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都布衣
-
2 # 高廣銀
魏晉南北朝這五個字啊,可能你聽了就覺得瞬間頭大,因為這段歷史,堪稱中國史上最混亂的一段。這個亂,不僅指世道亂,國家之間的關係也亂。先說世道。從公元189年董卓之亂開始,到公元589年隋朝滅陳、一統天下結束,整好是四百年,這四百年間,除了西晉曾短暫統一中國,大概統一了三十多年,其餘時間,中國都處於四分五裂之中,分裂的代價,就是沒玩沒了的戰爭。
隨著戰爭,是一個個短命政權的驟興驟亡,特別是,西晉滅亡之後,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一系列割據政權,也就是舊史書裡說的所謂“五胡十六國”,單單是這十六國的名字,就很難記全。既然說到這,我們介紹一個記住十六國的小竅門:“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五涼指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這都是在西北涼州一帶建立的政權,哪個民族的都有;四燕指前燕、後燕、南燕、北燕,都是鮮卑族慕容氏的政權,也就是金庸《天龍八部》裡那個慕容氏;三秦指前秦、後秦、西秦,其中前秦是十六國中最強大的,一度統一北方,後秦西秦是從前秦裡分裂出來的;二趙指前趙、後趙,就是前趙終結了西晉;一成指成漢,氐族在今天四川一帶建立的政權;一夏指夏國,也叫胡夏,由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在今天寧夏一帶。“十六國”這個說法,出自北魏史學家崔鴻的著作《十六國春秋》,之後就約定俗成了,不過並不準確,因為當時這種割據性質的地方政權,遠遠不止十六個國家,比如柏楊的《華人史綱》裡,就統計出來十九國,在這本書裡,川本芳昭也認為是十九個,另外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就是,不管十六國還是十九國,都沒把一個叫做代國的小政權算進去,這個代國在當時確實是挺不起眼的,但他們的後代那可不得了,統一北方的北魏王朝,就是從代國發展出來的。此外還有冉魏、西燕、西蜀、翟魏、仇池等等,要是都算上,得超過二十多個。這裡還只是報一下國名,如果要想記清楚它們之間的親緣與更替,譬如前燕怎麼變後燕,怎麼分作南燕和北燕,絕對是一種精神折磨。
五胡對中原的入侵,導致了中華的崩潰,然而等到五胡佔領中原,走向漢化,胡漢混雜、融合,則重新鑄就了一種中華意識。不同的民族之間一旦結成了平等關係,就會煥發出無窮無盡的活力,國力就會增強,文化就會提高。如陳寅恪所言:“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魏晉南北朝的胡漢合流,中華這個概念的重建與擴大,促成了中國古代最強盛的王朝:隋唐帝國。
-
3 # 漫品人生
關於五胡十六國的形成我總結如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八王之亂的誘因。司馬炎結束了三國時代建立了大一統帝國晉朝,為了避免走上曹魏滅亡的老路,為了鞏固皇權,大肆分封諸王,把司馬皇族的成員分封到帝國各大軍政要地。司馬炎的做法是加強了皇權,打擊了豪門貴族,但是他想象的太樂觀了,在他死之後由於他的兒子司馬衷智力有問題不能勝任皇位,導致外戚楊氏、賈南風等輪流專權引發各地諸王不滿引發了八王之亂,從此天下大亂,可以說八王之亂是五胡十六國形成的起因。 第二點:遊牧民族的興起。自曹操執政開始,為了更好的防止邊境的遊牧民族入侵,中央朝廷就把很多遊牧民族遷徙到內地和邊境地區繁衍,等到了西晉末年這股遊牧民族的力量就開始膨脹,人數越來越多。中央朝廷政權穩定的時候他們還是老老實實的聽中央朝廷的話,但由於八王之亂,各各藩王為了打敗其它藩王,不得不呼叫這些遊牧民族的騎兵助陣。等西晉王朝的火併平息後,西晉王朝已經衰弱不堪,而遊牧民族的勢利卻開始膨脹,西晉王朝無力控制這些遊牧民族,這些遊牧民族就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甚至滅亡了西晉王朝。 第三點:不同民族的爭鬥。由於來到中原的遊牧民族都是不同的民族,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化各自為政,建立各自的國家政權。他們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都想一統天下,各國之間經常兵戎相見,甚至各各民族內部為了爭權奪勢,往往為了爭奪皇位手足相殘,光是慕容鮮卑就分為慕容皝建立的前燕、慕容垂建立的後燕、慕容德建立的南燕,於是就形成了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
4 # 標新華藝
漢朝末年發生了三國鼎力的混亂,後來司馬懿帶領司馬家族統一的全國建立的晉朝,可是晉朝的通知並沒有像漢朝那樣長遠,由於司馬王朝走的是門閥政體之制度造成階級的矛盾和對立,晉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亂導致了晉王朝傾覆,由此以後130年形成了五胡十六國的亂局
-
5 # 亙辰
為什麼會出現十六國的局面?其實華夏文明是一箇中央集權王朝形式的農耕文明社會結構。這時候出現了比春秋戰國時期還多的諸侯國的情況,就說明了文明的倒退!這裡就重點說說那個華夏文明最黑暗的時期!
漢朝四百年,讓華夏文明經歷了一個輝煌的時期,隨著漢朝的沒落,人們的思想也開始鬆懈了。曹魏代漢,是一種歷史必然的現象,看看漢末劉家皇室的宗室已經徹底糜爛了。曹操是個非常之人,沒有曹操的支撐漢朝至少早二十多年就滅亡了。曹魏代漢時漢朝的大臣以及沒有幾個出面指責曹丕了,四百年的漢朝讓曹魏取代,說明了曹操在家族威望的樹立方面,卻是是做的很得人心了。司馬懿篡魏其實根基並不穩,司馬家族取代曹魏,用了三代人的時間,但是,也沒有平撫中原地區的曹魏勢力。因此在司馬家族的晉朝王室們,始終都會想到有人會隨時推翻晉朝,再加上曹魏皇權的輕易易手。所以,司馬家族為了不讓,皇位轉移到他姓身上,就開始四處分封司馬家族的藩王。這就讓華夏文明的中央集權管理模式消失了。
這就彷彿把自己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但是,這時候,情況有有非常大的變化了,中原地區的漢朝遺留勢力,以及曹魏勢力還有遷入中原地區的匈奴部族和氐族和羯族以及鮮卑族等,都看到了中央集權皇權的衰弱,也都侍機而起,匈奴部族和氐族,本來就民風彪悍,這些人一帶頭,天下大亂,逼迫中原地區的一群士族向東遷移,讓留下來的中原地區的漢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屠殺!
在這一時期中原地區簡直就是一個屠宰場!一種類似於歐洲大陸世界大戰情況的沒有最基本人格尊嚴的大殺戮出現了,這一時期的殺戮幾乎讓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社會群體滅絕!據史書說是一個叫冉閔的人透過極力奮爭,才讓北方漢人留下了火種。據史料一個叫做羯族的民族幾乎被滅絕了。這就是開歷史倒車給一個民族一種文明帶來的極其巨大的災難!
任何時候都不能開歷史的倒車!這就是非常非常深刻的歷史教訓!
一些人總是說晉惠帝司馬衷的弱智表現,其實開歷史倒車的是中央集權被一些藩王分了權,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央集權王朝就是思想高度統一!這樣才能讓一個大民族充分團結,這樣才能發揮出一個大民族應該有的作用。
五胡亂華給華夏文明帶來了非常消極的影響!從南北朝時期婦女裹腳開始流行了,為什麼?據一些史書記載,民族之間的大屠殺多半都是因為婦孺受辱或是受害引起的!華夏文明婦徳約束就是從五胡亂華開始慢慢開始的。完全不讓婦女出門,就是對人性的非常壓制,但是,想想如果在一個相互屠殺的時代,為了避免民族矛盾的發生,只能犧牲婦女的行動自由!這種非人道的做法,只是為了避免民族大屠殺!
五胡亂華北方建立的不只有十六國,一些時間短的王朝還沒有算進去!五胡亂華讓華夏文明至少倒退了五百年以上!
五胡亂華讓中原地區計程車族向東遷移向南發展,客觀的說也是把華夏文明輻射到了長江流域,一些士族不停的南遷,最後到了廣西地區。
五胡亂華讓華夏文明思想的核心精髓思想從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輻射到長江流域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這就是為數不多的積極意義!
回覆列表
你所說的十六國,應該指的是西晉滅亡以後,而建立的所謂“五胡十六國”的割據政權吧!
其實之所以能產生“五胡十六國”,正是由於西晉滅亡造成的。假如還存在強而有力的大一統王朝,那麼這一切根本就不會發生!
那麼西晉是如何走向覆滅的呢?個人覺得是由以下四個原因造成的。
一,皇權黯弱。假如可以用昏庸,來形容其他王朝的末代皇帝的話,那麼這個詞用來描述西晉的第二位皇帝——司馬衷,簡直就是抬舉他了!因為據歷史記載,這位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竟然是一個白痴。對!你沒聽錯,也就是俗稱的傻子!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多奇葩的事情,最著名的就是“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如果說皇帝的至高權利如同一件絕世珍寶的話,那麼這個寶貝,現在就被一個傻子拿在手裡,周圍的人會不蠢蠢欲動嗎?這也是西晉滅亡的一個誘因!
二,藩王眾多。這位傻子(司馬衷)的皇帝老爸,當初為了遏制士族的勢力,在即位後不久,就分封了二十七個同姓諸侯王。目的是為了屏障皇室,鞏固統治。但到了西晉後期,這些諸侯王的勢力越來越大,而皇帝又是這樣一個弱智之人,從而引起了諸侯王們對皇權的覬覦之心,最終發生了爭奪皇位的“八王之亂”,而這也成了西晉滅亡的直接導火索!
三,引狼入室。東漢末年,北方的遊牧民族由於各種原因,開始大量內遷,到了西晉時期達到了高峰。而西晉的統治者們,對於這些明顯不同於華夏文明的外族勢力,太掉以輕心了,任由他們到處定居。大量的遊牧民族就在帝國的心臟地帶紮下根來,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露出吃人的獠牙,他們也成了滅亡西晉的劊子手!
四,社會腐化。到了西晉末年,整個統治階層非常腐敗。在貴族當中,鬥富、炫富之風流行,整個社會崇尚陰柔之美,“偽娘”之風大行其道,三國時期以來的尚武精神,被拋在了腦後。而普通百姓受到的壓榨,則有過之無不及,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這也成了西晉滅亡的最後一個推手!
純粹個人觀點,若有不足不妥之處,請指教,勿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