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綺閣書生

    琴是人們消遣娛樂的工具之一,琴棋書畫,古琴是最具高雅的一種樂器,它分很多種,如箏,琵琶,瑤琴,瑟,七絃琴,二胡等。文人雅士,猶喜弄之,諸葛亮的“空城計”就是用平靜優雅的琴聲退敵的,那是何等的氣魄與膽量!“曲有誤,周郎顧”,羽扇綸巾的周公瑾周瑜可是調琴高手。“高山流水”就是說琴的故事,浩浩乎高山,洋洋乎流水,只有鍾子期通聽得出,子期即死,伯牙絕弦,何也?世無知音者也。古人寫琴的詩詞很多,我只能簡單的列舉一些了。

    聽蜀僧浚彈琴*唐*李白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松……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唐*李白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

    廢琴*唐*白居易

    玉徽光彩滅,朱弦塵土生。

    廢棄來已久,遺音尚泠泠……

    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絃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聽鄭五愔彈琴*唐*孟浩然

    半酣下衫袖,拂拭龍唇琴。

    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

    江上王興*唐*常建

    泠泠七絃遍,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詠琴*唐*劉永濟

    雕琢今為器,宮商不自持。

    巴人緩疏節,楚客弄繁絲……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唐*李欣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竹裡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彈琴*唐*劉長卿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 2 # 驚人2149374981

    獨坐松深裡,長靜意古幽。

    橫琴腿上臥,閉目想韻中。

    起手驚鴻鳴,落勢水濺處。

    松間傳古意,百鳥伴和聲

    彈盡世間喜,吟唱俗間悲。

    此景凡無地,必應天上仙。

    一鳴驚人8.3日於興城

  • 3 # 萃辰天心書院

    從“士無故不撤琴瑟”到孔子“絃歌不輟”,都證實了琴在古代生活中的地位。“琴棋書畫”,琴居其首。李白平生寫過許多有關琴的詩歌,寫他沉緬於琴聲,忘記了時光的流逝:“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寫他與友人分手時,不忘記叮嚀:“吾醉欲眠卿且去,明日有意抱琴來。”另一位詩人白居易則直接指出:“七絃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將自己與琴的親密關係和盤托出。而朱熹這方面的體會則更為具體而深刻:“乾坤無言物有則,吾獨與子鉤其深”,在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中,唯獨琴能始終與我相伴,對這種友誼的珍惜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文人雅士以其淵博的學養,深廣的意境和高雅的情趣哺育並提高了琴的品位,豐富並充實了琴的內涵,從而使其傳達出中國傳統文人的心聲。聽人彈古琴也是莫大的享受,這裡,分享一下詩仙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感受詩人對聽琴的生動描繪!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蜀僧濬懷抱一張綠綺琴,他是來自西面的峨眉峰。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我彷彿聽到萬壑松濤風。我的心靈像被流水洗滌,餘音繚繞和著秋天霜鍾。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雲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彈琴。首聯“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兩句,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了他的藝術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裡。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對於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名叫綠綺,這裡用來泛指名貴的琴。司馬相如是蜀人,這裡用“綠綺”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簡短的十個字,把這位音樂家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與敬佩。

    頷聯兩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正面描寫蜀僧彈琴。“為我”二字表明彈者與聽者的友情。“揮手”是描摹彈琴的動作,語出嵇康《琴賦》:“伯牙揮手,鍾期聽聲。”這兩句用大自然萬壑松濤之聲比喻琴音的清越宏遠,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琴聲極其鏗鏘有力的特點。

    頸聯兩句寫聽琴的感受。出句“客心洗流水”,就字面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其實它還有更深的含義,其中包含著一個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湯問》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現蜀僧和自己透過音樂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個字,很含蓄,又很自然,雖然用典,卻毫不艱澀,顯示了李白卓越的語言技巧。對句“餘響入霜鍾”也是用典。“霜鍾”出於《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霜鍾”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雲暗幾重”照應。此句意思是說,音樂終止以後,餘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這句詩寫琴音與鐘聲交響,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湯問》裡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話。宋代蘇東坡在《前赤壁賦》裡用“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形容洞簫的餘音。這都是樂曲終止以後,入迷的聽者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所產生的想象。“餘響入霜鍾”也是如此。

    清脆、流暢的琴聲漸遠漸弱,和薄暮的鐘聲共鳴著,詩人這才發覺天色已經晚了:“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尾聯兩句寫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佈滿天空。這是以感覺時間過得快來表現聽者沉浸於琴聲達到入神的狀態,襯托出彈者技藝高超。

    唐詩裡有不少描寫音樂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濁的琵琶聲,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變的音響效果表現了出來。另一位詩人李頎有一首《聽安萬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形容音樂曲調的變化,把聽覺的感受訴諸視覺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而是著重表現聽琴時的感受,表現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其實,“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想到萬壑松聲,聯想到深山大谷,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律詩講究平仄、對仗,格律比較嚴。而李白的這首五律卻寫得極其清新、明快,似乎一點也不費力。其實,無論立意、構思、起結、承轉,或是對仗、用典,都經過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著痕跡罷了。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的藝術美,比一切雕飾更能打動人的心靈。

    最後,再分享幾首有關於古琴的古詩詞:

    白居易《廢琴》: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玉徽光彩滅,朱弦塵土生。廢棄來已久,遺音尚泠泠。不辭為君彈,縱彈人不聽。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白居易《船夜援琴》: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七絃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清夜琴興》: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閒,可以彈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隨人心。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響餘群動息,曲罷秋夜深。正聲感元化,天地清沉沉。王昌齡《琴》: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彷彿弦指外,遂見初古人。意遠風雪苦,時來江山春。高宴未終曲,誰能辯經綸。白玉蟾《聽琴》:十指生秋水,數聲彈夕陽。不知君此曲,曾斷幾人腸?心造虛無外,弦鳴指甲間。夜來宮調罷,明月滿空山。聲出五音表,彈超十指外。鳥啼花落處,曲罷對春風。盧仝《風中琴》:五音六律十三徽,龍吟鶴響思庖羲。一彈流水一彈月,水月風生松樹枝。蘇軾《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孟浩然《聽鄭五愔彈琴》: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龍唇琴。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餘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劉長卿《聽彈琴》:泠泠七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韓愈《聽穎師彈琴》: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任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李賀《聽穎師琴歌》:別浦雲歸桂花渚,蜀國弦中雙鳳語。芙蓉葉落秋鸞離,越王夜起遊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牽白鹿。誰看挾劍赴長橋,誰看浸發題春竹。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稜尊。古琴大軫長八尺,嶧陽老樹非桐孫。涼館聞弦驚病客,藥囊暫別龍鬚席。請歌直請卿相歌,奉禮官卑復何益。賈島《聽樂山人彈易水》:朱絲絃底燕泉急,燕將雲孫白日彈。嬴氏歸山陵已掘,聲聲猶帶發衝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郭嘉認為官渡之戰曹操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