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舞臺4694
-
2 # 一個自由的靈魂丶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
漢高祖劉邦有人說他雄才大略建立了大漢王朝,也有人對他的評價很低,說他不過是靠著籠絡人心的手段,將可用之才籠絡到自己的麾下,然後依靠著那些賢臣的能力才奪得的天下。因此,人們提起項羽總會誇一句大丈夫真英雄,但是對於漢高祖劉邦就不會有這樣的評價了。高祖劉邦出生很低,和他爭霸天下的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代,而高祖只是平民百姓。高祖年少的時候,當地的人們對他都不太看好。當時的人們認為他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只知道和那些販夫走卒們混在一起玩鬧。連他的父親都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勤快,認為他是一個沒出息的人。對於這些言論,高祖從來都不去辯駁,他仍舊是我行我素不顧他人的異樣的眼光。
高祖不願意做農民,他選擇混一個亭長,一個極小的小官。在做亭長時,他和那些附近的亭長關係都很好,那些亭長對他都很信服。當時秦王朝的暴政已經激發了很多百姓的不滿,我們所熟悉的陳勝吳廣起義也是在這個環境下發生的。陳勝吳廣石破天驚的起義得到了各地的紛紛響應,這其中也有高祖劉邦。當時他負責送那些人去服役,可是時間來不及了,他就十分果斷的將那些人放掉了,讓他們各自逃命。那些人也是十分懂得感恩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如果逃了,所有的責任就會全部壓在劉邦的身上。於是他們就乾脆和劉邦一起起義,他們推舉劉邦為首領,劉邦於是就自稱沛公。劉邦的起義隊伍力量還很弱小,劉邦就去投奔了陳勝吳廣的軍隊,跟著他們一起反抗秦朝的暴政。
在個人看來,劉邦其實一直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只想瀟灑的過一生,起義實屬被逼無奈之舉。走上起義道路的劉邦沒有回頭路了,他只有一直向前。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過能坐到皇帝的位置上。因為在當時,各地有勢的起義隊伍有很多,項羽的呼聲很高實力也很強。項羽一直打著楚王的名號行事,得到了很多人的擁戴。而劉邦卻是師出無名,為了讓他的稱帝之路走的更加的順暢,他藉著神鬼之事來大做文章。當時他喝醉了殺掉了一條白蛇,然後就有人說他是赤帝的兒子。這個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斬蛇起義”,這個和當時陳勝吳廣起義之時所玩的把戲是一模一樣。可是向來對鬼神就很敬畏的古人也不會去追究其中的真偽了。這樣一來劉邦就藉著赤帝之子的名義開始了他的上位之路。
劉邦是個好運的人,他身邊總是圍繞著各種能人異士。就連他的老婆呂雉也不是一般的女子。當時他的斬蛇起義中就少不了他老婆的功勞。甚至是他和項羽對峙的期間,他老婆是被俘虜了的,但她卻絲毫沒有對項羽示弱。在劉邦去世以後,呂雉更是接手了他的王朝,管的還不錯。除去他老婆還有那些到現在都依舊很有名氣的臣子們。韓信、蕭何、周平、陳平、張良,哪怕是他曾經的狗肉朋友樊噲都為了他出生入死,雖然這些人裡面有些的下場並不好,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為大漢王朝的建立出了很大的力。
劉邦在成為皇帝以後也進行了自我檢討,他認為他自己和他的臣子們相比起來的確是沒有出眾的地方。帶兵打仗他不行治理國家他也不行,但是他手下的人才都能為他所用,在他的管理之下他們都能各盡其責。項羽則與之相反,他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忠告。或許是因為項羽太優秀了,帶兵打仗他很在行,治理國家他也知道一點,因此他覺得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不需要別人來幫他。劉邦自身沒有多大的能力,但他善於用人,他身後有一個強大的團隊,這或許就是劉邦能奪得天下的原因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去世,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 。毛主席對劉邦的評價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
3 # 慈海覺林1j2T
劉邦之所以能建立大漢王朝主要在於以下三個方面即天時,地利,人話。
首先天時即實勢造英雄,天下苦秦久矣,始皇崩二世繼位繼續實行暴政。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劉邦和項羽在這次農民起義的浪潮中強勢崛起。
第二地利,項羽,劉邦推翻秦朝後大封天下諸侯。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封地在今天四川,雲南一帶。蜀地成都平原越野千里,土地肥沃,盛產蜀錦同時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第三人和即民心,劉邦攻破咸陽後接受秦王子嬰的投降善待俘虜。並封存秦王宮殿財寶,約法三章,不擾民。劉邦善於籠絡人心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文臣良將如張良,陳平,韓信,蕭何,樊噲等人。
-
4 # 抖抖歷史
劉邦跟很多皇帝登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靠運氣的成分很大。
第一、如果項羽當年直接選擇攻打咸陽,也就沒劉邦什麼事了,顯然他是靠運氣在夾縫中才拿下的咸陽,這對劉邦來說至關重要。
第二、劉邦拿下咸陽之後,項羽不幹了,老子把秦兵屠戮殆盡你坐享其成?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兵力30萬,一個淝水之戰殺了多少秦軍,而再看劉邦手下2 、3萬人,看到項羽要揮師殺到!就想如何能活下命來,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鴻門宴,鴻門宴不用說的劉邦多機智,本質就是給項羽磕頭求饒,當時劉邦跟項羽沒有過節,所以項羽才能僥倖活下來。
第三、都知道劉邦善於用人,其實說到底還是劉邦運氣好,他手下的幾個效忠他其實並不是看好劉邦這個人,換句話說很多人僅僅是想找份差事跟秦軍有仇!像是張良,比較圓滑的蕭何,完全不拿劉邦當回事的韓信。不過話說回來,劉邦運氣是真好,要知道在劉邦沒拿下天下之前韓信是掌管劉邦大部分兵馬的人,韓信這人其實並不拿劉邦當回事,劉邦跟項羽對峙讓韓信出兵,韓信竟然不管,所以說如果韓信早點起兵也沒有劉邦什麼事了。
總結一下,要說劉邦是什麼英雄絕對算不上的,不過劉邦這人懂得一個道理,成事在人某事在天,不管什麼時候都掙扎一下,不該發脾氣的時候不發,積極而為,最後沒想到自己真的就坐上了皇帝。
-
5 # 南閣水哥
答: 關於劉邦為什麼能建立漢朝,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需要分四個層面來進行闡述。
第一、秦帝國的崩潰,給了劉邦建立漢朝的客觀條件。
從胡亥登基之後僅僅7個月後,大澤鄉起義就爆發了,緊接著山東諸國土地上群雄並起,在諸人的努力下不到三年時間就把大秦帝國給推翻了。這瞬息之間一個龐大的秦帝國倒下了。為新生政權留下了政治空白和軍事基礎。劉邦在起兵抗秦的過程中,即使以司馬遷的觀點來看,也不過是一個隨從的作用。前有張楚後有項羽兩波大規模的軍事抗爭足以讓秦帝國崩潰,而事實也是如此。力挽狂瀾的項羽最終消滅了秦國的主力,讓劉邦透過相對安全的道路進入咸陽最終滅亡了秦國。由於劉邦作戰並沒有遭遇大規模的減員,保持了相對完整的軍隊建制。他的軍事基礎比和秦國正面戰場上廝殺到最後的項羽軍隊來說,人數上佔優。
第二、歷史的二次選擇,讓劉邦最終有機會建立漢朝
歷史的選擇這個聽上去很玄乎,實際上就是在競爭過程中誰成為最後的勝者的問題。當秦國滅亡之時,天下最強橫的就是項羽所部。所以天下由項羽來進行瓜分。將秦國本土分成三王統治,自己回到徐州一代 號稱西楚霸王,天下分封18諸侯國。這種逆歷史而動的分封,已經不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所以呢楚漢爭霸五年時間,楚軍幾乎沒有獲得良好的優勢。只是在不斷的掙扎過程中最後自刎烏江。這一次歷史選擇了劉邦。
第三、劉邦的個人魅力是建國的主要因素
作為領導人劉邦是很有人格魅力的。手下最早跟隨的 蕭何 曹參 灌嬰等人都是小人物。正是這一群的小人物最終開創了大漢江山。如果劉邦只用自己起兵的這些將領的話,他的王朝是無法建立的。於是呢張良、韓信、英布、彭越等人都相繼加入劉邦站隊,讓他成為了非常重要的領導人最終指揮軍隊取得了勝利。
反觀項羽,身邊就沒有幾個能用的將軍和謀士。剛愎自用的腦殘風格最終毀掉了想可以開創萬世基業的機會。所以機會是劉給等待的人
第四漢初三傑的輔助。
蕭何、張良、韓信。三傑的出現讓最終勝利的天平導向了漢軍。如果沒有這三人,說不定天下就易手了。特別是韓信,作為天才軍事家將自己的作戰策略和藍圖執行的這麼完美也是算少數了
以上就是劉邦奪得天下的原因
回覆列表
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劉邦的歷史功績非一時之功,而是萬世之功.大一統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建立雖然創自秦始皇,但其確立則在於劉邦.史稱“漢承秦制”雖有道理,但後世所稱“二千年來皆秦政也”的說法卻不很準確.秦制有創新,但不少秦制只是戰國各國制度的集大成和劃一,有些制度的效果也有待於歷史實踐的證明.劉邦的歷史功績不僅在於推翻暴秦,建立新王朝,更在於他為安定天下、鞏固統一所創立的新制,在於他為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摸索和積累的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正因為如此,秦始皇雖有創新之功卻二世而亡,漢高祖揚棄秦制、安定民生、鞏固統一而使漢朝長治久安.後世封建王朝所承襲的與其說是秦制,不如說是漢制.史書稱讚漢高祖“規摹弘遠”,這個 評語是非常中肯的.
得天下難,治天下更難,要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更是難上加難.劉邦登上皇帝寶座之後的七個年頭是他政治生涯中最艱難的歲月,也是他人生和治國大放異彩的一段光輝歷史.劉邦當皇帝之後所面臨的形勢是“天下匈匈”,危機四伏:經濟崩潰,民生凋敝,士兵的復員安置,功臣的論功行賞,異姓王貌合神離,匈奴擾邊等等,可說是內外交困,百廢待興.劉邦在接受歷史賦予的皇帝權力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社會整合、安定民生和鞏固統一的歷史責任.這是一個艱鉅、複雜的歷史任務.如果說,得天下主要靠的是武力,那麼治天下就更需要政治智慧.漢高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