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夏秋冬初夏秋冬
-
2 # 雲裡說成長
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上海盧浦大橋一名17歲在校職高高二學生跳橋。17歲的青春年紀,在5秒內就沒了。
看到這個新聞是在 我們的學校教師群,然後我們老師不僅感慨:“孩子都怎麼了?”“孩子教不了了!”“真的恐怖啊,孩子批評不得啊!”
我看到這個新聞,我心痛這個堅定求死的孩子,去察看了下背景。
據說這個孩子是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遭批評後,母親載其回家。在開車過程中與母親有了爭議,不知道說了,才會讓母親生氣的把車停在路中間不停的責罵孩子。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如此不理智的母親對兒子說出的話會更傷人!
在母親上車的一瞬間,同時孩子打開了後座的門,直奔橋邊。
看著孩子一邊跑,一邊抹眼淚,毫無遲疑的往橋下跳去,心中到底有多少委屈不解。
孩子心裡是有多痛苦,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完全不給這個母親機會。
看著母親跪倒在地的痛哭,面對兒子死亡,媽媽將會一輩子處於悔恨之中。
蔡見駿: 這是男孩對母親最後的懲罰,也是一輩子的枷鎖,讓其沉入地獄,不得救贖。——無論孩子遇到什麼事,只要積極的處理,其實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成年人最容易乾的事就是明明是隻需要適可而止的建議和聆聽的時候,卻往往過猶不及的用自己的三觀來點評孩子的處理方式,在少年人不成熟的認知裡,這就是導火索。
晨起築牢: 家是避風港,父母是孩子的靠山,如果在外面受了委屈欺負,還要受父母的指責批評謾罵,在那一瞬間,孩子可能感覺到,整個世界都是惡意的,感覺生無可戀。。其實,生死就在一瞬間。
可能孩子的抗壓能力真的比較差,但是,我不禁想問的是:怎樣才能把我們的孩子教育的更好?
不要過多的否定我們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不相同,不要拿我們的孩子去和“別人家”孩子去比較,特別還是那別人家的優點來否定打擊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與人相處中已經受了委屈,家庭是他的避風港,不要再在心上插刀否定孩子。
在我的生活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媽媽比較能幹,工作單位特別好(有的比爸爸好),家裡說話特別強勢,就會對孩子要求很高。一有達不到要求,就對其否定:“你為什麼做不到?一定是你爸爸基因不好。”
這樣的言論,我時常聽到,對自己的孩子各種打擊。其實,能夠理解這種望子成龍的心,已經求而不得的鬱悶,但是對孩子的傷害真的特別大。
我接觸到的這個孩子,給我的感覺就是特別不自信!平時跟媽媽、老師講話都特別小聲,一個人高馬大的男孩子,就沒有那種Sunny、動力。
不要過多的控制孩子!
孩子雖然是我們生的,但是他是獨立的個體,是“離弦的箭”。不要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你好”,雖然這真的很難。
反思我自己的育兒,其實有時我也會有這樣的說話,真的該捱打。
你的好,未必孩子的好。如我女兒昨天對我說:“媽媽,因為你昨天早上催我,害我圍棋都沒有拿,你以後不要再大聲對我說話了。”
一個六歲的孩子,這樣的告訴我,而這個17歲的孩子,去不能大聲的反對他媽媽,而是採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多麼可悲。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無條件的愛。
如這個男孩的媽媽,一定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男孩去感受不到!
有時,我們會對孩子說:“你在......媽媽就不要你了。”甚至在行動上表現出來,比如成績好,對孩子和顏父母悅色,成績不好,陰雲密佈。
這是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當表現好的時候,父母才愛我。
對於一個孩子,父母的愛是多麼重要,如果感受到爸媽的愛是有條件的,小時候可能會為了留住愛,努力去做父母要求的事,但是到了青春期,之前的壓抑就會爆發。
有的孩子會變得自卑、缺乏信心,有的孩子則會叛逆,加倍的反抗父母的要求。
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要在意的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不要過多的苛責,而是幫孩子找到方法,成就自己。
-
3 # 雅婷77908
十七歲男孩跳橋了,看到影片裡孩子決絕的一躍這是對父母積攢的多少抱怨啊,負責任的去養一個孩子哪有那麼簡簡單單,順其自然的!孩子需要陪伴說起來容易,只知道吃和玩的那是動物,還需要父母有啥用,有幾個人能從內心去關愛一個孩子,他們到底在想什麼,現在的社會真正需要賦予的是孩子強大的內心,處理挫折的能力,不是臨陣脫逃規避責任的方式!自殺率越來越年輕化,這是多大的一個警示啊!
-
4 # 快訊傳媒工作室
謝邀,小編認為社會是多元素的產物,人類同樣也是,針對孩子打罵這個問題,我想大家的回答肯定也是不同的,打罵也分輕重,拿捏亦要恰到好處,孩子光打不教育不行,光灌輸道理不打不責罵有些孩子也不長記性,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因人而異,平時多去觀察孩子,根據自己孩子的脾性,選擇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針。
-
5 # 心滿天下1
打罵少是肯定的,因為解放初到七十年代,人窮點,心情差,相對嚴格,改革開放後加上計劃生育,子女少了經濟也好了點,所以嬌生慣養成風,那樣,不管對錯打罵子女的自然少了。
-
6 # 葉騏銘
當今社會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打孩子都會被輿論譴責的。在過去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都要揹著框去下湖割豬草,條件已經不允許有父母來管教,父母的時間就是去幹活賺錢,那基本上也不夠家裡開銷的。所以過去的時候,打孩子那是家常便飯,現在為人母為人父的哪個沒有被爸媽揍過啊,基本上都是被揍著長大的。
現在的孩子,條件好了,接觸的東西多了,認識到很多資訊,社會也發達了,所以,孩子也沒吃什麼苦,都是溫室裡長大的,出門怕凍著,吃飯怕噎著,穿衣怕不好看,跟不上時代,連父母說一句,都會氣好幾天,更不用說上手打了,那基本上就跟上海那個跳橋的孩子也差不多了。心理的承受能力太差了。
-
7 # 惠心蘭質24
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現在的孩子經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打罵少肯定的,這與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有關,與華人的文明程度有關。大家普遍的共識是“我們這代人吃的苦,受的罪決不能讓下一代人在承受”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而精神生活的貧乏,延續幾千年的教育方式,從這一代人開始改變。大家都在摸石頭過河,做父母和爺爺奶奶輩的老人不會 ,也不懂和新生代有健康的正確的交流方式,導致問題少年層出。
上海17歲少年縱身一躍,給無數父母敲響警鐘,學會和孩子溝通,不管孩子做錯什麼事情,一定要從共情他開始。“我知道你和同學發生矛盾,老師批評你,讓你心裡不舒服,不高興,你會有很多的委屈,沒關係,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媽媽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我知道你這樣做有你這樣做的道理,我想聽聽你說說事情發展的經過,不著急咱慢慢來”。等孩子情緒穩定,在慢慢的引導正確的問題方法上來。試想一下17歲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表達還會跳橋嗎?具體17歲孩子和母親如何溝通咱們不知道,看到孩子生無可戀的一跳,可以判斷的是母子溝通不暢。
家本是孩子避風的港灣,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本想盼望得到媽媽的理解共情,實際卻是指責厭煩?沒有愛與溫暖、沒有正向引導,使孩子對生活對生命沒有留戀,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溝通方法。在生活中要用積極語言、積極迴應、積極表達、積極行動來回應孩子。物質的滿足抵消不了精神生活的貧乏,對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家長總是逃避或者乾脆拒絕,造成了問題孩子的發生。問題發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卻在家長那裡。孩子的情緒能及時得到宣洩轉移,就不會有大家都不願看到的一幕發生。大家都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孩子是你親生的嗎?、你愛孩子嗎、你願意孩子好嗎?你和孩子的關係是良好的嗎”?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咱們就從學習開始,從家長的改變開始。
-
8 # 進擊的滷蛋
●你知道什麼能毀了一個孩子?
是無情的車禍?沉痛的病魔?還是來自社會的毒打?
是短短的一句話。
是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
近日,上海一名17歲的男孩,穿過呼嘯的車流,躍上高橋的欄杆縱身一跳,以決絕的方式告別人世。
而身後緊隨的母親,因為沒抓住孩子跪地痛哭。
5秒鐘,一個生命的逝去令人唏噓。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在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上,一輛勻速行駛的白色汽車突然停在了快車道上,打著雙閃,卻遲遲不動,整個過程持續了幾分鐘。
我們不知道這幾分鐘內車內經歷了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幾分鐘後,男孩開啟車門扭頭就跑,毫不猶豫.....
有人說,肯定是家長把孩子寵壞了。可是要是一個真的被寵壞的孩子,絕對不會將自己的生命看得如此之輕。這次的爭吵,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平時承受的已經夠多了,難道還需要多餘的打罵嗎?
-
9 # 春夏秋冬初夏秋冬
隨著社會文明度不斷提高,接受教育的廣泛,個人認為不是孩子問題,是做父母的應該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父母,不是給孩子吃飽穿暖給錢花,而是如何和孩子平等溝通
-
10 # 雲裡說成長
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上海盧浦大橋一名17歲在校職高高二學生跳橋。17歲的青春年紀,在5秒內就沒了。
看到這個新聞是在 我們的學校教師群,然後我們老師不僅感慨:“孩子都怎麼了?”“孩子教不了了!”“真的恐怖啊,孩子批評不得啊!”
我看到這個新聞,我心痛這個堅定求死的孩子,去察看了下背景。
據說這個孩子是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遭批評後,母親載其回家。在開車過程中與母親有了爭議,不知道說了,才會讓母親生氣的把車停在路中間不停的責罵孩子。但是可以想象的是如此不理智的母親對兒子說出的話會更傷人!
在母親上車的一瞬間,同時孩子打開了後座的門,直奔橋邊。
看著孩子一邊跑,一邊抹眼淚,毫無遲疑的往橋下跳去,心中到底有多少委屈不解。
孩子心裡是有多痛苦,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完全不給這個母親機會。
看著母親跪倒在地的痛哭,面對兒子死亡,媽媽將會一輩子處於悔恨之中。
蔡見駿: 這是男孩對母親最後的懲罰,也是一輩子的枷鎖,讓其沉入地獄,不得救贖。——無論孩子遇到什麼事,只要積極的處理,其實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成年人最容易乾的事就是明明是隻需要適可而止的建議和聆聽的時候,卻往往過猶不及的用自己的三觀來點評孩子的處理方式,在少年人不成熟的認知裡,這就是導火索。
晨起築牢: 家是避風港,父母是孩子的靠山,如果在外面受了委屈欺負,還要受父母的指責批評謾罵,在那一瞬間,孩子可能感覺到,整個世界都是惡意的,感覺生無可戀。。其實,生死就在一瞬間。
可能孩子的抗壓能力真的比較差,但是,我不禁想問的是:怎樣才能把我們的孩子教育的更好?
不要過多的否定我們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不相同,不要拿我們的孩子去和“別人家”孩子去比較,特別還是那別人家的優點來否定打擊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與人相處中已經受了委屈,家庭是他的避風港,不要再在心上插刀否定孩子。
在我的生活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媽媽比較能幹,工作單位特別好(有的比爸爸好),家裡說話特別強勢,就會對孩子要求很高。一有達不到要求,就對其否定:“你為什麼做不到?一定是你爸爸基因不好。”
這樣的言論,我時常聽到,對自己的孩子各種打擊。其實,能夠理解這種望子成龍的心,已經求而不得的鬱悶,但是對孩子的傷害真的特別大。
我接觸到的這個孩子,給我的感覺就是特別不自信!平時跟媽媽、老師講話都特別小聲,一個人高馬大的男孩子,就沒有那種Sunny、動力。
不要過多的控制孩子!
孩子雖然是我們生的,但是他是獨立的個體,是“離弦的箭”。不要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你好”,雖然這真的很難。
反思我自己的育兒,其實有時我也會有這樣的說話,真的該捱打。
你的好,未必孩子的好。如我女兒昨天對我說:“媽媽,因為你昨天早上催我,害我圍棋都沒有拿,你以後不要再大聲對我說話了。”
一個六歲的孩子,這樣的告訴我,而這個17歲的孩子,去不能大聲的反對他媽媽,而是採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多麼可悲。
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無條件的愛。
如這個男孩的媽媽,一定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男孩去感受不到!
有時,我們會對孩子說:“你在......媽媽就不要你了。”甚至在行動上表現出來,比如成績好,對孩子和顏父母悅色,成績不好,陰雲密佈。
這是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當表現好的時候,父母才愛我。
對於一個孩子,父母的愛是多麼重要,如果感受到爸媽的愛是有條件的,小時候可能會為了留住愛,努力去做父母要求的事,但是到了青春期,之前的壓抑就會爆發。
有的孩子會變得自卑、缺乏信心,有的孩子則會叛逆,加倍的反抗父母的要求。
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要在意的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不要過多的苛責,而是幫孩子找到方法,成就自己。
-
11 # 雅婷77908
十七歲男孩跳橋了,看到影片裡孩子決絕的一躍這是對父母積攢的多少抱怨啊,負責任的去養一個孩子哪有那麼簡簡單單,順其自然的!孩子需要陪伴說起來容易,只知道吃和玩的那是動物,還需要父母有啥用,有幾個人能從內心去關愛一個孩子,他們到底在想什麼,現在的社會真正需要賦予的是孩子強大的內心,處理挫折的能力,不是臨陣脫逃規避責任的方式!自殺率越來越年輕化,這是多大的一個警示啊!
-
12 # 快訊傳媒工作室
謝邀,小編認為社會是多元素的產物,人類同樣也是,針對孩子打罵這個問題,我想大家的回答肯定也是不同的,打罵也分輕重,拿捏亦要恰到好處,孩子光打不教育不行,光灌輸道理不打不責罵有些孩子也不長記性,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因人而異,平時多去觀察孩子,根據自己孩子的脾性,選擇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針。
-
13 # 心滿天下1
打罵少是肯定的,因為解放初到七十年代,人窮點,心情差,相對嚴格,改革開放後加上計劃生育,子女少了經濟也好了點,所以嬌生慣養成風,那樣,不管對錯打罵子女的自然少了。
-
14 # 葉騏銘
當今社會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打孩子都會被輿論譴責的。在過去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都要揹著框去下湖割豬草,條件已經不允許有父母來管教,父母的時間就是去幹活賺錢,那基本上也不夠家裡開銷的。所以過去的時候,打孩子那是家常便飯,現在為人母為人父的哪個沒有被爸媽揍過啊,基本上都是被揍著長大的。
現在的孩子,條件好了,接觸的東西多了,認識到很多資訊,社會也發達了,所以,孩子也沒吃什麼苦,都是溫室裡長大的,出門怕凍著,吃飯怕噎著,穿衣怕不好看,跟不上時代,連父母說一句,都會氣好幾天,更不用說上手打了,那基本上就跟上海那個跳橋的孩子也差不多了。心理的承受能力太差了。
-
15 # 惠心蘭質24
我理解題主的意思是,現在的孩子經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打罵少肯定的,這與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有關,與華人的文明程度有關。大家普遍的共識是“我們這代人吃的苦,受的罪決不能讓下一代人在承受”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而精神生活的貧乏,延續幾千年的教育方式,從這一代人開始改變。大家都在摸石頭過河,做父母和爺爺奶奶輩的老人不會 ,也不懂和新生代有健康的正確的交流方式,導致問題少年層出。
上海17歲少年縱身一躍,給無數父母敲響警鐘,學會和孩子溝通,不管孩子做錯什麼事情,一定要從共情他開始。“我知道你和同學發生矛盾,老師批評你,讓你心裡不舒服,不高興,你會有很多的委屈,沒關係,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媽媽和你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我知道你這樣做有你這樣做的道理,我想聽聽你說說事情發展的經過,不著急咱慢慢來”。等孩子情緒穩定,在慢慢的引導正確的問題方法上來。試想一下17歲孩子,聽到父母這樣表達還會跳橋嗎?具體17歲孩子和母親如何溝通咱們不知道,看到孩子生無可戀的一跳,可以判斷的是母子溝通不暢。
家本是孩子避風的港灣,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本想盼望得到媽媽的理解共情,實際卻是指責厭煩?沒有愛與溫暖、沒有正向引導,使孩子對生活對生命沒有留戀,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溝通方法。在生活中要用積極語言、積極迴應、積極表達、積極行動來回應孩子。物質的滿足抵消不了精神生活的貧乏,對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家長總是逃避或者乾脆拒絕,造成了問題孩子的發生。問題發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卻在家長那裡。孩子的情緒能及時得到宣洩轉移,就不會有大家都不願看到的一幕發生。大家都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孩子是你親生的嗎?、你愛孩子嗎、你願意孩子好嗎?你和孩子的關係是良好的嗎”?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咱們就從學習開始,從家長的改變開始。
-
16 # 進擊的滷蛋
●你知道什麼能毀了一個孩子?
是無情的車禍?沉痛的病魔?還是來自社會的毒打?
是短短的一句話。
是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
近日,上海一名17歲的男孩,穿過呼嘯的車流,躍上高橋的欄杆縱身一跳,以決絕的方式告別人世。
而身後緊隨的母親,因為沒抓住孩子跪地痛哭。
5秒鐘,一個生命的逝去令人唏噓。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在車水馬龍的高架橋上,一輛勻速行駛的白色汽車突然停在了快車道上,打著雙閃,卻遲遲不動,整個過程持續了幾分鐘。
我們不知道這幾分鐘內車內經歷了什麼。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幾分鐘後,男孩開啟車門扭頭就跑,毫不猶豫.....
有人說,肯定是家長把孩子寵壞了。可是要是一個真的被寵壞的孩子,絕對不會將自己的生命看得如此之輕。這次的爭吵,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平時承受的已經夠多了,難道還需要多餘的打罵嗎?
回覆列表
隨著社會文明度不斷提高,接受教育的廣泛,個人認為不是孩子問題,是做父母的應該學習如何做一個合格父母,不是給孩子吃飽穿暖給錢花,而是如何和孩子平等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