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從我在託管培訓中心的工作經驗來看,現在有這種想法的孩子可不少。

    很多家長也常常跟我抱怨不知道怎麼引導。

    在我看來,正是孩子們不知道“學習的甜”和“不學習的苦”。

    不學習的苦。80後乃至更早的,應該都比較能感受到,嬸嬸看到我五歲多的孩子,突然冒了一句說“你們小時候這麼大,就得幫忙幹活賺錢了。”是啊,我小時候,不上學就得幫家裡幹活,不好好學習就只能回家種田的,肯定是學習顯得更輕鬆點。

    而現在的孩子,放假在家都做什麼:睡到自然醒,跟父母到處吃喝玩樂,在家看電視玩遊戲,零食水果全天不斷。比起家裡,學校裡的學習顯得多麼冷酷無趣。

    孩子天生趨利避害,自然會選擇更舒適的。

    就好像我們大人,如果你有了足夠的錢去吃喝玩樂,你還願意回公司挨老闆訓嗎?

    學習上的甜。從心理學的角度,則是要激發孩子學習的驅動力,當孩子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用處後,他自然而然會主動學習。

    但現在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點,只會叮囑孩子好好學習,卻沒告訴孩子好好學習之後會帶來什麼好處,“找份好工作、掙大錢”之類的,絕對是吸引不了孩子的,孩子現在就吃好喝好,他們對工作、掙錢什麼的,沒什麼興趣。

    我朋友告訴她初中女兒好好讀書,找份好工作。她女兒回了一句:“我們家裡有兩套房子,你們老了有退休金,我不工作也行!”

    在這兩個原因的作用下,孩子們不愛學習其實是很正常的。

  • 2 # 娛閱書生

    我也碰到過你這樣的問題,特別能理解你的感受。

    初中以下的孩子大多都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事業觀,也不知道社會上工作競爭的殘酷。父母生怕孩子吃苦受累,什麼都給孩子準備好,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體驗到樂趣,也沒有機會去體驗透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孩子興趣才是關鍵。怎麼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呢?

    一、瞭解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背後的原因。是不是孩子身邊同學的影響?是不是成績下滑?或者有一兩題不會做老師當作同學們的面批評過孩子?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在女兒四年級的下學期裡,有天她放學回來後忽然給我說了句,媽媽,你覺得讀書有什麼用呢?讀書一點兒用都沒有,現在這個社會可以有很多種生活方式,為什麼非要讀書呢?後來和女兒聊天,她同學的媽媽就是這樣教育孩子的,說現在讀那麼多書也沒有用,到時候嫁個有錢的老公,就什麼都不用做了,讀書與不讀書都無所謂。女兒完全是受同學的影響後產生的厭學。

    二、瞭解孩子的需求和興趣,找到切入點後,可以給孩子舉一些名人的案例,(可以利用名人或者偶像效應)名人都有些什麼本事,透過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努力做到的。還有可以舉一些各個行業裡的人才都需要什麼樣的學歷和本領。比如:文化水平只有初中的,或者只能選擇餐廳服務員,保安人員之類的工作,大學本科學歷的可以去一般的學校教書或者去公司工作,研究生學歷的可以去研究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博士就更可以發明創造自己需要的……

    三、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多讀一些書籍,給予孩子力量與鼓勵,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四、讓孩子去體驗工作。讓孩子自己去賺錢,讓他知道賺錢的辛苦。還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去你單位上班,讓孩子看看你賺錢的不易。比如:讓孩子自己去賣報紙,做推銷,發傳單……用自己賺的錢吃一頓飯,賺一天的生活費。

  • 3 # 教育之我見4430

    孩子“厭學”,認為學習不重要,已經成為當今中小學生中的普遍現象。很多學者也在研究這個難題。針對這樣的學生,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可怕,我們可以做的其實很多,透過一定的舉措,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們重新對學習產生興趣。遇到孩子厭學怎麼辦?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幫孩子找回學習的動力、克服“厭學”現象。

    厭學有哪些突出表現

    “厭學”,顧名思義就是不喜歡學習,討厭學習,甚至厭惡學習,逃避學習(逃學)。表現為認為讀書無用、消極對待學習、逃避學習活動等方面。厭學從程度上來分可以分為一般的厭學情緒和厭學症,厭學症與一般的的區別在於厭學症的主要特徵是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逃學或曠課,嚴重的會導致輟學。

    孩子認為學習不重要而厭倦學習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面

    我們的家長在平時生活中有沒有給孩子灌輸讀書無用論的意識,當然這個觀點也有可能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傳染,從而這兩方面的原因影響了孩子的價值觀。尤其,在廣大農村地區,家長對學生的學習關心不夠,很大一部分孩子小學畢業就開始打工掙錢。另外還有家長的加壓,更讓他們不堪重負。家長包辦代替和過高的期望值剝奪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我班有位女學生,腦子並不笨就是不願意學習,三天兩頭以肚子疼不舒服為由請假不來上學,我把她家長詢問原因時,她媽媽說:“一個小女孩學不學的沒什麼區別,長大了找個好婆家就行。”面對這樣的家長,孩子又怎麼能好好學習呢?所以,家庭教育是決定孩子能不能好好學習的最重要因素。

    學校環境影響

    當今一些學校只注重學生的成績,一味追求高分數、升學率,使得本來天真無邪、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只能接觸枯燥的課本知識使他們厭倦了學習。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甚至幾乎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完全是不會做的作業或者是老是犯錯。對於絕大多數有厭學情緒的孩子來說,並非是因為厭學而學不好,而是因為學不好而厭學。這恐怕是由於“ 學不好”使得孩子多多少少有了些自卑心理,影響了孩子學習態度。這樣,多次的失敗經驗使得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產生習得性無助,進而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或者恐懼情緒。再加上經常聽到老師或家長的批評,更嚴重的還有打擊的話語,這隻會強化他的想法。

    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由於現在資訊化時代,電視、網路及手機的普及,在這資訊大爆炸時代,各種各樣的言論鋪天蓋地讓孩子們應接不暇,他們原本就缺乏判斷對錯的能力,孩子對於學習的價值、學習對於一個人成長的價值方面認識得還不夠充分,所以很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比如:前兩年社會上盛傳的一種說法:“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還有網路上經常出現的所謂“富二代”、“星二代”、“拆二代”們,他們不用付出多大努力就能享受到各種奢侈的生活。這些現象很容易衝擊到孩子的心靈,讓他們認為學習沒有用,自己再努力也不會趕上人家那樣富貴的生活。另外,有些地區有點一技之長的人很可能比老師或者公務員都掙得多,所以,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心裡潛移默化中就認為讀書上大學有什麼用啊,到頭來還不如不上學的掙得多呢?

    家長應對孩子厭學的策略

    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事實上有許多學生正是缺乏學好某門課的信心,產生了畏懼心理,喪失了興趣,所以要建立起學習的興趣,可以從增強自信心入手。自信心的培養有很多種,鼓勵,表揚,制定階段性目標等都可以。如果孩子的表現有了一些微小的進步時,您一定要記得鼓勵和表揚孩子。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自己想要的“獎勵”方式,即使孩子的要求是多看一會電視或者多玩一會遊戲都沒關係。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成功體驗” 是夢寐以求的,是培養自信心的營養劑,是戰勝厭學情緒的突破口。而給孩子正面暗示,當著朋友和鄰居的面表揚孩子,讓孩子從喜愛的功課中尋找成功就是切實可行的方法。因為,孩子付出了努力,表現有了進步,家長採用表揚的方式就會“強化”孩子的表現,這樣以後孩子取得進步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

    充分藉助老師的力量。

    轉化學困生,需要學校、家長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步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家長要建立科學的育人理念和方法,與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及時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激勵孩子,激發其興趣,對孩子充滿耐心,給予信任,願意給他們一點時間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3、讓孩子瞭解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學習”的內涵是非常廣泛的,父母在引導孩子時,可以告訴孩子,不管怎麼樣,人在成長中都是需要學習的。因此,孩子需要去學好它。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導向很重要,僅僅告訴孩子“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才能考上大學,然後才能找個好工作,進而才能出人頭地”。這是一種比較功利的說法,孩子可能會聽不進去。比如:家長可以趁閒暇的時間,帶著孩子去一些孩子喜歡的地方的高等學府看一看,透過這種體驗,引導孩子樹立美好的夢想。這樣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正面的激勵。或者帶領孩子去親身體驗一下普通打工者的艱辛,對孩子側面的進行教育。

    4、找到興趣點積極引導。

    家長要找到他們的興趣所在,進行引導,並且把他不喜歡的東西和他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綜合,發現交叉點。比如,一個孩子很愛打籃球,不愛學英語;那麼我們就可以讓他去收集一些關於籃球方面的英語知識,然後講解給家長聽。這樣他就能學以致用,並且發現學習的樂趣。

    總之,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需要父母們靜下心來、持之以恆的艱苦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吧: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於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願我們所有的家長都能用自己的智慧教育自己的孩子成才!

  • 4 # 快樂庭院

    想解決這個問題,先要分析厭學的原因。

    孩子厭學一般有幾種原因:

    1,心理迷茫,不能從學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2,孩子還未能建立起自己良好的自控力,外圍環境給予的學習壓力讓孩子承受不起。

    3,物質生活的誘惑使其越發遠離學習的軌道,成人都很難自動超越心理舒適感,跟何況孩子。

    家長不能明確這三點,並從中深入思考,如何能知道怎麼引導孩子走出厭學的圈子!

    家長怎麼開鎖?

    以下三個方面,只要你切實做了,我相信孩子的狀況會逐漸發生變化:

    1,家長認為學習重要嗎?家長從實際中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重要了嗎?

    家長要身體力行,尊重學習、尊重知識、尊重有學問的人。

    要孩子好好學習,家長自己首先要好好學習,至少不要抱怨學習的勞累和困難。

    2,家長不要把教育的目標盯在功課的成績和考試上。教育的終極目標和孩子的成長目標是一致的:成就孩子。從分數和考試之前的學習中一起發現學習的樂趣也許是細節,也許和考試範圍看似沒有關係,也許對分數沒有幫助,但有趣事首要的,有趣才會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3,不要過於輕易地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要給予他過分的舒適感。

    我曾看到過一個案例:一個爸爸自小對孩子的學習極為重視,無論孩子需要哪方面的學習內容,他會不辭辛苦地跑書店、搜百度幫助孩子照全所有需要的內容,他說“這就方便了孩子的學習!”難道不知道孩子查詢資料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嗎?孩子自己查詢資料的過程也許會有自己更大的收穫,學習不僅僅是一種結果的獲得,很多時候更重要的是經歷的過程。

    人是一個奇怪的動物,對於唾手可得的東西不知道珍惜,只有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又透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才會珍惜,當然此時他非常需要身邊親人的認同和肯定。

  • 5 # 彭華勇家庭教育

    要啟動孩子學習,子女需要有以下四個與學習有關的元素,它們包括:

    明確學習目標

    清晰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子女是十分重要。就好像一位司機,要知道駕駛的目的地,才能達到目的地。在我接觸的個案中,有家長表示希望子女成績好,但原來家長要子女改善什麼、什麼是「成績好」都沒有清楚表明,子女當然不明白家長要求,成績自然不理想。

    正面學習信念

    每個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都有不同理解。子女自小喜歡運動,對運動能力有一定信心,面對有關挑戰會積極處理。子女英文成績未及如人,自然覺得自己沒能力應付,甚至產生對有關科目害怕情緒,這種負面的感覺,慢慢成為他們的學習障礙。所以家長宜給予子女成功學習經驗,建立子女正面學習的信心,讓他覺得自己是有學習能力,從而升學習動機。

    愉快的學習狀態

    子女能夠有一個輕鬆及開心的學習狀態是十分重要。故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給予子女開心及輕鬆的學習環境,如可安排透過戶外活動學習,又或者引發子女好奇心,鼓勵自己尋找知識,都是愉快學習的一個好方法。

    有效學習策略

    子女對接收外界的感覺都有不同的能力傾向。跟據身心語言程式學,學習傾向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及自語型意思是指子女會較傾向以一至兩種感官去接受外界事物及訊息。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子女多用哪些感官詞語去表達對外界認知。子女以「看」字、「聽」字、「感覺字詞」還是「分析字詞」表達自己,也反映其能力傾向。家長可跟據子女能力傾向加以鼓勵子女多用這感官來學習,如視覺型子女可多用影象進行訓練,聽覺型子女可以耹聽進行學習等。

  • 6 # 賴頌強講孩子網癮休學

    厭學的孩子,表現多種多樣。有的孩子上課不愛聽講,一讀書就犯困,下課就有精氣神。有的孩子不願意見老師,抗拒去學校。還有的孩子嚴重厭學,看見跟書本有關的東西,就情緒低落或哭鬧,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活動。那麼我們當家長的,如何幫孩子30天建立網路,作息,生活,學習的界限,幫孩子提升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自信心就非常關鍵了

    孩子厭學,如何扭轉呢?

    1、孩子厭學,儘量不讓孩子休學或退學

    孩子厭學,跟家長提出休學或退學的要求時,家長應該謹慎對待,能不妥協儘量先不妥協。2、孩子厭學,家長要分析孩子厭學原因

    制止孩子休學或退學後,家長要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找出孩子厭學的癥結所在。

    3、及時處理,幫孩子扭轉心態,重新熱愛學習

    積極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早發現,早引導,有的家長髮現孩子有厭學表現時,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孩子偏偏作鬧著不想上學,非賴在家裡玩遊戲、看電視,無論家長怎麼哄著,孩子就是不聽話,因此,平日裡,積極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個人表現,非常有必要。

    總之,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找到根源所在,徹底解決問題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要做的

    3、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答:厭學的往往是一些學習還不錯成績中等的孩子,即使是學習成績很突出的孩子也會突然地出乎意料地抗拒去學校,對學習貌似也沒有了興趣。慢慢的就會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物上,如遊戲、早戀等,所以幫孩子30天建立網路、學習的界限,幫孩子提升學習動力,學習自信心、改善孩子的學習專注力才是重點

    孩子厭學的常見原因:

    1、校園暴力

    孩子在學校忍受校園暴力,被欺負或霸凌後,孩子會害怕上學,對學校產生恐懼心理。

    2、學習壓力大

    爸媽看管嚴格,同學間競爭激勵,或是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瓶頸困難,無法突破克服時,孩子的內心會十分焦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剛釋出的iqoo價效比非常高,高價低配的vivo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