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字腳拖沓,塌肩,豎鉤左推過分…有人說是特點,有評論說是缺點。學米芾到底要學什麼,哪些才是真正的特點,哪些是可取之處。
7
回覆列表
  • 1 # 快意詩畫

    米芾書法,被蘇東坡稱為是風牆陣馬,痛快淋漓,米元章自稱是刷字。是最具個性的,非常有辨識度的書法,自有它的厲害之處。借鑑米芾書法,掌握米芾用筆方法,結字特色,對於理解書法,提高書藝,大有裨益。

    鄙人以為米芾書法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其一,在用筆上,對比強烈,輕筆纖巧,重筆厚濃。

    其二,米芾字,露鋒多,藏鋒少,字字鋒芒畢露,神氣十足。

    其三,米芾書法,筆筆力至,絕無苟且之筆,八面出鋒,無愧於刷字之稱。

    其四,結字上多右傾取勢,因勢取形,似奇反正,險中求平。

    其五,章法佈局縱橫奇崛,搖曳生姿,雖然是左飄右蕩,如弱柳扶風,卻首尾銜接,渾然天成。

    以上五條,是鄙人在學習之中據米芾結字,用筆特點總結,未必懇切,不盡不實之處,還望海涵。

  • 2 # 劍飛齋主人

    若論米芾的字,“跳宕敧側、沉著痛快”這一特點,還是基本能得到公認的。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將其位列宋代書法第一。 我喜歡米芾的字,是他“超逸”“神駿”的妙處。

    宋高宗趙構曾說過:“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過得外貌,高視闊步,氣韻軒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處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說:米芾寫的好,沉著、痛快,像騎馬一樣,進退自如。但學習他的人,不過學了他的字形和樣式,其實他的字真正的好處是深得魏晉風度,所以風骨超逸。

    以這樣的寥寥數語評價一位書法史上大師級的人物,今天我們看來顯然過於精簡了,一般的欣賞者是很難全面體會其意的。

    米芾流傳至今的作品包括題跋以及被當作前人書法的臨古帖,大概有七十餘件。

    據說名垂千古的“三希堂”法帖之一的王獻之《中秋帖》就是米芾的臨本。

    米芾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章法有他獨到的特色。 “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在變化中達到統一。 米芾的用筆特點很明顯。

    起筆往往比較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重按直轉而下。

    看看這個"向"字和"月"字: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筆法。 米芾的勾很有特色。 最有名的是蟹爪鉤,應當來自王羲之《蘭亭序》。

    上圖對比一下:

    這是《蘭亭序》的鉤,重點看"殊"字的鉤:

    往下看,米芾的。放大一個看,再看米芾把蟹爪鉤變化到撇的應用,往下看:

    還有 “門”字右角的圓轉,應當是出自顏真卿行書。米芾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

    上幾個捺筆圖看看:

    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 豐富的用筆,結體的生動,能看出得益於褚遂良。 經常看到米芾的書法中有側傾的體勢,應當來自歐陽詢。 米芾的書法作品很重視整體的章法氣韻,同時又能兼顧細節的完美。 透過點畫及結字的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隨遇而變,獨出機巧中,形成他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 據翁方綱的考證,米芾41歲前署名是“黻”,此後是“芾”。

    他38歲時寫的《苕溪詩帖》和《蜀素帖》是米芾的代表作品,當時署名是“黻”。

    《苕溪詩帖》是寫在紙上的,秀潤勁利,攲側生姿。

    《蜀素帖》是寫在絹上的,渴筆多,筆鋒轉,毫髮畢見。號稱《中華第一美帖》。

    放大一個字看看細節:

    其他著名的帖比如《張季明帖》豐腴流暢,《李太師帖》寬展肥美,《寒光帖》《盛別帖》圓轉遒媚,還有老辣蒼勁的《研山銘》、《舞鶴賦》⋯⋯

    米芾成就大、爭論多,書法特點的話題太大。

    先寫到這裡吧。

  • 3 # 老路書法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

    他的個性怪異,舉止癲狂,世稱“米癲”。米芾擅長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體,他貢獻最大的是行書。

    米芾的書法用筆極其有特色,他極力主張用筆八面出鋒。他的字或正或斜,或肥或瘦,或疏或密,或簡或繁。在變化中求得統一。

  • 4 # 木土練字

    米芾的書法自成一體,造詣是非常深厚的,對於篆書、隸、楷等許多書體都十分的擅長。

    “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

    米芾書法特別強調體勢。要“字不作正局”,體勢的營造是米芾書法的精髓,也是米芾書風的一大特色。

    對佈局、結構、用筆,有著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

    米芾的章法,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的用筆,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

    米芾的結體,很重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我覺得他因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人稱“米顛”,最符合不過了,人字合一。

  • 5 # 不二齋

    問題:米芾的書法特點?

    米芾自己說他自己寫字“臣書刷字”

    後人評價他的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可是當你真正寫米芾的時候,發現並不是這樣,也看不出哪刷字了,很沉靜啊,很厚重穩定啊。比如他的《蜀素帖》、《苕溪詩帖》。

    從下面兩幅米芾的代表作品中,你能看到刷字嗎?你能看到風檣陣馬嗎?評價是被人給的,真正的感受是自己的,相對於後來的王鐸、傅山還有當今的“醜書”,米芾的確是夠文雅的啦。那麼,米芾為什麼說自己是刷字呢,因為他之前的人寫的太文雅,寫的太中庸,他偏偏要把毛筆的效能發揮到極致,偏偏要八面出鋒。

    現在人喜歡米芾,就是喜歡他的這種書寫的性情,不侷限於前人設下的規矩,獨樹一幟,米芾曾經大罵柳公權是“醜怪惡札之祖”,在重文化和科舉的宋代,米芾的“出格”估計會被當時的人認為是“醜書”。

    不信看他的手札作品:

    真正的刷字可能就是指的他的手札了,幸虧當時沒有大紙和大筆,要不然就沒有後來的王鐸什麼事了,王鐸可以去打醬油了。米芾值雨帖

    米芾盛制帖

    米芾的這種書法風格一出,很受大家喜歡,終於可以不那麼一板一眼的描畫了,原來這就是“尚意”書風?米芾這書法一影響就是好幾百年,到了元朝,有一個叫趙孟頫的實在看不下去了,這書風被人演繹的太過了,這樣下去不行啊。

    於是他振臂一呼要復古,就是要學習王羲之,重新又把書聖拉了出來。他這麼一呼籲,響應的沒幾個,他自己卻成了學習二王的大家。一直到康熙和乾隆時期都非常推崇他的書法,沒人看王羲之了。

    後來學習魏碑的一批人看不下去了,這趙孟頫、董其昌的書法越寫越弱,還是魏碑好,發起了一場學習魏碑的大行動,一直影響到現在。

    好像跑題了…

    就這樣吧……

    睡了

    晚安

  • 6 # 籬落6763

    哈哈!我對米芾書法的特點沒什麼研究,但我知他善書畫,喜收藏,愛石成痴。米芾拜石的典故流傳至今哦!可見石之無窮魅力,可讓人癲狂痴迷至渾然忘我人石合一之境界!本人也愛石,尤愛金陵雨花石。一遭遇見,一見鍾情,再見如故。深陷其中,欲罷而不能⋯⋯

  • 7 # 千年蘭亭

    米芾是中國書法的一個縮影。我認為,米芾最大的特點是,用筆沉著飛動,深得王獻之之法,尤能擅變。

    “沉著” 是成竹在胸,下筆凝重而有分量;“痛快”是隨意揮灑,筆墨淋 漓而又有神采。

    他曾自稱:“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所以後 人稱讚他能“八面出鋒”。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提按中形 成飄逸俊邁的氣概和風神,沉著又痛快,令人神往。

    所謂“八面 出鋒”,對照他的墨跡,落筆如“刷”,側鋒、藏鋒、中鋒“隨心所 欲”地運用。

    他落筆重而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 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生動有勢,在較長的筆畫中加些波 折.以增強變化。例如在“鉤”筆的使用上,最為典型,較他人 的手法增加動作,增添波折:明顯多了一個蓄勢頓挫的過程。

    總之,米芾廣覽前賢經典,將歷代大家的精華濃縮於一身,創作出大量佳作。

  • 8 # 周祖兵書法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其性格怪癖,放蕩不羈,書法作品率意奔放,不拘一格,人稱“米癲”,其書法作品的最大特徵是八面出鋒,或被認為是“刷字”。即便如此,仍不失法度,有“二王”的傳承,其代表作有《蜀素帖》,《苕溪詩帖》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抖顫筆法如何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