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影響力
-
2 # 老蒲檢視
1讓孩子發現自我。
有一個寓言故事,想來大家都聽過,叫做邯鄲學步,一個人,本來路走得好好的,但是到了邯鄲,要學邯鄲人走路,結果邯鄲的沒有學會,把自己原來的也忘掉了。最後連路都不會走了。
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人的天性對於一個人而言,就像樹下的根,你要改掉他的天性,無異於把這個人連根拔起。所以,人這個東西,很有趣的就是,你是什麼就是什麼,老天生下你來,你就是你,你永遠都不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人。
從根本的意義上講,一個人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性格,有好的一方面,必然就有它不好的一方面。性格的好壞相依相成,沒了一方,對應的那一方也不會存在。就好比如果一個孩子做事優柔寡斷,那麼他的另外一個面必然是思慮較重;如果一個孩子非常善良,那麼他看起來就會黏黏糊糊.....你把他這個方面給斷掉了,那麼,就好比把一個輪子砍掉一半,另一半也會失靈。所以,作為父母,想要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接納他的天性。讓他的天性在你醇厚寬廣的胸懷中可以自由舒展。一定不要抑制它,或者認為它不好,指指點點。
當你對你孩子的天性指指點點的時候,出於自我保護,孩子就像天使一樣,把原本美麗的翅膀藏起來,把自己原本漂亮的個性埋起來。結果他的天性不得伸展,不得滋養,然後就會抑制和畸形。這個孩子就會不真誠,不自然,不自信,他就會把假的面目拿出來給世人看,就會迎合世人的眼光來偽裝自己。最可怕的是,他會拿出假的面具來給自己看,來騙自己。
比如一個內心害怕的孩子,不敢面對害怕、恐懼,不敢面對真實自我的感受;成年之後,他就會變成那個色厲內荏的人。把面子放在第一位,做事虛浮,而不務實;再比如一個孩子很外向,但是你想要一個穩重的淑女,孩子開始抑制自我,她的活力本來是要向外的,現在可好,這些活力被生生憋回去了,憋到肚子裡。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會抑鬱,那些向外的活力,憋回去之後,會變成內訌的毒素傷到她自己。 一定要記住:這個世界上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大自然美麗就美麗在什麼樣的生物,它都接納,它都滋養,它都不做評判,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才如此豐富。
只要孩子的天性發展是充分的,那麼他就是好的。就是為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做父母也要有這樣的肚量。你的肚量,才能給到孩子機會去發現自己。
2性格塑造第二步:讓孩子敢於做自己。把一個孩子放在家裡,孤身相處,他其實並不太明確自己的獨特。但是你把他放到人群當中,比如學校,他會越來越明確自己的獨特。但是,很多孩子,天性是蠻好,可是, 一旦進入群體當中,他們卻最容易喪失自我。比如說有的男孩子,本來蠻好,可是怕自己被團體拋棄,於是開始違心地講自己不願意講的話,做自己不喜歡的行為,打架、抽菸、喝酒或者飆髒話;比如女孩子,素顏就蠻漂亮,可是開始去嘗試一些並不適合自己的裝扮。其實都是為了迎合別人,怕自己被孤立。這個階段,也是一個孩子最容易被扭曲的時候。
自己是誰,不太明晰;因為怕被孤立,於是開始假裝做別人,甚至恨不得自己是別人,這其實都是人性中的怯懦與虛榮導致的。而粘上怯懦虛榮,孩子就容易走彎路,甚至一去不復,錯把他鄉認己鄉,浸潤世俗太深,而失掉自己的淳樸堅定。
所以,作為父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要做的第二步,就是鼓勵孩子大膽地做自己,只有一個孩子敢於大膽地做自己,他在人格上才能挺立起來,他在這個世界中,才會有存在感,也才會有自我。
我們現在很多孩子,在學習上出了問題,表面看是知識的問題,其實是在性格上走了彎路了。自我意識沒有確立,不敢聲張自我,於是上課別人說笑話,自己不敢不能拒絕,“同流合汙”了;想學習不敢勤奮,怕出格的行為引起別人的恥笑,於是想學習的心藏起來了
因為沒有自我,所以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因為人云亦云,所以價值觀走偏了;因為隨波逐流,所以行為上沒有了控制。
說一切的學習問題都是性格、精神發育不完善的結果,似乎有點誇大其詞,但是一個孩子的性格,其實是必然投射到學習上,甚至成績上。
做自己,是勇氣,是堅定,更是找到自我,挺立人格,是一個孩子成熟的表現。
3性格塑造第三步:讓孩子不囿於自己,追求豐富自我、昇華自我。
在自然界,一個物種要想不斷髮展,它就一定不能囿於自我,要開放。
一個孩子,要想卓越,那麼他就一定不能停留在做自己這一步。
我是啥樣就啥樣,紋絲不動。一個人的性格,有天性,更有後天的豐富和完善。我們說性格不能被改變,但它可以被完善和豐富。
所以那些優秀卓越的人,他們的性格是多面的。
如果一個人只有一種性格,那麼他其實在精神上是沒有成長的。
比如小時候膽小,大了之後還是無緣無故地膽小,在精神上無法對自己的膽小進行駕馭;
比如脾氣急躁,小時候急躁,成年之後依然如此,沒有絲毫改觀。
一根腸子通到底,孩提的時候什麼樣,長大後還是什麼樣,年老後更是這個樣子。
在漫長的生命中,對人生沒有新的體悟,對自我沒有更高意義上的錘鍊和昇華,最後,你就只好變成一個老頑固。
而且只有一種性格,沒有其他的發展出來的性格做平衡和補充,那麼這個人,在人性上他是很單薄的,他的智慧,見識,會停留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孤陋寡聞,並以此自卑或自得。比如:謹慎是好事,但過於謹慎,就會很神經質;膽大是好事,但是凡事不經大腦一味大膽,就是莽撞了。
所以,天性不可以變,但天性之外,性格還可以“豐富”。
另外,天性,不可以改變;而性格是可以“昇華”的。所謂“昇華”,就是向上、向前走一步。比如我膽小,向上走一步,就是謹慎,再向上走一步,凡事就會有謀有勇,他會在膽小之上,經過訓練塑造,開出理性之花,在理性之上,開出勇敢的行動;再比如我很柔,往上走一步,柔的人,必然耐力強,耐力再經塑造,我就開出了堅韌之花。
-
3 # Baciuzzi帕琦官方
首先:面對孩子合理的要求時,家長可以儘量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能夠折射出父母的影子,父母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和態度對待孩子,孩子也同樣會使用父母的態度方式迴應父母。
第二,父母應該做到言出必行。
有的家長也許會認為小孩還小,不懂事,哄騙一下沒有關係。家長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家長一定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讓他知道我的爸爸媽媽說到就會做到。
第三,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做不願意的事情。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喜歡的事物,即使是家長,也不能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要徵求孩子的同意才可以進行。
-
4 # 牽手教育
理解嬰幼兒得成時期的成長,對人一生的影響。人的性格由遺傳和環境共同決定。
人的性格由遺傳和環境共同決定。華人常說“人之初,性本善”。西方社會的法律體系,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惡”的基礎上。其實,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是相對主觀的判斷。畢竟好、壞、善、惡,是一種簡單的二元標準。但人的複雜性決定了性格這東西的,可不是非黑即白的,他不能用簡單的二元標準來判斷。
1921年夏天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已經把人性的複雜以及環境改變人性的道理,詮釋的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深刻。這個實驗的過程是,把一群心智健康的人隨機分成兩撥,在一個模擬監獄的特定環境中,待一段時間。這個實驗沒有進行到最後就被叫停,原因是所有的人,包括研究人員在內都出現了,這個試驗中的所有人,都被深深捲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無法自拔,不管是虐待者還是受虐者,甚至於主持實驗的教授也被捲入其中,成了維持他那個監獄秩序的法官形象。
畢竟這是個實驗,是在極端環境中考驗人的本性。我們自己包括家人在內,一生也碰不見這種極端環境。不過無論如何,它不像之前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或者“人之初性本惡”。因為“善惡”不是單純的心理學概念,而是包含了很多社會文化以及環境因素在裡面。孩子先天能夠定的,只是他自己個體行為的方式。至於後邊怎麼和社會“接軌”,怎樣樹立“善惡觀”,甚至說怎麼樣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些只有在後天的教養當中才能慢慢形成。所以,孩子的成長環境,對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心理學家發現: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訓斥,甚至接受體罰,孩子長大後往往就有更多反社會的傾向。相反,即使某個孩子在遺傳上有那些所謂的“惡”的因素,如果他受到善待,得到更多愛,也可以改變今後的性格走向。人的性格,由遺傳和環境共同決定。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人的道德感是後天形成的,和後天的教養有關。
回覆列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
一般來說,孩子兩歲之前是父母說了算的。所以這個時期,如果父母可以教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麼孩子在潛意識裡就會吸收這樣的價值觀。這個階段,父母透過自己的言行和語言引導孩子,塑造孩子的性格。
當你不小心弄到孩子的時候,跟他說:對不起。如此,不管任何你想教給孩子的,都會在你的言語和行為影響下,孩子把他融入了自己的價值觀,然後在他會說話後,這些話自然而然就會是他的習慣。不要覺得孩子還不會說話,沒必要,因為從我們二Bora看,就是這樣的,他現在兩歲,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他都是非常運用嫻熟。
再比如其他生活習慣等,也是一樣,帶著孩子做,一遍又一遍反覆做,自然就形成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