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廣銀
-
2 # 燕山東
電視劇水滸傳記不清看了多少遍了,就是搞不清楚為什麼宋江能成為梁山之主,一個縣衙裡的小秘書,他既沒有沒有力壓群雄的蓋世武功,也沒有談古論今的附庸風雅,史書記載,其身高矮小,且又黑又瘦,酒後愛好吟詩作對,賣弄風騷,這麼一個文不文,武不武,的基層公務員,成了群雄的帶頭大哥,實在令人費解。
一、把梁山逐步推向滅亡的始作俑者,夢想招安其實是死亡陷阱
客觀來說宋江的夢想是美好的,為眾兄弟謀一個在他看來美好的,光明的,合法的出路,讓後世為國家效力,脫下賊寇的帽子,不能世世代代佔山為王。於家,乃是不肖子孫,愧見列祖列宗,無顏入祖墳; 於國,與朝廷對著幹,是大逆不道。天天巴望著招安,以求個一官半職。可惜的是,宋江低估了當朝奸佞的力量,把朝堂形勢想象得太過樂觀。以為憑自己的一腔愚忠,說不定可以扭轉乾坤。這便是其思想的盲目性,以至於中了高俅的糖衣炮彈。明明是個圈套,就是得往裡跳,夢醒時分,毒酒斷腸,欲哭無淚,悔不當初!
二、宋江這個人沒有英雄氣節,愚忠思想保守頑固
宋江的性格本身是矛盾的,我們都稱他為“及時雨”,他仗義疏財,濟困扶危,廣交豪傑,但他的性格中的“忠”又讓他忠君孝親,安於現狀,這是傳統的思想附加給他的,他的忠君是死忠,跟梁山英雄思想格格不入,但是宋江的這個忠義,對個人很有效果,他對人一些小恩小惠,一些額外贊助,對他的為人很有影響力,所以一呼百應,是願意跟他站隊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無形之中他愚忠的思想,強加給了眾好漢,這也是我們討厭他的地方。
-
3 # 長安視界
大家討厭宋江的原因有:
宋江自評自己“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雖說是自謙,卻也是大家讀水滸對宋江的直接感受。
a婆婆媽媽,心地不真,“義”只是幌子,更愛權謀。即便答應了上山,卻因宋老太公的原因被髮配到江州,後來他也是因為反詩走投無路才上山,但是也是直到收到玄女天書才算心思有定,所以他的“義”給人感覺不徹底。相比之下他連累的花榮等人要麼是直接灑脫放下,跟隨哥哥上山;要麼是他設計別人家國沒法回被逼上山,比如秦明和盧俊義,但是即便如此還是上山以後死心塌地,更顯得他懦弱無能了。
b愚忠。晁蓋去世後,他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一直到最後被朝廷招安,他都是打著保衛朝廷國家旗號。此後,“替天行道”就被改為“順天護國”。這裡不僅是承認宋朝皇帝的“天授人權”,更是把道等同於國,這樣活的“義”就變成了死的“禮”,這一幫英雄又如何能聚在一起,這也註定了徵方臘的悲劇結局。可嘆宋江不懂羅真人“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又不懂智真長老的偈語“六根束縛多年,四大牽纏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幾個筋斗。咦!閻浮天下諸眾生,泥沙堆裡頻哮吼。”自以為國=皇帝=天的道義,及時雨下錯了地,呼保義又呼叫保護什麼義。
所以其實從宋江的缺點也能知道為什麼天魁星。
“什麼是天魁星?(來自網路)屬陽火,化陽貴,司才名之星,主晝生貴。偏吉。能化解同一宮中兇星的兇性,和加強吉星的吉運。靜態。傾向社會道德性。天魁是斗數中的貴星,能得貴人相助。其實,天魁是讓人具有永不絕望的信念。因為自己總不絕望,有這樣的信念,自助而後人助,就覺得時有貴人相助了。而真正的來源,卻是自己心中的這股信念。”
可以看出天魁星的優點就在於它的信念,這種信念的原動力是來自儒家講至誠至善的“仁”,或者佛家講大圓鏡智的“空”,或者道家清淨無為的“道”。我們看見宋江一遇上事就會想“我命休矣”,這有點像孔子“丘之禱久矣”。就因為他的這種仁義屬性,他才能聚集起一百零八單大將,可以說這就是宋江的天命,“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再比如,他的愚忠愚孝儘管是源自他的仁義思想不徹底,但畢竟禮是門義是路,他也感化了眾兄弟,才有李逵下山找他孃的橋段。宋江終究應該是仁義的化身,又終究淪為了禮儀倫理的傀儡,忘記了玄女給他的告誡“天凡有限,從此永別。他日瓊樓金闕,別當重會。汝宜速還,不可久留。”天神變陰神,豈不惜哉。同意請點贊
-
4 # 縱橫說史
討厭?
其實還是李雪健老師演繹的宋江形象太惟妙惟肖,刻畫的太深入人心了!尤其是招安後跪在皇上大殿裡的撅著屁股喊皇上萬歲萬萬歲的形象!
毛主席說宋江是投降派。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幫著地主階級打方臘。
魯迅說宋江是奴才。只想著有朝一日謀個一官半職,為朝廷分憂解難。
宋江是一個十足的投機分子,用眾兄弟姐妹的命去討地主階級的歡心,最終落下個毒酒下肚。
綜上,沒有喜歡的理由!
回覆列表
就拿他架空晁蓋為例。在《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一回中。
在穆太公的莊上,穆弘排下筵席,管待眾頭領。這個時候,發生了一場爭論。宋江乞請眾位好漢,再做一個天大人情,去打了無為軍,幹什麼呢?殺黃文炳,來消這一口無窮之恨。宋江要報仇,當然可以理解。但是問題是:從梁山到江州,其間多少路程啊?梁山此時還不夠強大,晁蓋此次為救宋江已經冒了極大的風險,梁山當時的頭領總共二十一個人,家中只留了四個,帶來了十七個,幾乎是傾巢出動,必須速戰速決,快速撤回。不然被官軍堵截包圍,後果真是不堪設想。所以,宋江的這個建議,無疑是把眾兄弟們置於極大的危險之中。晁蓋作為梁山的首領,從全體的安全出發,從大局出發,提出反對。為了安慰宋江,他甚至提出等以後再找機會,一定幫宋江報仇。你看,晁蓋和宋江在這件事情上意見不一致了,有爭論了。但是,下面發生的,就很耐人尋味了。首先是宋江明確反駁晁蓋,說晁蓋將來再報仇,是“痴想”。你注意,這個語氣實際上已經很不像話了。但主要的問題還不是語氣的問題,而是由誰來拿主意,由誰來決策的問題。這是一個原則問題,晁蓋是頭領,這一次千里潛伏而來,任務已經完成,按照預定計劃,必須儘快返回。這符合大家的集體利益。但是,宋江竟然為了一己私仇,要讓大夥冒如此巨大的風險,晁蓋不同意。宋江不但不聽命,還嘵嘵善辯,已經很沒有什麼體統。更加令晁蓋難堪的,花榮竟然公開站出來支援宋江。他開口就是:“哥哥見得是。”既然是宋江哥哥見得是了,那晁蓋哥哥就見得不是了。而且,接下來,花榮竟然完全無視晁蓋的存在和意見,直接越過了打不打的問題,去討論如何打了。花榮道:“……先得個人,去那裡城中探聽虛實,……然後方好下手。”花榮剛說完,薛永便起身說道:“小弟多在江湖上行,此處無為軍最熟,我去探聽一遭,如何?”你看,這段對話,講打無為軍,四個人,討論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打不打。第二個,怎麼打。第一個問題才是首要問題呀,是後一個問題的前提。但是,在這個首要問題上,當宋江和晁蓋的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花榮和薛永竟然直接越過了這個問題,直接去討論“如何打”這第二個問題。這哪裡是越過第一個問題呢?這是越過晁蓋啊,是他們的眼中已經完全沒有了晁蓋!晁蓋再也沒有說話。宋江說話了:“若得賢弟去走一遭,最好。”你看,宋江竟然做起決定,批准薛永的要求了!而薛永,還真的就去了。晁蓋呢?還是沒有說話。這麼重大的事兒,為什麼晁蓋只說了一句就再也不說了呢?首先,宋江不聽他說話。其次,大家也不聽他說話。第三,宋江自說自話。第四,大家都聽宋江說話。第五,於是晁蓋無話可說。還有,我覺得最關鍵的第六點,那是施耐庵不讓晁蓋說話。為什麼我說是施耐庵不讓晁蓋說話呢?因為從此以下的一連串文字,都有大問題。這個大問題是:施大爺忘了晁蓋,施大爺的筆下沒有了晁蓋。不信嗎?你看看下面,《水滸》赫然就是這樣的一句:“宋江自和眾頭領在穆弘莊上商議要打無為軍一事,整頓軍器槍刀,安排弓弩箭矢,打點大小船隻等項。”就是說,大家在宋江的指揮排程下,忙得熱火朝天。晁蓋呢?晁蓋是否積極參與其中呢?如果不是,他在一旁幹什麼呢?如果是,難道他也已經完全聽從了宋江的指揮和調遣?這是何等地難堪啊。但是,晁蓋更大的難堪還在後面。兩天以後,薛永帶一個人——他的徒弟通臂猿侯健來見宋江。侯健見到宋江,竟然說:“近日黃通判特取小人來他家做衣服,因出來行食,遇見師父,提起仁兄大名,說起此一節事來。小人要結識仁兄,特來報知備細。”你聽侯健的這個話呀,裡面有兩點資訊特別需要注意:第一,薛永見到侯健以後,他對侯健說的是誰呢?宋江。“提起仁兄大名”。第二,侯健來投奔的是誰呢?是宋江。“小人要結識仁兄”。注意,就是不是梁山泊的寨主晁蓋。而且,你還要注意,接待並且詢問侯健的還是宋江!晁蓋呢?宋江一一問明瞭黃文炳家裡的情況,然後號令眾兄弟。《水滸》接著寫道:眾頭領齊聲道:“專聽哥哥指教。”聽宋江哥哥的指教,還“專聽”宋江哥哥的指教。那麼,我再問你一句,晁蓋呢?晁蓋在哪裡呢?施耐庵這裡的敘述是不是太有問題了?他大概真的忘了,晁蓋在場。這齊聲答應“專聽哥哥指教”的眾位頭領裡面,有沒有晁蓋呢?如果沒有晁蓋,他站在一邊,聽著這一幫兄弟們對著宋江說“專聽哥哥指教”,是不是太尷尬,太荒唐了呢?如果有晁蓋,晁蓋也在旁邊跟著這一幫兄弟們大喊“專聽哥哥指教”,是不是太可笑了呢?可是,宋江完全沒有注意到晁蓋的尷尬,也許他太興奮,太激動,清風山上指揮倜儻的感覺又回來了,他開始發號施令:穆太公如此如此;張順、李俊如此如此;張橫、三阮、童威如此如此;侯健、薛永、白勝如此如此;石勇、杜遷如此如此;張順、李俊如此如此……《水滸》接著是這麼一句話:“宋江分撥已定。”你看,還是宋江在分撥。晁蓋呢?接下來,戰鬥開始,過程複雜,我就不細說了。但是,《水滸》中敘事的關鍵句子,我列一下,好讓你能夠看出一些問題來:宋江便叫手下眾人……宋江叫小嘍囉……宋江便叫放起帶鈴的鵓鴿……宋江叫軍士……宋江問白勝…宋江引了眾好漢下城來……宋江喚侯健來,附耳低言……宋江教眾好漢幾個把住兩頭……注意,所有的主語,所有的指揮都是宋江。我們可以再問施大爺一句:晁蓋呢?好,這一講,我們講了江州劫法場之後,宋江急於向黃文炳報仇,不惜置眾多好漢於危險之中,遭到了晁蓋的反對。但是有意思的是,眾多的兄弟都站在宋江的一邊,把晁蓋弄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