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公子

    本期話題

    在秦末農民戰爭中,陳勝和項羽曾經先後成為號令天下的共主,可遺憾的是,他們都沒能夠穩坐江山,在短暫的輝煌之後便遭遇了失敗。

    仔細分析陳、項二人的失敗原因,敵對方的打擊與施壓其實並不足以致他們的死命。同在這個問題上犯下嚴重錯誤,才是陳勝和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

    雖然秦朝最終是在潛伏各地的遊俠勢力的撕扯與宰割下分崩離析了,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在陳勝、吳廣點燃第一把反秦烽火之前,遊俠仍只是被秦皇帝鎮於地下的暗流湧動,並未公然氾濫,肆意橫流。

    從這個意義上說,秦始皇控扼遊俠與遊士的努力仍然可以被視為取得了有限度的成功。但遺憾的是,隨著西漢的建立,早年混跡江湖,烙印著遊俠胎記的劉邦成了天下的新共主,秦始皇的那一點努力與成績也就隨之湮滅了。從建國伊始,西漢就陷入了一種近乎全民皆俠的癲狂中:

    及至漢興,禁網疏闊,未之匡改也。是故代相陳豨從車千乘,而吳濞、淮南皆招賓客以千數。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屬競逐於京師,布衣遊俠劇孟、郭解之徒馳騖於閭閻,權行州域,力折公侯。眾庶榮其名跡,覬而慕之。雖其陷於刑辟,自與殺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

    ——《漢書·遊俠傳》

    上至功臣、宗室與外戚,下到無職無爵的布衣平民,養客蓄士、權凌官門不但是他們司空見慣的行徑,而且還居然受到社會輿論的普遍豔羨與稱讚。把這種亂象放到西漢建立大一統政府的歷史程序中去進行考察,不難發現,它對彼時的國體轉型和國家觀念的凝成,危害尤著。

    在劉邦稱帝建國前,雖然秦始皇也曾短暫地統一過中華版圖,但這個統一更多地停留在政權建設與版圖劃分的意義上,至於被秦征服的六國遺民,他們心中其實並沒有天下為一的歸屬感。

    對秦始皇這個征服者,遺民們只是畏威而絕不懷德。一旦這位征服者壽終正寢,分裂的聲音隨即甚囂塵上:

    陳中豪傑父老乃說陳涉曰:“將軍身被堅執銳,率士卒以誅暴秦,復立楚社稷,存亡繼絕,功德宜為王。且夫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願將軍立為楚王也。”

    陳涉問此兩人,兩人對曰:“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罷百姓之力,盡百姓之財。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

    陳涉不聽,遂立為王。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陳勝舉義反秦,攻佔陳縣之後也打出了自己國號。此時的他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政治選擇,那就是他陳勝要建立的“張楚”政權究竟選擇哪種國體。擺在面前的選項無非兩個,一則效法秦始皇,建立一個大一統的集權制國家。

    從上引《史記·張耳陳餘列傳》看,這個建國思路源於陳縣當地豪強勢力的首倡。所謂“監臨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也就是要扶立陳勝為普天之下唯一的君王,其他統兵將領以及他們攻城略地的行動都必須被置於陳王的有效監控之下。

    “監臨諸將”實際上是秦朝的監軍制度的延續。《中國軍事通史·秦代軍事史》說:

    (秦朝)無論京師部隊、邊防部隊或者地方部隊,根據其不同情況,分別派有護軍都尉、監軍使者、監御史等不同名號的監察官員,對部隊行動實施監視。(中略)秦代軍事領導體制的根本特點,就是皇帝對兵權的高度集中,(中略)這些制度的確立,表明中國自秦代開始,真正建立起全國統一的軍隊,從而發揮著維護全國統一的作用。

    ——《中國軍事通史·秦代軍事史》

    如果這套監軍制度在日後的反秦戰爭中被嚴格貫徹下去,那就意味著推翻秦朝之後,陳勝勢必取代秦皇帝成為絕對的權力核心。這是六國遺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秦始皇還是親身毀滅山東六國的威權,六國遺民尚自不服。陳勝一介無名戍卒,憑他在大澤鄉登高一呼,就妄想天下雲集響應,贏糧影從,這可能嗎?!

    因此,就在陳縣豪傑提議貫徹監軍制度,建立一個大一統集權政府的當時,來自梁地的名士張耳、陳餘馬上還擊,對這一提議做出了言辭激烈的批駁:“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什麼叫做“示天下私”呢?李鴻章在《泰西新史攬要序》中說:

    我邦自炎農唐虞以前,以天下為公;贏秦而降,以天下為私。

    ——《泰西新史攬要序》

    效法嬴秦,建立一個楚人主導的大一統集權政府,讓天下各國都來捧著你楚人陳勝作皇帝,這就是私心作祟。言下之意,只有復立六國,重建分封,讓楚人屬楚,梁人歸梁,才是大公無私的義舉。

    所以張耳、陳餘給陳勝的建議是,即刻重建山東六國的社稷。然後仿效當年周武王伐紂滅商的故事,由各國推舉首倡反秦的陳勝擔任諸侯合縱的聯盟長,聯兵滅秦後形成一個分封制的國家聯盟。按照這個建國思路,陳勝最終將成為西周天子那樣的諸侯共主。

    顯然,周天子的權力無法與秦皇帝相提並論。因此陳勝否決了張耳、陳餘的提議,派出監軍,押著各路將軍的脖子摧城陷池,企圖以此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但這一做法後來被證明不能奏效。

    張耳、陳餘向陳勝提議北略趙地。陳勝為防二人有不臣之心,委任自己的親信陳人武臣為統帥,降張耳、陳餘為所屬校尉,並且還指定監軍使卲騷隨軍同行。可即便加了兩道“保險”,這支遠征軍到達趙地之後還是脫離陳勝、割據稱王了:

    至邯鄲,張耳、陳餘聞周章軍入關,至戲卻;又聞諸將為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其廁不以為將而以為校尉。

    乃說武臣曰:“陳王起蘄,至陳而王,非必立六國後。將軍今以三千人下趙數十城,獨介居河北,不王無以填之。且陳王聽讒,還報,恐不脫於禍。又不如立其兄弟;不,即立趙後。將軍毋失時,時閒不容息。”武臣乃聽之,遂立為趙王。以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武臣稱王於趙,別人也都有樣兒學樣兒。韓廣、魏咎、田儋先後豎起王旗,假借燕、魏、齊等故國的遺骸還魂重生。在張楚政權已經實際失去對各路諸侯的掌控能力的情況下,陳勝仍然死抱著大一統集權政府的理想不肯撒手,最終導致他被起義諸侯孤立,力不支秦而淪於失敗。司馬遷說:

    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陳王信用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史記·陳涉世家》

    自公元前208年陳勝兵敗身亡,直到公元前196年劉邦白馬盟誓,在這長達22年的時間裡,“重建大一統國家”成了政治家們口不能談、手不能碰的禁忌,反對統一、重建分封被普遍承認為“政治正確”的觀點: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碧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

    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閒,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史記·項羽本紀》

    繼陳勝之後最有可能圖王問鼎的項羽和劉邦都在想方設法利用諸侯分封,爭取將各路反秦義軍整合到自己麾下。雖然項氏在范增的建議下佔得了先機,但劉邦反客為主,成功地將項羽抹黑為破壞後秦朝時代天下分封秩序的罪人,卻不能不說是他得以擊敗項羽,終結楚漢五年之爭的重要原因。《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說:

    (漢王劉邦)使酈生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得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

    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在楚漢戰爭陷入膠著的公元前203年,劉邦遣說客酈食其入齊,遊說齊王田廣右漢伐楚。酈食其為田廣分析天下大勢的時候數落了項羽的三大罪狀:

    其一,將入關滅秦的頭號功臣劉邦貶於漢中,違背了當年楚懷王君臣關於“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其二,陰謀殺害楚懷王,竊據天下共主的地位;其三,重用項氏,排擠異姓。

    把這三條罪狀連起來一看,似乎項羽進行楚漢戰爭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項氏獨享的家天下,異姓諸侯在他的天下秩序當中註定是要遭到排擠乃至毫無容身之地的。酈食其把項羽描述成了第二個“示天下以私”的陳勝。那麼,要保住自己的封地與王爵,齊王田廣連同別的異姓諸侯除了支援項羽的敵人劉邦,沒有別的選擇了。

    參考文獻: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中國軍事史·秦代軍事史》。

    — THE END —

    排版|奶油小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雙版納都有哪些特色的傣味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