懶理朝政,政局越來越黑暗。
(唐玄宗宴樂圖)唐玄宗政策失誤,致藩鎮割據
唐朝是個武功極盛的朝代,隨著國土面積不斷擴大,對外戰事增加,為便於調動軍隊,唐玄宗在開元后期,在西北,東北,西南設節度使一職,開始只是軍區軍事首長,後來為進一步提高效能,又給節度使增加了行政,經濟,稅收等職能,完全成了一個個獨立王國,國家處於軍事上“重邊鎮,輕內地”的危險境地。
果然,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歷時八年,方才被平息,但結果卻是天下藩鎮林立,唐天子如當年東周天子一般,形同虛設,唐朝中後期幾代皇帝都被節度使趕得到處跑!
(唐玄宗前期)
(藩鎮割據)唐朝皇帝設神策軍,致宦官勢力做大
面對一個個兇悍的節度使,唐朝皇帝覺得還是家奴可靠,於是從唐代宗開始設神策軍,把皇帝手中剩下的能直接掌握的軍隊編進去,任命貼身大太監掌管。
這其實弊大於利,僅僅過了四十多年,太監就勢力壯大到具有廢立皇帝的能力。
唐朝皇帝進一步被架空。此外,唐朝中期後,朝中又出現了嚴重的文官黨爭,爭鬥半個世紀才漸漸消停!
唐朝中央政府越來越虛弱。
唐朝後期,又出現穆宗,懿宗,僖宗等多位昏君,只知玩樂,不理朝政,唐朝已到了崩潰邊緣。
公元907年,殘暴的軍閥朱溫率軍攻破長安,殺唐昭宗,將滿朝大臣,宦官屠戳殆盡!
唐朝,輝煌一時,最終還是逃不脫滅亡的結局
-
3 # 使用者94738516596
每個事物都有出生,消亡的過稱。人是如此,世界上的萬物都是如此。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戰國幾百年,最後秦一桶天下。三國紛爭最後歸於晉,南北朝統一於隋,五代十國最後宋,近現代的各個軍閥混戰。可以看到歷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大混亂的時代,但是最後都會出現一個統一而強生的朝代。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步,所以現在海外都有唐人街,唐裝。可以看到唐朝的歷史地位。
唐朝前期確實很強大,經過李世民,武則天,還有李隆基的治理,徵高麗,滅突厥,白江口之戰讓日本此後數百年不敢再侵犯中國。唐朝是一代比一代強盛,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手裡也是達到了鼎盛。但是盛極而衰這也是很多事物發展的規律,也正是在唐玄宗手裡發生了安史之亂,足足打了八年,把唐朝前期積累的財富,軍隊戰鬥力打完了。正是因為安史之亂,當時各個地方都有以平亂為藉口的各個軍隊,安史之亂之後唐王朝也對這些將領予以承認,是為節度使,而且還在全國各地推廣,設立軍區,使節度使制度得以在更廣大的範圍內實行,這也就造成了此後唐朝藩鎮割據埋下了隱患,因為這些節度使在自己轄區內有很大的自治權。
而且也是在唐玄宗的手裡,宦官權勢得以增長,本來在唐朝之前宦官最多隻能守衛宮廷,清掃和管理後宮而且官品最高四品,但是在唐玄宗手裡宦官不僅可以統領軍隊還能升到三品以上的官職。而安史之亂之後很多宦官仗著自己擁立有功,也是開始參與朝政,手握禁軍,到最後能左右唐皇室皇位的繼承權。
而到了唐朝末期,中央王朝和各個地方的藩鎮之間的戰爭,加上各個藩鎮之間土地兼併戰爭等等,導致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官逼民反,農民起義也是越來越多。最終終於爆發了黃巢起義也是唐朝滅亡的導火線把。最後公元907年,朱溫廢了唐哀帝,自立,改國號為梁定都開封,唐朝滅亡。此後中國又陷入數十年的五代十國時期,長期的混戰。
自玄宗以後的150多年裡,唐朝一直處於動盪之中。唐朝的衰落也正是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的滅亡是藩鎮割據、朋黨之爭、宦官專權等因素造成的。而且藩鎮長期割據,與中央對抗,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的力量;宦官專權,使皇帝大權旁落,嚴重破壞了國家正常的統治秩序;朋黨之爭,瓦解了統治集團的力量,嚴重動搖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政權日趨腐朽,百姓的生活也日趨悲慘,最終導致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唐朝統治徹底崩潰,統治中國290年的大唐帝國壽終正寢了
-
4 # 漢之遺風
你要說唐初強大那沒問題,但是要說唐朝強盛純屬扯淡,強盛個錘子。
唐初在天才統帥加政治家李世民領導下確實吊打周邊。
但是從武則天開始就不行了,後世居然還把貞觀遺風的名頭安在武則天身上,貞觀遺風明明是開創了永徵之治的李冶好不好,在這一時期設定了安西都護府和滅亡高句麗。
至於武周時期,不說丟了燕然都護府,就說後突厥居然能切開遼東,攻破幽雲就說明唐朝實力己經大幅度下降。還有武第一名將王孝傑連打個契丹都打不過還兵敗被殺,要知道五代十國時的劉守光就能打的契丹叫爸爸。
到了唐朝的開元盛世就不用說了,讓當時南詔獨立還吞併了現在的貴州等地。有的人或許會說當時經濟遠超唐初,這不就是另類版宋朝。
之後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亂。而安史之亂後開始了長達100多年的藩鎮之亂,可以說唐朝一半時間都是藩鎮割據。
還有一個朝代首都被攻破6次也是唯一的
-
5 # 軍都弩
土地兼併週期規律造成。
每個王朝早期由於大規模戰爭和天災饑荒瘟疫和其它天災人禍,人口大量死亡逃亡等原因,就連地主也被大量殺死或者逃亡,可耕土地大量荒蕪,無人耕種,新建王朝因而可以為劫後餘生的人們重新分配大量土地,從而緩和階級鬥爭矛盾,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們心中耕者有其田的夢想,新王朝的經濟得到復甦,人口數量開始恢復,社會文化逐漸開始繁榮,但是人群也開始分化,就是階級分化,少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開始兼併其他人的土地,例如比較善於經營,賄賂官員,暴力手段,乘火打劫,利用天災人禍等機會,反正土地就是財富,人口逐漸增多,土地逐漸集中,王朝可以再分配的土地資源限於枯竭,大量失去土地的人口失去生存的基礎,如果再有天災人禍刺激一下,例如旱災水災,黃河決口,北方遊牧漁獵民族入侵等事件,王朝內部的階級鬥爭矛盾立馬會被激化,如果這個時候有個野心家策劃一下,立馬會出現大規模的民變,這個時候就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新莽滅亡模式,一種是東漢滅亡模式。
新莽以外戚身份篡了西漢皇位,相當於接收了西漢王朝,但是土地兼併問題沒能解決,造成綠林和赤眉兩股大規模起義軍,直接就推翻消滅了新莽政權,王莽本人也被殘酷處死,這種模式下民變直接終結了王朝。
東漢滅亡模式中也有外戚專權,同樣也是由於土地兼併問題導致大規模民變,黃巾起義,東漢政府無力鎮壓,下放權力給各地豪強,組成地方勢力鎮壓起義,各地豪強在鎮壓過程中集聚起王朝無法打垮的軍事力量,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架空了朝廷,皇帝成為傀儡,最後連傀儡也當不了了,直接被替換,滅亡了事,這種模式下,民變並未直接終結王朝,而是造成了豪強割據,架空朝廷的局面。
唐朝滅亡屬於第二種模式,黃巢起義朝廷無法鎮壓 ,只得分權地方豪強,本來藩鎮與中央已經平衡,不服中央的藩鎮都被消平,突然出現的動亂導致藩鎮割據加劇,東漢是分為三國割據,唐朝是分為一堆藩鎮割據,最後大藩鎮朱溫廢掉了傀儡皇帝自立,唐朝滅亡。
回覆列表
有關唐朝滅亡的理由和原因,有很多,比如說什麼氣數盡了啊,什麼安祿山史思明禍國啊,這些陳詞濫調已經說得很多了。我在這裡開一個腦洞:唐朝是因為太強大,所以滅亡的。
唐朝確實是太強大了,強大到如今都沒法複製的地步。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這個帝國都已經做到了極限——領土面積為漢家王朝最大、文化成就最為燦爛,武力值最為鼎盛,從鹹海到東海,整個亞洲幾乎都在大唐的無比光輝之下籠罩。
但是,當你四周的敵人對你都完全構不成威脅的時候,當你已經強大的沒有任何外部力量可以撼動你的時候,你最大的敵人就會是你自己了。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帝國,莫不如此。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李唐的皇室不知道是沒聽過,還是覺得無所謂。反正他們對於番將的重用程度遠超歷朝歷代,而當國家實在又沒什麼事情可搞的時候,這些番將也就蠢蠢欲動來搞事情了,這就是安史之亂。
而安史之亂平定以後,甚至直到唐朝滅亡以前,唐朝軍隊的戰鬥力都是比較強的。那麼為什麼感覺國勢衰微了呢?因為軍隊都不服政府管了,全都只知道節度使而不知道朝廷了。這樣的政治生態,導致了唐朝在不斷地內耗和割據中,一步步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