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總體上是繼承下來了,在這方面,乾隆皇帝幹得還算可以。
現在比較流行這樣的說法,乾隆皇帝是富二代,依賴了雍正的基礎,無所作為,坐吃山空,江河日下。
可是,讓拿出他具體幹了哪些個不堪的事情,除了六下江南,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看來,乾隆最大的錯誤就是接了雍正的班吧。
那麼我們來看看乾隆朝和雍正朝在大政方針上有什麼不同呢?就把雍正主要改革的一些措施拿出來,也不止三條。
一、耗羨歸公和養廉銀製度
表面上看,好像有腐敗合法化的意思。其實真正深層次的目的是,把耗羨制度化,由政府來分配這項收入,防止各級官吏為了謀取私利而不擇手段地增加耗羨數目,老百姓負擔增加,而政府沒有收入還要擔上腐敗的名。制度化以後,耗羨是有定額的,還能調整,官吏們的行為就受到了限制。而養廉銀與政績掛鉤,也能促進工作積極性,政府還能利用人員調整安排,達到一些政治目的。
這項制度被乾隆繼承下來了。沒有什麼太大變化。
二、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增加政府收入,二是防止土地兼併。反正,國家是按地收稅,地越多,應繳納的賦稅就越多,無論怎樣,國庫裡的錢是少不了。這就比以前按照人口數目來交賦科學得多,實踐起來的效果也要好。
這項制度,乾隆也繼承下來了。乾隆還減少了賦稅的徵收額度。
免除了人頭稅,對普通老百姓當然更有利,清朝的人口在乾隆一朝急劇增加,耗地的數量也增加了不少。
三、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雍正期間,這項改革是被世人最為痛恨的一條。雍正始終名譽不好,與這項政策有很大關係。雍正手段剛烈,用的是嚴厲的酷吏來執行實施,他們帶著兵勇強迫知識分子去幹苦力活,稍有不從,就打罵過去。這簡直讓天下讀書人顏面盡失,斯文掃盡,十分丟人。
乾隆朝的時候,這項制度進行了極大的改動,從下層知識分子開始向上,逐步就廢除了這項制度。因此,以往在讀書人的心目中,對乾隆還是很感激和歌頌的。
雍正搞士紳一體,獲利不算多,得罪人卻不少。乾隆號稱“翰林天子”,他改掉這個政策,得了好名聲,卻讓他爹背了黑鍋,這傢伙還是很狡猾的。
四、改土歸流
這主要是加強中央政府對邊陲地區的統治力,政策是好的,實際實施過程漫長而艱難。
乾隆把這項政策繼承下來了。
有清一代,一直都搞這個,直到宣統遜位前,還在搞改土歸流。
五、邊疆平叛。
這是清朝幾代帝王都在乾的事,康熙平葛爾丹,雍正平羅布藏丹增,乾隆平準噶爾和大小和卓,而在這方面,無論戰略戰術的水平如何,從手段狠辣方面,乾隆恐怕比他爺爺和他爹都厲害。有些記載,表明乾隆在對叛軍處理上,應該是施行了滅絕政策。
這一點上,乾隆比雍正要狠得多。
從上面的一些敘述,我們發現,乾隆皇帝對雍正的一些主要的改革措施變動不是很大。
那他實際上是做了些什麼改變呢?
一、軍機處廢而重置
雍正搞的軍機處,實際上是個臨時性的,並沒有制度上的合法性。乾隆執政後,經過短暫的停用後,又重新設定,並且形成了制度化和合法化,成為正式的機構存在。這就大大削弱了對內閣的依賴,君權就強化到了極致。
我認為,乾隆這樣做,很大可能性是針對雍正給他留下的幾位顧命大臣。透過這種操作,一放一收,權力就全部拿回手中了。
真是大大的狡猾。
二、解放政敵
乾隆朝政治上比較大的動作,是把以往雍正時代的反對勢力給予了釋放和解放,有些血緣關係還重新入籍和啟用。
經過多年的統治,這些以往的反對派的勢力消散至幾近於無,放出來也毫無威脅。乾隆這樣做,在旗人中還是很收買人心的。我覺得,在這一點上,父子倆也許有過商討。
三、關閉口岸
雍正時期,曾經區域性地開放過一些口岸,用於對外貿易,也確實收到一些成效。對國家財政和沿海地區的商業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乾隆上位後,關閉了口岸,使國家開始長期處於封閉狀態中。
這事辦得很糟糕。
四、暫停清欠
雍正朝對清理虧空,追繳欠款是十分重視的,往往就抄家抓人,沒收財產,追查幾代人。
而乾隆則改變了這個政策,使其長期處於停滯狀況。
這樣固然是收買了一部分人心,但後患很大。因為放過了這群蛀蟲,實際上是給自己挖了大坑。歌功頌德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錢能攥進手中才是真的。
在乾隆時期,古代中國的皇權專制達到了頂峰,但是,極度的中央集權也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乾隆朝開始走向下坡路主要是吏治的腐敗,長期用兵耗費,財政制度的漏洞和監督力量的薄弱,不合理的官吏選拔任用制度等原因共同造成的。
總體來說,在乾隆一朝,國家穩定,人口增加,社會沒有大的動亂,國土面積擴大,基本上算得上一個很不錯的時代。
但繁榮的背後潛藏著巨大的危機,不久後就暴露了出來。
-
3 # 龍支子
雍正以皇帝身份,一生傾力於改革事業,曾在諸多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最著名的就是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紳衿一體當差納糧等三條新政,被史學界稱為雍正三大德政。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帝制時代觸及利益之深、改革波及面之廣以及推行力度之強,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因此,雍正是歷代帝王中最能體現改革家精神的帝王。
雖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其改革所帶來的惠民效果,為大清帝國奠定了之後二百年的發展基礎,如果沒有雍正新政,清王朝延續不了那麼長時間的國祚,最多也就比蒙元稍長一點,估計在乾隆時期就已經搖搖欲墜了。
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需要時間來持久地保持已有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需要針對新出現的問題進行不斷改進,這本身就是改革題目中的應有之義。但在帝制時代的改革活動大多建立在人治上,往往具有改革精神的人不在了,改革活動多半也就壽終正寢了。在雍正死後,他的繼任者乾隆皇帝只是一個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的皇帝,個人貪圖享樂,又好大喜功,因此未能徹底貫徹改革精神,雖然雍正的大部分改革措施得到了繼續執行,但由於缺乏改革精神,加之執行力度大打折扣,使雍正的改革效果就此止步不前,就題目中涉及到的三條新政的命運,大體上如下:
其中的攤丁入畝政策得到了比較堅決的執行,一直延續到了清末,這項政策所帶來的最明顯效果除大大緩解了土地兼併外,還促成了人口暴增,由清初的一億多人增加到乾隆時期的三億多人口,百年間人口激增兩倍以上,為歷朝歷代所罕見,明朝以前華人口數量緩慢增長,各項正反因素相抵,大致上每千年人口變動在千萬左右,但清朝前期的人口數量增加迅速,應該與雍正的這項改革措施有著很直接的關係,但由此而來的耗地資源問題,是改革中新出現的問題,卻終清一朝再無人能夠繼續下一階段的改革任務了。
“耗羨”問題是帝制時代自從實行白銀貨幣政策以來的一大弊端,明朝以前大都以附加稅的形式向民眾額外徵收,但由於很難計算耗羨成本,歷朝歷代都沒有具體標準,大都由地方政府估算徵收,除了實耗外,剩餘部分都落入官員的腰包了,中央財政對此失去控制,造成地方官員為了多貪汙,任意擴大徵收標準,民眾負擔頗重。雍正火耗歸公將其改為國家正稅,統一執行標準,除去碎銀火耗、押運、兌換等成本外,剩餘部分做為地方官員的養廉銀,使其初步具有了現代財政管理和預算的進步意義,對整頓吏治、減少貪汙有積極作用。但此項改革對地方官吏的要求很嚴,雍正在位期間就已經有州縣於額徵收火耗外,為了貪功又暗中加派,未能從根本上改善吏治,到了乾隆時期雖然沒有取消這項改革,但在整體上對吏治放任的大環境下,基本上已流於形式,改革成果未能得到鞏固。
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是雍正對國家財稅制度最具有顛覆性的改革,歷朝歷代都堅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的中心思想,因此士紳都享受不服徭役、兵役以及其他附加稅或臨時增加的稅賦,最富裕階層的這些負擔全都轉嫁到貧民百姓的頭上,是極為不公平的政策,而雍正的此項改革卻深度觸及了富人階層的根本利益,雍正在史料上之所以謗滿天下大都與此有關。
也正因為如此,這項改革遭受的反彈最激烈,在帝制時代只有士紳階層擁有話語權的前提下,士紳階層對這項改革的抵制事實上給清王朝的統治地位產生了威脅,所以乾隆繼位後不久,就下詔“一切雜色傜役,則紳衿例應優免”,從而徹底廢除了雍正傾盡心血和揹負罵名的這項改革,士紳階層維護了體面、減少了損失,乾隆皇帝贏得了美名,但窮苦百姓卻加重了盤剝。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了推行新政,費勁了心血,得罪了滿族貴族,得罪了全天下讀書人,問一下,雍正駕崩後,乾隆繼位,是否還在推行這三條新政?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好像對於改土歸流這條電視劇裡面沒有說,這三條新政是不是隨著雍正駕崩,也壽終正寢了嗎?還是繼續推行啊?最後成功了嗎?
回覆列表
不得不說乾隆是個坑爹的主,典型的富二代皇帝,一邊享受著雍正給他留下的鉅額財富一邊揮霍無度導致嘉慶登基國庫空虛。
雍正的三條新政在乾隆時期是推廣的,進一步加快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到了中晚期就變得寬鬆了,有些老政策也被推翻了。
雍正執政主嚴,乾隆卻反其道而行之。乾隆崇拜康熙,有意無意的效仿康熙,結果學了個三不是。康熙下江南是為了視察水利民情,而乾隆下江南純粹是為了好玩。七下江南勞民傷財鋪張浪費極度奢侈,硬是把他老爸留下的鉅額財產揮霍殆盡,導致大清迅速走下坡路。
無奈虎父卻生了個犬子,至雍正後,清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最終淹沒在滾滾的歷史潮流中,這又是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