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9419318284
-
2 # 使用者4483103466638
褐鐵礦型礦石以低鎳高鐵低鎂為特徵,腐巖型礦石以高鎳低鐵高鎂富矽為特徵。 (4)分佈 紅土鎳礦資源為硫化鎳礦巖體風化―淋濾―沉積形成的地表.
-
3 # 使用者4369372008963
氧化鎳礦石的開發利用是以鎳紅土礦為主,它是由超基性岩風化發展而成的,鎳主要以鎳褐鐵礦形式存在。 因鎳礦床含有伴生組分比較多,故鎳礦石所含成分也有很多,鐵、鎂、硫、矽等等。鎳礦石的主要有害雜質有銅(在矽酸鎳礦中)、鉛、鋅、砷、氟、錳、銻、鉍、鉻等。硫化鎳礦床普遍含銅,常稱含銅硫化鎳礦床
中國已知主要鎳礦床,除雲南墨江一處屬風化殼礦床外,其餘皆為岩漿熔離礦床。岩漿熔離礦床的成礦規律,首先從大地構造位置來看,主要分佈在準地臺內部區、過渡區和地槽內部區,且以過渡區(即準地臺與地槽的一個過渡地帶)為主,其餘兩區的鎳礦比較次要(下表)。
過渡區處於不同大地構造單元的交接部位,深斷裂帶極為發育。這些延伸很遠、規模巨大的深斷裂帶,一般都具有長期活動的歷史,是控制鎳礦成巖成礦的主要因素。這種控制作用主要表現為:①巖體或巖群沿深斷裂帶的走向斷續分佈;②巖體一般沿深斷裂面上盤侵位;③由於深斷裂帶形成的時間比較早,具有長期的多旋迴發展史,因此在深斷裂一側的巖帶中,往往有兩期甚至兩個以上期次的巖體出露;④沿深斷裂帶一側分佈的巖帶或巖群,均賦存於深斷裂上盤的次一級斷裂或褶皺中。
除了大地構造以外,超鎂鐵質-鎂鐵質巖體對鎳礦床的分佈也起著重要的控制作用。巖體的岩石型別、大小、產狀以及分異程度與鎳礦成礦有密切的關係:①在巖帶(群)的眾多巖體中,形成鎳礦床的巖體為數極少。14個巖帶(群)共有2038個巖體,形成礦床的只有28個,巖體成礦率為1.37%。這說明在一個巖帶(群)中,成礦只與某一期次的有利岩石型別的巖體有關;②鎳的成礦巖體一般規模較小。有三個成礦巖體的出露面積達到1km2(白家嘴子、赤柏松、大坡嶺),其餘成礦巖體的面積都在0.1km2以下;③成礦巖體的產狀可分兩類。一類為陡傾斜(傾角60°以上)的巖牆狀、脈狀、透鏡狀;另一類為較舒緩的岩床、巖盆、橢球狀、扁柱狀。巨大的和大型的礦床以前一類產狀產出。④巖體的分異程度與成礦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分異程度高有利於成礦。
中國鎳礦形成時代從前寒武紀到燕山期,而元古宙和海西期是兩個主要成礦期。前寒武紀的元古宙形成的礦床有赤柏松、白家嘴子、大嶺坡。這幾個礦床的同位素年齡分別為:2240Ma、1509~1526Ma、1000~1100Ma。震旦紀形成的礦床有冷水箐和煎茶嶺,同位素年齡分別為:713Ma和518~590Ma。加里東期形成的礦床極少,僅拉水峽一處。海西期形成的礦床甚多,早期以紅旗嶺礦床為代表,晚期以白馬寨礦床為代表。印支-燕山期形成有墨江風化殼矽酸鎳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