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傳》8卷 漢劉向撰
第一部女性名人傳記
卷之一 母儀傳
周室三母
三母者,太姜、太任、太姒。大姜者,王季之母,有臺氏之女。大王娶以為妃。生大伯、仲雍、王季。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大王謀事遷徙,必與。太姜。君子謂大姜廣於德教。太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太姒者,武王之母,禹後有莘姒氏之女。仁而明道。文王嘉之,親迎於渭,造舟為梁。及入,太姒思媚太姜、太任,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太姒號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太姒生十男:長伯邑考、次武王發、次周公旦、次管叔鮮、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鐸、次霍叔武、次成叔處、次康叔封、次聃季載。太姒教誨十子,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
及其長,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君子謂太姒仁明而有德。詩曰:“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又曰:“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此之謂也。
頌曰:周室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太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
《列女傳》8卷 漢劉向撰
第一部女性名人傳記
卷之一 母儀傳
周室三母
三母者,太姜、太任、太姒。大姜者,王季之母,有臺氏之女。大王娶以為妃。生大伯、仲雍、王季。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大王謀事遷徙,必與。太姜。君子謂大姜廣於德教。太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太姒者,武王之母,禹後有莘姒氏之女。仁而明道。文王嘉之,親迎於渭,造舟為梁。及入,太姒思媚太姜、太任,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太姒號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太姒生十男:長伯邑考、次武王發、次周公旦、次管叔鮮、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鐸、次霍叔武、次成叔處、次康叔封、次聃季載。太姒教誨十子,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
及其長,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君子謂太姒仁明而有德。詩曰:“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又曰:“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此之謂也。
頌曰:周室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太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