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9歲的小猴子
-
2 # 騎著馬O玩
看你孩子多大了?我孩子在幾歲的時候我就告訴她,家裡的錢沒經過允許都不能拿,別人家的東西更不能動,沒經過別人同意拿別人東西都視為偷,是會被警察叔叔抓起來的,所以我家的零錢一直是隨便放在鞋櫃上的,她買東西買文具找我要從來不自己拿,有時我不在家她會打電話問我我在叫她自己拿,我觀察過她從沒偷拿過,現在14歲了也一直是這樣。孩子是從小教育起的,你孩子現在偷拿家裡錢趕快教育,一次就教育到位因為偷錢是很嚴重,要讓他(她)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要長記性,老話說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自己家錢也一樣)他偷習慣了你敢保證他不出去偷
-
3 # 黑夜裡一絲光明
我認為對於孩子,犯錯才是成長的過程。不犯錯倒不像個孩子。
對於拿家裡的錢,我認為跟拿塊喜歡的糖果吃一樣道理,主動合理引導。發現了就去教會他如何花錢,就像吃糖要限量,吃完要漱口一樣,教會了一勞永逸。還可以給他個小金庫,每天給幾塊錢,讓他學習自己打理。
如果出現多次偷拿並且亂花的情況,那也是家長的失職,找他最喜歡的人陪他一起去購物,分析買的物品是否有用,該不該買,買多少就夠了。嘗試問出他花錢的根本目的,是攀比,是好玩,還是缺乏關愛導致的一種心理寄託。有的放矢,糾正問題。
只要不是偷別人的錢,都不是什麼人品問題,多加關愛是一定能解決。
-
4 # 家有初中生2
首先相信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向善的,她當然也知道這麼做是不好的,可她還為什麼那麼做呢?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吃不完的零食,總愛塞到牆角旮旯裡,打掃衛生髮現時都已經發黴了,當時我很納悶,後來想想就問孩子,你是不是怕媽媽說你? 孩子說,我怕你說我,還怕你以後不給我買了,在我看來,吃不完也是很正常的,可孩子的思維不這樣認為,我告訴孩子吃不完沒事就放桌上,從那以後就沒有再發生這樣的事。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需要用到錢,比如今天吃了同學的東西,明天他想請同學吃,可是沒有錢和家長要也不給,又或者他看到別的同學有什麼新奇的玩具或者好吃的,自己也想擁有,又擔心家長不給,所以才做出這樣的舉動。
家長可以明確和孩子表示,你需要什麼可以和父母說,父母認為合理的都會滿足你,當然,也不是事事有求必應。就像李玫瑾教授講的那樣,有三次可以滿足一次。
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零花錢,我家的零花錢是,一個星期25元,怎麼花自己做主,你會發現他自己做主以後他並不會亂花,她捨不得花,遇到自己很喜歡的東西才去買,還能培養金錢的管理能力。
-
5 # 使用者孫莉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說下自己的見解。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家裡的錢被小孩偷拿走了,要引起重視,但不要打罵孩子,要問明原因,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好。讓孩子不要亂花錢,但也要適當的給些零花錢,並告訴孩子有些東西可買,有些不可以買。
-
6 # 泥鰍裡的香草
孩子是在不斷的成長的,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提前考慮到給孩子零用錢,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花錢和賺錢的思想意識。當這件事情發生後,平心靜氣的和孩子談一談。在溝通之前,可以做好下面幾個方面的準備。
一,告訴孩子獲取金錢的途徑
作為家長,一方面我們需要向孩子簡單的闡明,獲取金錢的正確途徑;另一方面,也需要告訴孩子,錢確實是好東西,但同時也可能變得危險。
獲取金錢的途徑:
自己賺——成人後,要靠自己的本事去賺錢。有一份可以持續給你薪水的工作或一技之長。為什麼不同人賺錢有多有少,看你的本事,也就是你現在的學習能力將來能帶給你多大的見識和財富決定的。
除此之外,其它非法的,非正當途徑的獲取錢財都是觸犯法律或者道德的。所以錢是個好東西,但是利用不當,將變得危險。
父母的錢是在瞭解清楚你的需求情況下,自願給你的。而不是你想拿就拿,因為那不屬於你。
二,協商給孩子零用錢的原則
針對這次偷拿家長錢的事情,批評教育的同時,看看孩子需要錢是做什麼。我不知道孩子的年齡大小,如果確實到了需要隨身放點零用錢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坐下來溝通下,看看是否可以給一定的零用錢支配。
前提是確定好給多少,基於什麼條件給,不允許做哪些事情,怎麼獎勵,怎麼處罰等等。還是要提前交代清楚。
至於零用錢如何獲取,可以讓孩子透過家務勞動來獲取。
三,教會孩子基本的花錢原則
這裡面要培養兩點。一個是如何花錢,一個是知道存錢。
為了防止孩子剛剛接觸錢就亂花,我們可以制定一個時間,比如每個月選擇一次週末,作為孩子的“消費時光”。可以讓他們用自己的錢買想要的東西。但是要注意是否留有餘額。
讓孩子知道存錢,告訴孩子不要一次花光所有的錢。如果想買的東西金額較高,就要慢慢存錢,可以幫助孩子一起計算,購買他想要的東西,需要多少錢,如果每月存,需要存多長時間。讓孩子體驗這種儲存的方式。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不管我們的經濟條件或富裕或普通,都不要養成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選擇一樣東西,要清楚它的價值和意義,做理性消費者。
-
7 # 雨後山林靜
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大了?平常是否有零花錢?每個月有多少零花錢?我的孩子上初中以後,我就會給她零花錢,但是不多,一個月也就200多。孩子會用零花錢買早點、買文具用品或給同學買點小禮物。當然,現在的孩子讀小學後,父母就會開始給孩子零花錢了。適當給一點,讓孩子學會自己掌握金錢的使用,也沒有什麼不好。
每個孩子都會有物質慾望,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很想買,成人也一樣。這沒有什麼指責孩子的。當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得不到時,他可能就會透過其他辦法來得到。比如:向別人借、去偷等等。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適當的滿足孩子的物質欲。
1.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
在有的家庭中,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父母總會在孩子面前說家裡很窮,要節儉。這個不能買,那個不需要。說對孩子要窮養。而窮養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捆綁和束縛,導致處理問題時拘束的心態,併產生各種扭曲的後果。
很多孩子小時候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穿的衣服全是哥哥姐姐的。父母說這是節儉,但是真的所有的家庭都窮到這種地步嗎?也有的家庭是買得起,但故意不給孩子買。為的就是要窮養孩子,讓孩子認為自己家裡很窮,不配得到任何好東西。
有的孩子在多年得不到物質滿足的情況下,等他們長大了,就會瘋狂的去彌補以前那些他未被滿足的物質。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並適當的去滿足他們。當孩子在父母這裡得到了滿足時,他就不會再去想偷錢了,因為沒有必要。
2.給孩子零花錢,並讓他們自己管理。
父母可以每週或每個月固定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如果這一個月的零花錢用完了,就不要解救他們。告訴他們到了日期,爸爸媽媽就會給你零花錢的,但是現在還要再等一段時間。孩子在開始使用零花錢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如何分配使用。在月初一下就用完了。父母不用去責怪或挖苦孩子,要與孩子共情:
“我知道你的零花錢用完了,你很失望。”
父母要問問孩子為什麼錢就用完了?並且透過這件事情,他學到了什麼?聽一聽孩子的想法,而不要對孩子進行說教。如果你去責備孩子的話,孩子會不願意再和你溝通。
3.孩子借錢後要歸還。
如果孩子這個月的錢很早就用完了,他們還想繼續用零花錢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向大人借錢,但是到了下個月要歸還。這樣能夠讓孩子承擔起他的責任,並且知道父母定好了的零花錢的數額是不會隨意改變的。這樣孩子就能夠掌握好下個月的零花錢的使用,而不敢再隨便花錢了。
以前我的孩子就是這樣做的。有一次我的孩子對我說,她這個月的零花錢不夠了,我問孩子為什麼不夠用?她說有同學過生日,她想給同學買好一點的生日禮物,等下個月就把錢還給我。我答應了孩子。到了下個月時,孩子真的把錢還給我了。這說明孩子能夠自己掌握金錢的使用了。
當父母能夠正當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且告訴他家裡其他一些開支情況時,孩子就會知道不能亂花錢。節儉不等於摳門。窮養會給孩子帶來無力感和低自尊感。認為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他都不配得到。有的孩子就會產生偷盜的念頭並以此使他獲得高自尊。
-
8 # 甘棠文史
當有這個現象出現的時候,得重視。偷拿的習慣必須得制止和改正,同時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弄清楚具體的原因。
首先,如果已經出現了這個現象,那就制止他,然後透過道理讓他明白這樣做的不好之處。孩子不是完人,是會犯錯的,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就要幫助其改正,引導他走向正軌。
然後,這個時候就得和孩子交流了,到底是最近有什麼需要的東西還是有其他原因。如果是確實有什麼需要的,那就給他並告訴有什麼直接說,偷偷的拿是不對的,說出來我也會同意的。
當然也有就是為了自己的慾望而去動歪腦筋的,那就得讓他們記住這樣做的後果,越早挑明越好。
回覆列表
孩子大了,會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她會有物質需求,有同學社交,家長最好能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具體多少?如何使用?由親子雙方共同協商而定,選擇上夠用,不能買垃圾東西!一個人首先是物質上的滿足,如果物質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想辦法去偷,去騙,直到滿足,所以,適當的給足是比較合適的。
對於“偷”這個詞語,我不建議使用在孩子身上,還自認為是,因為你不給,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如果家長定義為偷,那麼這就是偷,如果不這麼定義,就是不恰當的取得,這遠比偷更適合“初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