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氣東來—天圓地方

    知日月之穿行,四時之交替;明天地有常,人有起落;知其可"為可不為也!

    看潮起潮落,觀層雲之交替;知禍福之無常。

    大道至簡,順勢而為。

    看世間萬物皆有所勢者,何以為之?日出日落,生老病死皆有常理。

    水到渠成來自先前堅持與努力,知事物之變遷、興盛之交替;潛移默化注於筆端者方為上乘。

    有起筆必有落筆,起落有致自然造化天成也!

  • 2 # 譚煥新

    請問什麼是大道至簡?我認為,一切事物我們不要去把它弄得繁雜,比如,一個井然有序的線坨,我們卻把它弄亂,就成了一團亂麻。這是由簡至繁。是不可取的。但是我們要有由繁至簡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發明能力,比如,有人把一個井然有序的線坨弄得成為一團亂麻,我們就要把它弄得成為一個井然有序的線坨,井然有序的線坨是好看的,好看的東西是美好的,事物如此,書法亦如此,書法應包含在事物裡面,事物卻包含著書法。

  • 3 # 一方書畫

    能放下一切牽絆,與宇宙和光同塵。

    打通三脈七輪,任督大小周天。跳出三界之外,就能做到隨任自然,遊刃有餘,全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有的人隨任自然了,可是一圈人圍著也沒看出來。有的人處處牽絆,一圈人圍著鼓掌,叫好,奉為尊主。

    短影片瘋狂搶佔地盤的時候,居然還有某褲要給我先來十秒廣告。

    這些做法和行為都不叫順其自然,放在書法上道理如一。

  • 4 # 王赫習筆

    大道至簡,順其自然這兩個詞都是行草章法的言詞。

    楷隸篆它是硬功來表現,不簡可繁,更不能順其自然,必須但備規則的結構及筆順,點橫豎撒撇捺都有嚴格的章法。

    而行草心隨意走,筆行意行,行如流水,頓如蒼龍,大道至簡,順其自然。

    但行草也有規則,章法,標性符號,之是慣入應用,負責就會辱沒古代書法藝朮的傳承和現代藝朮的創新。

  • 5 # 抱庸詩書

    大道至簡極具東方智慧,刪繁就簡,去粗取精,突出表現最核心的核心。比如中國畫的寫意。

    書法演進本身就是形式上由繁入簡的歷程。從篆到楷,由楷到草,體現得很明顯。能一筆寫出的不費兩筆,以極為簡練的筆法成就書法大象,這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喜歡米芾、董其昌的人,看田英章的書法就是狗屎一泡;追逐田英章的人,看米芾、董其昌的字可能會感覺筆畫結構都不合格。誰的層次高?不一定。審美角度不同,並非水平的高下。

    所以,大道至簡的道理,對於抱著蘭亭序練了大半輩子的人,以及奉田英章為歐楷聖人的人,是無法體會的。這一撇一定得寫這麼長,這個折一定得要拐到這個角度,這一捺必須夠長夠實夠飽滿……已經程式化、教條化,大道至簡與之絕對是格格不入的。

    草書者就會好一嗎?不盡然,比如皇帝的帝字,米芾把橫折鉤繞了兩個圈,有的臨過米芾字的,寫這個“帝”字他一輩子都會繞上兩圈。因此,大道至簡,不論書者所習練的是何種書體,都一樣存在,關鍵是能否真正的領悟。

    大道至簡亦有度。我的理解,很多江湖書法在點畫上就是花裡胡哨、畫蛇添足,單字點畫之間交錯堆迭亂打架就是違背大道至簡。但凡是寫字力求其簡,筆畫結字嚴重脫離法度的,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道至簡。抱庸以為,簡約而不失法度,或者在不背離法度的情況下力行簡約,方謂正解。

    抱庸淺見,僅供參考。

  • 6 # urna風之度0

    大道至簡,是指道的最高境界,是樸素的,是本真的,是自我的真實。並不是形式簡單。其實在藝術中,藝術的“大道至繁”與“大道至簡”交替出現的。如果真的以為,大道至簡,就是簡化、簡單、簡潔,那就是得形忘意、捨本求末了。

    蘭亭序中,帶,茂,沒有一個字造型是簡單的。

    再舉一例,如果紅樓夢,作一句話概括了,那不更簡單?

    一副好的書法作品,如果把簡當作唯一目標,就是追求形式,而不是表現實質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董其昌的《聽鶯曲 》忽似二字,刷筆、中鋒、偏鋒、提按、頓挫極盡變化,這還是簡嗎?

    大道至簡,順其自然的思想,只能是思想層面,如果生搬硬套用在技術層面,那就是筆法的悲哀,也是藝術的悲哀。

    當然,學書法,楷書基本筆畫就八種:點、橫、豎、撇、捺、折、鉤、提。行書的基本線型就四種:點、直線、弧線、折線。是不是掌握基本筆畫就會書法,當然不是。就像您背會《新華字典》但不一定會寫出世界上最好文章一樣。

    藝術的表現註定是無窮無盡、氣象萬千、變化萬千的。

    藝術的核心只有一個,情感與思想。這才是真正的大道至簡。

  • 7 # 行書一點通

    既要做到順其自然,又要符合乎法度,合乎規矩;就不得不談下孔子這段名言了,因為理是通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話,像是孔子在談他修養提升的過程,孔子到了70歲才能隨心所欲,而不逾規矩!

    練字也是一樣的道理,我練的是實用行書,既是行書,每個字結構都力求有出處,或古或今的名家,這就是主動給自己找規矩的過程。

    若說大道至簡,順其自然,如果是常見的字,我還真能做到,因為常見字太熟練了,如――的、是等等!

    常用的字,因為結構很熟悉,能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練字時的行書結構,和日常行書的結構,差異性很小,甚至沒有差異!

    高大上的話,通俗來講,就是“熟了”――熟了,就自然了!

    但把“熟了”找能點理論,羅嗦一下,其實也是一種不得己而為之的技能,不然呢~

    總體上,還做不到。因為漢字太多,又不是每個漢字都能觸類旁通的,都能練熟的!

    實事求是講,很多較常見的結構,還寫不好!我指的是日常書寫速度下,若隨抄時,遇到了,就像過溝溝坎坎一樣,慢慢開車,悠著點就過去了。

    偶爾遇到個800年沒見過的生僻字,更是小心翼翼,甚至先學習一番,才下筆。

    如此,還在找規矩,怎敢隨心所欲,境界沒到,不要強求。多臨多練多悟的事!

    倘若這條小道,你一天走個8遍,走個十年八年,自然一切成為條件反射。

    你的速度、力度最到位,都達到最優值;行車的心理十分自信成熟,不用小心翼翼而能守法度。那就是“隨心所欲,而不逾規矩”,

    誰?晚年的文徵明等一些古代名家,都到這個境界了――

    這就是“熟能生巧”的過程――

  • 8 # 千千千里馬

    大道本來並不簡單,自然也不盡如意。我們學習書法,有一個從不自然到自然,從不自然到自然的過程。

    這個過程,就叫認知、學習、創造的過程。

    初入書法之道,不知其有幾千裡幾萬裡,所以有一種望不盡天涯路的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感到書法太神秘、太高深、太可望不可即了。

    比如說,一個筆畫,我們需要幾十年才能精通,這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所以,這幾十年,你不可能有大道至簡的感覺,更不可能有“順其自然”的感覺。

    你的感覺只有一個,就是唧唧復唧唧的漫長複雜。

    這就是認識書法的過程,也是學習書法的必要學習成本。

    我們應該清楚,沒有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我們會學到什麼呢?

    那麼,這種漫長的學習過程,真的是無窮無盡,沒有終點的路嗎?

    當然不是。書法學習,需要對書法的複雜性和豐富性,有一個全面的長期的認知才能深入體會書法的原理奧妙何在。

    一旦我們正確認識了書法的具體的複雜性和豐富性,我們就會熟悉和豁然開朗,這時候,大道至簡也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

    大道至簡,不是大道沒有複雜性和豐富性,恰恰相反,大道也是非常複雜而豐富的。

    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大道的規律性和程式性,那麼,大道真的就“至簡”了。

    比如,你學習書法,總會遇到一個筆法就是學不會。

    而這個筆法本來也沒有那樣難,為什麼對你就那麼難?

    因為你的筆法是錯誤的。所以,反反覆覆,就是學不好,這就是大道的複雜性。

    一旦這個筆法學會了,筆法還是那個筆法,但是,你再也沒有那樣難的問題了,而是非常簡單了。

    這就是大道至簡!

    道家主張不要違背個性不要違背規律,這叫“順其自然”。

    書法要達到不違背個性和“規律”,這是有很大困難的。

    首先,書法是學習自己不熟悉。比如,漢字是祖國的文字,你必須學,你怎麼知道,學習書法就符合我的個性?符合我自己發展的規律呢?

    但是,你必須學習。所以,所有人學習書法的人,都會遇到很多不自然的問題,都有一個改變自己的過程。

    老師說了。學習書法,就是改變自己的寫法,按照字帖的寫法學習書法。

    所以,這個過程是不自然的。

    一旦我們適應了這個過程,那就等於把不自然改變成自然了。

    當我們適應了書法學習,熟悉了書法的具體技法和書法的規律,那麼,我們就已經從不自然狀態進入自然狀態了。

    只有你進入了自然狀態,才能自然書寫。

    這時候無論書法還是多麼深奧,對你來說,已經是大道至簡,順其自然的書寫狀態了。

    順其自然,也是一個逐漸形成自己用筆習慣的問題,這不屬於初學的境界,而是成熟書法家的事情。所以,你的書法學習成熟以後,基本就進入順其自然的書寫境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讀過最棒的美文是哪篇,它帶給你的體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