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雜錦盒
-
2 # sunjin6278
要改變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習慣成自然,本來是各自為政的很多獨立小國,現在突然統一成了一個大國,原小國的統治階層的貴族遺老們不甘心,各小國的遺民也很難認同,這就需要有一個適應的時間過程。經過一代二代人的不斷更替,大一統國家方能普遍得到認同。
秦統一六國,修長城開百越,把上千年各自為政的諸多小國統一成了一個大一統國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這些大一統的措施必定引起各國舊貴族遺老的反對,也給舊遺民帶來諸多不習慣。像今天的港澳臺,那裡依然使用繁體字,而不用簡化字,為什麼?舊的已熟用,新的不容易學習啊,習慣不好改變。秦大一統改革之迅猛,讓人很不適應,再加嚴法苛政,修長城,建阿房,疲極民力,自然急風暴雨般的大起義,為六國遺貴所利用,本想萬世的秦王朝,不想僅二世就亡了。再經過楚漢戰爭,得勝的劉邦建立了大漢。大漢建立後,經過秦的大一統和秦末農民大起義,獨立小國概念已得到滌盪,六國遺貴死得也差不多了,人民思安,大一統國家已深入人心,再加大漢吸取了暴秦的經驗教訓,與民修養生息,於是一個統一強盛的大漢王朝得到了鞏固延綿。中國的隋朝是經過南北朝十六國三百多年後的又一大一統王朝,其功德勳業可匹秦統一六國。三百多年的分裂,南北文化差異加大,各國文字語言不通用,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的生活習性也有很大不同。因此隋統一南北,也與秦統一六國一樣,各地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讓隋幸運的是,隋朝的開國皇帝是隋文帝,他是個賢明的皇帝,懂得適應民意,與民修養生息,國家經濟文化很快繁榮發展起來,人們對大一統隋朝開始認同。然而隨著隋朝第二任皇帝楊廣的繼位,隋朝不幸的事情也就接踵而來。好大喜功、思想超前的楊廣,絲毫不考慮實際國情和國民的承受能力,三徵高勾麗,奢侈巡遊,開鑿大運河,大興土木,讓隋朝百姓苦不堪言,紛紛起義,那些有野心謀朝篡國者正好渾水摸魚。最終蓄謀已久、經營多時的李淵父子成了氣候,鎮壓了各地起義,統一全國,建立了大唐。大一統國家概念已深入人心,民心思安,讓大唐很快穩定了對全國的統治,同時,唐統治者充分吸取了隋朝的經驗教訓,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減輕人民的負擔,與民修養生息,一個長治久安的盛唐時代就此出現了。
強漢盛唐,之所以國祚能綿長持久,經濟文化能得到繁榮發展,最主要的還是得益於秦、隋兩個短命王朝為其打下的良好基礎,和兩個短命王朝為其留下的經驗教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李世民的這些話可謂識治之精典。
-
3 # 如史如畫
漢朝和唐朝的盛世真的離不開前朝的奠基,秦朝和隋朝都是禍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朝代。
因為有秦朝修建的萬里長城,使得漢朝北拒匈奴更加順利;因為有秦始皇修建的靈渠,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自然而然地連線到了一起,從此中原和嶺南那一大片土地的經濟文化交流更加便利。秦始皇還統一了文字、語言、法律、度量衡,使得中國各個地方都有了一種文化標準,交流起來更加便利。
因為大秦始終得不到六國的支援,最終覆滅,但是秦始皇留給後世的基準始終保留下來了。漢朝建立後,沿用了這種基準,於是不管是在對外軍事上,還是在對內經濟文化交流上,都不會亂成一團,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就誕生在漢初。
隋朝跟秦朝相似,同屬短命的“流星王朝”。隋朝留給後世的是大運河,三省六部制,還有科舉制。
大運河不用說了,它的貢獻可謂巨大,促進了中國南北交流。三省六部制是漢朝形成,隋朝確立的,它極大地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並且加強了皇權。科舉制的創立使得平民當官的希望更大,從此當政者的才華也更加重要了,不再是世族壟斷官吏。
唐朝是中國最繁榮的朝代,不管是軍事、文化、經濟,唐朝都遙遙領先於全世界,它的影響力不亞於今天的美國。唐朝強大的背後離不開隋朝的貢獻,上面也說了。大運河,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在唐朝都保留了下來,另外還加了一些改進,所以大唐國力才如此突出。
再加之秦朝和隋朝的前代分別是戰國和五胡亂華後的亂世,如果沒有嬴政和楊堅的統一,哪來的後代盛世。
所以說無秦則無大漢,無隋則無大唐盛世。
-
4 # SniperGao
秦
秦朝創立了新的制度-皇帝制度統一六國及文化透過長城抵禦匈奴南下阻止了華夏文明的進一步分化瓦解國家從奴隸制度轉換成封建制度。思想先進卻死板為後來的大漢帝國時代做了鋪墊。秦始皇雖然殘暴不得民心但是他本質上還是“千古一帝”為中國的盛強打下來了基礎,確立了當上皇帝就要加強皇權的思想這就為“罷拙百家獨尊儒術”做了一個基礎。
隋
隋朝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考試製度。有了科舉制使得更多的人能當上高官讓中國思想更加多元化。隋文帝勵精圖治創立了盛世卻被隋煬帝楊廣一個人敗光。隋煬帝急躁沒學休養生息將幾代皇帝完成的事件一個人完成造成民不聊生。比如修建大運河東征高句麗等。說實話這些可以說是隋煬帝的功績任何一個皇帝完成一項都能被稱作賢君大運河至今造福神州。但工作太多民不聊生這就為後來的李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
5 # 八零後愛做夢
因為秦國統一六國消除了國與國之間的邊界。但由於秦國的暴政加速了秦國的滅亡,而不是說秦國的制度不好。而漢朝的建立正是繼承秦國的制度,繼而改良了生產製度,採用的休養生息。
而大隋朝的建立也是結束了中原紛爭,進行了南北統一,民族統一,更是為開元之治奠定了物質基礎,更是為大運河的修建默默無聞的出了好多的力。運河的開通雖然加快了南北溝通,但是也加速了國運的消耗。而隋煬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更是打破了朝廷的門閥制度,開始了貧民取吏的先河,更是向後沿用了千年,是的唐朝的建立更加穩固,是的貧民的優良人才,脫穎而出到了大唐的朝廷。
-
6 # 歷史守望者
提出這種說法的人無疑是想說明秦朝和隋朝對於漢唐輝煌的取得具有重要意義。應該說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秦隋對於漢唐輝煌的取得是有幫助的,不過題目中說的“無秦則無大漢,無隋則無大唐”卻又顯得過於絕對了。
無論是秦朝之前的春秋戰國還是隋朝之前的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天下都是處於四分五裂的戰亂狀態,秦朝和隋朝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天下得以一統,戰亂得以平息。相比起分裂的戰亂狀態,大一統的和平時期肯定是更有利於天下的治理,也更有利於盛世的開創。而且漢唐的一些制度、治國經驗等也有是借鑑秦隋的,從這兩點來講,秦朝和隋朝確實為繼之的漢唐兩代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然而一個朝代的輝煌成就並不只在於前朝的基礎,還在於本朝相關人員的治國能力等方面。以晉朝和宋朝兩個朝代的情況加以說明這個問題。
晉武帝建立晉朝前,司馬家的先人已經使得天下處於相對統一的狀態了,而在這種大一統的情況下,西晉仍然是比較混亂的,這主要還是西晉皇帝的治國能力不夠導致的。
宋朝建立前,天下是處於五代十國這樣一個分裂的亂世,而在宋朝之前並沒有存在過某個朝代幫助宋朝統一天下,趙匡胤是自己統一了一片天下,然後還開創了輝煌的北宋。
從上述晉朝和宋朝兩個朝代的情況也可以說明題目中所說的“無秦則無大漢,無隋則無大唐盛世”這樣的說法是過於絕對的。只能說秦隋對於漢唐盛世的取得是有積極意義的,漢唐兩朝的輝煌主要還是因為本朝治理能力較好。
回覆列表
隋文帝開創的隋朝是一個盛世,糧倉穀物豐滿人口興盛,隋朝在鼎盛時期,人口最高達到九百多萬人口,比唐朝的開元盛世人口還多。這九百多萬人,每人交的糧和稅足夠隋朝揮霍,直到隋朝滅亡,隋朝留下的糧食夠唐朝再用個五十年。就憑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唐朝的盛世建立在隋朝的基礎上。
隋朝是首開科舉的一個朝代,又因為開科取仕得罪了關隴貴族。而唐朝學習了隋朝的經驗,在唐太宗手上力推科舉制,民間人才才源源不斷流向朝庭,才有初唐四傑、白居易、王維等人才為國家效力。如果沒有隋煬帝開創科舉制度,唐朝官員階層還是壟斷在關隴貴族手裡。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雖然消耗大量人工,但修建成後的功績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利用槽運便利,打通了南北大動脈,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上面的交流。不要說唐朝,後面幾個朝代都享受到了運河帶來的經濟紅利。隋朝經濟、人口、制度統統都給唐朝帶來了永久效益,且隋朝滅亡前,留給唐朝的不是爛攤子,而是一個豐滿的糧倉,唐朝是直接繼承了隋朝的盛世。秦統一天下後,沒有像周天子那樣分封天下,而是建立了一個集權制國家,所以漢取代秦以後,繼承了秦國的制度,用的也是郡縣制,分封的只是劉姓諸侯。這對劉姓的漢家江山有著大大的好處。除了繼承秦朝的制度,漢還繼承了秦朝的法律,漢朝雖然打著滅暴秦的名義攻打秦,卻在打下秦國後繼續沿用秦國的法律,從漢高祖劉邦一直到漢宣帝劉詢都是依法治國。漢宣帝死後漢元帝繼位,改用儒學治國,導致西漢滅亡。漢朝初立時,國力衰弱,尚無力量與匈奴一戰。這時候秦始皇修的長城就起到了作用,漢朝打不過你匈奴,匈奴人總是越過秦長城來漢朝搶吃的搶用的,起初只能借趙長城抵擋,後來漢武帝發動對匈奴的戰爭,修復了秦長城使匈奴不敢南下。無論是秦漢,還是隋唐,他們都是繼承者的關係,後者繼承了前者的制度和法律,才有後來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