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家APP

    說到瓷器,你腦海中的形容詞有什麼呢?精緻、渾厚、古樸、圓潤、素雅......而磁州窯的特徵是什麼呢?率真、粗獷,體現了民間之情趣,它沒有約束,不給自己定規矩。沒有官方制瓷的束縛,工匠在此可以天馬行空發揮。

    正是沒有約束的這種陶瓷工藝,使我們北方磁州窯的陶瓷變得非常豐富。

    宋代黑剔花龍(摩羯)紋梅瓶

    磁州窯古時位於晉冀魯豫這一個轄區交接處,現劃為河北磁縣,這一地理位置讓磁州窯充分吸收各地文化精髓,形成多變的磁州窯風格。因此有俗語說:磁州窯是個筐,看不明白往裡裝。

    磁州地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因燒製陶器形成“磁山文化”,到魏晉南北朝時,完成由陶向瓷的飛躍,到宋代進入了磁州窯的鼎盛時期,成為全國最大的民間窯系。

    宋代黑剔花龍紋長頸瓶

    最典型的磁州窯瓷器就是白底黑褐彩繪,把傳統的書畫藝術與制瓷工藝結合在一起。但也不是像南方瓷器那樣輕描細繪、追求寫意式的,而是重在反差強烈、大面積花紋裝飾,內容題材多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可謂是最“接地氣”的瓷器。

    宋代黑剔花鳥紋荷葉形枕

    磁州窯系,主要燒製黑瓷、白瓷和白地黑、褐彩繪瓷,其胎質粗松,胎色也較深,因而施化妝土,再罩以透明釉。裝飾技法劃分品種有白釉劃花、白釉剔花、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綠釉釉下黑彩和低溫鉛釉三彩等,紛繁競妍,各具特點。

    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紋梅瓶

    它兼有瓷器中獨具特色的黑白美學。

    而西夏瓷器中,以靈武磁窯堡窯址出土的瓷器最具代表性。西夏瓷受中原磁州窯、耀州窯影響,紋飾簡潔,粗獷質樸,色澤瑩潤,明快典雅,極具民族特色,在中國蔚為大觀的瓷器百花園中一枝獨秀。

    磁窯堡窯與塔兒灣窯生產的產品在製作工藝、釉色品種和裝飾技法上都有著宋、金時磁州窯型別瓷器的產品特徵。

    但與中原窯場的剔刻花器相比,西夏瓷的剔刻花部分露胎的面積往往較多,紋飾佈局比較疏朗,露出的淺黃或棕黃色胎色與北方其他瓷窯的產品多淺白或灰白的胎色區別明顯。

    此外,西夏瓷器中還常見一些器物飾有墨書或劃刻的文字、符號等,一般寫在器物足內、肩部或腹下部,文字有漢文、西夏文、藏文等多種,是研究西夏文字的珍貴資料。

  • 2 # 文藏

    提起西夏王朝,您是否會覺得有一絲神秘感?而作為西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西夏瓷器,也是中國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北宋 定窯白釉蓮瓣紋【官】字銘文罐 首都博物館藏

    北宋 定窯白釉蓮瓣紋【官】字銘文罐 首都博物館藏

    1963年北京順義淨光舍利塔基出土。通體施白釉。高11.5釐米 、上口直徑5.5釐米、底徑5釐米 。底足內刻劃【官】字款。釉色白中泛黃,堆釉處泛淺黃綠色,玉質感強。【官】字字型端正,筆畫遒勁有力、風格硬朗。此罐是少數有【官】字銘文瓷器中的一件,極具學術研究價值。

    西夏瓷器有粗細之分。細瓷胎土經多次洗練,胎質細密,胎色呈淺黃、深黃、黃白、灰白、灰黑等,器壁略薄、多數體態輕盈,主要器型有瓶、壺、碗、盤、罐、鉤等生活用具及建築用材。粗瓷即胎土未經多次洗練,胎土中含一定量的石英砂、矽石、煤渣等,胎色泛米黃、泛深黃、泛灰白、泛土紅、泛灰黑等,器壁或薄或厚,厚薄不等。

    北宋 定窯白釉【官】字銘文蓮瓣碗 定州博物館藏

    北宋 定窯白釉【官】字銘文蓮瓣碗 定州博物館藏

    1969年河北省定州城內淨眾院塔基地宮出土。高8.3釐米、 口徑19.5釐米、足徑7釐米。【官】字瓷碗,通體施白釉,胎白質細,釉色潔白瑩潤。內刻劃行書【官】字,線條粗細均勻,筆畫遒勁有力,風格流暢。碗外壁刻三層重疊蓮瓣紋。

    西夏瓷器釉色主要以黑釉、褐釉、白釉為主,也有少量青釉、紫釉、茶葉末釉、薑黃色釉、窯變釉,其中白瓷質量普遍較高,精品明顯多於其他釉色瓷器。近年在寧夏、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出土的西夏瓷器從器型、釉色、紋飾、工藝技法上都比較符合北方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瓷器的特點。

    西夏 褐釉剔刻劃牡丹紋經瓶 首都博物館藏

    西夏 褐釉剔刻劃牡丹紋經瓶 首都博物館藏

    比一般西夏經瓶要高大,主要用來儲酒。全身施釉但不到底,釉色混濁,胎色米黃、混雜少量煤渣、礫石等顆粒物。器身肩部、下腹部各橫刻劃兩道旋紋,旋紋之間正反兩邊正中開光處各刻劃一朵向上盛開的牡丹紋。寧夏靈武磁窯堡窯生產製作。

    西夏瓷器窯口眾多、分佈廣泛。從筆者多年來對西夏境內各瓷窯的現場考察,和對馬文寬著《寧夏靈武窯》、杭天著《西夏瓷器》的參照,又查閱了大量的北方瓷窯資料,對接觸到的大量遼、宋、西夏、金、元瓷器、瓷片的比對研究、分析來看,寧夏靈武磁窯堡窯、甘肅武威塔兒灣窯屬於官、民混燒的西夏中心窯場。

    西夏 “鬥斤廉風室” 銘文黑釉嘟嚕瓶 上海博物館藏

    西夏 “鬥斤廉風室” 銘文黑釉嘟嚕瓶 上海博物館藏

    高32.6釐米、口徑5.5釐米、腹徑24釐米、底徑10.9釐米。器型圓渾。胎呈灰白色,施黑釉不到底。上腹部弦紋兩道,下腹部弦紋兩道,上下兩組弦紋之間刻劃有文字,三豎行共五字,從左至右依次刻劃“鬥斤廉風室 ”銘文字樣。寧夏靈武磁窯堡窯生產製作。

    西夏官窯瓷器存世量極罕,目前面世的完整器僅發現1件,帶“官造”、“官”字銘文字樣的殘器及瓷片6件(片)。究其原因無非兩種,一是由於僅供皇帝、皇后、嬪妃等皇親國戚使用,所以要求質量高、生產數量少;二是毀於戰爭。很多器物上的“官”、“官造”字書法風格與北宋定窯、磁州窯、耀州窯生產的瓶、缽、罐、碗、盤刻劃或書寫的“官”字如出一轍,由此證明西夏王朝透過戰爭手段掠奪北宋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窯工的事實存在。而寧夏靈武磁窯堡窯、寧夏靈武回民巷窯、寧夏賀蘭山插旗溝窯是生產製作定製瓷器“東平王”、“東平王衙下”、“三司”、“鬥斤廉風室 ”、“X”等銘文字樣類似貢瓷瓷器的窯口。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窯、內蒙古準格爾旗窯也是生產製作底部刻劃“X”符號類似貢瓷瓷器的窯口。

    西夏 “東平王衙下”銘文褐釉瓷片

    西夏 “東平王衙下”銘文褐釉瓷片

    高25釐米、寬27釐米,釉較薄,該瓷片是褐釉甕的口部及上腹部,距口沿約5釐米處,自上而下刻劃“東平王衙下” 銘文字樣。寧夏靈武磁窯堡窯生產製作。(收藏家杭天收藏)

    公元1227年西夏滅亡後, 西夏王朝境內的瓷窯不再生產刻劃、書寫、模印西夏文、漢文銘文字樣等款識的定製瓷器了,只生產製作民間廣泛使用的無銘文等款識的普通瓷器和符合元朝統治者意志的刻劃、書寫、模印巴思巴文、梵文、回鶻文、藏文等銘文字樣和款識的元代瓷器。

    西夏 “三司”銘文茶葉末釉瓷片

    西夏 “三司”銘文茶葉末釉瓷片

    高21釐米、寬31釐米。釉褐色微綠,也稱茶葉末釉。距口沿約4釐米處,自上而下刻劃 “三司”銘文字樣,字型風格與“東平王衙下”銘文字樣相似,不過線條稍粗。寧夏靈武磁窯堡窯生產製作。(收藏家杭天收藏)

    而西夏王朝境外的各瓷器窯口生產刻劃、書寫、模印帶有“內府”、“樞府”、“太禧”、“福祿”以及干支銘文字樣等款識的元代“官窯”瓷器,成為元朝皇室、貴族等上流社會普遍定製使用的“官窯”瓷器。目前,已面世的元代“官窯”和民窯瓷器中還未出現“官”、“官造”等銘文字樣的瓷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3 # 九維一靈

    西夏瓷多粗獷,稚笨,胎釉皆不做過細處理,底足修足不夠,多粘窯砂,釉面釉水不細膩,有較大顆粒,上手較粗。多黑釉,也有類似磁州窯剔花者。

    西夏瓷多為實用器,少觀賞陳設器,比如西夏扁平壺為一主要器形。

    西夏瓷裝飾紋樣簡年,上書西夏文字的扁平壺較多見,文字粗獷豪放,筆道堅挺。此類器物對研究西夏曆史,文物考古有較大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ava程式設計師如何用2年時間獲得大廠3年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