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芽兒兒科醫生

    能夠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大因素:

    1、非疾病因素:嬰兒體溫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氣溫過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過少、水份丟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2、疾病因素: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如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感染等。除發燒外,還伴有各系統的症狀。如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而小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症狀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發燒越要去看醫生。

    除此之外如長期發熱可見於一些風溼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應注意觀察孩子發燒的規律和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及早治療。

  • 2 # 君玖渦

    那你得去檢查,兒童醫院,小孩發燒問題有點嚴重,一個月兩次,而且發燒最怕引發併發症吧,發炎感染啥的,因為還小,他或者她還不會說話的話,是表達不清楚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大人密切關注,找出問題,給予保護!小孩本身功能和身體,比較脆弱,沒有長成起來,還在幼年,免疫力不好,其他都需要更多防護,還是儘快去檢檢視看,大些的醫院比較權威!

  • 3 # 然呃

    寶寶發燒,這種情況有很多的原因啊!感冒,肺炎,腸胃炎等等。最好是去醫院檢查下,對症下藥。

    在確診的情況下,多喝水,吃清淡飲食,身體保證乾淨衛生,也只能想到這些了。

  • 4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孩子發燒就要多喂水,一般是由於孩子病毒性感冒引起,這個比較天多需要經過服藥治療,有的屬於吃的發撐引起,也就是吃的有點多了引起,對於孩子兩個月就發燒這是主要原因。如果原因有所改變就要去醫院檢查,根據實際情況對症治療。對於孩子發撐引起的就多喂水,減少或者不餵奶,這時可以自己診斷也就是輕輕敲孩子的肚子有咚咚的聲音這就說明是吃的引起了,如果是缺少水而引起的就補水就行了,要根據孩子的尿液進行診斷,也就是尿液有點發黃,如果這樣就可以喂水就有好的效果,如果是病毒性感冒也有這個症狀,但是就要服藥物治療了,然後多喂水也會起到好的作用。如果有其它發燒就要根據情況進行檢查對症治療,因為孩子比較小也不會說,對於孩子就要觀察仔細,如果夜間燒的比較厲害就可以點燃酒精或者用消毒酒精在孩子身上擦擦會有好的效果,對於孩子要早診斷,早治療,畢竟孩子太小,還需要細緻的照顧,在孩子房間不要開空調,要用自然溫度,如果天熱就要先降溫後再讓孩子去房間,對於照顧孩子就需要兩個字“細緻”就行了。

  • 5 # cj談情

    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原因也很簡單,就算一個專業醫生也不可能不看,就給出定論,能給出定論的不能說都是騙子,可是絕對不會是最終答案。

    建議直接去醫院。

  • 6 # 小兒推拿課堂

    很多家長怕高燒把孩子腦子燒壞了,所以孩子一發燒就立即給孩子退燒。其實,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外來致病菌的正常反應,而低燒能刺激兒童免疫系統更加完善,增強對抗病毒和細菌的能力。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發燒對孩子是一件好事。(這樣說會不會被罵)

    其實這些 我想媽媽們都懂 但只要孩子一發燒 又不知所措了,我就是 前兩天閨女發燒 腦子裡就好像出現了天使和惡魔兩個,一會兒去醫院一會不用去醫院,都該神經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發燒的情況。有些家長一見孩子發燒,就立馬給孩子吃退燒藥,但其實退燒藥的使用是有限定的,很多情況下,並不需要給寶寶服用退燒藥。今天,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給孩子服用退燒藥。

    什麼時候要給寶寶用退燒藥?

      在說給如何給寶寶退燒前,我們得先了解寶寶體溫多少度才算發燒。

      正常寶寶的腋下體溫是36~37℃;

      體溫超過37.2℃就屬發燒;

      體溫在38.5℃以下屬於低燒;

      體溫在38.5~40℃屬於中度發燒;

      超過40℃屬於高燒。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一發燒就38℃、39℃,甚至超過40℃,太嚇人了。其實,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往往是一旦發生,就容易迅速進展為高熱,體溫達39℃以上是常有的事。成人體溫達38℃可能就有四肢乏力、肌肉痠痛等症狀,而小兒則常常不會。所以,小兒體溫在38.5℃以上才建議用退熱藥,38.5℃以下可採用物理降溫。

      但38.5℃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分界線,具體用藥也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而定。即使孩子體溫沒有超過38.5℃,但精神狀態不好,或者孩子之前有過高熱驚厥的病史,也要及時給予退燒。

    如何正確給寶寶使用退燒藥?

      給寶寶使用退燒藥時,要在藥物的選擇、用法、用量三方面多加註意。

      1、退燒藥的選擇

      有些家長會給寶寶使用“老字號”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但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立法撤銷阿司匹林作為兒科製劑,規定醫生不得給13歲以下的發熱兒童服用,因為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肝臟壞死,危及孩子生命。

      目前兒童常用的退燒藥有兩種,一種商品名叫美林,它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另一種商品名叫泰諾林,其主要成分是對乙醯氨基酚。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沒有這兩種藥品也不用擔心,因為所有退燒藥的成分都離不開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所以當寶寶發燒時,只要給他使用含有這兩種成分的退燒藥就可以。

    2、退燒藥的用法

      當孩子出現高熱的時候,你可以到藥店同時購買含有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燒藥各一種,並給寶寶交替使用。比如說你可以先給寶寶吃布洛芬,如果6~8個小時之後還發燒的話,那就給他吃對乙醯氨基酚,如果4個小時後還是發燒,那就再吃布洛芬。因為布洛芬的退燒效果大概能維持6~8個小時左右,而對乙醯氨基酚則可維持4個小時左右。

      之所以要交替使用,是因為兩種藥的退燒效果雖然一樣,但所含的主要成分卻不同,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也不一樣。兩種藥交替使用,可減少一種藥在人體內總的使用量,降低副作用出現的機率。但需要注意的是,給寶寶吃退燒藥時,一天之內不要超過4次。

    3、退燒藥的用量

      退燒藥分很多種劑型,而且不同劑型藥的濃度是不同的,比如說嬰兒用的滴劑是100mg/ml,大點孩子用的混懸液是32mg/ml,兩種劑型的濃度差了三倍,所以,給孩子使用退燒藥的量

      最好以體重來計算,而且要遵循“每次每千克體重的用藥劑量是10mg”的原則,這樣就不會造成藥物使用過量或不夠量的情況。

    給寶寶退燒,家長最易犯的錯

      錯誤1、一發燒就用退燒針

    退燒針的成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安乃近,一種是地塞米松。

      安乃近是很老的一種藥,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它在70年代就已經被國外淘汰了。因為臨床證實了它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有的人會出現過敏性休克,有些人則可能會有嚴重的面板損害,比如說患上大苞表皮鬆解症,這種病可使面板整個起泡,包括口腔黏膜,所以病人會極度痛苦,而且死亡率也很高。

      地塞米松實際上是一種激素,激素的退燒機理就是抑制人體發熱中樞,從而使體溫下降。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抑制了人體的免疫力,從而導致身體不能夠對抗這種疾病,病毒很容易在身體內造成感染。

      所以常規發燒,我們建議口服藥去退燒。

    錯誤2、一發燒就用抗生素

      家長往往對孩子的發熱特別敏感,來醫院就催著大夫趕快給孩子輸液,恨不得一下子把孩子的體溫給降下來。目前由於“保護性醫療”的現狀,醫生只好迎合家長之要求,給孩子大量輸注抗生素,孩子體溫倒是很快降下來了,但濫用抗生素會產生耐藥性,再給寶寶使用一般的抗生素就很難有療效;而反覆、多次應用激素,可造成兒童機體免疫力下降,經常輸液的孩子更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形成惡性迴圈。

      錯誤3、一發燒就立馬去醫院

      寶寶發燒頭24小時以內,不建議去醫院。如果孩子發燒沒多久,你就帶他去醫院就診,除了發燒,你不能給醫生反饋更多的資訊,這樣不利於醫生準確、快速地判斷病情。

      此外,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可能還會做血常規檢查,但血液的變化一般在發燒後24小時才能體現出來,所以孩子發燒後,家長做的第一件事是要讓他多喝水,如果超過38.5度要給孩子吃退燒藥,並觀察病情的變化。

      但如果除了發燒,孩子還有劇烈咳嗽、嘔吐、腹瀉、嗜睡等嚴重症狀時,應及時帶他去醫院就診。

    錯誤4、給孩子捂汗退燒

     “發燒時蓋上被子捂一捂,多出點汗退燒快。”在老百姓看來,特別是我們的父母輩,這是很常見的降溫方法,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體溫的節能力遠不如大人,捂汗讓孩子體內產生的熱量無法有效散發,可導致體溫居高不降,甚至造成高熱驚厥;另外,用過退熱藥後再這樣“捂”著,孩子會因為出汗太多而造成脫水。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比如如果外界氣溫有點低,你可以開啟空調,讓寶寶所處的環境溫度稍微高些,然後給寶寶少穿些衣服,以增加其體表與空氣接觸的面積,有利於汗液蒸發。

      此外,家長要注意給寶寶多喝水。因為想要體溫下降,必須透過面板蒸發水分,讓體內的熱量散發出來。如果體內水分不充足,會影響退燒效果,而且也容易讓寶寶出現脫水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駐美大使辭職,是特朗普暗中施壓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