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熱門教育

    其實用一些經典成語就可以概括很多經典故事了,聽範老師的《跟著三國演義學習必考成語》,不用死記硬背課本,輕鬆記下三國故事,也能提升文筆,提高作文分數

  • 2 # 相框裡的阿拉曼

    這種經典小說的把握可以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是主要人物以及他們的性格特徵,主要事蹟,因為《三國演義》本身塑造的人物是非常臉譜化的,所以從人物性格來把握比較合適,其次就是由一個或幾個人物組合起來的事件,比如“草船借箭”“三顧茅廬”這種比較典型的事件,在這些事件中每個人物的特徵都是有充分顯現的,而且這些事件對於整個三國的情節也很具有節點性。所以從這兩方面來把握是比較合適的。

  • 3 # 繼續教育Mr吳

    《三國演義》那麼多,怎樣合理的背知識點呢?

    其他要背的知識不多,按照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徵、常考故事情節、三國演義常考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來背就可以了。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徵

    劉備:寬厚仁愛,求賢若渴,忠義兩全

    關羽:武勇神威,忠貞守義,剛愎自用,驕傲自負

    張飛:勇猛剛直,粗中有細,正義凜然,嫉惡如仇

    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徵,精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盡職。

    趙雲:驍勇善戰,忠義侍主,處事謹慎

    曹操:足智多謀,虛偽奸詐,富有韜略,自負多疑

    司馬懿:用兵謹慎,長於謀略,陰險奸詐

    孫權:智勇兼備,知人善任

    周瑜:雄才大略,智勇雙全,氣量狹小

    常考故事情節

    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

    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高出一籌,便心懷嫉妒,甚至一心想將諸葛亮置於死地而後快。他以軍 中缺箭為名,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忌妒心強,而且又十分陰險狡猾。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 天,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空城計: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

    三顧茅廬:劉 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 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第三次拜訪才見到諸葛亮。在這一過程中,劉備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誠懇。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與劉備、張飛失散,後來得到了劉備的訊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請辭,但曹操避而不見,最後,關羽只能不辭而別。由於,沒有得到曹操的手諭,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層層攔阻,但關羽憑藉一己之力,過了五個曹操所轄關(城市),立斬曹操六員大將。具體是指過東嶺關時殺孔秀;過洛陽城時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時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

    單騎救主: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劉備家小的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雲力戰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的曹操見趙雲勢不可擋,傳令一定要活捉。趙雲利用這個機會衝出包圍,連殺50員曹將,終於將阿斗交給了劉備。

    水淹七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關羽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樊城。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趕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正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樊城一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猛漲,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軍營紮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衝來,把七軍的軍營全淹沒了。于禁和他的將士不得不泅水找個高地避水。關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紮營這個弱點。他趁著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隻,率領水軍向曹軍進攻。他們先把主將於禁圍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圍在一個漢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無路可退,就垂頭喪氣地投降了。龐德掉在水裡,關羽水軍趕上去,把他活捉了。

    火燒連營: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七擒孟獲: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託孤遺詔,立志北伐,以重興漢室。就在這時,蜀南方之南蠻又來犯蜀,諸葛亮當即點兵南征。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其間諸葛亮採用馬謖攻心的計策,七擒孟獲,孔明都放了他。孟獲起誓:以後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借東風:諸葛亮與周瑜制定了火攻曹營的計劃。但連日來江上一直刮西北風,用火攻不但燒不著北岸的曹兵,反而會燒到自己。諸葛亮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後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後,果然颳起了東南風,為後來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白帝城託孤:荊州被吳國攻佔,關羽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但被吳火燒聯營,大敗後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廢黜了,你自己當皇帝吧。"諸葛亮一聽立刻跪下說:我一定會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的,絕不敢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一定會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演義常考知識點

    1、《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2、《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蹟,如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揮淚斬馬謖等。

    3、《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使用雙股鐧的劉備,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和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

    4、“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5、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三顧茅廬、萬事俱備,只欠東分。

    6、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例如: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空城計。

    7、填人名,補足歇後語。

    (1)(諸葛亮)借東風——巧用天時

    (2)(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3)(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4)(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6)(劉備)訪賢——三顧茅廬

    (7)(關老爺)赴會——單刀直入

    (8)(關爺)走麥城——死到臨頭

    (9)(孔明)斬魏延——借刀殺人

    (10)(曹操)殺(華佗)——以怨報德

    (11)(趙子龍)上陣——單槍匹馬

    (12)(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3)(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14)(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15)(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16)(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8、杜牧《赤壁》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的句子寫的戰役是赤壁之戰。涉及到的兩個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赤壁之戰(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請再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三顧茅廬 人物及故事:劉備三請諸葛亮。

      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營,不獻一策。

    10、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是赤壁之戰;再說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 4 # 劉天然

    一,先記三個帝王,劉備,曹操,孫權。順著他們往下,如劉禪,曹丕,孫亮

    二,再記幾大智囊,孔明,郭嘉,等等

    三,記武將,關羽,張飛,張遼,子龍等

    注意結合著事件,年代記,最好記典故,成語什麼的,因為高度概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覷”能組什麼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