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尼爾托拉斯基
-
2 # 趙小明心理團隊
說有的人就是因為小時候家裡窮,造成長大囤貨。
現在小明來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這就叫做倖存者偏差。
窮和富都會導致長大之後囤貨。
我們人之所以囤貨的原因,並不是簡單的說缺乏安全感。
因為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本質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
沒有誰在安全感上是富裕的。
因為這和人類的宿命有關。這個世界上為什麼人和人之間會產生同情,因為每個人最終的宿命一致。
網際網路加深了人和人之間的孤獨感。孤獨感同樣可以導致人們的物慾。包括物品依賴,藥物依賴,酒精依賴,毒癮依賴。
由於人類本質上沒有誰的心靈是真正富足的。所以每個人都會藉助一個東西去填滿自己的空虛。有的人藉助藝術,有的人藉助商品。有的人藉助親情,有的人藉助朋友。
而為什麼會有很多人會藉助商品呢?
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本質上是商品主義的時代,也就是物質主義的時代。
人們透過擁有商品的數量來獲得存在感。
就像過去時代的地主透過擁有土地和糧食來獲得存在感一樣。
所以小時候家裡窮並不註定會導致囤貨。因為心理學不是有一個原因簡單推測出一個結果。小時候家裡窮可以導致多種結果。而囤貨這個結果同樣可以由多種原因構成。
比如說為了滿足存在感同樣可以導致囤貨。
為了解決孤獨感同樣可能導致囤貨。
為了獲得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優勢同樣可以導致囤貨囤奢侈品。
現在明白了吧?
心理學永遠都是多因多果的對應關係,從來沒有單一因素引起單一結果的心理學。
-
3 # 小貝保險經紀
“618我又囤了10袋衛生紙”,在囤積這件事上,90後都是老鼠傑瑞
最近一個朋友準備搬家,讓我去幫忙。
我本以為新家應該是乾淨整潔的,可是一進屋我就傻眼了。
我那朋友蓬頭垢面地,癱坐在一堆雜物中間,無助地望著滿屋狼藉。
不論是客廳還是臥室,囤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口紅一百來支,衣服七八個大箱子,吹風機四五個,平時不做飯的她,目測炒菜鍋就有五六個。
我們倆相看無言,一想到要收拾這堆成山的東西,兩人的精神幾近崩潰。
這時,快遞小哥打破了寧靜,一個半米高的箱子被抬進來。
朋友乾笑兩聲,熟練地拆開了箱子。“昨天不是節日大促嘛,我就從網上買了10袋衛生紙,打折很便宜的。”
我心想,答應來朋友家幫忙,也許是個錯誤的決定。
居家傑瑞:塑膠袋也要囤起來收拾時才發現,我有點低估了朋友的囤貨能力。
廚房裡堆滿了各種家電產品,原汁機、蛋卷機、麵包機、烤箱、打蛋器、空氣炸鍋……
客廳裡,我收拾出來的就有30盒棉棒、50支筆、5瓶洗髮水、20節5號電池、3袋奶茶吸管、一大箱塑膠袋和空了的瓶瓶罐罐……
前面這些還可以理解,留這麼多空瓶子和塑膠袋做什麼用呢?
朋友解釋說:“留著吧,總會有用的。”
在外人眼裡,我朋友是個白富美。29歲,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主管,月薪3萬,做事幹練果斷,絕不拖泥帶水。
可就是這囤積東西的毛病,怎麼也改不了。明明一年都用不了一兩次,放在家裡積灰,也不承認自己有囤貨的毛病。
不只我朋友,在囤積這件事上,大家都是《貓和老鼠》裡的傑瑞,喜歡囤積東西。
有人喜歡囤手提袋,有人買了一大堆衣服連吊牌都沒拆,有人攢了一袋子沒用完的筆芯還有成堆紙盒。
我們不僅會囤積看得見的東西,看不見的東西更會囤積。
收藏各種書單、電影目錄,以後再看;
和朋友們約好時間吃飯,改天再說;
工作累積到下班前三小時,一起完成;
去年沒完成的心願,今年打包下來明年再做。
其實和所有的囤積症患者一樣,我們最愛說“以後”,也愛說“又”。
“今天又買了一堆零食,今天又沒去健身房……哎,以後再說吧。”到最後,事情只能以不了了之結尾。
“我們不是囤東西,而是尋找安全感”前兩天等公交車時,偶然聽見兩個姑娘聊天。“我現在有滿屋子的衣服,可還是覺得少那麼一件。”
兩人還說起自己整理房間的慘痛經歷,即便不穿的衣服也不捨得扔掉,默默地放回原位,生怕以後會用得著。
想起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是個典型的囤積狂。上學時,書桌底下堆滿了平時積攢的泡麵調料。
大學畢業去外地上班時,竟然把自己從小學開始留下的書,全都搬到租住的房子裡。每逢商場打折,就會叫上三五好友去瘋狂購物。
她總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儘管用不到,但囤東西會給我帶來安全感。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心理上的安全感,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
熱愛囤積的年輕人,很多都有童年哭窮教育的陰影。
小時候穿著別人家送過來的舊衣服,被班上女孩子嘲笑;
一下子買了兩本課外書,被父母大罵亂花錢;
看見別人吃的五毛一包的辣條,摸摸自己空蕩蕩的口袋,別提有多羨慕。
等到長大後,我們手裡有了錢,就拼命補償童年裡缺失的購物慾望。
大人們教會了孩子們節儉,可從小被灌輸貧窮意識的我們,一生都在囤積下負重前行。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這本書中,把人比作水池中生活的小魚。在上游入口的閘門處,物品源源不斷地湧入,但下游出口的閘門,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努力,根本就不會開啟。
東西越堆越多,空間卻是有限的,人就像鯰魚一樣,生活在滿是淤泥的水池裡。
囤積越多,我們越容易分不清輕重緩急,也更難以集中注意力。
窮怕了的我們,越是囤積,越缺乏安全感,從而陷入一個死迴圈當中。
更可怕的是,我們一直活在對未來的焦慮當中,不斷地錯過當下。
有舍才有得,學會做減法曾國藩有句名言: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過去的往事不再留戀,將來的事情再美好,我也不會刻意逢迎。我就活在當下,而且我不會胡思亂想。
想起電視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裡的女主麻衣,最開始是個什麼都不願意扔的學生妹。家裡堆滿了繁瑣的舊物。
每次家裡來客人,全家人都要手忙腳亂地收拾。
後來家裡發生地震,家人們發現只用很少的必需品也能安穩生活。麻衣下定決心扔掉那些對自己不是必需品的東西。
家裡堆積的東西越來越少,房間裡越來越乾淨整潔。麻衣非但沒有過得不好,內心反而越來越充實。
透過“斷舍離”,她才終於正視自己內心的慾望,瞭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在物質貧乏的時代,人類需要囤積食物和用品來獲取安全感。而現在,不管是物品還是情緒,囤積只會讓你的生活積重難返。
想要買一件東西,隨時下單或者去樓下超市就能得到;想要去旅行,就給自己訂票,帶著朋友或親人,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最好的生活就是給自己做減法,保持有品位的精緻和極簡。
不因對未來的恐懼而消耗現在的生命,去為虛假的未來做囤積。
放下對過去的留戀、未來的焦慮,輕裝上陣,擁抱新的生活。
-
4 # 紫豔0709
囤貨就是把家裡需要的東西一次性以優惠價買齊,而這些物品可能要在很長時間內才能用完。囤貨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是
1.同樣一件東西,我們要用的時候可以隨時拿取,時間上更為便捷迅速。
還記得小時候,老媽經常在炒菜的時候,叫我們去小超市買瓶醬油,還每次都很著急。我們不得不放下游戲,跑去買袋醬油。當中還要以最快的速度,老媽還在家等著急用。回到家把醬油交給老媽後,遊戲往往就輸了。
2.以最優的價格買到,心情上愉悅
每年雙十一,肯定很多人都是晚上不睡,等待最後結賬的那一刻。網上的優惠總是吸引著無數人蜂擁而至,這個時候,數學好的同學就佔了優勢,滿多少減多少,算的完完全全,不浪費一分資源。第二天上班還不停地炫耀自己買了什麼很合算,然後又跟同事拼著買了一些,把優惠最大化。
3.看著滿滿幾箱子的日用品,一層又一層囤貨,有一種安全感
俗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愁”看著家裡豐收的物品,滿滿堆積的滿足感。畢竟這些東西能用很久,這就意味著,你可以很長時間內不用去購買這些生活必需品,可以把多餘的錢用在豐富精神生活中,讓身心更放鬆,不要老想著這個月要買什麼,什麼東西馬上要用完了。
如果你的房子足夠大,或者有足夠的儲藏空間,那麼適當的囤點無可厚非,你只要合理運用,定期清理與檢查,相信囤貨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本身的空間就較小,雜物又多,物品東倒西歪,甚至不知道家裡有什麼,每次找物品都靠運氣,那麼囤貨對於你就是危險的。還是要用時再買吧。
回覆列表
一個是必需品打折,再買晚買都得買。
一個是圖省事,天天上班很忙很累,沒時間去逛商場看淘寶,一次多買點。
還有就是想花錢了,花錢可以緩解壓力,調節情緒,買很多東西有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