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大和老二相差三歲,對這樣的年齡差距,剛開始,我覺得很不錯。
我的想法是:
老大上幼兒園,老二出生。老大上小學,老二入園。
一雙小怪獸,我只用全力伺候一個,另一個扔到學校交給老師打理。
等到學齡,兩個都入學,我正好落個雙手清閒——多好呀!
但是,我錯了。
老大上幼兒園的第一年,我傻眼了!
從前,我以為入園就是”甩包袱“,可實際上,入園哪裡有這麼簡單啊?
入園,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道檻。
從家裡萬千寵愛的環境,第一次邁入集體生活,孩子承受的衝擊和影響,不亞於一場——心理大地震!
表面上,我家哥哥還算堅強,上學不哭也不鬧,但身體卻不會騙人。
他入園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生病!
常常前一天,有孩子感冒剛好,後一天,我家孩子就開始發燒……
好不容易熬到燒退了,重返學校不到一週……
啪嗒!他又感染了手足口。
在入園的第一年,老大平均每月病倒一次!
而我作為一個新晉二胎媽,不僅要照顧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還要伺候一個小病童。
那滋味真是——風箱老鼠、兩頭受氣!
心力憔悴!左顧右盼,大的需要你,小的也需要你......
您說,這差三歲的年齡差,容易麼?
正因如此,當朋友們詢問我:二胎差多少歲合適呢?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可以選,四歲!
理由首先是:如果相差四歲,當老大已經適應了幼兒園、步入中班,老二出生。
這樣,老大就脫離了最需要母親關照的入園過渡期,已經成了幼兒園的老兵,相對獨立。
媽媽也就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照顧新生兒,不用做風箱老鼠、兩頭受氣!
同時,相差四歲的話,當老大進入二年級,差不多適應了小學,老二正好步入幼兒園。
媽媽可以集中精力幫助其中一個孩子適應,就可以免於陷入既要適應小學、又要適應幼兒園的雙重困境中。
同時,四歲的年齡差距不是很大,兩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差不多,依然可以玩到一起!
這樣,就既避免了兩個孩子同時帶來“雙重衝擊”,又不至於年齡差距太大,兩個孩子玩不到一塊。
寫到這裡,您也許會想:那萬一沒差四歲呢?
難道其他年齡差距就不成麼?當然不是!
很多時候,我們想精密地設計生活,可孩子恰恰是不能準確預設的。
不要說孩子的年齡差距,就算是孩子的性格、特點、喜好,又有幾個是在父母的設想之內呢?
雖說理想的年齡差是四歲,但不是非得四歲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啊!
那麼,我再來說說不同年齡差的特點吧。
先說說年齡差距小於四歲、特別是在三歲以內的,可能是怎麼一副場景呢?
來看看我的朋友阿娟家的例子:
她家的倆娃相差一歲九個月,家裡成天是啥模樣呢?
雞飛狗跳!痛並快樂!我去她家基本不敢光腳。
因為倆兄弟在地板上鋪陳了大量的玩具,車和飛機就不說了,樂高積木更是鋪天蓋地!
滿地的樂高,簡直是家庭版的地雷戰……
一不小心,我們這些大人就像日本鬼子踩中了地雷!
一腳踏在樂高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可倆娃呢?手舞足蹈、樂不可支!
這就是年齡差距小的特點!
孩子們有著極其類似的興趣,發展里程碑也非常相近,可以毫不費力地玩到一起!
這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可也帶來了特別的煩惱:
因為他們彼此模仿、彼此學習,更像是夥伴,而非手足!
老大的調皮搗蛋可以分分鐘複製到老二身上,老二的新伎倆也可以隨時隨地被老大copy~
前一分鐘,他倆還親如一人。可後一分鐘,就可以毫無徵兆地大打出手!
你嘗試跟他們擺事實、講道理,甚至勸老大讓著點兒老二。
但他們太年輕、太幼稚,看一眼對方差不多的身高,掃一眼對方一般大的身型......
哼!誰讓誰啊?!
正因如此,很多人說“孩子差得近好,一起就帶大了“!
雖說有理,但兩個孩子差得近的,確實需要爸爸媽媽(通常是媽媽,因為爸爸也不一定管得了多少)有更多的耐心,對兩個孩子一起雞飛狗跳的場景,多做一些準備。
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
習慣了,就好了。
不過,這裡要特別提示一下,如果可以選擇,倆個孩子的年齡差不要小於1.5歲!
2010年,美國兒科學會AAP在針對懷孕及生產的手冊中就表示:
母親懷二胎的時間差距在18個月以上的,二胎的早產率、缺陷率都會降低。
同時有資料表示,母親在生育頭胎的半年後就懷孕的,孩子出現早產和健康問題的機率更高。
比如生孩子“快準狠”的威廉王子家,三個孩子的年齡差距雖然相差近,但都在一歲半以上。
雖說年齡差有講究,可在現實中,由於國情的關係,很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經上小學、甚至中學了,才開始考慮要二胎。
那麼,倆娃年齡相差大,又真的玩不到一起麼?
這可不一定!
我反而經常覺得,在那些年齡相差大的手足之中,小孩子真的是非常幸運的!
因為年長的哥哥姐姐,雖說並不能完全免於嫉妒,但對於弟弟妹妹通常是很照顧的。
甚至,有些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的照顧程度,比之爸爸媽媽都不差。
他們好像“小爸爸”、“小媽媽”一樣呵護著弟弟妹妹,讓小孩子在加倍的愛中,茁壯成長!
比如,娟姐家,我採訪她的時候,娟姐42歲,老大14歲,剛剛念高中,弟弟剛出生八個月。
哥哥正值青春期,對我們這些陌生的訪客全程黑臉,貓在屋裡做自己的事情。
唯一的笑容,只出現在面對弟弟的時候!
哥哥總是不由自主地去親弟弟,弟弟一張胖臉,被哥哥親得變了形......卻安之若飴。
又比如,二胎媽媽潘大吼的倆娃,老二最服哥哥。
哥哥把妹妹抱在胸口,據說“比親孃還親”!
妹妹呢?服帖極了!
對那些已經懂事的大孩子,他們不一定和小孩子成為夥伴。
但他們更像是小孩子的領路人,老大在前面走、老二在後面跟。
而小孩子呢?
則以成人可能難以想象的方式,改變了大孩子的人生!
在我的朋友中,就有人因為妹妹的到來改變了自我。
從前,這位朋友調皮、叛逆,是父母眼中令人頭疼的孩子。
但自從有了妹妹,她卻發生了神奇的改變:
”我意識到,我不再是父母的唯一。“
”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變得有責任感!“
後來,這位朋友變得有擔當、敢闖、敢幹,她幫助妹妹找工作、買房和結婚。
回頭看看,老二的到來,重塑了她的人生。
她渡過了短暫的不適,滋生了前所未有的責任感。
這一切,既可能是父母教育的集中體現,又可能是遇到了“人生的拐角”,在手足的修煉中,鍛造出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自我!
最後,您可能還是會問:說了半天,到底什麼是孩子們的最佳年齡差呢?
容我小結一下:
1、相差0-3歲:
夥伴關係勝過手足關係,共享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但也會共同爭奪父母的注意力,讓你顧頭不顧尾。
2、相差4-5歲:
上學、入園的關鍵節點可以錯開,避免雙重衝擊,同時孩子又能玩到一起去,不失為較為理想的年齡差。
3、相差6歲以上:
甚至大孩子還會成為小孩子的導師,小孩子的到來也可能讓大孩子更深入地思考自我,促成自我的成長、成熟。
因此,如果您可以選,四、五歲的差距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無論哪一種年齡差距,都有它的好、也有它的不好。
沒有人可以按照最佳標準去精確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更何妨是孩子的人生呢?
對於父母,所謂“最好的年齡差”,不過是你的身體與心理都準備好的時候!
而對於孩子,比之“最好的年齡差”,更重要的,是一個陪伴終生的夥伴!
一份手足之愛,將跨越年齡、地域、時間。
有天若他回想,能想起來一份愛、一份支援、一份彼此交織的童年回憶...
又怎會在乎,彼此相隔多少歲。
您說呢?
我家老大和老二相差三歲,對這樣的年齡差距,剛開始,我覺得很不錯。
我的想法是:
老大上幼兒園,老二出生。老大上小學,老二入園。
一雙小怪獸,我只用全力伺候一個,另一個扔到學校交給老師打理。
等到學齡,兩個都入學,我正好落個雙手清閒——多好呀!
但是,我錯了。
老大上幼兒園的第一年,我傻眼了!
從前,我以為入園就是”甩包袱“,可實際上,入園哪裡有這麼簡單啊?
入園,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道檻。
從家裡萬千寵愛的環境,第一次邁入集體生活,孩子承受的衝擊和影響,不亞於一場——心理大地震!
表面上,我家哥哥還算堅強,上學不哭也不鬧,但身體卻不會騙人。
他入園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生病!
常常前一天,有孩子感冒剛好,後一天,我家孩子就開始發燒……
好不容易熬到燒退了,重返學校不到一週……
啪嗒!他又感染了手足口。
在入園的第一年,老大平均每月病倒一次!
而我作為一個新晉二胎媽,不僅要照顧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還要伺候一個小病童。
那滋味真是——風箱老鼠、兩頭受氣!
心力憔悴!左顧右盼,大的需要你,小的也需要你......
您說,這差三歲的年齡差,容易麼?
正因如此,當朋友們詢問我:二胎差多少歲合適呢?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可以選,四歲!
理由首先是:如果相差四歲,當老大已經適應了幼兒園、步入中班,老二出生。
這樣,老大就脫離了最需要母親關照的入園過渡期,已經成了幼兒園的老兵,相對獨立。
媽媽也就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照顧新生兒,不用做風箱老鼠、兩頭受氣!
同時,相差四歲的話,當老大進入二年級,差不多適應了小學,老二正好步入幼兒園。
媽媽可以集中精力幫助其中一個孩子適應,就可以免於陷入既要適應小學、又要適應幼兒園的雙重困境中。
同時,四歲的年齡差距不是很大,兩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差不多,依然可以玩到一起!
這樣,就既避免了兩個孩子同時帶來“雙重衝擊”,又不至於年齡差距太大,兩個孩子玩不到一塊。
寫到這裡,您也許會想:那萬一沒差四歲呢?
難道其他年齡差距就不成麼?當然不是!
很多時候,我們想精密地設計生活,可孩子恰恰是不能準確預設的。
不要說孩子的年齡差距,就算是孩子的性格、特點、喜好,又有幾個是在父母的設想之內呢?
雖說理想的年齡差是四歲,但不是非得四歲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啊!
那麼,我再來說說不同年齡差的特點吧。
先說說年齡差距小於四歲、特別是在三歲以內的,可能是怎麼一副場景呢?
來看看我的朋友阿娟家的例子:
她家的倆娃相差一歲九個月,家裡成天是啥模樣呢?
雞飛狗跳!痛並快樂!我去她家基本不敢光腳。
因為倆兄弟在地板上鋪陳了大量的玩具,車和飛機就不說了,樂高積木更是鋪天蓋地!
滿地的樂高,簡直是家庭版的地雷戰……
一不小心,我們這些大人就像日本鬼子踩中了地雷!
一腳踏在樂高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可倆娃呢?手舞足蹈、樂不可支!
這就是年齡差距小的特點!
孩子們有著極其類似的興趣,發展里程碑也非常相近,可以毫不費力地玩到一起!
這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可也帶來了特別的煩惱:
因為他們彼此模仿、彼此學習,更像是夥伴,而非手足!
老大的調皮搗蛋可以分分鐘複製到老二身上,老二的新伎倆也可以隨時隨地被老大copy~
前一分鐘,他倆還親如一人。可後一分鐘,就可以毫無徵兆地大打出手!
你嘗試跟他們擺事實、講道理,甚至勸老大讓著點兒老二。
但他們太年輕、太幼稚,看一眼對方差不多的身高,掃一眼對方一般大的身型......
哼!誰讓誰啊?!
正因如此,很多人說“孩子差得近好,一起就帶大了“!
雖說有理,但兩個孩子差得近的,確實需要爸爸媽媽(通常是媽媽,因為爸爸也不一定管得了多少)有更多的耐心,對兩個孩子一起雞飛狗跳的場景,多做一些準備。
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
習慣了,就好了。
不過,這裡要特別提示一下,如果可以選擇,倆個孩子的年齡差不要小於1.5歲!
2010年,美國兒科學會AAP在針對懷孕及生產的手冊中就表示:
母親懷二胎的時間差距在18個月以上的,二胎的早產率、缺陷率都會降低。
同時有資料表示,母親在生育頭胎的半年後就懷孕的,孩子出現早產和健康問題的機率更高。
比如生孩子“快準狠”的威廉王子家,三個孩子的年齡差距雖然相差近,但都在一歲半以上。
雖說年齡差有講究,可在現實中,由於國情的關係,很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經上小學、甚至中學了,才開始考慮要二胎。
那麼,倆娃年齡相差大,又真的玩不到一起麼?
這可不一定!
我反而經常覺得,在那些年齡相差大的手足之中,小孩子真的是非常幸運的!
因為年長的哥哥姐姐,雖說並不能完全免於嫉妒,但對於弟弟妹妹通常是很照顧的。
甚至,有些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的照顧程度,比之爸爸媽媽都不差。
他們好像“小爸爸”、“小媽媽”一樣呵護著弟弟妹妹,讓小孩子在加倍的愛中,茁壯成長!
比如,娟姐家,我採訪她的時候,娟姐42歲,老大14歲,剛剛念高中,弟弟剛出生八個月。
哥哥正值青春期,對我們這些陌生的訪客全程黑臉,貓在屋裡做自己的事情。
唯一的笑容,只出現在面對弟弟的時候!
哥哥總是不由自主地去親弟弟,弟弟一張胖臉,被哥哥親得變了形......卻安之若飴。
又比如,二胎媽媽潘大吼的倆娃,老二最服哥哥。
哥哥把妹妹抱在胸口,據說“比親孃還親”!
妹妹呢?服帖極了!
對那些已經懂事的大孩子,他們不一定和小孩子成為夥伴。
但他們更像是小孩子的領路人,老大在前面走、老二在後面跟。
而小孩子呢?
則以成人可能難以想象的方式,改變了大孩子的人生!
在我的朋友中,就有人因為妹妹的到來改變了自我。
從前,這位朋友調皮、叛逆,是父母眼中令人頭疼的孩子。
但自從有了妹妹,她卻發生了神奇的改變:
”我意識到,我不再是父母的唯一。“
”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變得有責任感!“
後來,這位朋友變得有擔當、敢闖、敢幹,她幫助妹妹找工作、買房和結婚。
回頭看看,老二的到來,重塑了她的人生。
她渡過了短暫的不適,滋生了前所未有的責任感。
這一切,既可能是父母教育的集中體現,又可能是遇到了“人生的拐角”,在手足的修煉中,鍛造出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自我!
最後,您可能還是會問:說了半天,到底什麼是孩子們的最佳年齡差呢?
容我小結一下:
1、相差0-3歲:
夥伴關係勝過手足關係,共享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但也會共同爭奪父母的注意力,讓你顧頭不顧尾。
2、相差4-5歲:
上學、入園的關鍵節點可以錯開,避免雙重衝擊,同時孩子又能玩到一起去,不失為較為理想的年齡差。
3、相差6歲以上:
甚至大孩子還會成為小孩子的導師,小孩子的到來也可能讓大孩子更深入地思考自我,促成自我的成長、成熟。
因此,如果您可以選,四、五歲的差距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無論哪一種年齡差距,都有它的好、也有它的不好。
沒有人可以按照最佳標準去精確地安排自己的人生,更何妨是孩子的人生呢?
對於父母,所謂“最好的年齡差”,不過是你的身體與心理都準備好的時候!
而對於孩子,比之“最好的年齡差”,更重要的,是一個陪伴終生的夥伴!
一份手足之愛,將跨越年齡、地域、時間。
有天若他回想,能想起來一份愛、一份支援、一份彼此交織的童年回憶...
又怎會在乎,彼此相隔多少歲。
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