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街味道
-
2 # 志在江湖7
很抱謙,本人對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沒有研究,我發文章多愛作七言打油,談不上什麼詩,只整點順口溜之類,見笑了
-
3 # 路上有心人
謝謝邀請。為了敘述方便,我現在把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分別簡稱為七古、七律和七絕。他們的不同有以下幾點:1.產生年代不同。古詩產生於唐代以前,律詩絕句產生於唐代。2.句數不同,七古沒有句數限制;七律必須八句;七絕必須四句。3.韻律要求不同,七古可以換韻,七律和七絕不可以換韻。4.平仄要求不同,七古沒有平仄要求;七律和七絕有嚴格的平仄要求,因為規定較為複雜,這裡不一一列舉。5.對仗要求不同,七古和七絕沒有對仗要求,七律有對仗要求,具體的對仗要求在這裡也不一一列舉了。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
4 # 索彥聊詩詞
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這個問題,我想就自己所理解的,簡單清晰地說一下。失誤和不足之處,忘各界先進多多批評指正
首先,什麼是七言?基本上就是七個字一行。為什麼說基本上呢?因為也有例外。比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全詩沒有一行是七個字,但屬於七言古詩
七言古詩體裁多樣,形式活潑,每句七個字或整首詩以七個字為主就可以,最主要的是寫得來了感覺,想寫多長就寫多長,因為七言古詩沒有篇幅限制。
具體到每一句詩裡,也沒有平仄聲的限制。當然韻還是要壓一壓,不過壓平聲韻還是壓仄聲韻都可以。因為篇幅不限,所以中間是可以換韻的
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相同:每句詩必須七個字,而且對平仄聲有嚴格的要求。上下句講究對偶。押韻只能壓平聲韻,不能壓仄聲韻;不能借韻,當然更不能換韻。
區別:七言律詩是七字八句,七言絕句是七字四句。我個人認為,基本上七言律詩的首聯和頷聯就是一首七絕(貌似像廢話)。
詩歌形式(句型)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只有四種標準句型
平平腳以“平平仄仄仄平平”為第一句,入韻。2. 平仄腳
以“平平仄仄平平仄”為第一句,不入韻。3. 仄平腳
以“仄仄平平仄仄平”為第一句,入韻。4. 平仄腳
以“平平仄仄平平仄”為第一句,不入韻。如何區分平仄聲?在我們現在普通話語系中,基本上一聲、二聲屬於平聲;三聲、四聲屬於仄聲。還有輕聲(沒標聲調)的字,在平水韻裡大多屬於仄聲。
我是索彥,因個人所學有限認識和理解難免會有失偏頗,望各界先進多多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
5 # 情感中轉站
一般來講,從格律上區分,就分出了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就是咱們所說的古詩或古風,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還有雜言(長短句),唐以後,四言基本就沒有了,主要就五言、七言,雜言統統歸於七言之中。
既然從格律上區分,那麼,七言古詩、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就會有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格律,上面說到,七言古體不僅僅有七言的,它還有長短句,格律上也很自由,不受韻律限制,唐代詩人有一種風氣,寫作古體詩為了避免律詩化,有時候刻意弄一些拗句、三平調等,古體詩也可以有對仗,但很自由,可以同字相對,也可以平仄不論,‘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七言律詩,名為律詩,自然要嚴格遵從韻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面是七律的基本式,從它可以演化成律詩不同起式不同形式,而且從對仗上講,律詩是要求頷聯和頸聯是需要對仗的,工對、寬對、借對流水對等皆可,有些詩人整首詩歌對用對仗,也是可以的。
七言絕句,又分為七言律絕和七言古絕,律絕跟律詩一樣,七言絕句首句入韻為多,當然也有首句不入韻的,總之,律絕基本上可以看做七律任意擷取的四句而成。七言古絕,這就是古體詩的一種罷了,比起五言古絕來,七言古絕就很少了。
最後一種情況,就是入律的七言古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6 # 梧桐樹邊羽
七言律詩,七言絕句屬於格律體,也就是我們平時稱的“近體詩”;而七言古詩屬於古體詩,也就是我們平時稱的“古風”。在古風裡面只要句子裡面有七個字一句的,統稱為七古。
區別就在於古風不用拘泥於平仄韻律,好聽好讀,朗朗上口就行,更適合於天馬行空的表達。我們的浪漫主義大師,詩仙李白,就最喜歡用這種格式。
當然這也跟當時格律體剛剛發展有關。而我們的詩聖杜甫,則更喜歡格律體,堪稱格律體大師。
格律體對字數,平仄,韻律就有嚴格的要求了。七絕四句二十八字,七律八句五十六字。平仄格式總共一十六種,統一用韻,不能轉換。七絕和七律的差別就在於字數了。七絕字少那麼結構就要新穎,意境構築要快準狠,而且要一擊致命。舉例說明: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七絕寫得流麗飄逸,空靈飛動,自然天成,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這就是格律之美。意境更在詩外。
再來看一首七律。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此詩中間四句,細緻地描繪了景物,這就是律詩跟絕句的不同之處,它有充足的文字來進行精寫和鋪陳。從格律上來說結構嚴謹,對仗精工,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七言古詩就不舉例了《將進酒》,《麗人行》,《長恨歌》這些都是代帶作。從《將進酒》長短句式和《長恨歌》840字就可以區分出來了。
-
7 # 鄞粵強
中國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與現代詩歌有著很大的不同,其中的七言詩就分為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等。
七言古詩每句七言,沒有長短限制,沒有平仄對賬的限制,押韻也比較自由,是介於古代樂府詩和今體格律詩之間的一個詩體。
七言律詩每句七言,共八句,有平仄對仗的要求,七言絕句每句七言,共四句,也有平仄對仗的要求,這兩種詩體在唐代開始盛行,併成為今體格律詩的主要形式,歷代出現了很多非常優秀的作品,被譽為唐代七律第一的《黃鶴樓》就是一首優秀的七律,李白,杜甫等大詩人也有很多七律,七絕作品流傳,在唐詩三百首中也有很多優秀的七律七絕,成為後人學習唐詩的範本。
-
8 # 使用者60397079085
據我所知:
七律:要講究平仄、對仗、連粘、押韻以及啟承轉合等。
七絕:與七律相似,但對仗可用可不用。
七言古詩:除押韻外,其它都可不講。
這些是形式方面的要求。
除此以外,一首詩的關鍵是她的靈魂。這就是說,詩裡要有感情,要有思想。
只能說這些,其他的我不太瞭解。
-
9 # 使用者92445572837
古體詩,在平仄方面,沒有任何規定,漢、魏和六朝詩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
但自唐以後,由於受近體詩(開始於唐代,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有規定,主要包括律詩和絕句)的影響,詩人在寫古體詩時,往往也用律句,這稱為“入律古風”。
因此,古體詩又有了一般古體詩和入律古體詩的區別。
古體詩按言可分:四言詩,五言詩,七言古詩,雜言詩等。
律詩,格律詩的意思;絕句,又叫斷句。
律詩每一首是八句,絕句每一首是四句。
每句五個字稱為五言律詩,每句七個字稱為七言律詩或七言絕句。
-
10 # 沁齋2
我一讀老師們這些關於古,律,絕詩的要求和規則頭都疼了。象我這樣的小大學文化水平純難入門。不是不想學,而是難學懂。只能寫簡單的順口溜和打油句,而且還寫不好。只能讓老師們見笑。
-
11 # 覺醒207580216
七言古詩。顧名思義,詩句全部採用文言文。七言律詩,其排布為七言、八句,共56字。七言絕句,其區別為七言、四句,共28字。同理,五言律詩,為五言八句,共40字。五言絕句,為五言四句,共20字。
-
12 # 臥冰踏雪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屬“古體詩”,又稱“古風詩”,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簡稱“七律”、“七絕”,屬“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一、區別
1、七古產生於唐代以前,七律和七絕起源於六朝齊梁時期,完成於唐代,盛行於唐代。
2,篇幅不同,七古可長可短,限制較少。七律為七言八句,七絕為七言四句,句數固定。
3、平仄要求不一樣。七古沒有平仄硬性要求。押韻自由靈活,七律和七絕有嚴格的平仄要求,用韻,韻腳十分苛刻,講究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4、七古沒有標準格式,七律和七絕有嚴格的標準格式,平仄,韻腳,對仗就象公式一樣,非常嚴謹。
5、七古和七絕可不拘對仗,而七律首聯和尾聯可隨意外,頷聯和頸聯(三、四,五、六句)必須對仗。
二、特點
1、七古自由靈活,不受太多條條框框限制,沒有平仄,不受格律約束,天馬行空,盡情忬懷。代表作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七律句式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分成四聯,一、二句稱首聯,三、四句稱頷聯,五、六句稱頸聯,七、八句稱尾聯。每聯上句為出句,下句為對句 。首聯和尾聯可不對仗外,頷聯和領聯必須對仗,講究起,承,轉,合。平仄要求苛刻,有嚴謹的句式格式。主要有四種,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一句之中和句與句之間的平仄都有特定規定。押韻嚴格,首句可以用韻也可以不用韻,二,四,六,八句押韻,全詩必須一韻到底。代表作有陸游的七律《遊山西村》,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3、七絕,每首四句,每句七言,共二十八字。平仄要求嚴,和七律一樣有特定的句式格式,分正格式和偏格式,正格式有兩種,平起平收,首句押韻,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偏格式也有兩種,仄起平收,首句押韻,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一般情況下,一、二、四平聲同韻,三句仄聲不同韻。可對仗可不對仗。代表作有杜牧的《山行》,李白的《朝發白帝城》。
水平有限,只能淺答。
-
13 # 雲水閒人2
區別一,七言古詩不限句數,七絕是七言四句,七律是七言八句。
區別二,七言古詩除韻腳必須平平相押,仄仄相押而且可以隨時轉韻換韻外,再不受平仄限制。絕句和律詩除韻腳必須押同一部的平聲韻而且不能換韻外,句式的其他部位也受平仄限制。
區別三,七律和七絕要講究平仄和沾對。比如七絕的第一句的二,四,六位置上是平,第二句這三個位置必須是仄,這叫對。而第二句這三個位置又和第三句這個位置上的平仄是一樣的,這叫沾。當然第四句又和第三句同樣位置上的字又是相反的。律詩的平仄和沾對韻律,等於兩首絕句連在一起。
另外七律還有一個特點是中間的三和四句,五和六句是兩副對聯,這叫對仗。
至於還有的其他要求就不在所問了,不說了。
回覆列表
問題: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的區別和特點有哪些?
........
前言
簡單回答的話,七言古詩就是七言的古體詩;七言律詩就是七言的格律詩、七言絕句就是七言的四句的詩。區別和特點就要詳細一點說了。
一、什麼是七言1、七言就是一句話是七個字: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五言詩就是一句話有五個字: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3、還有四言詩,《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4、雜言詩,是每一句的字數不一定。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二、七言古詩七言的古詩,古詩廣義來說五四以前都是古詩,狹義來說,古詩是指古體詩(古風),是指不講究格律的詩。
古體詩在齊梁時期永明體(初期格律詩)出現以前就有,格律詩出現以後也有,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望嶽》李白《蜀道難》等。
七言的古詩就是七言的古體詩,特指齊言詩,雜言詩不在七言詩以內,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雖然裡邊有七言的詩句,但是不被稱為七言詩。
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 》等都是七言古體詩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三、七言律詩七言古體詩不限制句子的數量,四句、八句、八句以上都是七言古體詩。
但是七言律詩特指七言八句的格律詩,四句的格律詩是七絕、多於八句的格律詩叫做排律.例如杜甫的七律《秋興八首之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四、七言絕句絕句特指四句的詩,七言絕句分兩種,七言的古體絕句,和七言的律體絕句
1、七言古絕句
《洛橋晚望 》唐朝 孟郊 押仄韻 ,不符合格律詩的要求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王之渙的這首就是律絕句,符合格律要求: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結語更詳細的說明可以看看:《老街詩詞閒話38-古詩的“言”、“律”、“絕句”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