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其實我很淘氣

    同情心是個褒義詞吧!誰會不承認自己沒有同情心哪?那不是明目張膽承認自己是冷血動物嗎!

    同理心更多應該是個中性詞。用處也更廣泛。首先同情心應該是同理心,你理解一件事情一個人才會對他產生同情心。

    同理心也可說是同情心,但不全是狹義的同情心。

    比如說偵探破案的時候,他要分析理解罪犯的心理活動,找到破案的線索。這就需要對罪犯有同理心。有同理心不代表理解支援罪犯。

    另外同理心可能是對一件事情的理解了以後但不認同那種方式。

    比如大人看到小孩子打架,雖然知道他們情有可原,但大人更願意選擇理性的解決方式,這就是同理心吧!

  • 2 # 當然必讀之實話實說

    簡單的說,同理心就是施主站在受主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是一種角色轉換的情緒共鳴。而同情心只是施主主觀上的情緒表達,不考慮受主的情緒體驗。

  • 3 # 職場雅典娜

    如何理解同理心和同情心?

    我是這樣理解的:同情心,是認知到別人的痛苦,從而引起惻隱之心,我的同情心就比較氾濫,無慮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影視劇或書籍中只要看到別人流淚的畫面總是可以賺取我的淚水。同理心就是能夠感同身受,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實際感受到他人的痛苦。

    兩者的概念完全不相同:同理心更多的表現為共情,是牽涉兩個人的互動過程(一種開放的交談),必須認真地傾聽,而且瞭解、接納對方的感覺,這是一種認同他人體驗的態度。同理心是一種關心與愛的藝術,是高情商的表現。同理心,是瞭解、尊重、包容,和珍惜。 它能彌補人與人之間最深層的裂痕──包括父母、夫妻、手足、摯友……。同理心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所以在你要安慰別人時,你該給予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同情心通常情況下是與道德感掛鉤的。我們以仗義行為為例,仗義是一種自我情感和他人情感共鳴的表露,是對別人的不幸處境所表達的一種情感,或者付諸於行動的關懷和支援,廣義上還包含了對於正面、正義的支援。同情心更強調的是移情能力,通俗來說,就是在被外界環境和人、事物觸動情感以後,將自己的情感轉移給別人,是將自己的直觀感受和外在表象結合起來,然後生髮出的主觀的情感。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同情心人都有,而同理心則不一定了。所以,同情心包含了情感觸動和行為付諸兩個層面,而付諸於行為則沒有必然性,有的時候即使觸動情感,也僅僅是停留在情感層面,不會發展為行為。當聽到他人遭遇不幸時,有同情心的人會說:“我真的替你感到難過。

    同情心和同理心,都需要從小培養,但是很多 父母會將兩者混淆,同理心比同情心程度更深,因而更難達到,在人際關係中發揮的作用也更大。國外的護理學家Teresa Wiseman曾給出兩者的本質差異。 我們可以透過影片深入瞭解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建議在wifi下觀看)2分鐘搞清楚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差別_騰訊影片 https://v.qq.com/x/page/v0198vm3usz.html

  • 4 # 北京吃喝君

    講“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前提,是以善良為出發點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你抱著一種“你看你當時對我就只有同情,沒有同理心”的態度,去看待別人曾對你表現出的善意,那請出門右轉不送。因為不論對方表現出的是同情還是同理,我們其實都應以感激的心情回饋對方對我們的關心才是。

    我曾向一位朋友提起,我很羨慕他的一種特質,幾乎每個人都願意與他深談。比如對待同一個我們都知道不會成交的銷售,我的態度生硬,充滿著質疑和挑戰,而對方跟他交談時明顯覺得積極,充滿希望。當我看到很有“身份”的“大牛”啃著乾麵包開會的時候,我覺得“他好慘”,而朋友卻說“也許他樂在其中”。

    直到前不久,我偶然間看到第一條回覆提到的那個“同理心的力量”的影片,聯想到我和他對待事物的區別,才似乎找到了那個決定性的問題。

    這段影片告訴我們,同理心的四個主要特徵:

    √ 接受觀點

    √ 看出他人的情緒

    √ 嘗試與之交流

    度娘是這樣定義“同理心”的: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我們老生常談“換位思考”,也討論為什麼有人可以很受歡迎。我想,無非是別人與他們在一起時感覺愉快。這可以看成是一種將心比心,體諒別人心情的善良。在別人遇到困難或者心情低落的時候,讓對方紓解心結,感到溫暖,這種技能除了天賜,也許也可以修煉get。

    曾不止一次對朋友說過“至少你還……”的句式,本以為是安慰,殊不知一次敞開心扉的機會,卻讓受傷的人沒有了交流的慾望。後來我有意識的不讓自己扮演那個讓人把話噎回去的角色,嘗試著多保持好奇心,對細節提問

    但這種方式好像並沒有非常好的將我們“連結”起來,反而讓我覺得交流的太理性,擔心會不會壓抑了真情流露的部分。再後來,我發現“同理心”可以拆分成兩部分看:“同理”和“心”。之前那種用“同理”的技巧還不夠,因為說到底,人和人之間,要用“心”。

    在我漸漸避免用“至少”開始聊天的時候,有個朋友宣佈自己患上抑鬱症。作為朋友,我提醒自己,應該喚醒自己內心類似的記憶,走到黑洞裡對他說,“嘿,我知道下面是什麼樣子,你並不孤單”。而如果不這麼做,我就還是那個對萬事萬物充滿同情,卻對當事人無濟於事的“別人”。

    但從自己心裡找到共鳴,並不是給予對方“我也是這麼走過來的,你也可以”,“只要這樣做,每個人都能XXXX”這種教育式的反饋,因為那等於抹殺了其獨特性的可能。當他感到難過的時候,我們在表達“你的感覺,我知道”的同時,也需要尊重個體差異,畢竟子非魚,誰也不想自己在別人眼中是絕對的“大眾”。

    同理心也並不是只有在朋友難過的時候才需要有,當我們讚賞一個人“情商高”,他可能還有這樣的表現:在別人講述其實不怎麼好笑的新聞時予以愉快的迴應,在別人表達觀點時面露微笑積極認可不打斷對方,在別人接受表彰時真心的祝賀,在別人分享或者邀請時配合或予以支援。“別人”很享受與他的相處,因為他在那一刻理解對方的期望,並讓對方感到共鳴。

    進而讓人想到一個有趣的例子。不少學者認為,狗能從人類的神態中讀出情緒,從而以適應人心情的狀態與人相處。例如當主人感到沮喪,他的寵物犬通常都會默默的在他身邊陪伴。如果久別歸家,狗狗會用一切他能表達的方式熱烈表達它對主人的思念,毫不吝嗇。它不懂什麼是同理心,但是主人會覺得,自己的感覺,它知道,因此並不孤單。這就是治癒系汪星人比我們中的大多數做的更優秀的地方。

    從前有個人患上精神病,總喜歡撐著一把傘蹲在路邊,唯一會說的一句話是:“我是蘑菇,我是蘑菇。”路人有時繞道而行,有時施捨一點硬幣,有時嘲笑他瘋癲,有時悲憫的請上帝寬恕這個可憐的人。有一天,醫生也撐了一把傘,蹲在他身邊。他轉過頭疑惑的看著醫生,開口問他“你是誰?”醫生笑著對他說:“我也是一朵蘑菇。”

    走近他,接受他的觀點,理解他的行為,讓他感到並不孤單。就像最初影片裡說的,往往能夠讓情況好轉的,不是“迴應”,而是“連結”。

  • 5 # 蘇欣CHO

    今天在小區門口取快遞,一個五十來歲的大叔對著快遞員嚷嚷,都十多天了你們的快遞才到,也太#&%慢了,還有臉叫快遞。那邊快遞拘謹著趕忙說封村了都不讓出來,昨天公司才接我們出來,一宿沒睡趕著把快遞整理發出來。

    一車的快遞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按照順序擺滿了小半片地兒,很是壯觀。

    我想著大叔也該消停了,誰知道還不依不饒的,我看不下去回了一句,少說兩句,他也不容易。結果大叔又懟開我,幹你什麼事,我容易嗎?

    我一聽是這個邏輯,咱不跟糊塗人說話,於是領了快遞,道了謝,轉身回小區了。

    只是,快遞員那雙不合年齡溝壑叢生的手一再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這次疫情如果沒有快遞員、外賣們堅持送貨,你的生活保障何以如此周全?是他們冒著風險守護著大家的安全。

    你的快遞真的就那麼著急嗎?以我的快遞來看,十之八九是不急不重要的。

    沒有一聲道謝,手指一點就享受快遞服務的同時,還要再踩一腳,這是什麼道理?

    快遞員是幹著辛苦的體力勞動,但是不該因為工作的性質而被剝奪了尊嚴。有的人出入高階寫字樓,有的人騎著摩托滿街送快遞,只是社會分工不同,都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該有的回報,都是值得我們去尊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砂壺琢砂刻繪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